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325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docx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docx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与原子》第一课时

杜晶晶石家庄市第三十一中学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帮助学生感知微粒的真实存在,初步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

2、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3、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介绍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

2、通过组织学生整理生活中现象,提炼微粒特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自己提出的有关微粒特征的假说。

4、帮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加深对类推法、类比法、归纳法等科学方法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名人介绍和高科技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

3、通过微型实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化学”理念。

4、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无止境,鼓励学生不断探索。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

1、构成物质的微粒所具有的特征。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总结、评价等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

2、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提出的有关微粒特征的假说。

[教学突破]

1、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在头脑中已有的生物微观经验,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形成物质微观构成的认识。

2、通过介绍科学家们对分子、原子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根据细胞吸水胀破、滴水穿石、戒指变薄,铁犁磨损等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现象,让学生猜想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特征。

4、通过恰当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提出的猜想。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浓氨水、高锰酸钾、酒精、水、热水、烧杯、药匙、滤纸、多媒体。

[学生准备]白糖(或红糖、桔子粉等)生活中常用的可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一种、小勺、一次性塑料杯、注射器、废弃笔杆(透明的最好);把老师发给的滤纸剪成1-2朵直径约1厘米的小花,并将其固定在一节约3-5厘米的细铜丝上,最后固定在一小块一元硬币大小的泡沫塑料上。

(四)教学流程

教学程序

实施过程

 

(五)课堂教学方式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提问]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形形色色的物质。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亲眼见过的最小的物质是什么?

[引导]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小的物质?

在生物实验课上……

[展示]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图片。

[提问]这些细胞是你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吗?

[提问]同学们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操作中若把它误放到清水中,会导致什么现象?

[提问]水为什么可以穿过细胞膜呢?

请同学们大胆地想一想、猜一猜。

[引导]为什么大家会认为细胞膜上有很多的孔,而且孔还很小,还有水是一点点进入细胞的呢?

[小结]物质确实是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借助什么仪器,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微粒?

 

[讲述]德漠克利特发现了滴水穿石、戒指变薄,铁犁磨损等看似互不相关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集中思考,大胆猜想、概括、创立了哲学原子论的过程。

为了证明原子论,无数科学家经历过无数次实验探究并研制成功观察微粒的仪器。

[展示]扫描隧道显微镜、苯分子、移动硅原子构成的“中国”汉字和中国地图图片。

[回答]蚂蚁、蚊子、鱼虱子、粉笔灰、灰尘等等。

[回答]细胞。

看图片,沉浸在回忆中。

[回答]不是,是借助显微镜。

[回答]细胞胀破。

 

[回答]1、细胞膜肯定有很多小孔。

2、水肯定是一点点穿过细胞膜小孔的。

[回答]因为在显微镜下我看不见细胞膜上的小孔和这极小的水点。

[回答]扫描隧道显微镜。

 

学生聆听,沉浸在对科学家的敬佩和对科学奥秘的探究之中。

 

观看,惊叹于科学技术的先进。

充分利用学生在头脑中已有的生物微观经验,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形成物质微观构成的认识,这样的设计思路,有以下几个好处:

1、有利于学生对物质的构成进行猜想。

因为细胞是学生通过显微镜亲眼观察到的,所以学生对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微观认识比较透彻。

利用类比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形成物质也可能是由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猜想,并且对这种猜想的真实性抱有很大信心。

2、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本能。

根据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的事实,很容易引导学生:

有没有这样一种仪器,借助它可以看到构成物质的微粒。

如果有,猜想不就很容易被证实了。

通过介绍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第一,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认识。

第二,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为探究微粒特征作准备。

第三,通过名人介绍和高科技的展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出问题: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细胞吸水胀破、滴水穿石、戒指变薄,铁犁磨损等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现象,试着猜想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特征?

[回答]猜测:

1、微粒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2、微粒总是不断地运动。

3、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利用实验台上现有药品、仪器和自带物品,设计实验,验证同学们提出的各种猜想。

[提问]通过你对实验的观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展示]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讲述]人们常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来比喻事物或物质如芝麻之小。

可是在微观世界里芝麻的小却无法与分子比拟,芝麻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细胞由无数个分子组成,分子还有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

50万到100万分子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成长队,也只有一根头发的直径长。

[引导]刚才我看见同学们为了使糖等物质溶解的更快,选择了用勺搅拌的方法。

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吗?

[布置实验]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并完成实验,比较糖等物质在热水与冷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快慢。

在设计实验时,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应注意考虑控制一些因素相同。

[提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应用:

[展示]学以致用一: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讲解实验]“花开花谢”。

 

小花是用滤纸制做的,使用时先滴加酚酞试剂(贴“营养液”标签)。

小瓶是废弃的医用注射剂玻璃瓶,使用前先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第一个瓶盛放浓氨水(贴“魔液一”标签)先放入一次性塑料杯中,第二个瓶盛放浓盐酸(贴“魔液二”标签),等小花变红后再放入一次性塑料杯中,小花又变为无色。

[展示信息]1、营养液、魔液一、魔液二成分。

2、浓氨水、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

3、浓氨水挥发的氨气可使酚酞试剂变红色;浓盐酸与氨水反应,其生成物可使红色褪去。

[提问]“花开花谢”实验证明了微粒的哪些特征?

 

[创设情境]1+1是否一定等于2?

[猜一猜]一体积水与一体积酒精混合后总体积是否等于两体积?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利用实验台上现有药品、仪器和自带物品,设计实验,验证同学们提出的各种猜想。

注:

下图为方案2图示,可以通

过数笔杆上螺纹变化,观察比较

两种液体混合前后体积变化情况。

 

[评一评]你认为两种方案,哪一种更好呢?

 

[提问]为什么两种液体混合

后总体积会减小呢?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把等体积绿豆与小米混合后总体积会怎样变化呢?

为什么?

由等体积绿豆与小米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事实,你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知识应用:

[展示]学以致用二:

请你试着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配有照片见附录二图九至图十二)

1、变瘪得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可恢复原形。

2、水泥马路块与块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并且每一块水泥地上还画有许多条纹。

3、50立方米的天然气加压后可装入出租车后备箱内的天然气罐内,供汽车行驶大约170公里。

4、气球易被压缩,铅球受压后却纹丝不变。

[提问]液态与气态物质构成微粒的间隔,哪个大呢?

你能不能设计一组实验探究一下呢?

[分组设计并实验]白糖、红糖、桔子粉、高锰酸钾等在矿泉水中的溶解实验。

(见附录二图一、图二)

[回答]1、微粒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2、微粒总是不断地运动。

3、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观看。

聆听。

 

[回答]把糖等物质放到热水中。

 

[实验]把等质量的白糖、红塘、桔子粉等分别放在等体积的冷水与热水中,比较糖等物质的溶解速率的快慢。

(见附录二图三)

[回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选择带颜色的药品做实验效果好等。

[回答]1、还没进入厨房,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2、湿衣服变干;等。

[实验]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完成实验。

(见附录二图四)

[提出问题]1、营养液、魔液一、魔液二分别是什么物质?

2、小花为什么先变红色,后红色又褪去。

 

观看,并明白了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

 

[回答]微粒总是不断地运动。

不同种物质,其构成微粒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回答]大于、等于和小于,猜测哪一种实验现象的都有。

[回答]1、用量筒分别取等体积的水和酒精,然后将它们都倒入塑料杯中,搅拌均匀,再用量筒测量混合后的体积。

2、利用注射器分别取等体积的水和酒精,再分别注入到废弃的塑料透明笔杆中,记下刻度,振荡,充分混合均匀后再记下刻度,比较两次的读数大小。

(见附录二图五)

[回答]方案2好。

方案1每次倒药品时可能有损失,这样会导致实验出现误差。

还有同学提出用高锰酸钾溶液代替水的意见。

[回答]体积会变小。

绿豆的体积大,相互之间的间隙大,小米体积小,会填充到绿豆的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减小。

[回答]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回答]

1、气体受热分子间隔变大。

2、防止由于水泥热胀冷缩造成地面变形。

3、压强越大,气体分子的间隔越小。

 

4、气体分子间隔比固体分子间隔大。

[设计并实验]用针管压缩等体积水和空气,比较压缩的难易程度。

(见附录二图六)

运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到:

我们身边许多不经意留心的现象,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运用列数字和类比说明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微粒体积小、质量小的认识。

将枯燥的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

 

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微粒的观点看世界。

 

设计微型趣味化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微粒的真实存在性。

通过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促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打破学生定向思维,为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微粒性布下悬念。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同学们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评价,选出最好的实验方案。

在学习过程中,这种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运用直观的现象,帮助学生认识微粒之间有一定空隙的特征。

 

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帮助学生完善对微粒特征的认识,同时发现新的问题,激发新的求知欲望。

 

课堂小结:

[想一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反思:

[问一问]你对所学的知识还存有哪些疑问?

你能否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说一说]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知识?

 

[结束语]同时展示图片(见附录二图八)

这是一张天文学界重新确定的太阳系行星家族图。

天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