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高级中学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docx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2662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高级中学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docx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高级中学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docx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高级中学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docx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高级中学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docx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高级中学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docx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高级中学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docxWord格式.docx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高级中学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docx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高级中学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docx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高级中学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docxWord格式.docx

D.不正确,电解后Ag等杂质会沉积在电解槽底部形成阳极泥,Fe、Zn先溶解,留在溶液中。

5.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试题分析:

①由于酸性碳酸强于Al(OH)3,所以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会发生反应:

NaAlO2+2H2O+CO2=Al(OH)3↓+NaHCO3。

形成Al(OH)3沉淀;

Al(OH)3不稳定,受热分解变为Al2O3、H2O;

Al2O3是离子化合物,电解得到Al,Al与Fe2O3在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产生Fe和Al2O3,正确;

②S与氧气在点燃时反应产生SO2,而不能得到SO3,错误;

③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产生CuCl2,CuCl2溶液电解得到Cu和Cl2,正确;

④Fe2O3与盐酸发生反应得到FeCl3和水,FeCl3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产生Fe(OH)3、HCl,加热该物质的溶液,促进盐的水解,HCl逸出,得到的是Fe(OH)3,错误;

⑤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NH3再通入CO2,会发生反应产生NaHCO3晶体,将其过滤出来,加热由于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Na2CO3,正确。

考点:

考查物质制取方案的设计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6.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

下列分类中,前者能够包含后者的是

A.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B.胶体、分散系

C.含氧酸、酸D.化合物、非电解质

【答案】D

A、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没有包含关系,错误;

B、胶体是分散系的一种,是后者包含前者,错误;

C、含氧酸属于酸,是后者包含前者,错误;

D、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正确;

故本题选择D。

物质的分类

7.(2013•潍坊模拟)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g2O、Fe(OH)3、NH4HCO3、Na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为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V3>V2>V4>V1B.V3>V4>V2>V1C.V3>V2>V1>V4D.V2>V3>V1>V4

【解析】写出各种物质分解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判断.

解:

各物质分解的方程式分别为:

①2Ag2O

4Ag+O2↑,2mol氧化银产生1mol氧气;

②2Fe(OH)3

Fe2O3+3H2O↑,2mol氢氧化铁产生3mol水蒸气;

③NH4HCO3

NH3↑+H2O↑+CO2↑,2mol碳酸氢铵产生6mol气体;

④2NaHCO3

Na2CO3+CO2↑+H2O↑,2mol碳酸氢钠产生2mol气体;

故各取2mol在500℃条件下加热完全分解,得到的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④>①.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有关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氧化银的分解反应比较陌生,在金属的冶炼中涉及.

9.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Mg2+、NH4+、Cl—、OH—B.Na+、AlO2—、CO32—、OH—

C.Ca2+、Fe3+、H+、NO3—D.Fe3+、K+、SCN—、SO42—

【答案】BC

【解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

A中Mg2+和OH-不能大量共存;

D和Fe3+和SCN-不能大量共存,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C。

10.根据表1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表1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H2R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根据表中信息及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判断,L为镁元素,M为铝元素,Q为铍元素,R为硫元素,T为氧元素。

A、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氢化物的沸点为H2O>H2S,错误;

B、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Mg>Be,错误;

C、根据对角线规则判断,氧化铍和氧化铝性质相似,氧化铍具有两性,正确;

D.Mg2+核外电子数为10,S2-的核外电子数为18,二者不相等,错误。

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L氯气和16.8L氧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分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H2O所含有原子数为3NA

C.NA个N2分子所占的体积与0.5NA个H2分子所占的体积比一定是2:

1

D.1molNa2O2与H2O完全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A、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级推论,标准状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分子数为NA,正确;

B、标准状况时,水不为气体,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错误;

C、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等于体积之比,未指明同温同压条件,错误;

D、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所以1molNa2O2与H2O完全反应,转移NA个电子,错误,答案选A。

考查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

12.下列有关NaHSO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K+、Ca2+、Cl2、Br—可以大量共存

B.能使含I2的淀粉溶液蓝色褪去,说明NaHSO3溶液具漂白性

C.与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32—+2Fe3++H2O=SO42—+2Fe2++2H+

D.和足量C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a2++OH—+HSO3—=CaSO3↓+H2O

A、Cl2均有强氧化性,能氧化Br—和亚硫酸氢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能使含I2的淀粉溶液蓝色褪去,说明NaHSO3溶液具还原性,将碘还原为碘离子,B错误;

C、铁离子能氧化亚硫酸氢根,则与少量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SO3—+2Fe3++H2O=SO42—+2Fe2++3H+,C错误;

D、和足量C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HSO3—=CaSO3↓+H2O,D正确,答案选D。

考查亚硫酸氢钠溶液的有关判断

13.做实验时不小心使皮肤上粘了一些高锰酸钾,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乙二酸的稀溶液洗涤,黑斑可以迅速褪去,其离子方程式为MnO4—+H2C2O4+H+→CO2↑+Mn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还原反应的是H2C2O4B.该离子方程式右侧方框内的产物是OH—

C.10molCO2生成时,电子转移5molD.1mol乙二酸分子中含有7molσ键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把草酸氧化,则草酸发生氧化反应,高锰酸钾发生还原反应,A不正确;

溶液是显酸性的,不可能生成碱,应该是水,B不正确;

草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反应后变为+4价,失去1个电子,则10molCO2生成时,电子转移10mol,C不正确;

单键都是σ键,而双键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

键,因此根据乙酸的结构简式可知.1mol乙二酸分子中含有7molσ键,2mol

键,D正确,答案选D。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共价键的有关判断

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

试题贴近高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共价键的熟悉了解程度,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循序渐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14.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

A.8种B.14种C.16种D.18种

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则有机物甲为酯。

由于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说明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因此酸比醇少一个C原子,说明水解后得到的羧酸含有4个C原子,而得到的醇含有5个C原子.

含有4个C原子的羧酸有2种同分异构体:

CH3CH2CH2COOH,CH3CH(CH3)COOH.

含有5个C原子的醇的有8种同分异构体:

CH3CH2CH2CH2CH2OH,CH3CH2CH2CH(OH)CH3,CH3CH2CH(OH)CH2CH3;

CH3CH2CH(CH3)CH2OH,CH3CH2C(OH)(CH3)CH3,CH3CH(OH)CH(CH3)CH3,CH2(OH)CH2CH(CH3)CH3;

CH3C(CH3)2CH2OH。

故有机物甲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2×

8=16,选项C符合题意。

考查酯的水解原理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15.下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

根据提示可知,a极得电子生成金属单质,故a极为阴极,x为电源负极,故C错误;

B、电解氢氧化钠不能析出金属,故B错误;

答案在AC中选择,由于b极有无色无臭的其体生成,故C错误,因为C生成氯气黄绿色气体,且有刺激性气味,故答案选A。

考查电解池相关知识

16.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二十面体准晶颗粒由Al、Cu、Fe三种金属元素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2)基态Fe原子有个未成对电子,Fe3+的电子排布式为。

可用硫氰化钾检验Fe3+,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为。

(3)新制备的Cu(OH)2可将乙醛(CH3CHO)氧化为乙酸,而自身还原成Cu2O,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1mol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

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

Cu2O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4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个铜原子。

(4)Al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

列式表示Al单质的密度g·

cm-3(不必计算出结果)

【答案】

(13分)

(1)X-射线衍射;

(2)4;

1s22s22p63s23p63d5;

血红色;

(3)sp3、sp2;

6NA;

CH3COOH存在分子间氢键;

16;

(4)12;

(1)从外观无法区分三者,但用X光照射挥发现:

晶体对X射线发生衍射,非晶体不发生衍射,准晶体介于二者之间,因此通过有无衍射现象即可确定,故答案为:

X射线衍射;

(2)26号元素Fe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可知在3d上存在4个未成对电子,失去电子变为铁离子时,先失去4s上的2个电子后失去3d上的1个电子,因此Fe3+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硫氰化铁为血红色,故答案为:

4;

1s22s22p63s23p63d5;

(3)乙醛中甲基上的C形成4条σ键,无孤电子对,因此采取sp3杂化类型,醛基中的C形成3条σ键和1条π键,无孤电子对,采取sp2杂化类型;

1个乙醛分子含有6个σ键和一个π键,则1mol乙醛含有6molσ键,即6NA个σ键;

乙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乙醛不能形成氢键,所以乙酸的沸点高于乙醛;

该晶胞中O原子数为4×

1+6×

+8×

=8,由Cu2O中Cu和O的比例可知该晶胞中铜原子数为O原子数的2倍,即为16个;

故答案为:

sp3、sp2;

乙酸存在分子间氢键;

(4)在Al晶体的一个晶胞中与它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l原子在通过这个顶点的三个面心上,面心占

,通过一个顶点可形成8个晶胞,因此该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8×

=12;

一个晶胞中Al原子数为8×

+6×

=4,因此Al的密度ρ=

=

=

g•cm-3,故答案为:

12;

考查了晶体的性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共价键类型、氢键、杂化类型、晶胞配位数及密度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17.(6分,每空1分)已知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A是最外层为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

C和D可形成两种固态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

B和C可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

A、B、C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离子晶体,该晶体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B:

C=4:

2:

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C和D形成的淡黄色固体化合物的电子式。

(2)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C=4:

3的晶体名称为。

(3)请写出与A2C和BA3分子中电子数相同,且仍由A、B、C元素中任意两种元素组成的微粒的符号(举两例)、。

(4)写出由B、C元素组成且元素原子质量比为B:

C=7:

12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1)

(2)硝酸铵(3)OH—NH4+(4)N2O3

已知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A是最外层为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则A是氢元素。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则C是氧元素;

C和D可形成两种固态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因此D是Na;

3,则B是氮元素,该化合物是NH4NO3。

(1)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和D形成的淡黄色固体化合物是过氧化钠,其电子式为

3的晶体名称为硝酸铵。

(3)与H2O和NH3分子中电子数相同,均为10电子,且仍由A、B、C元素中任意两种元素组成的微粒的符号可以是OH—、NH4+。

(4)由B、C元素组成且元素原子质量比为B:

C=7:

12,则原子的个数之比是

,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2O3。

考查元素推断及其化学用语的书写等

18.下图中A、B、C是常见的化学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里用A装置加热制取氯气,为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可让A中出来的气体在进入收集装置前依次分别通过装有和的两个洗气瓶B,作用是分别除去氯气中的杂质和,尾气应通入溶液,作用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C装置中圆底烧瓶a里充满了纯净、干燥的HCl气体,b、c为滴有石蕊试液的水,则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

(3)如果只提供如图D的装置,进行HCl的喷泉实验,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4)若C装置中圆底烧瓶里充满了纯净、干燥的氯气,现用该装置做喷泉实验,则b、c中应盛的液体为(写物质的名称)

【答案】33、(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饱和食盐水,浓硫酸,HCl,H2O,NaOH,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Cl2+2NaOH=NaCl+NaClO+H2O

(2)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HCl极易溶于水,烧瓶内的压强迅速下降,外界大气压把水压入烧瓶

(3)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HCl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HCl与水接触后迅速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就能产生喷泉。

(只答前两句就得分)

(4)氢氧化钠

(1)实验室制氯气用固体二氧化锰和液体浓盐酸,制得的氯气中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饱和食盐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降低氯气的溶解度;

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不和氯气反应,所以可用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两个洗气瓶,作用是分别除去氯气中的杂质HCl和水,氯气有毒,污染环境,所以不能直接排空;

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所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2)喷泉实验的本质是由于烧瓶内气体被吸收,导致内外产生压强差所致,所以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该实验的原理是HCl极易溶于水,烧瓶内的压强迅速下降,外界大气压把水压入烧瓶;

(3)如图D的装置,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引起压强变化,从而形成喷泉,所以引发喷泉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HCl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HCl与水接触后迅速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就能产生喷泉;

(4)氯气能溶于水,压强变化不大,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所以b、c中应盛的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

考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喷泉实验。

19.(15分)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某化学小组采用如图装置

以苯甲酸、甲醇为原料制取苯甲酸甲酯。

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下表所示:

苯甲酸

甲醇

苯甲酸甲酯

熔点/℃

122.4

-97

-12.3

沸点/℃

249

64.3

199.6

密度/g.cm-3

1.2659

0.792

1.0888

水溶性

微溶

互溶

不溶

Ⅰ.合成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0.1mol苯甲酸和0.4mol甲醇,再小心加入3mL浓硫酸,混匀后,投入几粒沸石,小心加热使反应完全,得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1)甲装置的作用是:

冷却水从(填“a”或“b”)口进入。

(2)化学小组在实验中用过量的反应物甲醇,其理由是。

Ⅱ.粗产品的精制

苯甲酸甲酯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甲醇、硫酸、苯甲酸和水等,现拟用下列流程进行精制

(1)试剂1可以是(填编号),作用是。

A.稀硫酸B.碳酸钠溶液C.乙醇

(2)操作2中,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左右。

(3)实验制得的苯甲酸甲酯精品质量为10g,则苯甲酸的转化率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本实验制得的苯甲酸甲酯的产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填编号)。

A.蒸馏时从100℃开始收集产品

B.甲醇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苯甲酸被蒸出

(共15分)

(1)冷凝回流(2分)b(1分)

(2)该合成反应是可逆反应,甲醇比苯甲酸价廉,且甲醇沸点低,易损失,增加甲醇投料量提高产率或苯甲酸的转化率(2分)

(1)B(2分)洗去苯甲酸甲酯中过量的酸(2分)

(2)199.6(2分)

(3)73.5%(2分)

(4)C(2分)

I、

(1)甲为冷凝装置,所以甲的作用是冷凝回流;

冷却水从b口进入a口出,这样冷凝效果好;

(2)化学小组在实验中用过量的反应物甲醇,其目的是增大甲醇的量,使苯甲酸的转化率增大,因为甲醇相对于苯甲酸较廉价,且甲醇的沸点较低,易挥发,所以甲醇应过量;

II、

(1)加入试剂1可将产品分为有机层和水层,说明苯甲酸甲酯不溶于试剂1,所以排除乙醇,也该产品中含有硫酸,再加入硫酸,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所以排除硫酸;

加入碳酸钠溶液,甲醇易溶于水,硫酸、苯甲酸与碳酸钠反应,而苯甲酸甲酯不溶于水,所以可将产品分层,所以答案选B;

加入碳酸钠溶液的目的主要是洗去产品中的酸;

(2)有机层中得到苯甲酸甲酯,采用蒸馏的方法,因为苯甲酸甲酯的沸点是199.6℃,所以控制蒸馏时的温度在199.6℃左右;

(3)因为甲醇过量,所以按苯甲酸的量进行计算。

0.1mol苯甲酸完全转化为苯甲酸甲酯,则苯甲酸甲酯的质量是13.6g,则苯甲酸的转化率为10g/13.6g×

100%=73.5%;

(4)A、若在100℃开始收集产品,则产品的质量增大,产率应增大,错误;

B、甲醇用量多了,只能增大苯甲酸的转化率,不会造成产品质量减少,错误;

C、制备粗品时苯甲酸被蒸出,则产生的苯甲酸甲酯的质量减少,造成产品的质量低于理论质量,正确,答案选C。

考查有机物的制取实验,实验方案的评价,误差的分析

20.草酸亚铁晶体(FeC2O4·

2H2O)呈淡黄色。

某课题组为探究草酸业铁晶体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究。

(1)向盛有草酸亚铁晶体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发现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棕黄色,并检测到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说明草酸亚铁晶体具有(填“氧化性”、“还原性”或“碱性”)。

若反应中消耗1molFeC2O4·

2H2O,则参加反应的KMnO4为mol。

(2)资料表明: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草酸亚铁晶体可完全分解,生成几种氧化物,残留物为黑色固体。

课题组根据课本上所介绍的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对黑色固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

全部是FeO

假设二:

假设三:

(3)为验证上述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

【定量研究】课题组在文献中查阅到,FeC2O4·

2H2O受热分解时,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写出加热到400℃时,FeC2O4·

2H2O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图象,如有1.0g草酸亚铁晶体在坩埚中敞口充分加热,最终残留黑色固体的质量大于0.4g。

某同学由此得出结论:

假设一不成立。

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共15分)

(1)还原性(1分)0.6(2分)

(2)假设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