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物5陆游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爱国人物5陆游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国人物5陆游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孝宗病死后,光宗不服丧。
临安城内混乱不堪,局势不稳。
太皇太后下诏,光宗被奉为太上皇。
1195年,他的儿子赵扩即位,是为宁宗,宋第四代皇帝,年号庆元。
六年后,光宗去世。
史载宁宗“不慧”,智商低下。
宁宗一朝被韩侂胄和史弥远两名权臣操控。
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三日,宁宗去世。
赵昀接替即位,是为理宗。
但是,史弥远继续其专政,而赵昀也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
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去世。
理宗终于摆脱了史弥远的阴影。
次年,理宗改元端平,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
理宗将史弥远旧党尽数罢斥,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观。
南宋在孝宗、宁宗朝时比较安定。
但是,宁宗以后,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国势日衰。
南宋是古代中国学术思想的巅峰时期。
日本学者将宋代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著名华裔学者刘子健认为:
“此后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文化为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点,形成了更加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化。
”
王国维指出:
“宋代学术,方面最多,进步亦最著”。
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新巅峰,最明显的一个标志是新儒学——理学思想的诞生。
作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家学者。
南宋时期维持了近百年学派间互争雄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了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
南宋是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
王国维认为:
“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
宋词在南宋达到鼎盛,著名词人有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
宋诗的繁荣,宋诗在唐诗之后另辟蹊径,开拓了宋诗新境界,其影响直到清末民初。
南宋与东亚各国的学术思想和民族文化相融合,对在现代东亚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家庭关系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
词体由于自身性质与诗歌不同,向来被视为小道,所以相对自由一些。
出身北方的辛弃疾词虽然多抗金复国之言,传回北方后,反而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辛弃疾的爱国诗词流传较广。
金亡第二年,刘祁即称赞其功业文辞,后来元好问更是将辛词推崇到很高的地位,称“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以后便到辛稼轩”。
应该说,辛词对元好问为首的金末词坛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元好问词之所以被认为“足以追配稼轩”,就在于它得益于稼轩词的沾溉。
在各体文学样式中,南宋散文成就较低,远不及北宋,加之北方人难以接受散文中强烈的民族情绪,所以在北方影响很小,王若虚曾提及孙觌的《谢复敷文阁待制表》,从文体的角度予以严厉批评,并据此得出“宋自过江后,文弊甚矣”(《滹南集》卷三十七)的结论。
除以上几方面之外,南宋的政治制度、礼仪文化、艺术等方面对北方也会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南宋与金国长期对立,南北隔绝,南北文化仅仅通过双方边界民间的榷场交易和官方互派使者等狭窄的途径进行有限的交流。
由于南宋文化整体水平高于北方,故这种交流主要表现为南宋文化对北方文化的辐射,北方的理学、文学和史学等领域都受到了南宋文化的一定影响。
二、陆游生平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
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
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入仕途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
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
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
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
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陆游以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降杨存中为太傅、醴泉观使,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工作。
北伐献策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
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
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陆游得知后告诉大臣张焘。
张焘入宫质问,孝宗遂罢陆游为镇江府通判。
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
陆游上书张浚,建议早定长远之计,勿轻率出兵。
张浚派大将李显忠、邵宏渊领兵出击,收复灵壁、虹县,进据符离,因李邵不睦,宋军大败(符离之战),偏安之论随即甚嚣尘上。
张浚上疏领罪,被贬为江淮宣抚使。
隆兴二年(1164年)春,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张浚,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在恢复”。
四月,“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进言说:
“江东之地,自吴国以来,莫不以建康为都城。
临安频临大海,运粮不便,且易受意外袭击,皇上驻扎临安,只能作为权宜之计。
合约签订之后,皇上应驻扎建康、临安,金朝来使,或到临安、或到建康,这样以来,可以争取时间建都立国,而不令金朝生疑。
”时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就对枢密使张焘说:
“曾觌、龙大渊利用职权,广结私党,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后患无穷。
”张焘闻言奏报朝廷,孝宗大怒,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1165年),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
有人进言陆游“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即罢免了陆游的官职。
军僚幕府
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征召已赋闲四年的陆游,任为夔州通判,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陆游携家眷由山阴逆流而上,采撷沿路风土民情,作《入蜀记》。
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得书甚为欣喜,只身前往南郑,与张季长、阎苍舒、范西叔、高子长等十余人同在南郑幕府任职。
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
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
陆游到王炎的军幕后,常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巡逻。
时吴璘之子吴挺代父掌兵,骄傲放纵、多次因微小过失杀人,王炎不敢得罪。
陆游建议用吴玠之子吴拱代替吴挺掌管兵权。
王炎认为“吴拱胆怯、缺少智谋,遇到敌人必败”,陆游反驳说:
“吴挺遇敌,又怎能保证他不败?
如果吴挺立有战功,更难驾驭。
”至韩侂胄北伐时,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的话果然得到验证。
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陆游感到无比的忧伤。
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是陆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蜀中生涯
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陆游骑驴入川,颇不得志。
次年,改任蜀州通判;
五月,经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举荐,陆游又改调嘉州通判。
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陆游又调回蜀州通判。
再任蜀州期间,陆游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并先后造访翠围院、白塔院、大明寺等当地名胜,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焉于斯”的念头。
三月,参知政事郑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陆游大胆上书,建议出师北伐,收复失地,未被采纳。
五月,陆游主持州考,杨鉴夺得第一名,取得参加秋试的资格,陆游写诗以资鼓励。
八月,陆游在蜀州阅兵,作《蜀州大阅》,抨击南宋养兵不用、苟且偷安。
十月,陆游又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
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
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
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
淳熙三年(1176年),为回应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自号“放翁”,进行反击。
[55-56]六月,陆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以“祠禄”维持家人生计。
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范成大奉召还京,陆游送至眉州,恳请范成大回朝后劝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
宦海浮沉
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先后任命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陆游被任为江西常平提举,主管粮仓、水利事宜。
次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并亲自“榜舟发粟”。
同时上奏朝廷告急,请求开常平仓赈灾。
十一月,陆游奉诏返京,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闲居山阴五年之后,朝廷才重新起用他为严州知州。
陆游入京向孝宗辞行,时陆游诗名大胜,孝宗于延和殿勉励陆游说:
“严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
”陆游在严州任上,“重赐蠲放,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
闲暇之余,陆游整理旧作,命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陆游任满,朝廷升为军器少监,掌管兵器制造与修缮,再次进入京师。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于赵惇(宋光宗),陆游上疏,提出治理国家、完成北伐的系统意见,建议“减轻赋税、惩贪抑豪”;
“缮修兵备、搜拔人才”,“力图大计”,以恢复中原。
绍熙元年(1190年),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再次进言光宗广开言路、慎独多思,并劝告光宗带头节俭,以尚风化。
由于陆游“喜论恢复”,谏议大夫何澹弹劾陆游之议“不合时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
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自题住宅为“风月轩”。
编修国史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赵昚病故,宋光宗赵惇称病不肯居丧,满朝哗然。
知阁门事韩侂胄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密谋,废除赵惇,立太子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
韩侂胄是赵扩妻韩氏的叔父,把持朝政,独揽大权,贬朱熹、斥理学、兴“庆元党禁”,专权跋扈,陆游便写诗谴责韩侂胄。
嘉泰二年(1202年),陆游被罢官十三年后,朝廷诏陆游入京,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并免去上朝请安之礼,不久陆游兼任秘书监。
编修国史其间,因韩侂胄主张北伐,陆游大力赞扬和支持,给予种种合作,并应韩侂胄之请,为其作记题诗,勉励韩侂胄抗击外侮,为国立功。
嘉泰三年(1203年)四月,国史编撰完成,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以此致仕,时年七十九岁。
临终示儿
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陆游回到山阴,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拜访陆游,二人促膝长谈,共论国事。
辛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他构筑田舍,都被陆游拒绝。
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协助韩侂胄谨慎用兵,早日实现复国大计。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
宋军准备充分,出师顺利,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
但韩侂胄用人失察,吴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动,图谋割据。
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
不久,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
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
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
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介绍陆游的相关史籍
史料记载
南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
元·
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九十五
清·
钱大昕《陆放翁先生年谱》
赵翼《陆放翁年谱》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
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陆游传
原文节选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
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
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
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
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
“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
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应诏言:
“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
顷者有以师傅而领殿前都指挥使,复有以太尉领阁门事,渎乱名器,乞加订正。
”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
“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
”遂赐进士出身。
入对,言:
“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有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隔者,与众弃之。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
“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
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
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
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
“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德,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
”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
上怒,出通判建康府。
寻易隆兴府。
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
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
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
游请以玠子拱代挺。
炎曰:
“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
”游曰:
“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
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
江西水灾,奏:
‘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
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
“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再召入见,上曰:
“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
”除军器少监。
绍熙元年,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
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就,诏游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免奉朝请,寻兼秘书监。
三年,书成;
遂升宝章阁待制,致仕。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
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
朱熹尝言:
“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
”盖有先见之明焉。
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译文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十二岁时便能写写诗作文,以祖上曾有官爵的原因,荫补为登仁郎。
参加进士考试(宋代把现任官或有爵禄者参加进士考试成为“锁厅”),被荐举为第一。
秦桧的孙子秦塤恰巧排在陆游的后面,于是秦桧大怒,并对主持进士考试的考官办了罪。
第二年,进行礼部的考试,又是把陆游排在前列,秦桧明显地贬黜了陆游,陆游从此一直遭到秦桧的妒嫉。
秦桧死后,陆游才到福建宁德任主簿。
后来又因推荐担任了敕令所的删定官。
当时,扬存中长期掌管戍守京城的军队,陆游上疏向皇帝竭力陈述这样做有很多不当。
皇上赞赏陆游的意见,于是罢免了杨存中。
朝廷内有一些达官贵人争相购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
陆游向皇帝上奏:
“陛下以‘损’字作斋名,自经典文献和文房四宝之外,都摒弃而不用;
有些小人,不能休察圣上之意,动不动就私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亏损圣上之德,请求严令禁绝。
陆游在回答皇帝的诏问时还说:
“凡不是皇族和外戚,虽然确有功勋,也不能随便封赏王爵。
不久前有因为做过皇帝的师傅就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的,还有以太尉的身份而主管内阁之事的,这就扰乱了朝廷体制,请求加以纠正。
”于是迁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并兼宗正簿。
宋孝宗即位后,迁升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并兼“编类圣政所“的检讨官。
史浩和黄祖舜举荐陆游擅长词章,熟悉典故,于是皇帝召见他,说:
“陆游很有学问,而且讲话切实直率。
”赐陆游进士出身,陆游进宫应对时说:
”陛下刚即位,正是发布政令以告知天下的时候,但是官吏将帅的一切玩忽职守的习弊,应当选出那些最恶劣的,当着大家坚决铲除。
南宋与金国的和议将成之时,陆游又呈文枢密院及中书省,说:
“江左自三国时吴国以来,从没有抛开建康(今南京)到其他地方建都的。
皇室现在住在临安(今杭州)只是出于权宜之计,这里形势不固,馈饷供应不方便,又逼近海道,实在有发生意外的忧虑。
一旦签订了和议的协议,盟誓已立,稍有动作,就会被认为违背协议。
现在应该和金人商定好,建康、临安两个地方都是皇室所在之地,金国来的使臣朝拜皇帝,或者到建康,或者到临安,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机会营建首都,他们也就不会怀疑我们了。
当时龙大渊和曾觌二人在朝中执掌大权,陆游对宰辅重臣张焘说:
“曾觌、龙大渊招揽大权,私植党羽,惑乱皇上的圣德,您在今天不指出,以后将把他们去除不了了。
”张焘立即报告给皇上,皇上问这话是谁说的,张焘说是陆游说的。
皇上大怒,把陆游贬为建康府通判。
不久又调任隆兴府。
人们纷纷议论陆游交结台谏官员,鼓唱是非,极力劝说张浚出兵抗击金兵,于是陆游被罢官,回到原籍。
不久,又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
王炎任川陕宣抚使时,任用陆游进其幕府为干办公事。
陆游向王炎陈述进取之策,认为经营治理中原地区必以长安为起点,取长安必以陇右为开端。
应当储蓄粮食,训练兵勇,有机会就进攻,没机会则防守。
吴璘的儿子吴挺掌握着兵权,其为人非常骄恣,用很多的钱交结倾财结士卒,多次过错杀人,王炎对他无可奈何。
陆游请求用玠的儿子拱代替吴挺。
王炎说:
“拱胆小而少谋,遇敌必败。
”陆游说曰:
“假如吴挺遇到敌人,怎么能保证他不失败?
假如他立了功,就更无法驾驭了。
”到后来吴挺的儿子吴曦潜逃叛国,陆游的话终于应验了。
范成大为四川统帅,陆游为参议官,他们以文字交,相互之间不拘礼法,有人就讥讽他颓废放诞,因此陆游就自号“放翁”。
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
江西发生了水灾,陆游上奏:
“应该拨出义仓的粮食来赈济灾民,通令各郡向灾民发放粮食。
”’召回朝廷,给事中赵汝愚批驳他的做法,于是贬他为“祠禄”。
(祠,祠禄的简称,官名。
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后又让他做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通过宫阙,向皇上辞行,皇上诏谕他说:
“严陵这地方可是好山好水啊,你在公事之暇,可以赋诗歌咏,自得自适啊。
”再召入见,皇上说“你笔下的功夫很是了得,能写得一手好诗好字,不是他人所能达到的。
”让他做了军器少监。
陆游才气超逸,尤善于诗。
晚年再出时,为韩胄撰《南园阅古泉记》,为清议一流的人们所讥讽。
朱熹曾说过:
”陆游的才华太高了,但他的行迹又平常,恐怕会为有权势的人所牵累的,他的晚景怕不会十分满意的。
”朱熹的话可以说是有先见之明啊!
嘉定二年(1209),陆游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四、文学成就
诗歌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
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
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1、诗歌内容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