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村镇旅游资源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136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芷村镇旅游资源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芷村镇旅游资源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芷村镇旅游资源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芷村镇旅游资源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芷村镇旅游资源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芷村镇旅游资源发展规划.docx

《芷村镇旅游资源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芷村镇旅游资源发展规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芷村镇旅游资源发展规划.docx

芷村镇旅游资源发展规划

芷村镇旅游资源发展规划

芷村镇位于蒙自县东南部山区,因盛产芷兰花而得名,东与屏边苗族自治县接壤,南靠期路北乡,西邻新安所镇,北与西北勒乡、鸣鹫镇相连,总面积301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127个自然村,15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苗、彝、壮、回等15个民族,总人口3341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8.7%,最高海拔2067米,最低海拔1325米,政府所在地芷村距县城18公里,境内交通便利,昆汉铁路、蒙白公路、蒙文公路从境内穿过。

省“一大”会址——查尼皮、蒙自县有名庄寨水库坐落于此,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特点。

芷村镇旅游资源的总体目标是: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乡村旅游体系,依托“查尼皮”以老芷村、石马脚为重点。

形成一线。

按照“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和“就近、经常”的要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芷村镇旅游资源主要为:

省“一大”会址查尼皮

查尼皮村距芷村镇约为7公里。

为芷村镇白石岩村委会下属一个自然村,共有54户人家238人,为一个汉、苗、彝三族杂居的村寨。

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各级党委政府于1982年起开始对该村进行了修复改造。

为使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在查尼皮更好地开展,由县委、政府统一对省“一大”会址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会址进行了修复。

本次修复于89年开始着手动工,1991年6月24日完工,并于1993年6月28日正式开馆。

为能够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到查尼皮参观学习,在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投资38万元修通了白石岩至查尼皮的简易公路,方便了广大干部群众到查尼皮参观学习,结束了查尼皮无公路的历史。

同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架通了查尼皮村高压线,让查尼皮村民点上了电灯,告别了无电历史。

查尼皮省“一大”会址于1997年4月28日正式被省委命名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于同月挂牌,挂牌后到查尼皮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越来越多,原有的设施已不能满足广大干部群众到省“一大”会址学习的需要,为此,由县委直接牵头,在省、州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州党员以“特殊党费”形式筹集部份资金,省、州、县共同投资240万元对查尼皮“云南省第一次党代会会址”进行了扩建。

本次扩建于1999年12开始至2001年6月完工。

同时投资450万元重建了白石岩村至查尼皮村公路为柏油路,大大方便了广大干部群众到省“一大”会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扩建会址的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并没有忘记查尼皮村的群众。

为使会址扩建工作顺利进行,对于会址扩建所占的7户农户共给予146,000元补助。

为了解决查尼皮村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分别于86年,2000年及2001年三次对查尼皮引水工程进行修建和改造。

共建容积40M2水池一个,30M2压力池一个,挡水坝一座,沉淀池一个,Φ25mm镀锌管2200米,Φ40mm镀锌管200米,共计投入42,861.91元。

1999—2000年,在县委的关心下,投资100,000元为查尼皮村建设了54口沼气池,(其中学校一口)。

并于2000年12月由通达公司免费修建了村子近200米水泥路面及学校球场。

县广播电视局赠送了近2万元音响一套,县烟草公司赠送了一套卫星地面接收设备一套,为了能让查尼皮村村民能够看到电视,政府又于2004年为查尼皮村安装了有线电视网络,让查尼皮村村民们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

省“一大”会址自开馆至今接待各地参观学习人员150000人次。

胡志明旧居、芷村车站

20世纪30—40年代,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曾2次居住于芷村镇(现南溪路)领导越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并起得了决定性胜利。

至今胡志明曾居住房屋还有部分保留于芷村镇南溪路。

芷村镇南溪路胡志明旧居占地约400平米,街道总长500米,涉及60余户人家,是芷村镇人员比较集中的主街道。

芷村车站位于镇内,现保留有6幢法式建筑,为当时滇越修建者法国人修建。

据知情人提供资料,此6幢建筑地下有防空洞互通,现我县文化局正积极与铁路部门联系探索此地下通道事宜。

芷村车站、胡志明旧居已列为红河州文物保护单位。

老芷村芷兰亭及农家乐

老芷村以盛产芷兰花为名,芷兰亭是蒙自县内很少保存下来的一座建筑,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对于它的由来,一直有着各式的传说,至今人们还在流传。

本来建亭是为了报警,但为了能使自己的队伍能在当地站稳,不让当地群众把自己赶走,于是就编撰出是为了能挡住腾空的马,就要建一个亭,这样当地两个村(小坡头、老芷村)才能安稳。

自今到节庆时,还有许多群众会到芷兰亭游玩。

石马脚龙洞

石马脚村位于芷村镇东南部。

为壮族支系(侬族),是我县唯一的一个侬族村。

同时也是我州唯一一个侬族民族文化保护村。

石马脚龙洞位于石马脚村旁,为天然溶洞,洞深约2000米,以洞内一形貌龙的溶石为名,该石龙长约20米,形为一条腾飞的龙。

除此外,洞内溶石形式多样,近年来因无力开发,因而一直锁住没能向外开放。

民族民间传统习俗壮族(侬人)祭龙

中华民族祭龙形式多种多样,同时有很长的历史,人们在现实中、在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逐渐形成各民族独特的祭龙形式,总体上都是祈福上苍,给人们希望,而云南红河州蒙自县芷村镇石马脚村壮族(侬人)在祭龙形式上,与别的民族有所区别。

其主要体现为:

许多民族祭龙,每年祭一次,而本地壮族每年祭龙五次,其另一特征为,壮族把别民族高高在天的龙影化为比较具体的形象,在村子周围不同地点有不同的五条龙,分别于不同的时间来奠祭。

具体为:

一、农历正月29日,祭大龙,本地壮族把正月29日定为过小年。

过小年时就要祭大龙,时间为三天即正月30日、二月一日、二月二日,闲在家什么农活也不做,这样为过小年,此次祭龙用母猪来祭,认为母猪水多,意为:

开年了,年已经过完,请龙王爷把雨水送来,让它滋润大地,让农民能够好栽种。

二、农历3月7日,祭天龙。

传说中老天到了3月间还不下雨,此时因没下雨村中有一人因无事干,无聊之间就吸食了鸦片。

大量吸食过多在天龙出没的地方死去。

于是就有了祭天龙的仪式。

祭天龙的那一天。

在天龙所在位置,用草搭成一个小房,用一个鸡蛋穿孔,把蛋清蛋黄放掉,用蛋壳做灯,用草做成一个人形,躺在旁,形似一人正在吸食鸦片,做好后,用刀头把灯挑了,此时,选择村里子女多而且人武部子女都还健在的人来抱龙树。

同时,用草做成绳,把龙树拴上一道。

此次祭龙,意还是为祈求老天赶快下雨,让人们都能种上庄稼。

本次祭龙,同样用母猪,意需要雨水多。

三、五月五日(端午节)祭小龙。

在端午节前一天祭龙,只祭一天,主要意为:

现在庄稼已经种上,请老天快下雨,好让庄稼能有雨水滋润、茁壮成长,此次祭龙同样用母猪。

四、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祭六月二十四龙。

六月二十四是壮族(侬人)非常注重的一个节日。

其注重程度与汉族春节一样。

传说壮族民族英雄就是牺牲于六月二十四日,为了纪念侬志高,他们改称为侬族,其意主要为:

许多年前,侬志高率壮族起义。

后因其就义后,为了躲避官兵追杀,壮族(侬人)就从广西到云南文山然后到了现在的居住地,一路跋涉,历尽千辛万苦,到了这里,祈求龙给人们幸福和吉祥。

同时,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志高,就定了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侬牺牲日子)在祭龙,即祈福和纪念。

五、农历7月15日(当地称7月半),祭淹兵洞龙。

在前一天祭龙,其意为:

快秋收了,希望老天不要下太多雨,好让人们能够把辛苦一年种的庄稼顺利收起来。

全年一共祭龙五次,每一次都有不同意义,此五龙在村子周围不同的五个地点,同时有一株标志性植物,当地壮族称其为龙树。

在祭龙形式上,即祭龙时,用一只鸡及鹅,用线拴住,拉在村子中走一圈,而后奠祭,祭龙时,全村每户出一男子,女人是不许到祭龙场所的,准备一至二头猪,村里有专人主持仪式。

完后把猪肉平均每到每户人手中,带回家食用,壮族(侬人)把带回的猪肉称为龙肉。

民族民间传统饮食习俗

壮族(侬人)染红、黄饭包马脚杆

壮族(侬人)染红饭、黄饭的历史,可追溯一千多年前,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该村每一户人家都要染红饭、黄饭及包马脚杆。

其传统形式与汉族端午节有一定相似。

汉族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而壮族(侬人)六月二十四节同样是为了纪念其民族英雄侬志高。

壮族(侬人)传说于1500年前,壮族居住于广西,受当时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已无法生存,于是迫使壮族侬志高率领壮族人民进行了反抗斗争,要推翻当时的统治阶级,侬志高起义,得到了壮族人民的拥护,纷纷响应,大家热情高涨,队伍一天天壮大起来,虽然当时义军用的只是原始的武器作战,因得到群众的支持,三个月内,很快在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有了队伍,这时当朝皇帝害怕了,调集了全国精兵来对付侬志高的义军,侬志高率领的队伍因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加上开口比较原始,于是渐渐战败,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当天,侬志高战死于广西。

官兵把其尸体扔入河内,义军捞了7天7夜才把其捞上,找到侬志高的马时,马脚已断,于是人们用草药把马脚包上。

于是有了今天(侬人)六月二十四包马脚杆的习俗。

由于没有了领导人,加在官兵队伍强大,壮族起义队伍就散了,各自逃亡。

一部分就到了现在居住地。

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志高,有一部分就改为侬族。

于是在侬志高牺牲的日子,人们染红饭,意为吃血饭,让人们记住这红饭是英雄用鲜血染成的,同时还染黄饭,其意是要告诉后人,我们事情干了,但是没有成功,黄了。

壮族(侬人)染红饭用的原料是一种称为小靛的植物,米为糯米,其程序为在六月二十三日,人们把采淘好后,凉干,然后开始煮靛,即把小靛洗净,切断后放入锅内用水煮,待一段时间后,把这些靛捞出,后把米放入煮好的靛水中,泡一个夜晚,至第二天早上,把泡过的米放入蒸熟,就行了。

黄饭的制作过程与红饭一样,只是用的料不同,其染料是一种壮族称为龙杯的植物。

而其包马脚杆则是用一种壮族自种的粽叶来包,与汉族粽子一样,只是形状似马脚。

壮族(侬人)的红饭、黄饭糯而不腻,且有一淡淡的清香,是壮族(侬人)饮食习俗中很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形式。

民族民间舞蹈四弦舞

四弦舞(三步乐)是彝族很早就能跳的舞蹈,但它产生于何时,已无从考证,芷村镇一碗水村委会阿乌白村三步乐,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改进,是山区与坝区三步乐的综合。

四弦舞(三步乐)是表现生产、生活的喜悦的一种自娱性集体舞蹈,男女舞蹈动作基本一致,表演时,男女两两相对。

该舞蹈节奏欢快,手上动作变化不大,而以腿部的动作为主,分三大组动作用大穿、小穿、擦背等使舞蹈充满热情。

现代经济

芷村镇近年来,在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立镇总体思路为“稳粮食,重烤烟,上林果”的基本思路,现芷村镇烤烟种植面积总产量为全县之首,同时,芷村镇近年来开发了优质梨,大枇杷及桃,李等多种经济作物,同时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我镇多种经济并存的良好形式。

我镇将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在三至五年内争取芷兰亭修建,胡志明旧居及越南街开发。

形成我县

“一大会址”—胡志明旧居—芷兰亭—芷村车站为一线的一条红色旅游线!

或“一大会址”—胡志明旧居—芷村车站—石马脚民族保护区—老芷村芷兰亭、农家乐民放风情旅游线。

附:

芷村车站、胡志明旧居已于2007年列为红河州文物保护单位。

老芷村芷兰亭完成修复计划预算。

石马脚保护区传习馆正在州文化局领导下规划中。

查尼皮至2007年7月,全年共接待前来参观学习人员6100余人,累计接待参观人员15万人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