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0243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比如金币和银币的法定比价为1∶15,而金与银的市场比价由于银的开采成本下降,使得其比价为1∶17,此时金币为良币,银币为劣币,人们就会将银币兑换为金币,将金币贮藏,最后使银币充斥流通,而金币则被排斥出流通领域。

如果相反即银的价格上升而金的价格降低,人们就会将手中的金币兑换为银币,将其贮藏、流通中就会充斥金币。

最终的结果在流通中仍然只有一种货币真正在执行货币的职能。

(3)“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表明了货币的排他性特征。

4.解释下列概念:

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

(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它反映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信用活动中,只有有价物使用权的让渡,没有改变所有权。

信用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三个阶段。

目前的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和股份信用等。

(2)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主要形式有赊销和预付。

它既反映了买卖关系,又反映了债权债务关系。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在调节资金余缺的同时,也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但其在方向上是严格单向的,且受到规模的限制,因而其发展需要引导和规范。

(3)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它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无论在方向上,还是规模上都具有优势,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而成为现代社会信用的主要形式。

5.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

(1)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它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是现代社会信用的主要形式。

(2)商业信用的特点:

第一,商业信用直接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但这种商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而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最后一个阶段上的商品资本,它还有待于转化为货币资本。

第二,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信用。

第三,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能及时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是工商企业优先采用的信用形式。

第四,在产业周期各阶段上,商业信用规模的变化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相一致的。

(3)银行信用的特点:

第一,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在信用规模及授信方向上具有优势。

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不但可以把企业暂时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而且可以把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集中起来。

因此,银行信用集中与分配的资本就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现有资本,而是超出了这个范围,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

同时,由于银行信用借贷的是作为一般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所以,银行信用可以通过贷款方式提供给任何一个需要的部门和企业,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授信方向上的局限性。

第二,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活动的主体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但它们在信用活动中仅充当信用中介的角色。

银行作为闲置货币资本的集中者也不是最终使用者,它必须通过贷款或投资运用到社会再生产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只是货币资本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一个中介,起着联系、沟通或桥梁的作用。

(4)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信用的两种主要形式。

二者的关系表现为:

①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②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得到进一步发展。

③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替代关系。

6.理解下列名词概念:

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1)道德风险是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一种现象,是指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经济主体获得额外保护的情况下,譬如,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给商业银行提供了贷款保护,这就可能引发道德风险。

(2)逆向选择是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其本意是指人们做了并不希望做的事情,而不去做希望做的事情。

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是指违约风险高的融资者,由于寻求资金最积极因而最可能成为得到资金的人。

这表明,资金贷放者将资金贷给了最不想借贷的借款人。

7.简述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15年考过)

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一个由两级银行体系构成的金融体系;

中央银行是整个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中央银行:

习惯上称为货币当局,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权威和监管者,具有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特殊功能。

如成立于1948年12月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根据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创立的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

(2)存款机构:

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

存款机构发行支票,吸收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以此获得的资金进行各种贷款或购买证券。

其中,商业银行是一国主要的存款机构,它主要通过吸收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来筹措资金,并将其用于发放工商业贷款、消费贷款、抵押贷款及购买政府债券等业务。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其明显的特点是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

其活期存款构成货币供给的重要部分,也是信用扩张的重要源泉。

(3)契约储蓄机构:

包括各种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及退休基金等,它们以合约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从合约持有者手中吸收资金,并主要投向股票和长期债务工具等资本市场。

其中人寿保险公司是最大的契约性储蓄机构,它兼有储蓄银行的性质。

因为,人寿保险金就像流向储蓄机构的储蓄一样成为人寿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人寿保险单的所有者拥有的实际上是一项固定面值的潜在资产。

人寿保险公司主要提供投保人死亡后的经济补偿和生存养老金,主要投资对象为公司债券和股票、抵押资产。

(4)投资性机构:

包括各类金融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投资基金及投资银行。

其中,投资基金是最大的投资性中介机构。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

投资基金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称谓有所不同,美国称为“共同基金”,英国和香港称为“单位信托基金”,日本和中国台湾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

(5)政策性金融机构:

是指政府设立的专门为特定的部门或产业提供资金,促进该部门或产业的发展的金融机构。

包括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及农业发展银行。

(6)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如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及典当行等。

其中,信托投资公司是一种比较普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是一种以受托人的身份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

大多数的信托投资公司以经营资金和财产委托、代理资产保管、金融租赁、经济咨询、证券发行及投资为主要业务。

金融信托投资机构也可以吸收一年期以上的信托存款。

8.简述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

金融机构通常提供以下一种或多种金融服务,主要有:

(1)存款功能,是指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筹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这类业务形成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

这是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行使这一功能的金融机构是最主要的存款类金融机构。

(2)经纪和交易功能,是指金融机构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

或者,金融机构自身交易金融资产,以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提供这类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投资性金融机构,如金融公司、证券公司等。

(3)承销功能,是指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一般地,提供承销的金融机构也提供经纪或交易服务,如证券公司等。

(4)咨询和信托功能,是指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等业务。

提供这种金融服务功能的主要是信托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等。

9.解释下列概念:

收益的资本化、基准利率、到期收益率、流动性陷阱(15考过)。

(1)收益的资本化,由于利息概念的存在,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根据收益与利率倒算出来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一现象就是收益的资本化。

它使即使没有价值的东西具有了价格。

(2)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在一国利率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也叫中心利率。

它的变化传递出中央银行银根松紧的信息,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借款成本的高低,限制或鼓励信贷发放,从而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在西方国家通常是指央行再贴现率或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如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

(3)到期收益率,按单利计算是指买入债券后持有至期满得到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资本损益)与买入债券的实际价格之比率。

按复利计算是指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债券买入价格的贴现率。

或者是指使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报酬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

(4)流动性陷阱,是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只可能上升而不会继续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会变得无限大的现象。

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当出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无效。

10.解释下列名词:

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1)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各类金融产品流通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场所。

它与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共同构成国民经济市场体系,通过金融市场上对金融资产的交易,最终可以帮助实现社会实物资源的配置。

广义的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总称。

狭义的金融市场是直接融资范畴,仅指有价证券交易的市场。

(2)直接融资,也称直接金融,是“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资金的单位(包括企业、机构和个人)与资金短缺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或者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资金需求单位,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

直接融资工具主要是股票和债券,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买卖融通资金,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

(3)间接融资,也称间接金融,是“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其基本特点是资金融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进行,它由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两个环节构成。

由金融机构所发行的证券,称为间接证券。

11.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异同。

(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相同点:

①都是资金的融通活动。

它们都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融通方式,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资金融通活动。

②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它们通过资金融通活动,使资金从储蓄向投资转化,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不同点:

①融资工具不同。

直接融资是通过资金需求者发行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等,由资金盈余者购买有价证券,以此来融通资金。

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发行间接凭证,如银行存款凭证、保险凭证等筹集资金,然后再将资金贷放给资金需求者的一种融资方式。

②融资工具特点不同。

间接融资比直接融资具有风险小、成本低、流动性好等优点。

③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不同。

直接融资也需要借助于金融中介机构的服务,如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等,但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牵线搭桥并以此收取佣金。

间接融资中的中介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主要以储蓄的形式筹集资金,然后再将其贷放给资金需求者,并以此赚取存贷利差。

12.比较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特点。

定义(略)。

(1)金融工具的期限不同。

货币市场上交易期限短,短的只有1天,长的不超过1年,以3~6个月者居多。

资本市场上交易期限长,至少在1年以上,最长可达数10年,甚至无期限。

(2)交易目的不同。

货币市场上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短期资金周转的供求需要,弥补流动资金的临时不足。

资本市场上交易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矛盾,充实固定资产。

(3)金融工具品种不同。

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包括商业票据、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

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包括股票、公司债券和中长期公债券等。

(4)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不同。

货币市场上交易工具的流动性强,可以在市场上随时出售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近似于货币。

资本市场上交易工具流动性差,风险也较大。

13.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1)融通资金功能,是指金融市场能够将社会闲散资金聚集成大额资金来源并通过重新分配来调节资金余缺,金融市场在其中发挥着融通资金的“媒介器”作用,从而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这也是金融市场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2)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是指金融市场通过定价机制自动引导资金的合理配置,进而引导资源从低效益部门向高效益部门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传递信息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发挥经济信息集散中心的作用,是一国经济金融形势的“晴雨表”。

(4)分散和转移风险功能,是指金融市场的各种金融工具在收益、风险及流动性方面存在差异,使投资者可以很容易采用各种证券组合来分散投资于单一金融资产所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从而提高投资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5)经济调节功能,是指金融市场为宏观管理当局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场所,为经济结构、货币供给量以及社会总需求的调节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为金融间接调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14.试述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类型。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类型包括五种,分别是:

单元银行制、总分行制、银行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代理银行制。

其中,总分行制是大多数国家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类型。

(1)单元银行制,是指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

目前只有美国还部分地存在这种模式。

(2)总分行制,又称为分支行制,它是指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该市及国内外各地设立分支机制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分支行的业务和内部事务统一遵照总行的规章和指示办理。

目前世界各国一般都采取这种银行组织制度,其中尤以英国、德国、日本等国为典型。

(3)银行控股公司制,也有银行持股公司之称,是指专以控制和收购银行股票为主业的公司。

从立法角度看,控股公司拥有银行,但实际上控股公司往往是由银行设立并受银行操纵的组织。

大银行通过控股公司把许多小银行甚至一些企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4)连锁银行制,是指两家以上商业银行受控于同一个人或同一集团,但又不以股权公司的形式出现的银行制度。

连锁银行的成员多是形式上保持独立的小银行,它们围绕在一家主要银行的周围,其中的主要银行为集团确立银行业务模式,并以它为核心,形成集团内部的各种联合。

这种银行组织形式主要集中在美国西部。

(5)代理银行制,也有往来银行制之称,指银行相互间签订代理协议,委托对方银行代办指定业务的制度。

被委托的银行为委托银行的代理行,相互间的关系为代理关系。

15.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与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企业存款贷款、个人储蓄和消费信贷为主要业务,以最大化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1)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业务。

包括以下几种。

①现金资产:

包括准备金、库存现金、同业存款和结算在途资金。

这类资产流动性强,安全性好,但几乎不产生收益。

因此,在保证足够流动性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

②证券资产:

商业银行一般将少部分资金投资于国债和公司债,有的国家允许投资股票。

③贷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按不同标准可分为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

保证贷款、抵押贷款与信用贷款;

工商业贷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同业贷款和其他。

④贴现,即购买企业未到期的票据,银行事行扣除未到期时间的利息,将剩余部分支付给客户。

一般时间较短,安全性较好。

(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业务,包括以下几种。

①存款,是传统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

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随着金融创新的出现,又出现了CDs、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自动转账服务账户及清扫账户等创新品种。

②借款:

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对外借款来筹集资金。

包括发行金融债券、向中央银行再贷款或再贴现、同业拆借、证券回购等。

16.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什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简称“三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争取最大的盈利。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指银行资产免遭损失、保障安全的可靠性程度。

银行必须保证本金的安全,不能让本金流失或损失。

安全性原则,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来说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条件和对象特殊。

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货币,作为国民经济中心载体的货币,受许多复杂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中央银行的人为干预,资本成本、利率变动基本无法预测。

而且,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比较少,基本上负债经营,只能利用较多的负债来维持其资本运转,因此,就要特别注意其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提高安全性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提高资本充足率;

二是合理安排资产规模与结构;

三是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2)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的提款,满足必要贷款的能力。

银行的流动性要求来自于负债和资产两个方面。

①从负债方面看,银行的负债主要来源于存款,而存款者会随时到银行提取现款。

如果银行一味追求利润而置流动性于不顾,那么,当存款户要求提款时,银行万一拿不出现金,就可能引起恐慌,使银行信誉下降,严重地还可能会引起存款者的“挤兑”风潮,导致银行停业或破产。

②从资产方面看,银行对于老客户的贷款需求一般是有求必应的,以此发挥老客户的“示范效应”。

如果一旦银行无法满足老客户的贷款需求,在“示范效应”的作用下,银行信誉将会受到影响,导致银行客户流失,银行将为此承受损失。

(3)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是指银行为其所有者获取利润的能力。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性企业,获取利润是其最终目标,也是其生存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获取了足够的利润,银行才能扩大自身规模,巩固自身信誉,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7.解释下列概念:

最后贷款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重)

(1)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职能,它是指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融资时,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的职能。

向中央银行融资是发生困难银行最后的办法,中央银行履行这一职能的最终目的,是防止银行倒闭的频繁发生、传递和实施货币政策意图、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

(2)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垄断货币发行权的职能。

作为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应及时供应货币,合理调节货币流通数量,加强货币流通管理,促进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

(3)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维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职能。

具体体现在:

第一,吸收和保管存款机构的存款准备金,以确保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

第二,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解决单个银行清算的困难。

第三,作为最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周转不灵时,中央银行通过票据贴现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

(4)政府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为政府服务的职能,即代表政府或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18.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有哪几种?

中央银行的结构随各国具体国情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根据中央银行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的不同,可以将中央银行制度分成四种类型。

(1)单一中央银行制度,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典型的中央银行制度形式。

它是指国家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地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单一中央银行制又可分为一元式和二元式两种类型。

①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这种体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

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如英国、日本的中央银行都实行这种体制。

我国自1984年之后也是实行这种中央银行制度。

②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这种体制是在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极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利或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受中央级机构的监督管理,但它们在各自的辖区内有较大的独立性。

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多采用这种中央银行制度,如美国、德国等。

(2)复合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不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

这种体制主要存在于过去的苏联和东欧等国。

我国在1983年以前也实行这种中央银行制度。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地域相邻的一些欠发达国家建立了货币联盟,并在联盟内成立参加国共同拥有的统一的中央银行。

(4)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例如,新加坡设有金融管理局与货币发行局两个机构来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国香港实行的也是准中央银行制度,金融管理局(1993年4月1日由香港外汇管理基金和银行监管处合并而成)是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但不拥有发钞权,发钞权掌握在汇丰、渣打、中国银行手中。

19.解释下列概念: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对存款者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

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缴费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者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

20.如何理解银行挤兑的传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