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利用外资状况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甘肃利用外资状况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利用外资状况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5年敦煌空运口岸获批临时对外开放,成为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重要窗口。
特别是2016年,兰州铁路口岸获准对外开放,成为甘肃历史上第一个铁路口岸;
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筹建进口冰鲜水产品及水果指定口岸;
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及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筹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
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筹建进境木材监管区。
(2)设立和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
2014年1月武威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设立,自10月正式封关运营以来,入驻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的企业70多家,2016年实现进出口额1.6亿美元;
2014年7月,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自2015年8月正式封关运营以来,共有240家各类企业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内注册,2016年实现进出口额6.9亿美元。
(四)开放通道,联通合作,提升通达和集散能力
发挥甘肃区位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中把道路联通作为基础性工作,通过开辟国际航线、开行中欧货运班列等,提升甘肃的通达和集散能力,逐步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货物集散中心。
(1)增加了空中通道。
截至2016年,全省已开通24条国际和地区航线,航空口岸出入境17.3万人次,同比增长22.7%;
兰州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由此跨入全国大型机场行列;
兰州—迪拜、兰州—达卡国际货运包机出口,澳大利亚—兰州国际货运包机进口开始直航,开辟了快捷高效的空中走廊。
(2)开行了国际货运班列。
2014年开通“天马号”(武威—阿拉木图)中欧班列,2015年开通“兰州号”(兰州—阿拉木图)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当年8月,兰州—汉堡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嘉峪关—阿拉木图酒钢钢材中亚国际货运专列相继开通。
“兰州号”“天马号”“嘉峪关号”国际货运班列开行以来,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共发运362列,货运量46.09万吨,货值9.44亿美元,物资的集散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推进中新南向通道建设。
2017年以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省区市密切沟通协商,积极合作推进中新南向通道建设。
该通道是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为重要节点,由中国西部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通过区域联动、国际合作,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向南经贵州等省市,通过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物流节点,进而辐射南亚、中东、澳洲等区域的复合型国际贸易物流通道。
通道向北与中欧(渝新欧、兰州号)班列连接,利用兰渝铁路及甘肃的主要物流节点,联通中亚、南亚、欧洲等地区,建成后将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长江经济带的无缝连接。
8月7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省区市在南宁召开了中新互联互通南向国际贸易物流通道(简称“中新南向通道”)建设磋商会,标志着该通道建设由共识走向实践,进入机制化推进新阶段。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建设和推进情况来看,甘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和弥补了国际通道不畅、对外开放平台不足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缺陷,全面提升了吸引外商投资的基础条件,甘肃省引进外资的整体环境得以持续改善。
二甘肃省利用外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开放实践,甘肃省的外商投资形成了以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式,并且在近五年内没有明显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特征。
外资投入单一行业占比较高,投资规模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
(一)利用外资方式呈现稳定状态
从2017年1~7月的情况观察,新设立的7个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方式分别为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投资方式保持了以往的态势,没有出现新的投资方式的突破,呈现较为稳定的特征。
(二)外商投资规模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
2017年上半年的外商投资企业个数、合同外资金额、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等方面与2016年同期相比总体呈现下降态势。
(1)外商投资企业个数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
2017年1~7月,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7家,企业个数与2016年同期相比总体减少了65%。
在新设的7家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5个,企业个数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68.75%;
外商独资企业2个,企业个数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50%。
其中,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数量与2016年同期相比均减少了一半以上,中外合作企业没有增加和减少的变化(见表1)。
表1外商投资企业个数变化情况
单位:
个,%
投资方式
2017年企业个数
2016年同期企业个数
同比增长
中外合资企业
5
16
-68.75
中外合作企业
—
外商独资企业
2
4
-50
资料来源:
甘肃省商务厅统计数据(2017年1~7月)。
(2)合同外资金额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
2017年1~7月,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金额22328万美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98.31%。
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合同外资金额21600万美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98.33%;
外商独资企业合同外资金额728万美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97.16%(见表2)。
表2合同外资金额同期变化情况
万美元,%
合同外资金额(2017年数)
合同外资金额(2016年同期数)
合同外资金额(同比增长)
外商直接投资
22328
1321388
-98.31
21600
1290938
-98.33
独资企业
728
30450
-97.61
(3)外商实际投资金额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
2017年1~7月,外商实际投资金额3679万美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45.2%。
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实际投资金额2284万美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36.4%;
外商独资企业实际投资金额1395万美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55.32%(见表3)。
表3外商实际投资金额情况
2017年金额数
2016年同期金额数
3679
6713
-45.2
2284
3591
-36.4
1395
3122
-55.32
(三)外商投资规模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
2017年1~7月,甘肃省外商投资规模表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企业个数与2016年同期相比总体减少了65%,合同外资金额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98.31%,外商实际投资金额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5.2%。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外资投入领域结构占比不合理,外资投入优势集中在单一领域,对于这种结构不合理状况的潜在缺陷认识不足,缺乏研究和应对措施,满足于单一行业带来的暂时性效益,任其自然发展,不做结构性调整,不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做出长期和中期的行业引导规划,没有准备和推出可供外商投资的其他具有吸引力的项目套餐,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政策调整影响到这个领域的项目拓展时,就会出现断水似的投资规模持续回落现象。
具体表现在2016年以前甘肃省在风光电新能源领域利用外资额度较大,其占比达到外商投资行业的68.11%,外资投入明显集中在这个单一的领域。
风光电新能源领域之所以成为甘肃省吸引外资投入的优势产业,是由于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与国家开发政策意向相结合产生的吸附效应。
风光电这种新能源的特点是不会导致因能源枯竭而被迫终止投入和开发利用的,资源的可持续性较好,能影响其持续投入开发的主要因素只能是政策和项目的可延展性。
当2016年国家停止新增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审批后,新能源领域没有开放新的外商投资项目,因此影响到了甘肃省外资投资额的增长,外商投资规模表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
由此可以看出甘肃的外资投入领域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分布,外资投入优势集中在单一领域,缺乏对于这种偏向性投入的风险意识和纠偏措施,缺少根据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引导外来资金投入行业的战略规划,所以就没有准备好后续的可供外商投资的具有吸引力的新项目和新领域,在面对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时应对乏力。
(四)外资企业实际投资发展情况
2017年1~7月,甘肃省总体外商实际投资3679万美元,其中跨境人民币投资1295.96万美元,表现出总量偏小、活力不足的状况,但从各市的投资额比较来看,个别地区的投资吸引力在增强,投资额超过了省会城市。
具体从地区分布来观察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兰州市外商实际投资39.96万美元;
嘉峪关市外商实际投资10.41万美元;
酒泉市1326.46万美元;
武威市1111.52万美元;
定西市5万美元;
陇南市1166.72万美元;
临夏市18万美元(见表4)。
可以看出酒泉市和陇南市的外商实际投资额大于其他地区,全省排名靠前超过了省会兰州市,说明这两个市的投资环境和资源环境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增强。
表4全省外资企业实际投资情况
万美元
分布地区
企业名称
外商实际投资额
兰州市
甘肃富优基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1.96
渼林人力资源(兰州)有限公司
甘肃天天夜夜艺术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
3
嘉峪关市
甘肃堡兰佳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0.41
酒泉市
甘肃中电酒泉第三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1295.96
玉门欧富贝瑞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30.5
武威市
甘肃路斯宠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41.52
甘肃电投武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1070
定西市
甘肃泰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陇南市
甘肃金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1166.72
临夏市
甘肃梦特美矫形康复品有限公司
18
(五)FDI分国别(地区)情况分析
2017年1~7月,FDI总计3679万美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总体减少了45.2%。
在甘肃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增加了投资额的国家和地区有3个,具体是:
亚洲的中国台湾与2016年同期相比FDI增加了78万美元,美洲的美国与2016年同期相比FDI增加了18.18%;
欧洲的荷兰与2016年同期相比FDI增加了11万美元。
减少了投资额的国家和地区有4个,具体是:
亚洲国家(地区)的实际投资额与2016年同期相比,中国香港FDI减少了25.13%、新加坡FDI减少了100%、韩国FDI减少了45.66%,欧洲和美洲的FDI没有减少。
其他投资性投资公司的FDI,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9.32%(见表5)。
表5外商实际投资分国别(地区)情况
区域
国别(地区)
亚洲
中国香港
1198
1600
-25.13
新加坡
565
-100
韩国
1969
-45.66
中国台湾
78
欧洲
荷兰
11
美洲
美国
26
22
18.18
其他
投资性公司投资
1296
2557
-49.32
(六)FDI分行业产业情况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主)在甘肃省的投资主要投向制造业、新能源、电力供应、服务业等领域。
金融业领域利用外资有所突破,甘肃省第一家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和外资村镇银行相继设立,合同外资额达1692万美元。
2017年1~7月,甘肃省吸收外资合同额2.2亿美元,FDI在重点领域的投资呈现以下特点。
(1)FDI产业分布情况。
第一产业合同外资金额7983万美元,同比增长425.2%,占合同外资额的35.99%;
第二产业合同外资金额12496万美元,同比增长123.06%,占合同外资额的56.34%,其中电力、燃气业合同外资金额6580万美元,同比增长28.47%;
制造业合同外资金额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252%,世界500强企业正威(甘肃)铜业科技有限公司增资3000万美元;
采矿业合同外资金额2916万美元,甘肃金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增资并购方式引进港资2916万美元;
第三产业合同外资金额1701万美元,占合同外资额的7.7%,其中租赁业合同外资金额1276万美元,甘肃金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甘肃公航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2)FDI企业个数增减情况。
2017年1~7月,企业个数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5%。
分行业产业看,农、林、牧、渔业方面的企业个数与2016年同期相同;
采矿业方面的企业个数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个;
制造业方面的企业个数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2.8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方面的企业个数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0%;
批发和零售业方面的企业个数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个;
住宿和餐饮业方面的企业个数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00%(见表6)。
表6FDI分行业产业企业个数变化情况
行业
总计
7
20
-65
农、林、牧、渔业
1
采矿业
制造业
14
-92.8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3)实际使用外资增减情况。
2017年1~7月,实际使用外资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5.2%。
分行业产业看,农、林、牧、渔业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3万美元;
采矿业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67万美元;
制造业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94.2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6.31%(见表7)。
实际使用外资量增加的行业主要在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实际使用外资量减少的行业主要为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行业集中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而能源与工业技术方面的投资明显减少。
表7分行业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情况
2017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2016年同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63
1167
75
1297
-94.22
2366
5416
-56.31
三西部五省利用外资水平的比较
甘肃的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水平,无论是在起步还是在发展阶段,都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外商投资企业的单位数和总产值水平不仅与中东部地区有差距,而且也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
为了更好地分析甘肃利用外资发展水平,这次采用近距离比较的方法,选择了西北五省利用外资发展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甘肃向西开放中能更好地利用外资,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有所启迪。
外商投资的规模体现着各省实际利用外资的能力与水平,量化后进行分析,可以明确显示西北五省利用外资开放发展的不同情况。
下面通过对2016年西北五省统计数据做比较分析,来观察甘肃在西北五省中利用外资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
(一)项目合同数量比较
西部五省共计签订合同项目279个,其中甘肃签订合同项目26个,占西北五省的9.32%,新疆签订合同项目50个,占西北五省的17.92%,陕西签订合同项目112个,占西北五省的40.14%,青海签订合同项目8个,占西北五省的2.87%,宁夏签订合同项目83个,占西北五省的29.75%(见图1)。
图1西北五省签订外资合同项目数比较
(二)签订合同投资额比较
西北五省共计签订合同投资额762008万美元,其中甘肃签订合同投资额78603万美元,占西北五省的10.32%,新疆签订合同投资额85651万美元,占西北五省的11.24%,陕西签订合同投资额578208万美元,占西北五省的75.88%,青海签订合同投资额3595万美元,占西北五省的0.47%,宁夏签订合同投资额15951万美元,占西北五省的2.09%(见图2)。
图2西北五省签订合同投资额比较
(三)实际吸收外资金额比较
西北五省共计实际吸收外资金额563509万美元。
其中甘肃实际吸收外资金额46036万美元,占西北五省的8.17%,新疆实际吸收外资金额45250万美元,占西北五省的8.03%,陕西实际吸收外资金额462118万美元,占西北五省的82.00%,青海实际吸收外资金额4605万美元,占西北五省的0.82%,宁夏实际吸收外资金额5500万美元,占西北五省的0.98%(见图3)。
图3西北五省实际吸收外资金额比较
以是上西北五省利用外资规模的差别分析,量化数据体现出各省在项目签订量、合同投资额和实际吸收外资方面的具体差距,总体上看,在西北五省中陕西省利用外资发展水平位居前列,甘肃省利用外资发展水平处于中等位置。
四甘肃利用外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利用外资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2017年上半年以来,外商投资规模出现持续下降的态势,显露出甘肃外资投入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中长期战略规划准备,在应对国内政策调整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中,表现出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改善。
(一)外资投向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
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交通运输能力、劳动力、产业配套等状况紧密相关,受甘肃省经济结构的影响,利用外资结构性矛盾突出,外资在产业行业的投入不均衡,大多集中在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这种资源依赖型的外资投入状况长期延续,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又没有调整的措施,在吸引外资投入产业的方向上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2017年上半年,依然没有改变外资偏向单一行业投入的状况,从产业结构看外资的投向,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10.63%,第二产业占比81.78%,第三产业占比7.59%。
外资投入明显集中在第二产业的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而在研发设计、医疗教育、养老育幼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对外资的引进和利用尚未取得进展。
(二)缺乏战略准备,应对变化能力不足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环境保护政策、土地保护及拆迁政策的贯彻落实,许多项目建设用地受到严格限制,企业投资意愿整体减弱。
由于未能根据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制定引导外来资金进行合理调整的战略部署,在面对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应对乏力。
例如,2016年以前甘肃省在风光电新能源领域的外资投入额度较大,其行业占比达到外商投资的68.11%。
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与国家开发政策意向相结合产生吸附效应,外资投入明显集中在这一行业。
当国家停止新增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审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