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下载.docx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
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气愤的样子;
等到
(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解析】【分析】
(1)本题中的“睨”是“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方”是古今异义词,“等到”的意思。
(2)语句“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的意思是:
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在此题中,要注意“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本题作答要在理解乙文文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依据“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
”可知,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用射术来报效国家,不要把射箭当作娱乐。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①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②气愤的样子;
③等到。
⑵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⑶(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⑷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
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一一对应,字字落实”,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⑷本题考查分析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题时应注意,概括人物的相关情节,仔细分析流泪的原因,选择表达心情或感情的词语概括。
【附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
”老翁说:
“(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
(卖油翁)于是说:
“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乙】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
“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
”陈尧咨说:
“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他的母亲说:
“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
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
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
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
遂相率呼啸去。
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
以为仇耶?
不杀不辱。
以为盗耶?
未劫一物。
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
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
取此耳又何意耶?
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
天下真有理外事耶?
邱生曰:
苟④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
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
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三》)
【注】①末:
粉末。
②愈:
痊愈,愈合。
③旋:
不久。
④如果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2)下列几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但知其一/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
转转不已/壮心不已
C.
当求之于上流/定非我所见之理
D.
愿乞夫人一物/愿驰千里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②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
(4)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
“天下真有理外事也。
”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用乙文中的句子填空)回答。
这两个故事共同告诉我们的道理:
________。
【答案】
(1)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2)C
(3)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
②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4)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
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
【解析】【分析】⑴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⑵A.但:
只,仅仅;
B.已:
停止;
C.之:
代词,指石兽/助词,的;
D.愿:
希望。
故选C。
⑶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盖”“旋”等字词的翻译。
⑷首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答案,第一空注意题干的要求“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分析理解原文即可。
第二空从下句“邱生曰:
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可分析答案。
从甲文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与乙文中“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可得关键词为“不臆断”,凝结成语句即可。
⑴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⑵C
⑶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
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
【点评】⑴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
答题时应注意,划分句子成分分析词性断句较好把握,(时间)夜半/(主语)有数盗/(状语)执炬/(谓语)露刃入。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联系古今异义词,分析适合多义词的哪个义项,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
盖:
原因是,旋: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把题目要求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仔细字斟句酌提取关键句子填空,启示道理围绕“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进行归纳作答。
【甲】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
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门人邱生说,一个官员去赴任,船停泊在河滩上,半夜时分有几个盗贼举着火把拿着刀闯入,大家都害怕地趴在地上。
一个盗贼把官员的妻子拽起来,半跪在她面前说:
“我想要夫人一样东西,您不要惊恐。
”于是割下她的左耳,敷上药粉,对她说:
“几天内不要洗掉(药粉),自然会结痂痊愈。
”于是互相叫嚷着离开了。
官员妻子吓得几乎丢了魂,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很疼,不久就痊愈了。
认作仇人吗?
盗贼既没杀人也没侮辱。
认作劫匪吗?
他们没有抢走一样东西。
既没杀人也没侮辱人,却割下了耳朵。
割下耳朵,却又赠送好药,难道是专门为取耳朵来的吗?
拿这耳朵又有什么样的意图呢?
反复思考,终究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难道天下真有情理之外的事吗?
邱生说:
“如果抓到盗贼,他们必定有自己的原因。
”他们的原因也必定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定不是我们常见的道理。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难道可以根据常理来判断它是否存在吗?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
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侮上者,逆道也。
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乃上疏言:
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②。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默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
“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汉书·
霍光传》)
【注】①害:
妒忌,怨恨。
②报闻:
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③突:
烟囱。
④上行(há
ng):
上位。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霍氏秉权日久________
②主人乃寤而请之________
③客谓主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3)“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答案】
(1)执掌;
同“悟”,醒悟;
告诉,对……说
(2)把烟囱改为弯曲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3)说明了凡事要先考虑到危险的存在,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的道理。
作者借这个故事委婉劝诫皇上,为徐生鸣不平,希望皇上能对上疏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
(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寤”:
同“悟”,醒悟。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更”“曲突”“徙”“不”“且”等字词的翻译。
(3)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解答时要根据文本理解成语和情节,明确故事发展前后因果关系。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消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患于未然。
作者借这个故事希望皇上能对上疏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
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
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当初,霍氏一家骄横奢侈,茂陵人徐福就曾指出:
“霍氏必亡。
凡奢侈无度,必然傲慢不逊;
傲慢不逊,必然冒犯主上;
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
身居高位的人,必然会受到众人的厌恶。
霍氏一家执掌权利的日子很久了,遭到很多人的厌恶,天下人厌恶,又作出大逆不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
”于是,上书朝廷说:
“霍氏一家权势太大,陛下既然厚爱他们,就应随时加以约束限制,不要让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
”上书三次,天子听到了,未加采纳。
后霍氏一家被诛杀,曾告发过霍氏的人都被封赏,有人上书汉宣帝,为徐福鸣不平说:
“我听说,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访,见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堆有柴薪,这位客人便对主人说:
“您的烟囱应改为弯曲的,并将柴薪搬到远处去,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主人默然,不予理会。
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共同抢救,幸而将火扑灭。
于是,主人家杀牛摆酒,对邻居表示感谢,在救火中烧伤的被请到上座,其余则各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坐,却没有请那位建议他改弯烟囱的人。
有人对这家主人说:
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用杀牛摆酒,终究不会有火灾。
如今论功请客酬谢,建议改弯烟囱、移走柴薪的人没有功劳,而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才是上客吗?
‟主人这才醒悟,将那位客人请来。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干②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
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
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
或笑之,则歘④隐。
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
‚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
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故曰: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又曰:
‘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
①经年:
一年左右。
②干:
求见。
③沟洫:
沟渠。
④歘(xū):
火光一现的样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
②会有土寇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风清月白之夕
当求之于上流
几为所擒
愿为市鞍马
使试于一村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②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5)羽冲临死前却感叹曰:
“古人岂欺我哉!
”你认为呢?
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率领,带领;
适逢,正赶上
(2)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3)D
(4)①羽冲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良田。
②(读书)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5)我认为并不是古书欺骗了他,而是刘羽冲死读书,不能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以至于在实践中大败。
在我们的学习中,应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紧密联系生活,活学活用。
【解析】【分析】选自:
《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
纪昀。
年代:
清。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会:
适逢,正赶上。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
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然而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
(3)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意思都是“像这样”。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
A:
结构助词“的”/代词。
B:
表被动/介词,“替”。
C介词,在/介词,比。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谓:
认为。
沃壤:
肥沃的良田。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
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刘羽冲死读书,不能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以至于在实践中大败。
(1)率领,带领;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识记时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要注意理解,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归纳。
刘羽冲偶然得过一部古兵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感觉可以统领十万军兵冲锋陷阵了。
正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然而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
又偶然得到一部古代水利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认为可以有能力使千里荒地成为肥沃之地,绘画了地图去州官那里游说进言,州官也是个好事者,就让他在一个村落来尝试改造,水渠刚造好,洪水来了,顺着水渠灌进来,全村的人几乎全被淹死变成了鱼。
于是他从此抑郁不乐,总是独自在庭阶前散步,一边走一边摇着头自言自语说:
“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
”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就是说这六个字。
不久刘羽冲就抑郁而死了。
后来每逢空气清新月光皎洁的夜晚,经常会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树下,一边摇头一边漫步,侧耳细听,鬼魂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古人岂欺我哉)。
有时候听到的人笑他,鬼魂就会马上隐没,第二天再去那里看,还是看到鬼魂那样独步着喃喃自语。
拘泥于古籍的人都有点呆气,但怎么会呆到这个地步呢?
何文勤大人曾经教导我说:
满腹都是经书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但是一本书也不看,也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
下棋的大国手不会废弃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但是不会很执着于旧谱;
高明的医生不会拘泥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药方,但是经验里也不会偏离古方。
所以说:
“能够把什么事做得出神入化,主要是看做事的人罢了。
”又说:
“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①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②待之,君宜顾③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④?
”肃造次⑤应曰:
“临时施宜。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⑥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⑦之,拊⑧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
吕蒙传》)
【注释】①尚:
还,仍然。
②故意:
这里指原来的态度、眼光。
③顾:
拜访。
④虞:
意料,预料。
⑤造次:
鲁莽,轻率。
⑥因:
于是,就。
⑦就:
靠近,接近。
⑧拊:
轻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②或说肃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