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说课稿《走月亮》教案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说课稿《走月亮》教案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说课稿《走月亮》教案完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下面首先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
你们去过哪些地方?
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板书课题:
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吴然和《走月亮》以及云南的洱海、点苍山。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交流反馈,开放课堂。
1.检测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
(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
2.提问:
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这是对学生搜集资料等自学能力的考察。
3.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4.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尝试让孩子去总结、概括)
接下来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
(四)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可设计这样的导语:
孩子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月光的照射下的乡村景色美丽极了,真是令人陶醉。
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在明亮的月光下散步,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
小作者发现的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大家是否曾经留意过。
现在我们一定要用心来读课文,体会作者是用了多么美丽的语言写出了我们也许曾经有过的感受。
(五)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要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感受力,要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感情,用这种情愫的陶冶,让学生触景生情。
所以,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诵读为主线,抓住了几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1.布置学生自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要求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思考这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体悟阅读中的情感乐趣。
2.小组交流。
这样富有诗意的文章,学生不仅喜欢自己反复诵读,更愿意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与他人交流,小组交流中给每个孩子充分的时间,他们可以说、可以读,可以争论,在生生交流中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
3.汇报交流。
教师通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语言美和其中蕴涵的真挚的亲情。
①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流着”一词两次使用,朗读时要强调。
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
但正是这种语言,才将本无感情的自然之物附上甜美、欢快、幸福的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
“多少可爱”引导学生读出喜悦的心情。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一个“抱”字:
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影在水中的月景,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月亮、水塘和我们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好。
②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
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小作者和妈妈伴着月光走过许多的地方,除了从重叠用“走过”这个词感受到,还可以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
引导学生想象:
我和阿妈还去了哪些地方?
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
(孩子会有很多奇异和美丽的想象。
这样的交流也是一种美的陶醉,这样的阅读正是快乐的源泉。
4、共同探究。
①课文为什么反复写“我和阿妈走月亮”?
“我和阿妈走月亮!
”在文中出现四次。
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既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联全文的作用。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
③如果你和爸爸或妈妈走月亮,你想去哪里走月亮,动动你的五官,说说你在走月亮时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闻到什么?
想到什么?
语文教学重在体悟,学生的感受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美的欣赏是不能缺少的。
我们教给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更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感悟,感悟文美、景美、情美、人更美。
作者情不自禁的赞叹也同样会感染我们,让学生深情地读:
“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读了课文,孩子们更进一步体会到乡村月夜的美丽,体会到作者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六)联系实际,畅谈感受。
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
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师:
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
快乐。
(七)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八)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完成课文《走月亮》课堂摘录本,摘录好词好句,积累描写景色的段落句子。
2.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练笔: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孙子数天上的星星……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学会了独立行走,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
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你的日记本上吧。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走月亮
吴然
月亮明亮柔和“我”和阿妈
在溪边在田埂上
美好景色浓浓亲情
这样的板书设计具有举纲张目的作用,同时形象再现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难点。
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并具有审美价值。
《走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2、情感目标:
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今天是什么节日?
(中秋节)你准备怎么过呢?
老师送大家一首歌,听完后把你听得感受给大家说一说.
请你带着这种感觉把课文读一遍.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
1.师:
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2.、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
把你的感受在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
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3.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4.小结
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
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
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
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采蜜集上。
教学反思:
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
生活有怎样的色彩,语文就有怎样的色彩;
生活有什么滋味,语文就有什么滋味。
怎样“联系生活感受促进文本感悟”,我就这节课的几个片段进行自我反思。
一、想象画面,激发感悟。
《走月亮》这篇文章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如画的画卷,例如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时,我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我问:
“你读这句时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由文本拉向了他们的生活,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
“老师,我看到柔和的月光洒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闪一闪的!
”“老师,我看到了一条瘦长瘦长的小溪,溪面上银波荡漾;
我听到了小溪欢乐的歌声;
我闻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了一副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这时候学生再读文章,就是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了。
二、创设情境,驱动感悟。
《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在感悟“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学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学生仿佛回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学生此时是激动的,情感是高涨的,学生读得是那样动情,那样幸福。
学生已经将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的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就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生活,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2 走月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说说哪些场景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与同学进行交流。
4.勾画出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体会其表现的美好、温馨的意境。
5.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然后仿照着写一写自己记忆中的月下的某个情景。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掌握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具象的画面,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揣摩重点的描绘性语句,体会本文遣词造句之妙,感受母女之间温馨的亲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月光下的美好意境,感悟温馨、幸福的亲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说说哪些场景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
1.勾画出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体会其表现的美好、温馨的意境。
2.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然后仿照着写一写自己记忆中的月下的某个情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在月光下散过步吗?
月光下的景物和白天相比,有什么不同?
当我们和妈妈一起散步时,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个小姑娘随妈妈在月光下散步的所见所感。
她都看见了些什么?
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翻开课本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俗、穗”和翘舌音“庄”。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鹅、卵、葡、萄”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和实物;
学习“俗、稼、填、庄”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学习“牵、填、跃”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
形近字对比识字示例:
鹅(白鹅)—我(我们)—饿(饥饿)
俗(风俗)—谷(稻谷)—浴(沐浴)—裕(富裕)
填(填空)—镇(城镇)—慎(慎重)—滇(滇池)
跃(跳跃)—袄(棉袄)—妖(妖怪)—沃(肥沃)
同音字对比识字示例:
牵(牵手)—签(签字)—铅(铅笔)—千(千言万语)
鹅(天鹅)—俄(俄语)—峨(峨眉山)—蛾(飞蛾)
萄(葡萄)—陶(陶醉)—淘(淘气)—逃(逃跑)
庄(村庄)—装(服装)—妆(梳妆)—桩(树桩)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鹅”左右宽窄相当,字形均写得窄而瘦长,分列竖中线两侧,“我”斜钩不宜过于伸展,不要超过竖中线;
“鸟”竖折的竖画要紧贴竖中线写。
“填”左部小而靠上;
“真”起笔高于左边,横画长短错落,注意间距均匀,底横起笔低于左边,拉长以稳住中心。
“葡”和“萄”的草字头都要写得扁而宽,下面首撇略短,横折钩写得横短竖长,饱满方正;
里面部分稍向左靠,起笔位置与草字头上下平行。
易错提示:
“牵”上面末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中间是秃宝盖,不要多写一点。
“填”的右边是“真”,框内有三短横,不要少写;
末笔是长点,不要写成捺。
“稼”左边是“禾”,不要写成“木”;
右边宝盖头下面有一短横,不要忘写。
“跃”右边首笔是平撇,不要写成了短横。
“葡”下面是“甫”,不要忘写右上一点。
(3)归类识词。
像“葡萄”一样的双音节单纯词:
仿佛、伶俐、玻璃、辗转、啰唆、琵琶、鹦鹉、蘑菇、茉莉、芙蓉、蝌蚪、蚂蚁、蟋蟀、骆驼、蜈蚣、蝴蝶、凤凰、汹涌、澎湃、淋漓、活泼、潇洒、徘徊、垃圾、挣扎、唠叨。
(4)多音字。
哦
载
(5)重点词语释义。
柔和:
温和而不强烈。
运载:
装载和运送。
风俗: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坑坑洼洼:
形容地面或器物表面高一块低一块。
闪闪烁烁:
(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1、2):
描绘了月、山、树、路等自然景象,勾勒出一幅美妙的山村月夜图。
第二部分(3~9):
写“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的所见所闻所感。
2.概括课文的中心主旨。
本文通过写“我”和阿妈在月明之夜“走月亮”,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色,表现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走月亮”的无穷乐趣。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初读课文,同学们知道课文标题“走月亮”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走月亮”就是在月明之夜散步观景)是谁和谁“走月亮”呢?
(学生回答:
“我”和阿妈)“我”和阿妈在月明之夜散步,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象?
“我”产生了哪些感受呢?
请大家带着问题,课下再读课文,试着找出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淘气牵手 鹅卵石 坑坑洼洼填上 庄稼 风俗 跳跃 葡萄稻田成熟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
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看看“我”和阿妈是怎样“走月亮”的,看看作者笔下描绘的美丽夜景和景物里蕴含的浓浓亲情。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1、2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天空中有月亮,而月亮是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
本段为全文奠定了温馨、和谐而又美好的基调。
(2)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月光下的景物?
“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大道和小路”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照耀下的美丽景物:
高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
柔和的月光给人带来了诗意的感觉,展现了一幅幽静、祥和、静谧的山村月色图。
教师点拨: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常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句段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3)第2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说明柔和的月光照亮了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在这月光下感受到了美好和快乐。
2.阅读第3~9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
这一段写“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点出了“走月亮”。
“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淡淡的月光洒在“我”和阿妈的身上,更让人感觉幸福、亲切。
(2)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我”和阿妈伴着月光在溪边散步时看到的美景。
(3)怎样理解第4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中的“流”字?
在柔美的月光下,潺潺的溪水静静地流淌着,夜风吹拂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水面上,小溪波光闪闪。
通过这个“流”字,我们充分体会到月光下的小溪之美、花草之香、月光之亮。
(4)“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中,“抱”字有何表达效果?
“抱”字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倒映在小水塘中的情状。
天上的月亮倒映在小水塘中,水中就有无数个月亮的倒影,就像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生动地表达了“我”对眼前月映水塘之景的喜爱之情。
(5)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回忆,写出了白天的小溪带给“我”的快乐——妈妈在干活,而“我”在玩耍。
当月亮升起来时,“我”想去看看白天带给自己快乐的地方,会变成什么样子。
(6)第5自然段有什么特点?
这里的一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也分别出现在了第3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作者用反复的手法,在文中重复使用这句话,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结构层次,也使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7)第6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我”感受到的山村特有的秋夜美景。
(8)第6自然段中描写秋虫、夜鸟、鱼儿等,有什么作用?
以动衬静,用秋虫鸣叫、夜鸟拍打翅膀、鱼儿跃出水面的响动,来衬托秋夜的静谧与勃勃生机。
(9)“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是什么句式?
表现了什么?
这是一个选择问句,表明果园里的果子很多。
选择问句,就是把几个项目并列提出来,要求从中选择一项作答,前后分句常用“是”和“还是”相呼应,常用语气助词为“呢、啊”,不用“吗”。
注意选择问句与并列问句的区别:
并列问句是问了两个不同的问题,回答也需要两个答案,如:
“奶奶身体怎么样?
爷爷最近胃口还好?
”而选择问句只有一个问号并在最后面,前面一个问题后用逗号隔开,如:
“你是先回家呢,还是先去图书馆还书?
”这是选择,只需要回答一个即可。
(10)“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有何作用?
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这就是我们家的地”。
通过反问,加强表述的肯定语气,表明“我们”家的地果实累累,丰收在望。
(11)找出第6自然段中描写稻谷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么写的。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沉甸甸的稻穗压弯稻秆的样子说成是“低垂着头”,表现了稻穗的饱满、沉实。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稻田比作发光的银毯,表现了月光照耀下的稻田即将丰收的喜人景象。
(12)第8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感受到的浓浓亲情。
(13)找出第8自然段中运用了排比手法的句子,说说它写出了什么。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作者再次运用了排比,写出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走过的地方——溪岸、石拱桥、果园、庄稼地、菜地……这一切在月光下变得如此美好,“我们”在走月亮的同时,收获着亲情和快乐。
(14)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这里用暗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我”在和阿妈走月亮的同时,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
此时,天空中的月亮也仿佛有了人的情感,月亮牵着星星就像阿妈牵着“我”。
(15)第9自然段写了什么?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是一个感叹句,抒发了“我”无比幸福、喜悦的心情。
“我和阿妈走月亮”再次点明课题。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月光如水,洒满大地。
在这样如诗如画的场景里,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当“我”和妈妈手牵着手,沐浴在月光下时,亲情就像夜色中的花香、果香,弥漫四周,令人感动。
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景最能让你感受到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浓浓亲情呢?
让我们也拿起笔来,写一写吧。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0.《陀螺》人教(部编版)
20.《陀螺》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陀螺》是国家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本文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