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4 审计准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9457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134 审计准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7134 审计准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7134 审计准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7134 审计准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7134 审计准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134 审计准则文档格式.docx

《7134 审计准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34 审计准则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134 审计准则文档格式.docx

本课程的目标为:

帮助学生理解审计准则的重要性,熟悉审计准则的特征、体系和结构,掌握审计准则中的一般原则与责任、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审计证据、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特殊领域等关键内容,把握审计准则中的最新变化,提高学习、利用、遵循准则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应熟读教材,积极思考,适当练习,深入理解、牢固记忆并灵活运用审计准则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尤其要重视新准则中有关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与应对、舞弊检查、审计证据收集与评价等核心内容。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层次较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已较为系统地学习过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等基础课程,掌握了会计学、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与后续课程《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学习具有互补性,可以提高学生将审计准则理论与审计实务相结合的能力。

第一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及其特征,了解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和新审计准则对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强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重点)

识记: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

(2)鉴证业务准则的两个层次及其关系;

(3)审计准则的六大类别;

(4)审计准则百位数编号的含义。

理解:

(1)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的相互关系;

(2)审计准则内部的逻辑结构。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特点(次重点)

(1)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2)风险导向审计。

(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特征;

(2)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

 

第二章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鉴证业务的概念、分类、要素,以及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拓展的原因,能够区分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直接报告鉴证业务与基于责任方认定鉴证业务、合理保证鉴证业务与有限保证鉴证业务。

(一)鉴证业务的概念及其发展原因(次重点)

(1)鉴证业务的含义;

(2)相关服务的含义。

(1)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的区别;

(2)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拓展的原因。

应用:

能够区分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

(二)鉴证业务的分类及要素(重点)

(1)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

(2)直接报告的鉴证业务;

(3)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

(4)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

(5)鉴证业务的要素,即鉴证业务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与鉴证报告。

(1)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与直接报告鉴证业务的联系与区别;

(2)合理保证鉴证业务与有限保证鉴证业务的联系与区别;

(3)鉴证业务与管理咨询服务交叉在一起时,注册会计师的处理方法。

应用:

判断注册会计师提供的某种业务是否属于鉴证业务,以及属于哪一类鉴证业务。

第三章 审计准则——一般原则与责任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一般原则、审计业务约定书、历史性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审计工作底稿、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于舞弊的考虑、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与治理层的沟通、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等准则要点。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重点)

(1)通用目的审计业务与特殊目的审计业务;

(2)审计范围的含义;

(3)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

(4)合理保证的含义;

(5)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含义。

(1)财务报表审计的合法性目标与公允性目标;

(2)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责任与注册会计师责任及其关系;

(3)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4)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原因及要求;

(5)审计的固有局限性与合理保证;

(6)审计风险模型及风险要素之间的关系;

(7)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求解未知的风险要素数值。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次重点)

识记: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及其必备条款

(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

(3)连续审计和审计业务变更情况下对于审计业务书的考虑。

(三)历史性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次重点)

(1)项目负责人的含义;

(2)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最终责任人,即主任会计师;

(3)历史性财务信息审计质量控制的六要素,即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与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项目组的工作委派、业务执行、监控。

(1)审计项目负责人在业务质量控制中应承担的主要工作;

(2)项目负责人在业务接受与保持决策中应考虑的主要事项;

(3)项目质量复核与项目组内部复核的区别。

(四)审计工作底稿(重点)

(1)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归档期限与保存年限;

(2)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以及分析表、核对表的含义;

(3)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4)永久性档案与当期档案;

(5)审计标识;

(6)审计档案的所有权。

理解:

(1)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2)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要求;

(3)审计工作底稿中应记录的重大事项;

(4)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要点;

(5)审计档案的保密要求。

(五)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于舞弊的考虑(重点)

(1)舞弊、错误与违反法规行为的含义;

(2)按舞弊形式进行的分类,即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和侵占资产;

(3)按舞弊主体进行的分类,即管理层舞弊与员工舞弊;

(4)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的表现形式及实施手段;

(5)侵占资产的表现形式及实施手段;

(6)高估销售收入的三种手法。

(1)错误、舞弊和违法行为的区别;

(2)舞弊风险三要素(即动机或压力、机会和借口)及其相互关系;

(3)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

(4)涉及文件记录真伪鉴别的审计责任;

(5)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时应考虑的因素;

(6)在收入确认方面的舞弊风险的考虑;

(7)对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运用舞弊风险的三要素理论(即动机、机会和借口)分析舞弊案例为何发生。

(六)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一般)

(1)违反法规行为的含义;

(2)对违反法规行为进行总体了解的程序;

(3)应向监管机构报告的违反法规行为;

(4)被审计单位违反法规行为的必要补救措施。

理解:

(1)违反法规行为与财务报告的关系,以及如何评价违反法规行为对于财务报表的影响;

(2)违反法规行为的管理层责任与注册会计师责任;

(3)因为被审计单位违反法规行为而解除业务约定的条件。

(七)与治理层的沟通(一般)

(1)治理层与管理层的概念;

(2)治理结构的概念;

(3)应采用书面形式与治理层进行沟通的情形。

(1)治理层对于财务报告的监督职责;

(2)与治理层沟通的作用;

(3)治理层参与管理的程度及其对沟通的影响。

(八)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一般)

(1)前任注册会计师与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概念;

(2)后任注册会计师通常应向前任注册会计师询问的内容。

(1)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的原则;

(2)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过程中的保密责任。

第四章 审计准则——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的应对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计划审计工作、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重要性、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等准则的基本内容,提高评估及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一)计划审计工作(重点)

识记:

(1)初步业务活动的含义、目的和内容;

(2)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含义、区别;

(3)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

(4)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

(1)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关系;

(2)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时编制审计计划应考虑的事项。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重点)

(1)风险评估程序的含义及内容;

(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六个内容;

(3)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的目的及其主要内容;

(4)了解被审计单位性质的目的及其主要内容;

(5)了解被审计单位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6)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7)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衡量和评价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8)了解被审计单位内容控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9)了解被审计单位控制环境的总体要求及应了解的控制环境构成要素;

(10)应了解的控制活动的主要内容;

(11)内部控制的目标、责任主体和局限性;

(12)表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信号;

(13)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记录要求。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必要性;

(2)对于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

(3)经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关系;

(4)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应用:

(1)能够识别并判断简单案例中重大错报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风险水平高低;

(2)能够识别并判断简单案例中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三)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一般)

服务机构的含义及两个类型。

(1)注册会计师为何要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加以考虑;

(2)为被审计单位记录和处理相关数据的服务机构和为被审计单位执行交易并履行受托责任的服务机构对于财务报告的不同影响及注册会计师不同的应对措施。

(四)重要性(重点)

(1)重要性的概念;

(2)重要性的两个层次,即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

(1)重要性的内涵和实质;

(2)重要性的性质判断标准;

(3)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4)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计算方法和选取原则;

(5)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

(6)尚未更正的重大错报汇总数与重要性水平的比较及其处理。

能够根据案例资料计算、判断、选择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五)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重点)

(1)总体应对措施与进一步审计程序;

(2)总体应对措施的主要内容

(3)实质性方案与综合性方案;

(4)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

(5)双重目的测试;

(6)细节测试;

(7)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程序的审计工作记录要求。

(1)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及其相互关系;

(2)为什么要提高某些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以及如何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3)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4)控制运行有效性及注册会计师应从哪些方面获得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5)应当实施控制测试的情形;

(6)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7)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根据案例资料判断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应采取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含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第五章 审计准则——审计证据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审计证据、存货监盘、函证、分析程序、审计抽样及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会计估计的审计、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审计、关联方、持续经营、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期后事项、管理层声明等准则的要点,提高搜集、评价、综合审计证据的意识和能力。

(一)审计证据(重点)

(1)管理层认定;

(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3)审计证据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4)八项审计程序(即检查文件与记录、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行执行、分析程序)的含义;

(5)与交易类别相关的各项认定(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的含义;

(6)与账户余额相关的各项认定(存在、权利与义务、完整性、计价与分摊)的含义;

(7)与列报相关的各项认定(即发生以及权利与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的含义。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及适当性的关系;

(2)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判断标准;

(3)评价审计证据时的特别考虑;

(4)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

(5)审计程序的分类及审计准则对于不同类别审计程序的应用要求。

(二)存货监盘(次重点)

(1)存货监盘的含义;

(2)存货监盘的双向检查;

(3)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所涉及的环节。

(1)注册会计师在存货监盘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2)在无法实施监盘的特殊情况下应采取的替代程序。

(三)函证(重点)

(1)函证的含义及需要进行函证的会计报表项目;

(2)积极式函证与消极式函证;

(3)选择函证样本时应考虑的因素。

(1)函证的时间选择;

(2)注册会计师可以采用消极式函证的情况;

(3)注册会计师对于函证过程的控制措施;

(4)因购销双方入账时间不一致导致应收账款回函情况不符的情形及注册会计师应采取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分析函证结果不符的原因及应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四)分析程序(重点)

(1)分析程序的含义;

(2)实质性分析程序及其运用步骤。

(1)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对审计结果进行总体复核时的不同用途;

(2)作为风险评估程序的分析程序与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区别;

(3)实质性分析程序与细节测试的关系;

(4)不宜过分依赖实质性分析程序的情形。

将分析程序应用于风险评估,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高的领域。

(五)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重点)

(1)审计抽样的含义及基本步骤;

(2)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

(3)统计抽样;

(4)货币单位选样;

(5)信赖过度风险与信赖不足风险;

(6)误受风险与误拒风险。

(1)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的关系及控制抽样风险的方法;

(2)非控制抽样风险的成因和控制非抽样风险的方法;

(3)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的情形;

(4)可以选择特定项目进行测试的情形。

(1)固定样本量抽样方法的运用;

(2)差额估计抽样方法的运用;

(3)系统选样法的运用;

(4)比率估计抽样法的运用。

(六)会计估计的审计(一般)

(1)会计估计;

(2)独立估计;

(3)对于独立估计的运用。

(1)针对会计估计的风险评估程序;

(2)针对会计估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七)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一般)

(1)公允价值;

(2)关于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管理层责任;

(3)关于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注册会计师责任。

(1)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实质性程序;

(2)注册会计师对于公允价值披露应关注的主要内容。

(八)关联方(一般)

(1)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

(2)控制、共同控制与同受一方控制。

(1)注册会计师应予关注的可能导致关联方交易的情形;

(2)针对关联方及其交易的不同审计结果,注册会计师应出具的适当意见类型。

(九)持续经营(一般)

(1)持续经营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目标。

(1)被审计单位在财务、经营和其他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情形;

(2)针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不同审计结果,注册会计师应出具的适当意见类型。

(十)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一般)

(1)首次接受委托时期初余额的含义;

(2)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

(3)在无法对存货期初余额实施监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的主要审计程序。

(1)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时对于期初余额的审计责任;

(2)前任注册会计师对上期财务报表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时的考虑。

(十一)期后事项(次重点)

(1)期后事项的含义;

(2)期后事项的类型。

(1)注册会计师对于不同时段期后事项的审计责任;

(2)注册会计师对于不同时段期后事项应采取的主要审计程序。

识别期后事项的性质、类型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

(十二)管理层声明(次重点)

(1)管理层声明的含义;

(2)管理层声明的三种书面形式。

(1)管理层声明的性质及其作用;

(2)应当获取管理层声明的情形;

(3)管理层声明的获取情况对于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第六章 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人员和其他专家的工作,以及注册会计师在利用其他主体工作时应承担的责任。

(一)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次重点)

(1)主审注册会计师与其他注册会计师;

(2)联合审计;

(3)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时的审计工作记录要求。

(1)主审注册会计师和其他注册会计师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2)决定注册会计师能否担任主审注册会计师的因素;

(3)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对主审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影响。

(二)考虑内部审计工作(次重点)

(1)内部审计;

(2)内部审计的范围和目标;

(3)注册会计师通常不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评估的情形。

(1)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2)注册会计师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时应承担的责任;

(3)注册会计师与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的主要内容。

(三)利用专家的工作(一般)

(1)专家的含义;

(2)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的特定领域。

(1)确定是否利用专家工作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如何评价专家的胜任能力及客观性;

(3)如何评价专家的工作;

(4)在审计报告中是否以及如何提及专家的工作;

(5)专家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责任划分。

第七章 审计准则——审计结论与报告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比较数据、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等准则要点,提高编写不同意见类型审计报告的能力。

(一)审计报告(重点)

(1)标准审计报告;

(2)非标准审计报告;

(3)审计报告日。

(1)标准审计报告的格式;

(2)引言段的主要内容;

(3)管理层对于财务报表的责任段的主要内容;

(4)注册会计师责任段的主要内容。

在考虑期后事项的情况下,审计报告日的确定。

(二)非标准审计报告(重点)

(1)强调事项段;

(2)不确定事项、或有事项或重大不确定事项。

(1)强调事项段的出具条件;

(2)非标准审计报告中意见类型的含义及其出具条件。

根据审计发现的重大错报和最终的审计重要性水平,确定适当的审计意见类型。

(三)比较数据(一般)

(1)比较数据的含义;

(2)对于比较数据的评价内容。

(1)注册会计师对于比较数据的审计责任;

(2)比较数据审计中,上期事项对于审计报告的影响。

(四)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一般)

(1)其他信息的含义;

(2)重大不一致的含义。

(1)注册会计师对于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所承担的责任;

(2)当发现已审计财务报表与其他信息出现重大不一致时,注册会计师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八章 审计准则——特殊领域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特殊目的审计报告以及验资业务的相关准则要点,提高处理特殊领域业务的能力。

(一)对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次重点)

(1)特殊目的审计业务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

(2)编制财务报表的特殊基础。

(1)特殊目的审计报告分发和使用的限制;

(2)对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与一般审计报告的主要区别;

(3)对于财务报表组成部分进行审计时,在出具审计报告时的特殊考虑。

(二)验资(重点)

(1)验资;

(2)设立验资与变更验资;

(3)验资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1)出资方式;

(2)出资者、被审验单位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划分;

(3)注册会计师在验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的事项;

(4)拒绝出具验资报告并解除业务约定的情形。

运用:

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案例资料编写不同情形下的验资报告及其附件。

第九章 审计准则——业务质量控制

(指定教材第十三章)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的理念、要素等,强化对于业务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业务质量控制的理念(次重点)

(1)业务质量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