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085201研究生学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机械工程085201研究生学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085201研究生学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课程设置
1.必修课:
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基础英语、计算方法、数理统计及现代设计方法,现代控制工程等专业学位课等。
2.公共选修课:
计算机应用基础、技术经济学,知识产权等。
3.专业方向课:
(1)机械系统优化设计:
现代设计方法,液压系统与控制,机械动力学等。
(2)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CAD/CAM/CAPP,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分析等。
(3)先进制造技术:
现代数控技术,质量工程学,先进制造技术等。
(4)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器人技术,测试信号分析,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等。
五、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领域名称
考试科目
参考书
备注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简称“GCT”)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
科学技文献出版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卢秉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任选
一门
机械设计
董刚编《机械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专业综合考试(面试)
材料工程(085204)
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
主要培养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制备、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我校材料工程学科创建于1958年,现有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人。
拥有河北省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
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30余项。
该学科在特种功能材料、新型耐火材料与高性能陶瓷、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水泥基材料工程
通过改革生产工艺,利用工业废渣代替天然原料生产水泥及水泥基材料,从而达到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研究外加剂对水泥及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合理使用,改善水泥的实用浆体的性能,提高水泥基材料的使用寿命。
研究水泥水化产物,尤其是AFt相和C-S-H凝胶的形成机理和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带动新型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开发与改善,实现水泥基材料性能的优化。
2.陶瓷材料工程
主要涉及陶瓷材料的合成方法与制备工艺原理;
材料合成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研究;
具有高导电性能、高电容量等性能的材料组成、结构设计与制备工艺技术。
通过研究内容,力求提出新材料合成的模型与理论,以新的制备技术开发高性能的新材料,拓展材料的应用领域。
3.耐火材料工程
主要涉及高温氧化物、非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硅化物等)以及金属-氧化物-非氧化物复相材料。
利用凝胶注模成型技术、金属塑性结合相技术以及逆反应烧结技术等制备材料;
应用基础理论,建立材料合成及烧结过程的模型,进行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的分析研究;
对材料的组成、显微结构及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材料高温使用过程的损毁机理;
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陶瓷材料。
4.高分子材料工程
主要涉及高性能低成本工程塑料和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共混与复合技术、新型特殊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等领域。
研究领域为:
(1)研究大品种工程塑料高品质化的关键制备技术,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特种工程塑料的合成新工艺、成形加工新技术及其关键装备。
(2)以通用高分子树脂为基础,选择超微米、纳米尺度的无机物(金属)、天然矿物等,研究先进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包括准纳米)高性能、功能化复合材料。
(3)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复合,增韧材料,增强材料,阻燃材料等新材料、新产品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和材料加工技术,通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实现结构材料的功能化和结构-功能一体化。
5.材料加工工程
本研究方向以钢铁材料成型为主,主要研究材料加工过程中的理论、工艺、设备和金属组织性能控制问题。
主要包括轧制新技术与工艺优化、连铸连轧工艺及理论、金属的强韧化与组织性能、新品种的研制及表面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开发及设计。
具有坚实的材料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必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和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材料化学成份和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材料的改性技术、材料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等。
政治理论课、外语课、工程数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研究方法、粉体工程、高分子材料基础、现代塑性加工力学、金属物理及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表面物理化学、运筹学、技术经济学等。
(1)水泥基材料工程:
水泥的结构与性能、水泥工艺进展、混凝土外加剂等。
(2)陶瓷材料工程:
陶瓷的结构与性能、功能陶瓷、陶瓷工艺进展等。
(3)耐火材料工程:
特种耐火材料、耐火材料工艺进展、陶瓷基复合材料等。
(4)高分子材料工程:
功能高分子材料、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高分子物理等。
(5)材料加工工程:
固态相变、连铸连轧工艺及理论、钢材组织性能控制等。
材料工程
(085204)
(简称“GCT”)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物理化学
宋士谟等编《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陆佩文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金属学
宋维锡主编《金属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冶金工程(085205)
冶金工程领域是研究从矿石等资源中提取金属或化合物,并制成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的材料的工程技术领域,涉及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等专业方向。
主要培养冶金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冶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
我校冶金工程领域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先进,办学成果显著。
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开始招收培养钢铁冶金学科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4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
2002年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评为河北省省优秀硕士授权点,2004年所属实验室被评为河北省、唐山市两级重点实验室。
现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冶金工程领域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多年来,坚持为河北省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紧密结合河北省钢铁工业的实际和吸收先进的办学理念制定培养方案,开展纵、横向科学研究。
近年来,获省长特别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
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
承担纵、横向课题80余项,为我省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资源综合利用与原料优化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二次资源、复合共生矿综合利用,各种原料烧结过程的矿相形成规律、最佳配比,炼铁原料的结构优化。
2.炼铁原理与工艺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煤基直接还原铁的理论和工艺,炉料高温性能、高炉喷吹煤气,高炉专家系统,为提高高炉生产效率提供技术平台。
3.冶金过程热力学与动力学
应用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反应工程学等基础科学,结合我国资源特点和钢铁工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而开展钢铁冶金的工艺和理论性研究,开展的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工程实践,着力地促进理论成果的应用。
4.凝固理论与钢质量控制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钢的连铸凝固理论,纯净度及钢质量控制,外场与多外场(电场、磁场、声场、微波、微重力等)作用下的冶金物理化学基础研究。
5.炼钢新技术与品种钢冶炼
超纯净钢冶金过程相关基础理论;
高温、多元、多相、多组成的物理化学基础研究;
有害元素去除与钢成分和纯净度的精准控制;
氧化物冶金及夹杂物分离与超净化冶金物理化学问题。
6.有色金属提取及应用
熔盐熔盐理论和熔盐电解;
耐高温、耐磨蚀、抗氧化材料的制备理论与技术研究;
有色金属复杂矿综合利用。
7.金属成型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钢及有色金属合金的凝固理论及铸造工艺、压力加工、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研究与设计。
本领域工程硕士应在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反应工程学、凝固理论、金属学等方面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在所研究领域具有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现代冶金工程学科的进展和动向;
能运用先进实验技术方法和计算机知识,进行一般冶金领域实验研究和新技术新工艺开发;
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
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外语、计算方法、数理统计、冶金传输理论、冶金物理化学II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运筹学等。
(1)资源综合利用与原料优化:
现代炼铁学、冶金过程数学模型、冶金环境保护、烧结球团过程理论、冶金流程工程学等。
(2)炼铁原理与工艺:
现代炼铁学、冶金过程数学模型、非高炉炼铁、高炉喷煤、计算机在冶金中的应用等。
(3)冶金过程热力学与动力学:
现代有色冶金学、冶金物理化学研究进展、电化学理论与测试技术、现代分析技术概论等。
(4)凝固理论与钢质量控制:
现代炼钢学、冶金过程数学模型、凝固理论、冶金熔体、钢质量等。
(5)炼钢新技术与品种钢冶炼:
现代炼钢学、冶金过程数学模型、冶金熔体、炉外精炼的理论与实践、钢质量等。
(6)有色金属提取及应用:
现代有色冶金学、冶金物理化学研究进展、电化学理论与测试技术、现代分析技术概论、冶金熔体等。
(7)金属成型:
现代冶金分析技术、材料加工新技术、钢材组织性能控制、板带钢工艺及设备、连铸连轧过程数学模型等。
冶金工程
(085205)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钢铁冶金原理
黄希祜编《钢铁冶金原理》冶金工业出版社
宋维锡编《金属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动力工程(085206)
动力工程是研究工程领域中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质排放,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工程技术领域。
本领域涉及动力工程及热工装置的设计、制造运行、控制、试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工程技术和研究方法。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主要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从事该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和过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紧密联系能源转换、过程节能和污染物质排放控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我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有悠久历史的深厚底蕴,其前身是随着1958年河北矿冶学院冶金系的成立而建立的冶金炉教研室。
50多年来,本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拥有热能工程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是河北省唯一以冶金能源与动力为特色,进行多层次能源动力人才培养的学科。
学科专业覆盖了河北省的冶金、电力、环保、新能源、建筑等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本学科拥有“现代冶金技术实验室”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与唐山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共建了“硕士研究生工作站”。
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
目前承担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19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授权专利20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38篇被SCI、EI和ISTP收录。
1.冶金节能理论与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冶金工业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工艺,以系统论的观点解决冶金系统的节能问题。
基于热力学的分析方法,结合现场生产实际,优化各生产能源系统,实现冶金工业的深层次节能减排。
2.新能源利用及环境保护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利用方法及烟气的脱硫脱销技术;
对新能源利用工艺的设计和运行进行优化,提高设备利用小时数,部分替代一次能源,并减少一次能源对环境的污染。
3.电站热力设备优化运行与控制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电站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优化等有关理论和试验分析。
为提高电站热能动力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提供理论指导,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厂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试验研究水平。
4.建筑节能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物中电气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技术。
通过深入研究,大力发展和推广外墙保温、太阳能光热和光电、地源热泵、热管和相变蓄热材料等新型建筑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
5.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高效洁净燃烧理论与技术,探讨燃料燃烧与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机理与规律,为提高燃烧效率、优化燃烧设备性能、控制燃烧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理论指导与工程应用依据。
6.制冷空调理论与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制冷空调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及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蓄能空调理论与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变容量空调技术、空气源热泵空调技术及应用、CO2制冷、制冷空调新型环保工质替代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本学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获得者应在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等方面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在所研究领域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现代热能工程学科的进展和动向;
能运用先进实验技术方法和计算机知识,进行一般热能领域实验研究和新技术新工艺开发;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电力企业和钢铁企业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必修课:
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计算方法、数理统计、高等传热学、高等工程流体力学、高等燃烧学、高等工程热力学等。
2.公共选修课:
科技论文写作、运筹学、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技术经济学等。
3.专业选修课:
传热与流体流动的数值计算、工业节能基础、能源应用技术、先进制冷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概论等。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文献出版社
传热学
杨世铭等编《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流体力学
孔珑编《流体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控制工程(085210)
控制工程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主要目的工程领域,在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培养现代工业、农业、国防自动化设备中控制系统和装置研究、设计、开发、管理、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我校的控制工程领域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
目前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教授11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名,已经形成了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
建有有唐山市先进测试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唐山市信息化技术与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具备了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条件。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过程控制、运动控制、智能仪器、先进测试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过程控制
主要以生产过程为对象,应用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的基本理论、建模方法、控制算法和系统设计方法,主要研究结合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研究控制对象的建模及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方法,解决生产实际中各类复杂控制问题。
2.运动控制
主要研究现代交直流传动系统在冶金、矿山、机械、纺织等领域的应用。
应用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器、直流控制器等现代装置,应用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设计并实现调速、定位等控制系统。
3.检测技术及智能装置
以新型传感技术和测量理论为基础,结合生产实际,研究热工量、机械量、成分量等测量方法,研究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安全监测等领域仪器仪表的智能化、网络化、多功能化、集成化方面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同时对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的物理量的预测估计方法开展研究。
4.系统集成技术
主要研究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效率、完整性以及系统灵活性等,简化系统的复杂性,为企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解决方案。
5.信息化技术
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在企业、政务等方面的应用,目标是构建企业、政务信息化平台。
重点研究网络与数据库应用技术以及网络工业应用与管理、电子商务开发及应用、数据仓库、企业信息安全、企业信息服务体系、与MIS、CIMS、ERP、CRM相关的工程理论等,并将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构建ERP、CRM、MIS、SOA、电子商务、企业网站及网上办公系统等综合信息化平台。
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在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原理、过程控制系统、检测技术及智能装置、信息化技术等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掌握所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现代控制学科的进展和动向;
具备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研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
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英语、计算方法、数理统计、专业英语、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专业必修课。
2.公共任选课:
自然辩证法、科技论文写作。
技术经济学等。
3.专业方向选修课:
人工神经网络、现代检测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现代软件工程、计算机辅助建模与仿真、过程控制系统、系统工程导论、系统辨识、过程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等。
控制工程
(085210)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电路
邱关源编《电路》(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
王建辉编《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技术(085211)
一、工程领域简介
计算机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应用技术。
该领域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各种工程应用技术以及方法,结合生产实践,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它在生产实践以及各种工程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领域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与其它领域紧密相关的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技术和方法等。
计算机学科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
拥有网络工程实验室、图形图像处理实验室、多媒体技术研究所、虚拟现实研究所、软件工程中心、唐山市信息技术与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工作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等,具有开展本领域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1.软件工程与集成技术
软件工程与集成技术以构筑具有互操作性、可重用性、移植性的开放式软件集成平台为目标。
研究软件的开发方法及软件的界面、服务和数据三个层次中的软件技术,包括面向对象,可视化等软件开发方法,以及软件接口的标准化、分布式数据服务、软件组件化等软件集成技术。
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以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为基础,建立分布式运行的系统结构,对网络并行计算、分布式多媒体技术、网络管理、网格计算等开展研究。
3.数据库及其应用
主要研究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传统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Web数据库以及其它各种新型数据库技术的研究,掌握本方向最新的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本研究方向在数据库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多媒体技术
主要研究多媒体信息管理技术、多媒体输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