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8339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7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生理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生理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生理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生理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习题.docx

《生理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习题.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习题.docx

生理习题

第一章绪论

选择题

1.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状态

A.固定不变B.相对恒定C.随机多变D.绝对平衡E.与外界一致

2.下列各种实验中,属于急性实验方法

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B.狗食道瘘假饲实验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D.血液常规检查E.X线成像

3.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

A.反射B.兴奋C.刺激D.反映E.阈值

4.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

A.收缩反应B.分泌活动C.神经冲动D.生物电变化E.慢波

5.下列各项调节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血液凝固B.降压反射C.排尿反射D.分娩过程E.排便反射

6.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细胞外液D.组织液E.血液

7.人类社会中每周工作5天的工作日制度,给人体带来相应的生理功能活动的种种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物节律属于A.日周期B.月周期C.周周期D.年周期E.季节周期

8.机体对适宜刺激所产生的反应,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称为

A.兴奋性反应B.抑制性反应C.双向性反应D.适应性反应E.无反应状态

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C.维持机体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之为稳态

D.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E.稳态的概念首先由美国科学家Cannon提出

10.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完成反射所必须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反射是实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完全相同

D.在反射进行过程中可有体液因素参与E.轴突反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射

1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

A.细胞的生命现象B.器官的功能活动C.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D.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E.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12.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A.物质代谢B.新陈代谢C.适应性D.应激性E.自控调节

13.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A.适应性反应B.旁分泌反应C.稳态反应D.非自控调节E.前馈调节

14.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

A.分娩B.排尿反射C.降压反射D.小肠运动E.血液凝固

15.下列体内哪种物质是不直接传递信息的?

A.神经递质B.调制物C.内分泌激素D.旁分泌物质E.局部体液因素

16.机体的外环境是指

A.大气环境B.细胞外液C.泪液D.汗液E.细胞内液

17.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

A.脑脊液B.血浆C.尿液D.淋巴液E.细胞内液

1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

A.偏差信息B.干扰信息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E.自控制信息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选择题

1.通道扩散的特点A.逆浓度梯度B.消耗化学能C.转运小分子物质

D.转运脂溶性物质E.以上都不是

2.刺激是A.外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的变化C.生物体感受的环境变化

D.引起机体抑制的环境变化E.引起机体兴奋的环境变化

3.兴奋性是机体()的能力

A.作功B.运动C.适应D.疲劳E.对刺激产生反应

4.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

A.消耗ATPB.维持兴奋性C.防止细胞肿胀D.建立势能贮备E.维持细胞内高钾

5.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A.K十平衡电位B.K十外流+Na十内流

C.K十外流+C1一外流D.Na十内流+Cl一内流E.Na十内流+K十内流

6.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方式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E.入胞和出胞作用

7.判断组织兴奋性最常用的指标

A.阈强度B.阈电位C.刺激波宽D.刺激频率E.强度-时间变化率

8.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的共同特征

A.反射活动B.动作电位C.神经传导D.肌肉收缩E.腺体分泌

9.神经细胞锋电位上升支的离子机制

A.Na十内流B.Na十外流C.K十内流D.K十外流E.Ca2十内流

10.维持细胞膜内外Na+和K+浓度差的机制A.ATP作用B.Na泵活动

C.K十易化扩散D.Na十易化扩散E.Na十、K十通道开放

11.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变的原因A.全或无定律

B.离子通道不同C.局部电流不同D.局部电位不同E.各条纤维兴奋性不同

12.细胞动作电位的正确叙述A.动作电位传导幅度可变B.动作电位是兴奋性的标志

C.阈下刺激引起低幅动作电位D.动作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变化E.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方式传导

13.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大数取决于

A.兴奋性B.刺激频率C.刺激强度D.不应期长短E.锋电位幅度

14.关于局部兴奋的错误叙述A.无不应期B.衰减性扩布C.属于低幅去极化

D.由阈下刺激引起E.开放的Na+通道性质不同

15.阈下刺激时膜电位可出现A.极化B.去极化C.复极D.超极化E.超射

16.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因素

A.K+内流B.Cl—内流C.Na+内流D.K+外流E.Ca2+内流

17.神经纤维兴奋的标志

A.极化状态B.局部电位C.锋电位D.局部电流E.阈电位

18.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位

A.终板电位B.突触后电位C.锋电位D.感受器电位E.发生器电位

19.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A.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B.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C.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E.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20.兴奋性为零的时相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静息期

21.载体扩散不具有的特点

A.饱和性B.电压依赖性C.结构特异性D.不消耗能量E.相对竞争抑制

22.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错误论述A.属于细胞内电位B.膜外正电,膜内负电

C.数值接近K十平衡电位D.数值接近Na十平衡电位E.不同种类细胞数值不同

23.神经纤维静息电位错误论述A.胞外[K十]小于胞内B.胞内[Na十]低于胞外

C.细胞膜对K十通透性高D.细胞膜对Na十通透性低E.胞外[K十]↑,静息电位值↑

24.神经、肌肉和腺体兴奋的共同标志

A.肌肉收缩B.腺体分泌C.局部电位D.动作电位E.突触后电位

25.当胞外[K+]↑时,产生A.RP幅值↑,AP幅值↑B.RP幅值↑,AP幅值↓

C.RP幅值↓,AP幅值↓D.RP幅值↓,AP幅值↑E.RP幅值不变,AP幅值↑

26.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A.膜内电位为正B.K+的净外电流为零

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E.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27.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错误描述A.防止细胞水肿B.造成胞内高钾

C.造成高血高钾D.建立膜两侧的离子储备E.产生膜两侧Na+、K+不均匀分布

2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

A.阈电位B.锋电位C.局部电位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

29.神经静息电位数值与膜两侧A.K+浓度差呈正变关系B.K+浓度差呈反变关系

C.Na+浓度差呈正变关系D.Na+浓度差呈反变关系E.Ca2+浓度差呈反变关系

30.引起机体反应的环境变化是A.反射B.兴奋C.刺激D.反应E.抑制

31.阈电位是引起A.超射的临界膜电位值B.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

C.超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D.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E.局部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32.阈强度(阈值)增大代表兴奋性

A.增高B.降低C.不变D.先降低后增高E.先增高后降低

33.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

A.传导速度慢B.跳跃式传导C.减衰性传导D.单向传导E.电缆式传导

34.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交关系

A.Ca2+B.Mg2+C.Na+D.K+E.Cl-

35.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原纤维B.肌小节C.肌纤维D.粗肌丝E.细肌丝

36.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横管B.肌膜C.线粒体膜D.肌浆网膜E.粗面内质网

37.下述哪项不属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A.易受各种体液因素的影响

B.不呈现骨骼肌和心肌那样的横纹C.细肌丝结构中含有肌钙蛋白

D.肌浆网不如骨骼肌中的发达E.细胞内未发现类似骨骼肌那样的Z线

38.神经一肌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磷酸二酯酶B.腺苷酸环化酶C.胆碱酯酶D.ATP酶E.胆碱乙酰化酶

39.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Y-氨基丁酸D.乙酰胆碱E.5-羟色胺

40.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A.Na+通道关闭B.Ca2+通道开放

C.K+通道开放D.Cl-通道开放E.Cl-通道关闭

41.在神经-肌接头传递过程中,ACh与ACh门控通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仅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D.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Cl-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42.神经-肌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A.阿托品B.胆碱酯酶C.美洲箭毒D.ATP酶E.四乙基铵

43.肌细胞中的三联管指的是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44.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A.钙离子的贮存库B.钙离子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D.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E.使钙离子和肌钙蛋白结合

45.肌肉收缩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

A.肌小节长度缩短B.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C.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

D.相邻的Z线相互靠近E.明带和暗带的长度均缩短

46.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Na+B.Cl-C.Ca2+D.K+E.Mg2+

47.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A.被动张力B.前负荷C.后负荷D.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E.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

48.肌张力最大的收缩是

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单收缩D.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

49.有机磷中毒时,可使

A.ACh释放增加B.ACh与ACh门控通道结合能力增高C.胆碱酯酶数量减少

D.胆碱酯酶活性降低E.终板膜上ACh门控通道功能增强

50.某肌细胞静息电位为-7OmV,当变为+2OmV时称为

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E.复极化

51.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

A.单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C.完全强直收缩D.等张收缩E.等长收缩

52.短时间的一连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当相继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后一刺激则出现

A.一连串单收缩B.一次单收缩C.无收缩反应D.完全强直收缩E.不完全强直收缩

53.在神经-骨骼肌接头部位,囊胞释放Ach所引起的膜电位变化是

A.突触后电位B.接头后电位C.局部电位D.终板电位E.微终板电位

54.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肌束颤动症状,是由于何种酶受到抑制

A.腺苷酸环化酶B.胆碱酯酶C.单胺氧化酶D.ATP酶E.氨基肽酶

55.筒箭毒可被作为肌松剂应用,是由于能在终板膜部位

A.激活胆碱酯酶B.与Ach竞争结合位点C.与Ach结合成复合物

D.抑制神经末梢Ca2+内流E.减少囊泡释放Ach

56.骨骼肌细胞中哪种蛋白质能与肌浆中的Ca2+结合

A.肌凝蛋白B.肌红蛋白C.原肌凝蛋白D.肌纤蛋白E.肌钙蛋白

57.骨骼肌细胞内贮存Ca2+的主要部位在

A.纵管B.横管C.三联管D.终末池E.肌质网

58.骨骼肌舒张时

A.消耗ATPB.不消耗能量C.释放机械能D.释放化学势能E.需Mg2+离子

59.肌肉的初长度是由哪项因素决定的

A.肌肉的种类B.肌肉的酶活性C.前负荷D.后负荷E.横桥的数目

60.骨骼肌收缩的最适前负荷是肌小节的初长度处于

A.1.5μmB.1.5〜2.0μmC.2.2μmD.2.0〜2.2μmE.3.5μm

61.在正常人体,参与维持姿势的骨骼肌收缩形式主要是

A.完全强直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C.复合收缩D.等张收缩E.等长收缩

62.能够反映前负荷对肌肉收缩影响的是A.长度-张力曲线B.被动张力曲线

C.等长单收缩曲线D.张力-速度曲线E.等张单收缩曲线

63.下列哪项因素会降低骨骼肌的收缩力

A.增加后负荷B.增加前负荷C.给肾上腺素D.缺氧E.给咖啡因

64.等张收缩的特点是

A.不产生位移B.发生在离体骨骼肌C.是单收缩D.可做功E.可维持姿势

第三章血液

选择题

1.50Kg的成年男性其血液总量和血浆量分别约为:

A.2500ml和1000ml

B.5000ml和2500mlC.3500ml和2000mlD.4500ml和2000mlE.60000ml和3500ml

2.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E.与血浆中无机物的容积之比

3.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B.主要由白蛋白组成

C.与血浆容量有关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量增加

4.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白蛋白B.葡萄糖C.球蛋白D.NaClE.KCl

5.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0.1%NaClB.5%葡萄糖C.2%尿素D.5%葡萄糖盐水E.9%NaCl

6.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的叠连E.NaCl的浓度

7.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是:

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C.血浆晶体渗透压D.血浆白蛋白浓度E.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

8.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A.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B.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C.维持血管内外电解质的含量

D.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E.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血容量

9.影响血管内外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血浆渗透压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血浆的粘滞性

10.血浆蛋白量显著减少时,可引起:

A.血浆渗透压显著降低B.组织液生成增多C.淋巴回流量减少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E.有效滤过压下降

11.血浆中何种物质浓度改变时,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A.血浆NaCl浓度升高B.血浆球蛋白浓度下降C.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

D.血浆A/G比值增大E.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

12.与红细胞的许多生理特征有密切关系的是:

A.红细胞的数量B.血红蛋白的含量C.红细胞的形态特点D.红细胞的比容E.红细胞的成熟

13.成熟红细胞在下列哪种溶液中易发生溶血:

A.0.65%NaClB.5%葡萄糖C.1.9%尿素D.10%葡萄糖盐水E.0.9%NaCl

14.易使红细胞发生叠连,导致血沉加快的因素是:

A.血浆白蛋白增加

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C.血清卵磷脂增加D.血浆球蛋白增加E.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增加

15.有关红细胞功能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A.运输O2与CO2B.可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

C.其功能通过血红蛋白实现D.溶血后的血红蛋白功能不变E.O2与血红蛋白结合成HbO2而运输

16.下例各项中,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

A.骨髓抑制B.长期慢性失血C.肾功能衰竭D.内因子缺乏E.脾功能亢进

17.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

A.蛋白质和铁B.促红细胞生成素C.内因子D.维生素B12和叶酸E.雄激素

18.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是:

A.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

B.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C.蛋白质摄入不足D.机体缺铁E.红细胞脆性大

19.缺乏内因子引起贫血是由于:

A.红细胞成熟和分裂障碍

B.血红蛋白合成减少C.造血原料不足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E.红细胞脆性增大

20.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

A.多能干细胞B.淋巴系祖细胞C.髓系干细胞D.定向祖细胞E.基质细胞

21.主要调节晚系红细胞、也能调节早系红细胞分裂成熟的是:

A.爆式促进因子B.促红细胞生成素C.雄激素D.红细胞提取物E.雌激素

22.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

A.肾、肝B.脾、肝C.肾、脾D.胸腺、骨髓E.骨髓、淋巴结

23.关于白细胞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性粒细胞可吞噬病原微生物B.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作用D.嗜酸粒细胞释放肝素、组织胺等E.嗜酸粒细胞与过敏反应有关

24.机体化脓性细菌感染时,血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

25.在患某些寄生虫病或过敏反应时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T淋巴细胞

26.白细胞中数量最少、能合成组织胺和肝素的是: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

27.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免疫应答中抗原信息传递的白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

28.血小板参与:

A.吞噬作用B.生理止血C.细胞免疫D.体液免疫E.运输

29.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重要原因是:

A.血小板不易粘着B.血小板不易聚集

C.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损D.血管收缩功能障碍E.凝血功能减弱

30.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

A.肾上腺素B.5-羟色胺C.ADP组胺D.凝血酶E.胶原

31.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是:

A.血小扳聚集B.红细胞叠连C.血细胞凝聚D.纤维蛋白形成E.红细胞凝集

32.血液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

A.血浆B.体液C.血清D.细胞外液E.细胞内液

33.血清成分的特点是:

A.血液去掉纤维蛋白原B.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的上清液

C.血浆除去血浆蛋白的液体D.全血除去血细胞后的液E.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

34.维生素K参与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当维生素K缺乏时,可能引起:

A.因子Ⅱ、Ⅺ、Ⅹ、Ⅴ缺乏B.因子Ⅱ、Ⅶ、Ⅸ、Ⅹ缺乏

C.因子Ⅲ、Ⅶ、Ⅹ、Ⅺ缺乏D.因子Ⅰ、Ⅷ、Ⅺ、Ⅻ缺乏E.因子Ⅱ、Ⅴ、Ⅶ、Ⅹ缺乏

35.抗血友病因子是:

A.因子ⅦB.因子ⅨC.因子ⅪD.因子ⅩE.因子Ⅷ

36.血液凝固的最后阶段是:

A.因子Ⅹ被激活B.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C.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D.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E.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

37.与血液凝固无关的因素是:

A.血小板数量B.肝脏功能C.血浆NaCl浓度D.红细胞凝集原有关E.凝血因子多少

38.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根本区别是:

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只需体外因子

D.前者由因子Ⅻ启动,后者由Ⅲ因子启动E.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

39.柠檬酸钠抗凝血的机理是:

A.去掉血浆中纤维蛋白原B.与血浆中的钙结合而沉淀

C.加强抗凝血酶Ⅲ作用D.抑制凝血酶原激活E.与血浆中Ca2+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40.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

A.血清中的凝集素B.红细胞膜上抗原

C.血浆中的凝集原D.白细胞膜上抗原E.血小板上的凝集原

41.静脉注射1升0.9%NaCl溶液,1小时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循环血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下降C.出现血红蛋白尿D.动脉血压升高E.于注射开始后10分钟尿量增加

42.输入经低温保存较长时间的库存血,可能引起:

A.血氧分压升高B.血钾浓度升高

C.血钠浓度下降D.输入的红细胞随即发生溶血E.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

43.在一般情况下ABO血型之间相互输血,主要考虑给血者的:

A.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C.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D.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E.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

44.在ABO血型系统相互输血关系中,严禁:

A.O型输给B型B.O型输给AB型C.A型输给O型

D.B型输给AB型E.A型输给AB型

45.献血者为A型,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为:

A.B型B.AB型C.O型D.A型E.A型或B型

46.某人红细胞与A型及B型标准血清均有凝集反应,其血型应为:

A.B型B.A型C.AB型D.O型E.A型或B型

47.关于Rh血型系统的说明,正确的是:

A.血清中含RH抗体者为Rh阳性

B.红细胞中含D抗原者为Rh阳性C.Rh阴性者血清中含Rh抗体

D.Rh阴性血不能输给Rh阳性E.汉人Rh阴性率高达99%

48.下列关于Rh血型中的Rh抗体的内容错误的是:

A.RH抗体为天然抗体B.Rh抗体属于IgGC.Rh抗体可以通过胎盘

D.Rh抗体能凝集Rh阳性红细胞E.以上都错

49.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一般发生在:

A.Rh阳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Rh阴性胎儿

B.Rh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二胎Rh阴性胎儿C.Rh阳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Rh阳性胎儿

D.Rh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Rh阴性胎儿E.Rh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二胎Rh阳性胎儿

第四章血液循环

选择题

1.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快速充盈期

2.心动周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