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心电图学习Word下载.docx
《最简单的心电图学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简单的心电图学习Word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的自律性随心所欲的发电传送电流,不就乱套了吗,分工的,哪部分的心肌细胞干什么、什么时间干,怎么干都是有规矩的,这是由心脏传导系统决定的。
就拿军队的指挥系统来打比方说明这个问题。
军队的指挥系统是由司令部、师部、连级战斗单位由参谋长传达到师部,再由师部传达到以下的连级战斗单位。
组成。
司令部的命令首先由元帅发出,
2
心脏的传导系统就如同军队的指挥系统一相信大家通过这个比方对心肌细胞的功能会有所理解的。
样有高级和低级之分。
希氏束和心室的浦肯野纤维网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是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
由它发出的指令控制着整个心脏的活动。
窦房结:
是心跳的最高指挥组织,相当于司令部。
(一)
居高临下的指挥着心脏跳动。
从解剖上看,其位于右心房内,
也就是说房室结的自律性低于窦房结。
房室结:
有发放电激动的能力,但强度低于窦房结,
(二)
它通常将窦房结的电激动传递给下一级在窦房结的正常指挥情况下,房室结不发放指令,的组织。
房室结相当于师部,起着接收与传达命令的作用。
从解剖上看,其位于心房和心室的交界区内。
(三)结间束:
是连接于窦房结与房室结的心房传导束。
相当于连级战斗单位。
心室也能自发产生电激动,但强度要弱于房室结,(四)心室:
心脏的传导系统军队的指挥系统
司令部窦房结
房室结部师
A连B连心室
A左心室位右心室斗战斗单位战单B
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兵士A士兵兵士窦房结、房室结及心室三者的关系就如同司令部、师部及连部的关系。
连部要服从师部,师部要服从司令部。
3
心脏传导系统结构示意图1-3图
在心电学中心肌细胞的从属关系是由其自律性的相对高低所决定的。
自律性高的心肌组织控制自自律性低的心肌组织要从属于自律性比它高的心肌组织。
也就是说,律性低的心肌组织,
分60-100次/窦房结的自律性分40-60房室结的自律性次/分次心室的自律性20-40/心脏组织自律性比较:
窦房结﹥房室结﹥心室4
/分①窦房结60-100次分40-60次/②心房
分20-40次/③心室
图1-4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激动就会抑心室自律性是逐渐降低的,所以当窦房结正常发放电激动后,从窦房结房室结
分下传激动,这称为超速抑制。
假如窦房结因某种原因自律性/制房室结及心室的自律性而以60-100次控制整个心室。
房室结的自律性就会表现出来,降低或由于某种原因发出的电激动不能传递给房室结时,
窦房结、房室结、心室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由特定传导系统完成的,这就像司令部、师部、连部之
间的联系是依靠电话线一样。
他们之间能够实现准确而快速的激动传递。
如同司令部与师部的联系。
窦房结与房室结的联系称为结间束,结间束
分个分支2,房室结与心室之间由束支联系,如同师部与连部之间由电话联系。
它分为束支
这些分支继续形成分支向远端延伸密布到左心室的分支称为左束支,分布到右心室的分支称为右束支,班及士兵一样。
就象连部把命令传达到排、布整个心室,形成浦肯野纤维网。
在战场上,当上一级指挥部瘫痪以后,就会由下一级指挥员接替指挥。
这种指挥部的瘫痪有两
种情形,一是指挥部本身被消灭,二是指挥部存在,但通讯系统失灵,命令不能下传到下一指挥系统。
5
心脏也是一样,当最高指挥部窦房结由于病变原因或心房传导障碍时,窦房结对整个心脏的控制失灵,分的/房室结就会接替窦房结控制心室活动,但他一定是按照自己固有的方式工作,也就是以40-60次频率发放电激动。
固有频率最快的起搏点窦房结是心脏中占优势的起搏点,若窦房结频率减慢,次级起搏点就可
次级起搏点的频率如果超过了上一次起搏点的在某些异常情况下,以取代窦房结成为占优势的起搏点。
频率,也可以成为心脏中占优势的起搏点。
显然,士兵与士兵之间可以通过语言、手势、眼神等方式传递信息,同样心肌细胞之间也可以传递电激动,但传递速度较慢。
考考您:
。
、1、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
、2、心脏的传导系统是、
心室的自律性次次/分,房室结的自律性/分,3、窦房结的自律性
分。
次/控制的。
、正常心律是由最高起博点4
认识心电图第二章
心肌细胞产生电激动,这种电激动会通过人体组织传递到体表的皮肤,由于心脏各部分电激动的因而人体皮肤表面各处的电位也就不同。
产生的电流强度不同,顺序不同,
心电图机的核心部件就是一只精密的电流计,用它来记录体表各处电位的变化,并根据变化特征描绘成图形,打印到特制的图纸上就形成了心电图。
各波段的形成第一节
军事指挥命令的传递是:
连部师部士兵司令部
心脏的激动顺序是:
窦房结房室结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
不同心脏部位产生不同的心电变化,心电图图形也就不同
下面以一次心动周期产生的心电图为例说明:
1、P波心房波(图2-1):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的右上方。
窦房结发出电激动后,激动先传到右心房,然后再传到左心房,形成P波,这个过程称为心房激动。
心房激动后,窦房结通过结间束向下传递给房室结。
P波是心电图上正常心动周期的第一个波。
波反映了心房激动是心脏激动的开始。
P波,心房激动形成P
6
P心电图中的波图2-1
:
心室波(图2-2)、2QRS波群
相当于激动从房室结传递到心室司令部的命令传递到连部后就要向各个战斗单位及士兵传达命令,波群。
以及心肌细胞激动的过程,总体来看心室电激动产生了QRS
波有明显的不同。
由于激动过程复杂与PPQRS波群是波以后的第二个波,
。
波群反映了心室激动的特征波群,心室激动形成QRSQRS
7
波QRS心电图中的图2-2
波,然后紧跟一个向上QQRS波群由三个波组成。
首先是一个向下的波,即负向波,称为典型的S波。
的波,即正向波,称为R波,之后的一个负向波称为′R波。
如果在QRS波群中又出现了一个向上的波,就称为波。
Q、R波群中较高较深的波用大写字母表示,如在QRS波。
r、q较小的波用小写字母表示,如下如程动的心同了反形同,形同种有群QRS波可多不的态不的态映不的室激过。
8
波,它可以SR、、从以上的QRS波群各种形态可以发现,一个QRS波群中不一定同时都有Q
由这三个波的任意两个波组成。
间期:
是窦房结发出激动并将其传递给心室开始激动的时间,包括心房激动和心房激动下P-R、3。
传给心室的时间(图2-3)P波,第二部分称为P-R段,在心电图上看P-R间期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面讲述过的P间期。
P-R段终止的时间为波起始到波开始的一段距离,从波终点到段是从-RPQRSPP-R
9
间期心电图中的P-R图2-3
段:
心室激动结束以后进入恢复状态,准备进行再次激动的过程,称为复极。
相当于士兵结束S-T4、。
2-4)战斗后进入早期休整阶段(图段是双侧心室早期复极电活动所形成的S-T
段S-T2-4心电图中的图
段一样P-RS-T段在正常情况下与TS-T段从心电图上看是从QRS波群的终点到波开始的部分,波群后面的一个停顿,代表心室早期复极时间,段就好像是S-TQRS都是位于基线水平的一条直线。
既不抬高也不降低。
波后面的一个圆钝的向上的波,象一个小山丘,它反映双侧心室晚期复极电活动,QRS波:
是在5、T。
相当于士兵结束战斗后的后期休整阶段(图2-4)
波是双侧心室晚期复极电活动所形成的T10
波心电图中的T图2-5
心电图的导联第二节从前面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心电图机其实就是一个电流计,用它来测量身体表面不同位置的电流计探测电极放在身体不同的位很显然,电位,根据所测电位的变化描记在心电图纸上形成心电图。
探测电极在身体不同位置放置这就要求有一个规定来统一标准。
置,所测的电流方向和强度是不同的,方式称为导联。
一、心电图的探测电极个金属球。
心电图探测电极有四个金属夹和6四个金属夹分别为红、黄、绿、黑四个颜色,分别放置在四肢上,用它来描记出的心电图叫做肢体
导联心电图。
个金属球,为红、黄、绿、褐、紫、黑六个颜色,用它来描记的心电图叫做胸导联心电胸导联有6图。
二、心电图导联
(一)肢体导联心电图、探测电极的连接方式:
把黄色的金属夹与左上肢相连,红色的金属夹与右上肢相连,绿色的金1
属夹和黑色的金属夹与左下肢相连,这样一种连接方式从心电学上就是把左上肢与电流计的正极相连,右上肢与电流计的负极相连,左右下肢都接正极。
2、肢体导联的形成此时右上肢与左上肢的连接方式叫作Ⅰ导联,右上肢与左下肢的连接方式叫作Ⅱ导联,左上肢与
)导联(图、、左下肢的连接方式叫作Ⅲ导联。
此外还由此派生出了avRavLavF2-6
11
图2-6肢体导联探测电极的连接方式
(二)胸导联心电图形成胸导联心电图。
绿、褐、紫、黑的颜色分别放在胸前区不同的位置,胸导联探测电极按红、黄、
:
2-7)、Ⅴ6个,分别为Ⅴ、Ⅴ、Ⅴ、Ⅴ、Ⅴ。
放置的方法如下(图常规胸导联有641253
胸导联探测电极的位置
Ⅴ4肋间胸骨右缘第1Ⅴ肋间胸骨左缘第42Ⅴ连线的中点—ⅤⅤ42312
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Ⅴ4
ⅤⅤ水平向后至腋前线54ⅤⅤ水平向后至腋中线64
胸导联探测电极的连接方式2-7图
心电图记录纸第三节
大×
1mm1mm1mm×
1mm的方格组成。
记录纸的最小单位是一个小方格心电图记录纸是由多个组间有颜色较粗的线条区分。
5个大格为一组,小,5个小方格组成一个大格。
长度上
mv。
用高度表示电流的强度,称为振幅,单位为毫伏。
用长度表示时间,单位为毫秒或秒(ms,s)
相1mm1个小格心电图机通常在高度上使用标准电压,即规定10mm代表1mv振幅强度,也就是
个小格就相当于个大格包含50.5mv,当于振幅0.1mv1个大格包含1相当于1mm0.04s,个小格,也就是心电图机上记录纸的标准走纸速度为25mm/s1。
个小格就相当于50.2s13
2-8心电图记录纸图第四节如何计算心率
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心室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室率。
心房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房率,
通过心电图计算的心率实际上是指每分钟心脏电激动的次数。
正常情况下心电图上的每一次QRS波都代表有一次心跳。
把一定时间内心跳的次数换算成每分钟心跳次数就是心率。
一、快速目测法:
QRS波首先选定两个
QRS波之间包含几个大格①计算两个波之间包含的大格数除两个用300QRS②除后所得数值即心率的近似值。
③
P波进行测算心率其实是计算的心室率,即心室每分钟电激动的次数,如果要用两个以上用QRS
波之间大格数计算的就是心房率。
士兵接收到的命令次数也就是说司令部的命令次数与连部、正常情况下心室率和心房率是一致的。
是相等的。
波群之间所含大格子数与心率的关系:
两个QRS1=3001个大格子心率为300÷
=1502个大格子心率为300÷
2=100心率为300÷
33个大格子75300÷
4=4个大格子心率为60÷
5=5个大格子心率为300=5066个大格子心率为300二、精确计算法:
心室率=6间期
6014
心房率=
(s)P—P间期
例如:
通过测量R—R间期为0.8s,则心率为60÷
0.8=75次/分。
考考您:
1、P波反映了激动。
2、QRS波反映了激动。
复极。
T3、波反映了
激动的时间。
4、P-R间期反映了心房激动到
5、肢体导联有6个,分别是
6、胸导联由6个,分别是。
7、心电图用表示电流的强度,称为,单位为毫伏mv。
用表示时间,单位为毫秒或秒(ms,s)。
8、心电图记录纸通常1mm相当于振幅mv,标准走纸速度为25mm/s,也就是1个小格1mm相当于s。
9、当两个R波间距为3个大格时心室率为次/分,当两个R波间距为5个大格时心室率为次/分。
第三章正常心电图
第一节心电图各波、段和间期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一、P波:
代表心房的激动。
测量方法为从P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其时限正常人一般不超过0.12s。
图3-1P波的测量方法
二、QRS波群:
代表心室激动。
测量方法为从QRS波群起始到结束的一段时间,其时限正常成人多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修改为心室激动图)
15
图3-2QRS波的测量方法
三、T波:
代表心室复极。
其时限一般不超过0.25s,但临床意义不大。
波的测量方法T图3-3
QRSPR—P四、间期:
代表心房开始激动到心室开始激动的时间,测量方法是从波起点外缘到。
0.12~0.20s波群起始的时间,正常成人一般为
16
图3-4P—R间期的测量方法
五、Q—T间期:
从Q波起始到T波结束的时间,代表心室肌激动全过程,包括除极和复极所需的时间。
正常成人一般为0.32~0.44s。
间期的测量方法—T图3-5Q
正常窦性心律第二节很显然这就犹如司令部控正常心脏的节律表现为窦性心律,指的是心脏的电激动受窦房结所控制。
制整个军队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活动。
窦性心律有以下几个条件:
导联向下。
avR波:
在肢体Ⅱ导联、胸V导联均向上,肢体P
(一)5
(二)P波后的第一个波为QRS波群,或者说每个QRS波群前面都应该有一个P波,QRS波群主波方向与P波一致。
(三)P—R间期正常,为0.12~0.20s。
(四)心率在60—100次/分。
17
正常心电图图3-6
1、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限为s,最宽不超过s。
s2、正常成人Q—T间期一般不超过
导联向下。
导联、胸导联均向上,肢体3、窦性心律P波:
在肢体
s开始激动的时间正常心电图的P-R间期范围是4、P-R间期代表开始激动到
第四章异常心电图
熟悉了正常心电图的特点后,就可以学习异常心电图了。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反复与正常心电
图比较,找出不同,学习起来就轻松了。
个方面进行分析(表1)在实际阅读心电图时,应该顺序从以下4
波形节律传导速率
速率:
指心率的快慢,包括心房率和心室率,在异常心电图时,心房率和心室可能存在不相同的情况。
比如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中,心室率会明显小于心房率。
R-R间期或节律:
指心律是否整齐。
具体地说就是每个P-P间期或R-R间期是否相等。
如果P-P间期有长有短,不相等,则存在心律不齐。
间期,分析激动在窦房结传导:
指激动的传导是否正常。
主要通过测量P-P间期、P-R间期、R-R分析激动在心室内是如何传递的。
与心房、心房与心室之间是如何传递的,通过描述QRS波群的形态,
波的形态。
通过分析振幅的高低、时间的长短、波形的特TS-T段和波形:
指P波、QRS波群、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
心室肥厚、段压低或抬高,判断是否存在心房肥大、点、有无S-T
我们把速率、节律、传导的异常称为心律失常。
个方面的异常可以单一出现或混合出现,也可以间断需要说明的是:
速率、节律、传导和波形这4
出现或持续出现。
正常节律的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
一、速率异常:
异常节律的心动过速
正常节律的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异常节律的心动过缓
早博
18
心房扑动
二、心律不齐心房颤动
房室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三、心脏传导异常:
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传导阻滞
心肌梗死
四、心电图各波形的异常心肌缺血
束支传导组滞
心室心房肥大
表1常见异常心电图分析线路图
第一节速率异常—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发生的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有激动形成的异常和激动传导的异常。
下面对心电图的分析与说明,是以激动形成的异常所致的心肌自律性增高为基础的。
正常心率在60—100次/分,P-P间期或R-R间期为0.6—1.0秒。
心动过速就是心率快。
心率>
100次/分,P-P间期或R-R间期<
0.6秒。
一、正常节律的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
指挥控制整个心脏的司令部为窦房结,窦性心动过速与正常窦性心律看起来各个波型是一样的,只是心率>
100次/分。
其心电图特点是:
(一)窦性心律
(二)心率增快>
100次/分,P—P间期(或R—R间期)<
(三)正常的QRS波
19
窦性心动过速图4-1
二、异常节律的心动过速
心肌组织都有产生激动的能力称为自律性,但它们的自律性不如窦房结自律性高(60-100次/分),所以正常情况下不表现出来。
但异常情况下,某一心肌组织的自律性异常增高(如缺血或电介质紊乱等),超过了这个心肌组织上游起搏点的自律性时,它就会表现出来,从而控制心脏的节律,这个异常心肌起博组织称为异位起搏点。
根据异位起搏点所在解剖部位的不同把异常节律的心动过速分为房性心动过速、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
(一)房性心动过速:
异位起搏点位于心房组织,心房某处心肌组织自律性异常升高,超过了窦房结自律性,并且连续发放激动,此时心率由该处自律性增高的异位起搏点控制,它的心电图特点是:
1、心率增快,通常为160-250次/分;
2、可见到P波(心房波),但P波的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不同;
3、激动顺序下传:
心房产生的电激动沿房室结-束支-Pukinje纤维到心室,属于正常途径,所以在P波后面有正常的QRS波。
房性心动过速。
有P波,正常窦性心律P波后面有正常的QRS波
图4-2房性心动过速
(二)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异常起搏点位于房室交界区,房室交界区的心肌组织自律性异常增高,超过了上游组织窦房结以及心房的自律性并且连续发放激动。
1、心率加快,通常为160-250次/分;
2、没有P波;
房室交界区产生的电激动沿房室结-束支-Pukinje纤维到心室,仍属于正常途径,QRS波为正常形态。
没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波,QRS波为正常形态
20
图4-3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在心电图肢体这下您明白了吧!
房性心动速与交界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区别在于异位起搏点的不同,波,有波,后者无QRSP波;
相同点在于异位起搏点都位于心室以上,都有正常的Ⅱ导联中前者有P因而把房性心动过速与交界性心动过速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波,时因心率快无法辨认P
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引起心悸、胸闷,严重者头晕甚至低血压、晕厥。
原因是心率加快造成心临床意义:
脏排血减少所致,心率越快,症状越明显。
(三)室性心动过速:
异位起搏点位于心室内,心室组织自律性异常增高,这些激动通过心肌细胞进行传递,而不是通过束支传导,因而传导缓慢。
其特点为:
/分1、心率加速:
160-250次P波2、不易分辨波不易区分。
QRS波宽大畸形,QRS时间>
0.12s,T波与3、
QRS连续宽大畸形的波,心室率200次/分。
连续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P-QRS正常波,心室率200次/分。
图4-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宽大畸形QRS波,心室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