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紧轮支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艺师要考虑如何从工艺上保证设计的要求。
1图2.1张紧轮支架零件图该加工加工表面:
平面加工包括张紧轮支架底面、支架底面反面台阶面;
两支脚的两个端面。
孔系加工包括φ13孔;
腰形孔。
以平面为主有:
①张紧轮支架底面的粗、精铣加工,其粗糙度要求是;
Ra=6.3②两支脚端面的粗、精铣加工,其粗糙度要求是Ra=6.3。
⑵孔系加工有:
①φ13孔的钻、铰孔加工,其表面粗糙度为;
6.3Ra②腰形孔铣加工,其表面粗糙度要求Ra=25;
张紧轮支架毛坯的选择铸造,因为生产率很高,所以可以免去每次造型。
单边余量一般在,结构细密,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占用生产的面积较小。
1~3mm因其年产量是4000件,由[3]表2.1~3可知是小批量生产。
上面主要是对张紧轮支架零件的结构、加工精度和主要加工表面进行了分析,选择了其毛坯的的制造方法为铸造和中批的批量生产方式,从而为工艺规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233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规程设计3.13.1加工工艺过程加工工艺过程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张紧轮支架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孔系。
一般来说,保证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证孔系的加工精度容易。
因此,对于张紧轮支架来说,加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保证孔的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处理好孔和平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尺寸精度。
由上面的一些技术条件分析得知:
张紧轮支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位置关系精度要求都不是很高,这样对加工要求也就不是很高。
3.23.2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一个好的结构不但应该达到设计要求,而且要有好的机械加工工艺性,也就是要有加工的可能性,要便于加工,要能保证加工的质量,同时使加工的劳动量最小。
设计和工艺是密切相关的,又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我们设计张紧轮支架的加工工艺来说,应选择能够满足平面和孔加工精度要求的加工方法及设备。
除了从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两方面考虑以外,也要适当考虑经济因素。
在满足精度要求及生产率的条件下,应选择价格较底的机床。
3.2.13.2.1影响影响加工方法的因素加工方法的因素⑴要考虑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根据各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选择加工方法及分几次加工。
⑵根据生产类型选择,在大批量生产中可专用的高效率的设备。
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则常用通用设备和一般的加工方法。
如、柴油机连杆小头孔的加工,在小批量生产时,采用钻、扩、铰加工方法;
而在大批量生产时采用拉削加工。
⑶要考虑被加工材料的性质,例如:
淬火钢必须采用磨削或电加工;
而有3色金属由于磨削时容易堵塞砂轮,一般都采用精细车削,高速精铣等。
⑷要考虑工厂或车间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应考虑不断改进现有加工方法和设备,推广新技术,提高工艺水平。
⑸此外,还要考虑一些其它因素,如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特殊要求,工件形状和重量等。
选择加工方法一般先按这个零件主要表面的技术要求来选定最终加工方法。
再选择前面各工序的加工方法,如加工某一轴的主要外圆面,要求公差为IT6,表面粗糙度为Ra0.63μm,并要求淬硬时,其最终工序选用精度,前面准备工序可为粗车——半精车——淬火——粗磨。
3.2.23.2.2加工方案的选择加工方案的选择⑴由参考文献[3]表2.1~12可以确定,平面的加工方案为:
粗铣——精铣(),粗糙度为6.3~0.8,一般不淬硬的平面,精铣的粗糙度可79ITIT:
aR以较小。
⑵由参考文献[3]表2.1~11确定,φ13孔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为6.3,则选择孔的加方案序为:
钻——铰。
⑶腰形孔铣加工加工方法3.33.3确定定位基准确定定位基准3.2.13.2.1粗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选择粗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子符合图纸要求。
粗基准选择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⑴粗基准的选择应以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目的是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关系精度。
如果工件上表面上有好几个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以求壁厚均匀、外形对称、少装夹等。
⑵选择加工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
例如:
机床床身导轨面是其余量要求均匀的重要表面。
因而在加工时选择导轨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床身的底面,再以底面作为精基准加工导轨面。
这样就能保证均匀地去掉较少的余量,使表层保留而细致的组织,以增加耐磨性。
4⑶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这样可以保证该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⑷应尽可能选择平整、光洁、面积足够大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
有浇口、冒口、飞边、毛刺的表面不宜选作粗基准,必要时需经初加工。
要从保证孔与孔、孔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能保证张紧轮支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能用统一的基准定位。
从张紧轮支架零件图分析可知,主要是选择加工张紧轮支架底面的装夹定位面为其加工粗基准。
3.2.13.2.1精基准选择的原则精基准选择的原则⑴基准重合原则。
即尽可能选择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
这样可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⑵基准统一原则,应尽可能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
基准的统一有利于保证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避免基准转换所带来的误差,并且各工序所采用的夹具比较统一,从而可减少夹具设计和制造工作。
轴类零件常用顶针孔作为定位基准。
车削、磨削都以顶针孔定位,这样不但在一次装夹中能加工大多书表面,而且保证了各外圆表面的同轴度及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
⑶互为基准的原则。
选择精基准时,有时两个被加工面,可以互为基准反复加工。
对淬火后的齿轮磨齿,是以齿面为基准磨内孔,再以孔为基准磨齿面,这样能保证齿面余量均匀。
自为基准原则,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可以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为基准。
磨削机床导轨面时,是以导轨面找正定位的。
此外,像拉孔在无心磨床上磨外圆等,都是自为基准的例子。
此外,还应选择工件上精度高。
尺寸较大的表面为精基准,以保证定位稳固可靠。
并考虑工件装夹和加工方便、夹具设计简单等。
但用一个平面和一个孔定位限制工件自由度不够,如果使用典型的一面两孔定位方法,则可以满足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采用统一的基准定位的要求。
选择精基准的原则时,考虑的重点是有利于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并使装夹准。
53.43.4工艺路线的拟订工艺路线的拟订对于中批量生产的零件,一般总是首先加工出统一的基准。
张紧轮支架的加工的第一个工序也就是加工统一的基准。
具体安排是先以孔和面定位粗、精加工张紧轮支架底面大头孔上平面。
后续工序安排应当遵循粗精分开和先面后孔的原则。
3.4.13.4.1工序的合理组合工序的合理组合确定加工方法以后,就按生产类型、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和机床设备等具体生产条件确定工艺过程的工序数。
确定工序数的基本原则:
⑴工序分散原则工序内容简单,有利选择最合理的切削用量。
便于采用通用设备。
简单的机床工艺装备。
生产准备工作量少,产品更换容易。
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水平不高。
但需要设备和工人数量多,生产面积大,工艺路线长,生产管理复杂。
⑵工序集中原则工序数目少,工件装,夹次数少,缩短了工艺路线,相应减少了操作工人数和生产面积,也简化了生产管理,在一次装夹中同时加工数个表面易于保证这些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使用设备少,大量生产可采用高效率的专用机床,以提高生产率。
但采用复杂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使成本增高,调整维修费事,生产准备工作量大。
一般情况下,单件小批生产中,为简化生产管理,多将工序适当集中。
但由于不采用专用设备,工序集中程序受到限制。
结构简单的专用机床和工夹具组织流水线生产。
加工工序完成以后,将工件清洗干净。
清洗是在的含0.4%~1.1%8090c:
苏打及0.25%~0.5%亚硝酸钠溶液中进行的。
清洗后用压缩空气吹干净。
保证零件内部杂质、铁屑、毛刺、砂粒等的残留量不大于。
mg2003.4.23.4.2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制订工艺路线时,应考虑工序的数目,采用工序集中或工序分散是其两个不同的原则。
所谓工序集中,就是以较少的工序完成零件的加工,反之为工序分散。
⑴工序集中的特点6工序数目少,工件装夹次数少,缩短了工艺路线,相应减少了操作工人数和生产面积,也简化了生产管理,在一次装夹中同时加工数个表面易于保证这些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⑵工序分散的特点工序内容简单,有利选择最合理的切削用量。
便于采用通用设备,简单的机床工艺装备。
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各有特点,必须根据生产类型。
加工要求和工厂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决定采用那一种原则。
由于近代计算机控制机床及加工中心的出现,使得工序集中的优点更为突出,即使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仍可将工序集中而不致花费过多的生产准备工作量,从而可取的良好的经济效果。
3.4.33.4.3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阶段的划分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常把整个加工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
⑴粗加工阶段粗加工的目的是切去绝大部分多雨的金属,为以后的精加工创造较好的条件,并为半精加工,精加工提供定位基准,粗加工时能及早发现毛坯的缺陷,予以报废或修补,以免浪费工时。
粗加工可采用功率大,刚性好,精度低的机床,选用大的切前用量,以提高生产率、粗加工时,切削力大,切削热量多,所需夹紧力大,使得工件产生的内应力和变形大,所以加工精度低,粗糙度值大。
一般粗加工的公差等级为IT11~IT12。
粗糙度为Ra80~100μm。
⑵半精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是完成一些次要面的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保证合适的加工余量。
半精加工的公差等级为IT9~IT10。
表面粗糙度为Ra10~1.25μm。
⑶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切除剩余的少量加工余量,主要目的是保证零件的形状位置几精7度,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要求.另外精加工工序安排在最后,可防止或减少工件精加工表面损伤。
精加工应采用高精度的机床小的切前用量,工序变形小,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精加工的加工精度一般为IT6~IT7,表面粗糙度为Ra10~1.25μm。
此外,加工阶段划分后,还便于合理的安排热处理工序。
由于热处理性质的不同,有的需安排于粗加工之前,有的需插入粗精加工之间。
但须指出加工阶段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刚性好,精度要求不高或批量小的工件,以及运输装夹费事的重型零件往往不严格划分阶段,在满足加工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通常只分为粗、精加工两个阶段,甚至不把粗精加工分开。
必须明确划分阶段是指整个加工过程而言的,不能以某一表面的加工或某一工序的性质区分。
例如工序的定位精基准面,在粗加工阶段就要加工的很准确,而在精加工阶段可以安排钻小空之类的粗加工。
3.53.5张紧轮支架的偏差,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张紧轮支架的偏差,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确定张紧轮支架的铸造采用的是制造,其材料是HT200,生产类型为小批量生产,3.5.13.5.1毛坯的结构工艺要求毛坯的结构工艺要求张紧轮支架为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