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十山解密.docx
《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十山解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十山解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十山解密
山海经.中山经
中次十山概述
1.文献记载
《山海经》:
凡首阳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
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
其祠之:
毛用一雄鸡瘗,糈用五种之糈。
堵山,冢也,其祠之:
少牢具,羞酒祠,婴毛一璧瘗。
騩山,帝也,其祠羞酒,太牢具;合巫祝二人舞,婴一璧。
2.中次十山概述
中次十山共有九座山,从东往西延伸,共计二百六十七里,平均距离为34里,所描写山的密集程度很高,祭祀规格很高,其中的騩山是太牢祭祀,这列山根据记载有两座无草木。
中次十山位于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北面和阿富汗接壤的地区,中次四山北面,是一列东西走向的小山脉。
这列山脉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较少,应该是部分山无草木的原因。
中次十山和中次九山组成一组,中次九山在中山经的西部,方向是从西往东,中次十山在中山经的东部,方向是从东往西。
这两列山在纬度上比较接近,中次九山在北纬三十度多一些,中次十山在北纬三十度少一些。
3.中次十山顺次表
1首阳之山--2虎尾之山--3繁缋之山--4勇石之山--5复州之山--6楮山--7又原之山--8涿山--9丙山,累计九山,和记载一致。
4.中次十山里程表
五十--五十--二十--二十--三十--二十--五十--七十,累计三百一十里,和记载的二百六十七有出入,应该是传抄额讹误,两者相差四十三里。
5.中次十山全览图
6.中次十山里程图
7.这一列山和中次十山相似度比较
(1)这一列山是东西走向,和文献记载的中次十山向西延伸相吻合。
(2)这一列山长度为123公里,和记载的267里相吻合。
(3)这一列山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符合部分山“无草木”的记载。
(4)这座山处于文明核心区,祭祀规格是太牢,和所处的位置相吻合。
(5)和中次九山在纬度上接近,方向相对,组成一组,和中山经的排列特点相吻
1、首阳之山
《中次十经》之首曰首阳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
一.坐标
二.卫星图
三.首阳之山的位置
四.和文献吻合度比较
1.这座山位于这一列大山的最东面,符合“《中次十经》之首”的记载。
2.从卫星图看,山上没有植被,符合“无草木”的记载。
2、虎尾之山
又西五十里曰虎尾之山。
其木多椒椐,多封石。
其阳多赤金,其阳多铁。
一.坐标
二.卫星图
三.和前一座山的相对位置
四.和文献吻合度比较
1.这座山在首阳之山的西面,和记载的“又西五十里曰虎尾之山”在方位上相吻合。
2.两山之间22公里,折合华里为40---49之间,和记载的五十里相吻合。
3、繁缋之山
又西南五十里曰繁缋之山。
其木多、[木酋]、杻,其草多枝勾。
一.坐标
二.卫星图
三.和前一座山的相对位置
四.和文献吻合度比较
1.这座山在虎尾之山的西部偏南,和记载的“又西南五十里曰繁缋之山”在方位上相吻合。
2.两山之间20公里,折合华里36---44之间,和记载的五十里基本一致。
3.从卫星图看,山上有稀疏的植被,和记载的“其木多、[木酋]、杻,其草多枝勾”相吻合。
4、勇石之山
又西南二十里曰勇石之山。
无草木,多白金,金水。
一.坐标
二.卫星图
三.和前一座山的相对位置
四.和文献吻合度比较
1.这座山在繁缋之山的西南方,和记载的“又西南二十里曰勇石之山”在方位上相吻合。
2.两者之间9公里,折合华里为16---20之间,和记载的二十里相吻合。
3.从卫星图看,山上没有植被,和记载的“无草木”相吻合。
5、复州之山
又西南二十里曰复州之山。
其木多檀,其阳多黄金。
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足支]踵,见则其国大疫。
一.坐标
二.卫星图
三.和前一座山的相对位置
四.和文献吻合度比较
1.这座山在勇石之山的西部略偏南,和记载的“又西南二十里曰复州之山”在方位上基本吻合。
2.两山之间13公里,折合华里为24---28之间,和记载的二十里接近。
3.从卫星图看,山上有稀疏植被,和记载的“其木多檀”相吻合。
6、楮山
又西三十里曰楮山。
多寓木,多椒椐,多柘,多垩。
一.坐标
二.卫星图
三.和前一座山的相对位置
四.和文献吻合度比较
1.这座山在复州之山的西面,和记载的“又西三十里曰楮山”在方位上相吻合。
2.两山之间16公里,折合华里为29---35之间,和记载的三十里相吻合。
3.从卫星图看,山上有稀疏植被,和记载的“多寓木,多椒椐,多柘”相吻合。
7、又原之山
又西三十里曰又原之山。
其阳多青雘,其阴多铁,其鸟多鸜鹆。
一.坐标
二.卫星图
三.和前一座山的相对位置
四.和文献吻合度比较
1.这座山在楮山的西南面,和记载的“又西三十里曰又原之山”在方位上接近。
2.两山之间14公里,折合华里为25---31之间,和记载的三十里相吻合。
8、涿山
又西五十里曰涿山。
其木多穀、柞、杻,其阳多[王雩]琈之玉。
一.坐标
二.卫星图
三.和前一座山的相对位置
四.和文献吻合度比较
1.这座山在又原之山的西部偏北,和记载的“又西五十里曰涿山”在方位上接近。
2.两山之间15公里,折合华里为27---33之间,和记载的五十里有所差别。
3.从卫星图看,山上有稀疏植被,和记载的“其木多穀、柞、杻”相吻合。
9、丙山
又西七十里曰丙山。
其木多梓、檀,多[弓欠]、杻。
一.坐标
二.卫星图
三.和前一座山的相对位置
四.和文献吻合度比较
1.这座山作为中次十山的最后一座山,位于地图上的这一列山的西端,就位置来讲和记载相一致。
2.这座山位于涿山的西部偏南,和记载的“又西七十里曰丙山”在方位上接近。
3.从卫星图看,山上有稀疏植被,和记载的“其木多梓、檀,多[弓欠]、杻”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