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完美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7457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完美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完美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完美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完美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完美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完美版文档格式.docx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完美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完美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完美版文档格式.docx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

1950年—1952年底

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土地改革的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西藏的土地改革:

1959年,西藏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第四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一五计划时间:

1953年~1957年

(2)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一五期间重工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②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4)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954年9月

(2)制宪机关: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五四宪法特点:

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五课三大改造

1.对农业的改造

1953年—1956年

(2)改造方式: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954年—1956年

(2)方式:

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三大改造的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三大改造的缺点: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

1.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这次会议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失误原因:

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左”的错误主要标志: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

①1959年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2)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

①铁人王进喜;

②两弹元勋邓稼先;

③“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④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年底)

(1)背景: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主要内容:

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

(2)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文革后,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

★第九课改革开放

1.农村改革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改革方式:

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乡镇企业:

改革中,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经济特区对于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社会制度相同)

(2)开放14个沿海城市

(3)开放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

(4)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

(5)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

(1)我国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

1985年;

(2)城市改革的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

(3)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平理论的内涵: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1992年,南巡讲话,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2.一句话评价邓小平:

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一课民族团结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6.我国促进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

(1)提出者: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2)含义: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

“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意义: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四字构想:

即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2.八字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两会”成立: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

1993年,两会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7.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8.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与基础是:

一个中国原则。

★第十四课钢铁长城

1.人民海军的建立: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

目前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2.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空军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三百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

随着科技发展,空军装备了一批新型飞机。

3.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又称为第二炮兵,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1966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导弹部队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等,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我国实行的是科技强军战略)

★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最早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共同倡导:

1954年,周恩来、尼赫鲁(印度)、吴努(缅甸)。

(4)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召开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

(1)“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者:

周恩来

(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的意义: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十六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

(2)内容:

①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②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日建立: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中美建交

(1)基辛格访华:

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

(2)尼克松总统访华:

1972年2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正式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建交意义:

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2001年中国还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这些都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5.现阶段任何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前提和基础是:

必须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第十七、十八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指: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2)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导弹的研制: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试验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4)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神舟系列飞船: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成功地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2005年,成功地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

2.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

获得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863计划”:

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提出,邓小平作重要批示,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七个领域,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第二十一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了显示人们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野菜、粗粮成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3.住:

人均居住面积扩大了,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4.行:

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出行乘飞机,私人汽车越来越多。

5.就业:

自主择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

6.社会保障: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7.衣食住行等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得到发展。

附送教师精彩课堂用语(不需要可自行删除)

(听说读问写)

☆☆☆☆☆☆☆☆☆☆听☆☆☆☆☆☆☆☆☆☆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说☆☆☆☆☆☆☆☆☆☆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

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

×

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

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

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

对!

就是这样!

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注意哦。

☆☆☆☆☆☆☆☆☆☆读☆☆☆☆☆☆☆☆☆☆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6、读的要求应该分出层次。

首先是通读,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读准字音。

对于这一点,我们同学的认识是清楚的,态度是重视的,做得很好。

7、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8、默读时,贵在边读边思考。

现在我们将默读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

9、默读,要讲究速度。

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

☆☆☆☆☆☆☆☆☆☆问☆☆☆☆☆☆☆☆☆☆

1、“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2、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3、这里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

4、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

5、我们同学的思想变得很敏锐,这些问题提得很好。

6、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让我试着回答,也不一定准确。

7、今天我们提问已大大地超出了课文的范围,反映了我们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8、有些问题我们可先问自己,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就不必向别人提出,让我们试试看,刚才新提出的问题,哪些是自己有答案的?

9、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10、我从同学们的提问中,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非常烂灿,与其说是我在教你们,不如说是你们在教我,你们的学习能力是在提高。

☆☆☆☆☆☆☆☆☆☆写☆☆☆☆☆☆☆☆☆☆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

我很高兴,感谢大家。

2、请同学们看(用手扬起一大叠本子)我今天要表扬这么多同学,让我来介绍他们的名字。

这些同学的作业字迹端正,行款整齐很少有错别字,文句通顺,进步很大。

3、同学们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我也写了一点,现在我念给大家听,希望大家能喜欢。

4、写文章的目的是与别人交流,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别人了解。

我们的作文也应该有读者,有读者群。

我建议大家互相交流。

看完后将自己的体会,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目的是互相鼓励。

5、优秀的作文是全班的财富,应该让大家来共享,请大家出出主意,如何使这些财富充分地发挥作用,让每一位同学得益,特别请这些财富的创造者出出主意。

6、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班×

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7、“有纳才能吐”,有积累才能够表达。

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8、×

同学从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9、刚刚过了×

节,同学们一定还有深刻的印象,就“×

节”为题,写一遍作文,好吗?

10、文章写完了,自己应该小声读两遍,注意有没有词句的毛病和写错、写漏的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