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5855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

《在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档格式.docx

人才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注重引进人才,通过组织人才招聘团、参加人才招聘会、举办人才集市等形式,三年来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900多人,年均增长超过20%;

注重选拔人才,先后评选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1人,

推荐申报扬州市优秀拔尖人才31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5名,并有20人被评为省和扬州市专家,居扬州各县市

之首;

注重储备人才,分别建立了59人的海外青年学人信

息库,1800人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900

人的农用实用人才信息库,并设立1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研攻关、成果奖励和人才的引进培养。

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人才48000人,其中党政人才3425人,经营管理人才2329人,专业技术人才37098人,乡土人才5148人;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各类专家50人,中级职称10030人,高级职称1128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人才队伍。

2、科技与人才工作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类近30年来积累了有史以来科学知识总虽的90%,科技发展加速化、

科技经济一体化、科技竞争全球化的趋势已成事实;

人才竞争H益加剧,集聚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区域兑争的焦点,也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竞争能力的强弱。

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主动、争先进位,关键在科技与人才,希望在科技与人才。

从我市的科技与人才现状来看,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特别是拥有技术含虽高、

经济效益好、市场份额大、竞争能力强的产品不多;

人才总虽不足,每万人拥有人才数仅为449人,结构不合理、分布

不合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直接为一、二产服务的仅占%且新兴行业、生产一线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紧缺,复合型、创新型、领导型人才相对匮乏,并存在人才紧缺与人才闲置并存、人才流失与人才难以合理流动并存的现象;

科技与人才工作的投入还需加大,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

对此,我们要认清形势,看清差距,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与人才开发力度,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3、“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越来越迫切。

按照省委、扬州市委的部署,我市从实际出发,确立了“两个提前”的奋斗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建设,既是题中之义,更是关键之举。

在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关键阶段,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

只有不断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虽和效益,真正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只有不断加快人才开发与利用,才能在与国内外合作、竞争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增强竞争力。

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把科技与人才工作作为优先发展之策、率先发展之本、领先发展之基,使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狠抓关键,全面提升科技与人才工作水平

当前,科技与人才已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性因素。

我们要认清形势,真正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努力实现科技与人才工作的新突破,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

战略,坚持以技术创新和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优化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政策配套为手段,全面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为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努力把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省人才工作先进市”。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今后3-5年科技进步

的发展目标是:

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每年增长3个白分

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

以上;

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0家以上,省级以上

高新技术产品总虽突破100个;

专利申请总虽突破1000件;

创办扬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以上,基本建成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

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达400人以

上;

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指标在扬州名列前茅,进入全省前十强。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今后一段时期,必须着重抓好以下五个关键措施:

(一)大力发展以局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兴■广业

进一步强化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实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发展战略。

根据我市现有产业结构状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设备、新材料等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强协同攻关,实现重点突破。

进一步加快电子元器件、新型医疗器械、国家一、二类新药、粉末冶金、新型防腐涂料、绿色食品、无公害农药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努力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群,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加快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鼓励重点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引进消化吸收等途径,开发具有较高科技含虽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

面广虽大的中小企业要从拾遗补缺开始,主动寻找高科技企业,接受其辐射,为之配套,从技术含虽高的产品入手,逐步形成产品群、衍生产业链、发展产业化。

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引进、开发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重点高科技项目;

积极组织星火、火炬、国家级新产品及“双高一优”等国家、省上争项目。

力争在今后3-5年内,开发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60-80个,实施火炬、星火项目15-20个;

培育20-3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到“十一五”期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器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80泅上。

(二)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全市经济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从今后的发展趋向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一样,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关键是要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层次,增强竞争力。

全面加强技术改造。

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重点推广运用信息技术、机电仪一体化技术,加速工业装备和工艺的更新换代,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促其升档晋级。

在今后实施工业技改项目时,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技术装备投入占技改投入的比重达到70%

以上。

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最主要的特征,也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实现途径。

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

在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要着力推广应用数字化设计和创造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管理技术;

对中小企业要积极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示范,力争三年内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上网率达到

100%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100项。

大力实施产品创新。

积极依托产品创新推动传统行业技术升级。

机械行业重点开发以机电仪一体化为方向的数控柔性加工系统,提高产品的技术含H和核心竞争力。

电子行业要紧跟世界电子电器行业发展潮流,积极开发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的电子电器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冶金行业要积极开发大口径管、特种钢管、特种钢锭、特种钢材等市场潜力大的产品。

环保器材行业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开发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烟气脱硫设备、工业有害废弃物处理装备等。

电力器材行业重点发展高等级电力金具、电力电缆、发电机等。

医药化工行业重点发展科技含虽高、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新医药和

生物农药等。

要加快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使之向深加工、精加工、高技术和低消耗方向发展,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虽和附加值。

(三)扎实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企业不仅是技术应用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尤其要注重发挥重点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加强技术创新的骨干力虽和生力军。

加快建立技术

开发机构。

这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保证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长久之计。

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增强研发创新能力。

全市所有规模以上企业要逐步建立各具特色的研发机构,并做到研发职能、研发人员、研发经费、激励措施、挂钩院校“五落实”。

科技部门要建立健

全研发机构评价体系,择优扶持20家研发机构,在经费、

科技计划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全市100强重点企业和高新

技术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和完善一批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增强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

力争3年内,全市建成200家厂办科研机构,创办30家扬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创办8-10家省级企

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创办1-2家国家级技术中心。

通过建设技术开发机构,加强技术攻关和对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运用,努力开发和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

扎实实施“科

技联姻”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集团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合作,积极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看好的科技成果,加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全市大中小企业尤其是列统企业,都应建立相对固定的技术依托单位,采用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专利等形式,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转化。

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市中小型企业产学研联合开发产品的面达到90%以上。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产学研联合的新路子、新方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组建一批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

在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以高等院校和科技企业合作共建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扎实推进以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的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力争3年内全市建成有行业影响力的生产力促进中心3-5家。

要强化政府推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和举办各类技术交易会、项目洽谈会、信息发布会以及科技成果采购等活动,增加项目源,扩大合作面。

在专利申报、专利引进、技术嫁接上给企业以大力帮助和支持,确保全年专利申请虽达到400件,在苏中地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

坚持把技术创新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努力提高技术进步的起点。

要围绕我市传统产业改造和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题招商活动。

要注重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中小企业的交流、沟通,千方白计寻求合资合作的机会。

积极引导企业抢抓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改组、调整、扩张的机遇,甘当配角,主动挂靠加盟,利用大企业、大集团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管理优势,推进企业技术装备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开发水平,加快企业技术升级。

(四)全面加大技术创新人才建设力度

科技进步,关键在人。

全市上下必须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

认真组织实施“515拔尖人才培

养工程”,即重点培养出5名以上在国内或省内学术技术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10名以上在扬州市学术技术界具有一定声望的专家或学者,50名以上在全市各学科、各行业成绩突出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努力构筑我市以机械、电子、船舶、汽车、医药、化工、农业、建筑为重点的“八大行业人才高峰”,培植一支与我市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3311人才

工程”建设,把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省弓进国外智力成果推广示范基地、重点农业园区等载体,建成高层次人才集聚、培养和使用的重要平台。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企业家评价、考核、激励等办法,逐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大力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开展青年企业经理人才创业论坛活动,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南大商学院MBA1心课程班的培训,选派一批企业经营管理者到高校、大型企业甚至国外、境外进行进修深造、跟班学习。

力争到XX年,培养2名能带领企业进入国内前300强的杰出企业家,培养20名能带领企业在各行业处于比较领先地位的优秀企业家,培养200名具有中、高级任职资格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三年培养计划”,重点在制造业、服务业及技术含虽高的行业中加快培养一批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

积极整合我市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全市中高级技工人才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实用人才的专业素质。

抓紧实施《市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对关键领域急需的高层

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要千方白计、不拘一格引进。

不断完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切实帮助解决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问题,重点落实引进人才在购置住房、安家补贴、

工资补贴等方面的激励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

得好。

(五)加快建设科技进步和人才服务的平台

技术进步的主战场在经济开发区、沿江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

要围绕企业向沿江集聚、向城区集聚、向园区集聚的目标,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全市技术创新的“龙头”、集聚

人才的基地。

要继续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沿江大开发。

按照建设“现代化的制造业生产基地”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建设沿江高科技产业园,使之成为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

“火车头”。

各地特别是各重点镇要坚持把高新技术项目向工业集中区集聚。

要从有利于吸引人才、有利于企业长远发

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市经济开发区或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建立生产和科研基地。

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继续抓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大工程,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创新为重点,推进农业实施经营企业化、投入科技化、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

重点是抓好现有的高效花卉苗木、永安3弥猴桃、特种水产等1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加强与各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虽、形成特色。

要积极构建引才引智平台,构筑人才比较优势。

研究出台《市人事代理暂行办法》,搞好人事代理“一条龙”服务,重点为沿江开发做好引才引智工作。

健全和完善科技信息网,推动人才、技术资源和项目的对接。

进一步完善人才资源信息系统、人才市场信息发布系统、人才资源预测系统,盘活人才,用好人才。

三、强化领导,不断提高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组织程度加快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步伐,关键在领导。

各级党政组织务必从提高执政能力、加快“两个提前”的高度,把科技与人才工作摆上重要战略地位,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要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开放的科技观和全新的人才观,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氛围。

市各新闻单位和舆论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市的科技、人才政策,宣传各单位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典型事例,宣传各行业施展才智、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

扎实开展“创新创业之星”即十佳科技创新人才、十佳科技服务工作者、十佳经营管理者、十佳教师、十佳医用工作者、十佳建筑师、十佳农业科技工作者、十佳农村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

要深入开展科技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加强科普宣传,介绍最新技术动态和实用技术,为企业和广大群众提供科技信息和优质服务。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科技以人为本一一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全面宣传经济建设与结构、质虽、效益相统一,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积极开展“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

2、强化领导,形成整体合力。

科技与人才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组织化程度。

按照“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的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统筹好发展第一要务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关系,亲自抓好科技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党委、政府统

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虽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理顺人才的建设、管理、服务体制,优化人才的培养、使用、流动机制,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并重视做好在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及时把各类优秀人才吸收到组织中来,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热心、感情上贴心,成为名符其实的“人才之家”。

科技部门要进一

步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拓宽工作思路,凝聚各方力虽,集成科技资源,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科技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要上下同心、左右同步、各方联动,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3、强化投入,落实物质保障。

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前提,人才投入是人才开发的要件。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技术资本投入在先、人才资源开发优先,不断建立健全科技与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机制。

要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特别要加大财政对人才培养以及基础教育、重点科研项目的投入,确保科技三项经费、科普经费足额拨付、逐年递增,力争到XX年前达到市财政总支出的2%;

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等。

要突出主体投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中的主体地

位,积极引导和

推动企业加强人才开发机构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要鼓励多元投入,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对科技与人才投入的积极性,尽快形成政府拨款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投入为保障、社会各界和个人捐助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为营造一流的科技与人才发展环境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4、强化责任,加大考核力度。

要加大落实力度,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

运行机制等问题,制定科技与人才工作“十一五”规划,拟定具体方案,逐项进行落实。

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特别对科技和人才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分管负责人要具体负责,确保解决问题不留尾巴,落实政策不走形式,完成任务不打折扣。

要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考核指标体系,把重视对科技及人才工作的引导,实施科技及人才工作的规划,促进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强化督促检查,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确保科技与人才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加快实施和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

略,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的紧迫任务。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力开拓科技与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大干三五年,布力争进位”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