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 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 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 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节教材叙述的即为战争转折阶段的重大战役。
★教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导入:
伏尔加格勒市中心一座多层商夏的墙上挂着一块纪念牌,上面写道:
1943年1月31日德军第6野战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及其司令部人员在这座楼的地下室被俘,这块牌挂得实在太高,几乎很难看清上面的字。
这件事要推溯到1943年1月10日,苏军以50门大炮向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军第六集团军猛轰。
德军开始全线崩溃。
1943年元月8曰,苏军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索夫斯基中将向第6集团军劝降。
保卢斯请示希特勒,被希特勒严词拒绝。
1月22日,苏军再次发动全线进攻。
元月26曰,德军第六集团司令保卢斯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请求希特勒投降,未获同意。
希特勒为给保卢斯打气,于30日下令授予保卢斯元帅军衔,给第六集团军的117名军官以各晋升一级等奖励。
希特勒还把元帅肩章通过空投送到保卢斯被围的斯大林格勒近郊。
然而,也就在这一天,保卢斯及其部下9万人作了苏军的俘虏。
由于当时根本不可能把肩章送到元帅手中,所以他被俘时戴的是上将的肩章,当苏军按肩章叫他的军衔时,他连忙作了纠正。
那么,33万被围德军如何最后只剩下9万残兵败将?
希特勒又是如何从一个战争狂走向坟墓的?
由此导入新课习。
一、从莫斯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1、莫斯战役:
(1)德军的战略意图:
德军在“闪电战”计划破产后,被迫缩短战线,妄图集中力量,迅速攻占莫斯。
莫斯是苏联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中心,也是铁路交通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希特勒认为,一旦攻占莫斯,就能击败苏军主力,达到结束对苏战争的目的。
(2)概况:
19419~12
对阵双方:
苏军:
朱可夫←→德军:
包克
战役结果:
德军被歼50万,仓皇后退。
1941年9月30日,德军对莫斯发动了代号“台风”的大规模攻势,妄图在十天之内攻占它。
德军投入的兵力有74个半师,180万人,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14万多门大炮和迫击炮。
德军集中了最精锐的部队。
苏军方面总共有95个师,125万人,990辆坦克,677架飞机,7600门大炮和迫击炮。
希特勒扬言要在莫斯红场上检阅他的法西斯军队。
10月2日,德军从中部突破了苏军防线,到10中旬的两周之内,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完成了三个大包围圈,两个在布良斯克附近,另一个在维亚兹马以西。
在这三个包围圈作战中,德军共俘虏663万俄国人。
面对这危急关头,苏军迅速在莫斯以西约八十公里的莫日艾斯克组织了防线,阻止德军推进。
10月10日,斯大林任命朱可夫大将为西方和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
朱可夫迅速重建了四个集团军,以防守莫日艾斯克。
10月中旬,在北、西、南通往莫斯的所有重要地段上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0月15日,苏联政府的部分机构和外国使节迁往古比雪夫。
斯大林留在莫斯,亲自指挥保卫成,10月19日,国防委员会宣布莫斯戒严,号召首都人民誓死保卫莫斯。
三天之内,全市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
有45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
在首都和全国军民支援下,前线军民英勇
抗敌,浴血奋战。
到10月底,德军被阻止在加里宁--土耳基诺沃--沃洛克拉姆斯克--多罗霍沃--纳罗--佛敏斯克--谢尔普霍夫--阿列克辛以西一线。
希特勒妄图在10月占领莫斯的计划破产了。
1941年11月7日,苏军在英勇保卫莫斯的同时,红场依然进行着阅兵式。
斯大林向全国军民发表振奋人心的演说: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
11月15日,德军向莫斯发动第二次疯狂进攻。
11月23日,德军占领克林,27日,又占领了离莫斯仅有二十四公里的伊斯特腊。
莫斯处于德军大炮射程之内,德军用望远镜几乎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的顶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莫斯军民誓死保卫首都,苏军第316步兵师(后改名为潘菲洛夫第8近卫师),表现了苏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在阻击德军坦克通向莫斯的杜波塞沃要道上,持续战斗四个小时,击毁敌人十八辆坦克,为保卫莫斯,英雄们全部壮烈牺牲。
从11月16日到12月5日,德军损失官兵155万,坦克777辆,而莫斯岿然不动。
12月初,莫斯的气温已下降到零下二十至三十度,德军没有棉衣,飞机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坦克上的光窥镜失去作用。
而苏军,他们习惯寒带生活,而且穿上了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仅英、美根据莫斯议定书就给苏联运送了一百五十万双军靴,一万零五百吨制靴皮革。
随后又运去七百万双军靴。
12月6日,苏军从莫斯南面和北面展开大反攻。
1942年初,苏军击溃了进攻莫斯的德军,毙伤十六万八千人,把德军赶离莫斯100到350公里,取得了莫斯保卫战的胜利,在1941年德苏战场的整个冬季战役中,德军被击溃五十个师,陆军伤亡83万多人。
在冬季战局中,德军军事法庭以临阵脱逃,擅自退却、违抗军令等罪名给62万名官兵判刑。
35名高级将领,其中包括布劳希奇元帅、博克元帅、古德里安上将、施特劳斯上将等被撤职。
(3)影响:
①是德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②大大改善了苏联的军事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赢得了
美英盟军的支持和援助,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合作探究】苏联红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从苏军看:
①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②苏军情报准确,及时东兵西调,加强莫斯防御;
③有利的自然环境(俄国的严寒);
④美英盟军的援助。
从德军看:
①缺乏冬季作战准备;
德军冻死8万人,冻伤15万人,主要原因是不适应严寒的恶劣天气;
其次是德军统帅部轻敌,认为冬天之前能拿下莫斯,没有准备冬装。
这和拿破仑兵败莫斯是一样的,西欧的军队不能适应那种天气,即使再强大的军队和再厉害的指挥官,都不可避免的遇到挫折。
②德军骄傲、狂妄,对形势估计不足;
③进攻南欧延误了向莫斯进攻的时间。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
占领高加索,夺取顿巴斯的煤炭、库班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
北取莫斯,南出波斯湾。
1925年前称“察里津”,1925~1961年改名“斯大林格勒”,1961年因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这里被更名为“伏尔加格勒”。
位于东欧平原的东南部,伏尔加河下游。
其南部与卡尔梅克共和国相连,西南和西部与罗斯托夫州连接,西北与沃罗涅日州接壤,北连萨拉托夫州,东连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连接阿斯特拉罕州。
到,这里已经是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和商业中心:
全俄罗斯第三大铁路枢纽,、盐、的集散地,伏尔加河下游最大的商业和工业城市。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这里成了苏联重要的重工业中心,、石油和的主要产区,和铁道、伏尔加河运集散中心。
北高加索的粮食,的石油,中亚的,都要通过这一工业铁路枢纽和伏尔加河的港口,才能提供给苏联的中心地区。
2、战略概况:
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
【备课资料】斯大林格勒战役
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之一。
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
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
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1942年7月17日,德军在顿河河曲发起连续性的猛攻,力图突破顿河防线,而苏军进行
了顽强的反击。
8月23日,德军付出惨重代价后才突破顿河防线,渡过顿河河曲,开始直接攻击斯大林格勒。
为了增强斯大林格勒守军的斗志,斯大林于7月28日发布了第227号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并严厉要求苏军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
在苏联军民的英勇狙击下,德军的锐气受到严重挫伤。
到9月13日,德军才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双方开始了更为激烈的城区争夺战。
德军为了侵占这座名城,又从高加索调大量军队、飞机进行强攻和轮番轰炸。
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
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苏联第62集团军顽强抵抗,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
攻入城中的德军死伤人不断增加。
刚刚赶赴城中的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
德军的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的协调。
为了对抗这种战术,苏军指挥官采取了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德军贴近。
这样导致了德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发挥远程攻击的优点。
德第6集团军的一位叫汉斯·
德尔的军官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
“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能相比。
我们早晨攻占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国人又夺了回去。
”在近两个月的斯大林格勒争夺战中,苏军击退德军700多次冲锋,使德军始终无法攻占全城。
战争进行到11月中旬,德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苏军的积极防御战术,再次粉碎了希特勒的侵略计划,并为苏军全面反攻赢得了时间。
由于德军伤亡过重,苏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开始超过德军。
在这种形势下,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组织力量进行反攻。
1942年11月19日拂晓,苏军开始大反攻(代
号“天王星行动”),向德军阵地发起攻击。
22日夜间,苏军强渡顿河成功。
23日,几支苏军在卡拉奇会师,形成了对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包围。
1943年1月10日,苏军以50门大炮向包围圈内的敌人猛轰(代号为“指环”行动)。
苏军指挥部命令被围德军投降,但遭拒绝。
德军第六集团司令鲍卢斯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请求希特勒投降,未获同意。
希特勒为给鲍卢斯打气,于30日下令授予鲍卢斯元帅军衔,给第六集团军的117名军官以各晋升一级等奖励。
希特勒对约德尔说:
“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没有元帅被生俘的。
”但是,无论希特勒怎样封官晋爵,也无法挽救德军的败局。
2月2日,苏军生俘德军9万人以上,被围的33万德军全部歼灭。
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至此结束。
德军在会战中伤亡约150万人,占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1/4。
让苏军大为惊喜并同时让德军极为失望的是,战俘中包括22名将军。
希特勒对这位新陆军元帅极为失望,并公开说“保卢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荣的殿堂,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退却。
”而被俘的9万多人也大部分死于苏军战俘营,能活到战后的,不过几千人而已。
由于苏联与1946年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导致了大面积农业减产,致使战俘食物不足,大量的日德战俘被饿死,相传当时的战俘营中,战俘和负责看管的红军战士的每日仅配给3个土豆,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日德战俘受到严重的虐待导致大面积死亡。
但是,据统计降的91000名战俘中,只有6000名得以生还,并回到了故土。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
德军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60万人,其中包括:
30万德国军队,15万罗马尼亚军队,7万意大利军队,5万匈牙利军队和5万左右的苏联投降部队。
德军伤亡人中阵亡和俘获的比例非常之高(96000人左右被俘)。
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军具体伤亡人为474871人死亡,974734人受伤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短短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而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可以说远远超过这个字。
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座城市在1945年被命名为“英雄城”。
60年代,苏联在城外的山丘马马耶夫岗,树起了高达52米的“俄罗斯母亲纪念碑”。
塑像中就包括当时战斗时被炸毁的废墟。
大谷物仓库和巴甫洛夫大楼等见证了非常激烈的战斗的场所,至今仍接待后人的参观。
3、意义
①是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极大地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德军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②大量歼灭了法西斯德军的有生力量,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合作探究】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胜德败的原因:
⑴苏联①苏联军民士气高昂,本土作战。
②有盟国的支持。
③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反攻的周密安
排;
④苏军的兵力优势。
⑵德国①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又面对严寒。
②德国是非正义战争,士气低落,缺乏外援。
③巷战的特点使德军的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
④德军制空权的丧失;
二、中途岛海战
1、日军战略意图:
诱歼中途岛美国太平洋舰队,确保太平洋制海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太平洋和东南亚的大片地区。
但美国太平洋舰
队的航空母舰仍对日本构成威胁。
1942年4月,从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6架B-25飞机轰炸了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等城市,日本举国震动。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决定夺取中途岛这一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前哨基地和珍珠港的重要屏障,迫使美舰队为保卫中途岛应战,日军可凭借占绝对优势的兵力聚歼美舰队,确保自己在太平洋上的有利地位。
2、战役概况:
美军仅以微小代价重创日本舰队,抱珍珠港事件一剑之仇。
1942年6月初,日本联合舰队为歼灭美太平洋舰队,向中途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于是爆发了被称为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的中途岛海战。
在这次战役中,日本投入了它所能调集的最大兵力,包括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23艘、驱逐舰65艘、潜艇21艘等200余艘舰艇,飞机约700架。
而美军只能出动包括3艘航空母舰在内的23艘舰只,飞机陆基机121架,舰载机233架。
虽然实力对比悬殊,可战役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日本遭受了开战以最大的惨败,4艘航空母舰和1艘重巡洋舰被击沉,1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受重伤,损失飞机332架。
美国只付出1艘航空母舰和1艘驱逐舰被击沉,飞机147架的代价。
此战日本损失了一半的大型航空母舰和大半的优秀舰载机飞行员,对未的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役经过:
日本为占领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并进一步引诱美国太平洋舰队出战以消灭之,将舰队分为6个战术编队,分别于5月26日至29日从各基地出发。
美太平洋舰队的两支特混舰队分别于5月28日和30日从珍珠港出发,6月2日到达中途岛东北地域待机。
6月3日凌晨,日本北方编队对阿留申群岛发动空袭,用以吸引美军注意,但美军不予睬。
6月4日凌晨,为了为登陆作战提供火力准备,日本南云忠一中将的第一机动部队的第一波舰载机对中途岛发动空袭。
美军已经发现日本舰队,岛上飞机除战斗机迎战外,其他飞机都在空中躲避。
日本未能达到歼灭岛上美军空军力量的目的,遂要求对中途岛进行第二次打击。
本南云为了以防万一,第二波飞机是用攻击军舰的。
当时未发现美国舰队并且连续遭到中途岛陆基飞机的攻击,南云遂决定将鱼雷改换为对陆攻击炸弹,用攻击中途岛。
不久
,日本侦察机突然发回报告,发现美国舰队,同时第一波的飞机也返回。
南云命令向北撤退,回收飞机,同时将炸弹再换回鱼雷,在准备好后再攻击美国舰队。
美国特混舰队趁机派出所有飞机攻击南云舰队,鱼雷机先赶到战场,虽然攻击没能奏效,41架鱼雷机只返航了6架,但它们将日本护航战斗机吸引到了低空,为后的俯冲轰炸机创造了条件。
当日本航空母舰开始逆风直线行驶起飞攻击机时,美国俯冲轰炸机从云层中冲出,投弹命中了日本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号,炸弹在加好油装好弹的飞机中爆炸,引起连续诱爆,三舰立即失去战斗力,不久相继沉没。
仅存的“飞龙”号航空母舰对美军特混舰队发动了报复攻击,派出两批飞机重创美航空母舰“约克城”号,后此舰被日本潜艇击沉。
美军又出动俯冲轰炸机炸沉了“飞龙”号。
6月5日下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承认失败,命令部队总退却,同时日本北方舰队占领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
至此,战
役结束。
3、影响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合作探究】中途岛海战中美胜日败的
原因:
①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战场主动权。
战役发动前,美国海军情报局在与英国以及荷兰相关单位紧密的合作下,开始成功的解读日本海军主要通讯系统JN-25的部分。
到了五月上旬,联军在破解JN-25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也因此得到了窥探日本海军计划的能力。
JN-25让联军得悉‘AF方位’将会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然而联军就偏偏破解不到‘AF方位’的位置。
一些美军的高层将领认为‘AF方位’便是中途岛,另
外一些则认为是阿留申群岛。
然而任凭联军解码技多么的先进,也仍然无法破解‘AF方位’的正确位置。
正当美军高层在伤脑筋的同时,一名年轻军官却想到了一个能够确认‘AF方位’是不是中途岛的妙计。
他要求中途岛海军基地的司令官以无线电向珍珠港求救,说中途岛上的食水供应站出现了问题,导致整个中途岛面临缺水的危机。
不久后,美国海军情报局便截夺到一则JN-25信息,内容果然提到了‘AF方位’出现缺水问题。
结果‘AF方位’便证实为中途岛,也就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由于要从JN-25得到情报非常费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海军上将切斯特·
尼米兹到了最后一刻才掌握了能够用埋伏日本舰队的可靠情报。
他立即召回了在太平洋西南方的航空母舰企业号(V-6USSErpr)、(V-8USSHr)以及因为参与珊瑚海海战而正在珍珠港进行重大维修的(V-5USSYr)。
任命雷蒙德·
斯普鲁恩斯少将代替患病的哈尔西中将指挥第16特混编队。
尼米兹就准备以三艘为主力,再加上约五十艘支持舰艇,埋伏在中途岛东北方向,攻击前往中途岛的日本舰队。
当时负责密码破译的莱顿中校向司令部预报:
“日本机动舰队将从西北方,方位325度,将在离中途岛175海里的地方被我们发现,时间是中途岛时间6时。
”当在准确的时间发现日本舰队后,尼米兹向莱顿中校说:
“祝贺你,与你预报的只差了5海里。
”反观日本,他们在战前没有搜集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预定的侦察行动也由于种种原因取消了。
因此对敌情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
双方一明一暗,使美国享尽了先机之利。
②美军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
③日军分散了占绝对优势的兵力。
日本犯了分散兵力的错误。
日本的舰只虽多,却被分为相互不能直接支援的六支,将2艘航空母舰用于遥远的北方,使得在中途岛方向主要靠南云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这4艘航空母舰上共有舰载机261架。
美国集中了自己的力量,全部可用于中途岛方向的飞机达到354架,在量上反而占了优势。
④日军战术陈旧,仍想通过古老的舰炮攻击的战术消灭美军,而日本
海军的精锐部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被置于诱敌的位置。
美国在珍珠港被击沉了所有的战列舰,反而使他们放开了束缚的手脚,建立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其他舰只都围绕保护航空母舰。
而日本虽然运用舰载机取得了偷袭珍珠港的胜利,可海军中“大炮巨舰”政策的拥护者还大有人在,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在内的战列舰队被保存在柱岛锚地,用将决战之用。
它们发挥的作用并不比珍珠港被击沉的美国战列舰大。
日本海军不愿将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混合编组为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让战列舰为航空母
舰提供对空掩护,致使南云舰队只得靠自己的巡逻机保护自己。
当遭到中途岛飞机攻击时,日本舰队只得将第二波飞机中的掩护战斗机起飞迎战,造成得到美军舰队的情报后已经准备好的俯冲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掩护,南云目睹了没有战斗机掩护的美国战机失败的下场,不愿自己重蹈覆辙,决定重组部队后再进攻美国舰队,使得战机延误。
而且为登临作战作火力准备的任务完全可以由战列舰队担任,这样就能放开南云舰队的手脚。
⑤日本航母特混舰队的任务复杂:
既想攻占中途岛,又想同美国舰队作战,使其作战手段(即用炸弹攻击还是鱼雷攻击)出现矛盾,装备的更换使日军错失战机。
在给南云舰队的任务是两个根本矛盾的任务。
一个任务是6月5日空袭中途岛,为登临作战作火力准备。
这就严格限制南云舰队的行动自由。
可另一个任务确是与敌人舰队接触并歼灭之,这又要求南云舰队根据情况完全机动行事。
由于没有指明哪个优先,使南云舰队无所适从。
被迫在两个波次的飞机上装载了完成不同任务的弹药,后因为更换弹药延误了时间,延误了战机,遭受灭顶之灾。
⑥两国技术和工业经济实力的差异。
日本在技术上落后于美国,一个明显的证明就是雷达技术的应用。
当时美国舰队已经装备了雷达,在日本机群没有到就发现并预先做好准备,而日本舰队没有装备雷达,所有警戒全靠目测,当美国俯冲轰炸机借云层的掩护攻击时,无法及时作出反应。
而双方的工业经济实力也起了很大作用。
在中途岛海战前发生了珊瑚海海战,日本的航空母舰“翔鹤号”受伤,需要一个月的修时间,“瑞鹤号”由于人员损失太大也无法执行战斗任务。
美国的航空母
舰“列克星敦号”沉没,“约克城号”受伤。
美国为了让“约克城号”参加中途岛海战,集中全力对“约克城号”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抢修,终于使它重上战场,为胜利的取得立下了汗马功劳。
双方在这里就能比较出水平高下,日本减少了2艘航空母舰,美国却增加了1艘,双方航空母舰的对比变为4:
3,大大减少了双方的差距,为美国获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阿拉曼战役:
1、时间:
1942年10月~11月
2、对阵双方:
蒙哥马利(英国第八集团军)←→隆美尔(德意非洲军团)
3、战果:
德意军队大败,被迫西撤。
4、影响:
北非战场转折点,盟军掌握主动权。
阿拉曼战役是二战中非洲战场战局的转折点。
这次战役使盟军获得了对具有重大战略和军事意义的地中海埃及亚历山大海港和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打破了同盟国军队与轴心国军队在非洲战场处于对峙的“拉锯战”局面,从此完全掌握了非洲战场的主动权。
阿拉曼是埃及地中海沿岸一个偏僻的小镇,位于亚历山大以西105公里处。
1942年10月23日夜,由蒙哥马利率领的同盟国军队英国第八集团军在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后,在位于埃及亚历山大港西部约100公里的阿拉曼沙漠向有“沙漠之狐”称号的德国隆美尔统帅的轴心国军队德意联军非洲军团防线发起反攻。
当时参战的英军达23万人,德意军队有9万人。
经过激烈的战斗,盟军凭借优势兵力和制空权于11月2日攻破防线,对德意军队形成围歼之势。
最后在11月4日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
经12天激战,英军伤亡135万人,损失坦克500多辆;
德意联军伤亡约2万人,被俘3万多人,损失坦克300多辆,火炮1000多门。
此后,德意法西斯军队开始在北非地区节节败退,直至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
温斯顿·
丘吉尔在1942年11月10日发表了他对这场战役的著名评论:
“这场战役不是战争的结束,甚至不是战争开始时期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