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05611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Word下载.docx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Word下载.docx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和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

了解: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2.重点、难点

重点:

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难点:

微生物的分类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2学时)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细菌的结构

(3)细菌的L-型

掌握: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

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

青霉素、溶菌酶、红霉素、链霉素杀菌原理。

熟悉:

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

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检验要点。

了解:

细菌细胞器组成;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

细菌大小单位、基本形态;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特殊结构的种类、功能及其医学意义。

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意义。

第二节细菌的生理(2学时)

(1)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2)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3)细菌的新陈代谢

【基本要求】

细菌的生长条件,生长周期及各期的特点;

IMViC试验的组成及机制;

细菌分解及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

细菌的营养类型和营养机制,自氧菌与异氧菌的概念。

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热原质、细菌素的概念;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规律;

细菌代谢产物在医学中的意义。

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特点。

第三节细菌与环境

一、细菌的分布(1学时)

(1)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2)细菌在人体的分布

正常菌群的生物学意义;

条件致病菌的概念及致病条件,菌群失调的概念及诱因;

菌群失调的实验室检测要点。

细菌在人体的分布特点。

土壤、水及空气中细菌源及其检测要点。

正常菌群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条件致病菌的概念

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

二、细菌的控制(2学时)

(1)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3)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消毒、灭菌、防腐、噬菌体的定义;

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

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

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

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概念。

熟悉:

紫外线杀菌机理、有效波长范围及适用范围;

滤过除菌的使用范围;

常用化学消毒剂种类、浓度及适用范围;

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方法。

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

噬菌体的检测方法及应用;

细菌素的概念及其作用;

噬菌体增殖周期。

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等概念;

高温消毒灭菌法及其应用。

常用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应用;

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自学)

(1)细菌的变异现象

(2)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3)细菌变异的机制

(4)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基本要求】

细菌常见的变异种类;

质粒的定义及基本特性,质粒的分类及其功能;

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的概念、特点、意义。

细菌变异的机制;

突变、基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

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细菌常见的变异形象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质粒的特征及分类。

细菌变异的机制。

第二章真菌的基本性状(1学时)

(1)生物学地位与分类

(2)生物学性状

(3)致病性与免疫性

(4)常规检验法

真菌的标本采集及处理;

真菌的检验方法。

真菌的致病性;

真菌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

真菌的防治原则。

真菌的概念、生物学性状;

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则;

皮肤癣真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形态特征及微生物学检验。

第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1学时)

(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2)病毒的增殖

(3)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病毒的增殖及遗传与变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及分类。

病毒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増殖过程

病毒的复制周期;

病毒的变异机制

第四章微生物与感染(2学时)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致病性

(2)微生物感染的发生发展

(3)抗感染免疫

细菌致病三大因素;

决定细菌侵袭力大小的因素;

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

感染的传播途径及感染的来源;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医院感染的概念、监测的微生物学检验和质控要点。

感染的类型;

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及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的抗菌作用。

细菌的致病因素;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及检测;

全身感染的类型。

细菌感染的来源、类型;

机体抗感染免疫的构成和特点。

第二篇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

第五章细菌的检验技术

第一节细菌形态检验技术(3学时)

(1)显微镜

(2)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

(3)细菌染色标本检查

不染色标本检查法的种类及其操作要点;

细菌染色的一般程序;

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要点。

显微镜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常用染料的种类及特性;

抗酸染色法。

其它染色法(细菌壁染色法,特殊结构染色法);

细菌L型的检查要点(标本采集,培养方法及检验报告要点)。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细菌染色的一般程序,革兰染色法。

常用细菌染色法的原理、方法。

第二节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技术(4学时)

(1)基本条件

(2)细菌接种与培养技术

(3)细菌的生长现象

无菌操作技术要点;

培养基的制备一般程序,培养基的调配;

制备培养基的注意事项;

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要点;

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及观察要点。

培养基的概念及其主要成分和各成分作用;

培养基的分类;

细菌的接种与分离培养的常用物品及其要求;

细菌的培养方法。

分离培养基的选择原则。

培养基的制备程序和制备培养基的注意事项。

基础培养基(固体、半固体、液体)的制备程序和方法。

细菌的接种与分离培养方法。

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方法。

细菌的接种技术。

第三节细菌的生化鉴定技术(7学时)

(1)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2)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3)碳源利用试验

(4)呼吸酶类试验

(5)其他生化试验

(6)鉴定细菌用的药物敏感试验

(7)复合生化试验

糖(醇,苷)类发酵试验、O/F试验、MR试验、VP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判定要点及其应用;

I试验、C试验、氧化酶、触酶、血浆凝固酶氢氧化钾拉丝试验及KIA和TSI的试验原理、操作要领、观察结果要点及其应用。

硫化氢、尿素酶、苯丙氨酸脱氨酶、赖氨酸鸟氨酸及精氨酸脱羧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胆汁溶菌、DNA酶、CAMP试验、杆菌肽及Optochin试验的原理操作要领、结果判定要点及其应用;

MIU的原理、操作要领、结果判定要点及应用。

ONPG试验、七叶苷水解试验、明胶液化试验、氰化钾试验、脂酶试验、卵磷脂酶试验、O/129抑菌试验等的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及应用。

I试验、C试验、氧化酶、触酶、血浆凝固酶氢氧化钾拉丝试验及KIA和TSI的试验原理及其应用。

第四节细菌的其他鉴定技术(1学时)

(1)血清学鉴定

(2)血清学诊断

诊断血清的种类及用途;

诊断血清的制备过程。

细菌抗原的制备过程。

鉴定细菌血清学试验主要类型;

血清学诊断的主要试验

方法。

血清学诊断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第六章真菌检验技术(2学时)

(1)浅部感染真菌

(2)深部感染真菌

【目的要求】

浅部感染真菌的检验;

深部感染真菌的检验。

真菌的菌种及其特性;

真菌致病性。

第七章病毒检验技术(2学时)

(1)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2)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3)病毒的血清学诊断

(4)直接病毒诊断

标本的采集时间、部位及处理;

标本的运送及保存。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的方法。

病毒的血清学诊断的各种方法及直接病毒诊断。

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注意事项;

病毒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第八章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3学时)

(1)需氧菌剂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2)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3)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药物敏感试验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

药物敏感试验扩散法的操作与结果判断。

耐药菌株的检测。

药物敏感试验的其他方法。

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K-B法和稀释法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正确发报告)。

K-B法和稀释法的原理、方法。

第三篇常见微生物鉴定技术

第十章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3学时)

(1)葡萄球菌属

(2)链球菌属

(3)肠链球菌

(4)奈瑟菌属

(5)卡他布兰汉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分类依据及分类;

病原性球菌标本采集种类、检验鉴定程序、鉴定要点、检验鉴定依据及报告要点。

脑膜炎奈瑟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标本采集的原则;

葡萄球菌种之间及与其它菌属的鉴定要点;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球菌的鉴别诊断法;

淋病奈瑟菌,卡他布兰汉氏菌的特征鉴定方法。

病原性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病原性球菌的血清学鉴定要点;

病原性球菌疾病的防治原则。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生化反应。

上述细菌的检验方法。

不同标本的检验程序,各种球菌的鉴定。

第十一章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

第一节肠杆菌科(3学时)

(1)概述

(2)埃希菌属

(3)志贺菌属

(4)沙门菌属

(5)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及摩根菌属

(6)耶尔森菌属

(7)肠杆菌科的其他菌属

肠杆菌科细菌分类及抗原组成、生化反应;

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耶尔森氏菌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及抗原结构;

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及耶尔森氏菌的标本采集原则、检验鉴定程序和具体的鉴定方法要点。

肠杆菌科细菌的总体鉴定思路;

耶尔森氏菌的形态特征;

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的诊断方法、原理及结果分析与报告方法。

肠道杆菌的致疾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肠道杆菌的共性。

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变形杆菌等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及鉴定试验。

 

肠道杆菌的抗原分类。

肠道杆菌的检验程序和鉴定的方法。

第二节弧菌科(2学时)

(1)弧菌属

(2)气单胞菌属与邻单胞菌属

霍乱弧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分型;

霍乱弧菌感染的标本采集原则、检验程序及鉴定要点和报告方式。

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理和霍乱的防治原则;

副溶血性弧菌、气单胞菌的培养特性及检测要点。

副溶血性弧菌、气单胞菌及邻单胞菌的所致疾病及防治原则。

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验。

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第三节非发酵菌及检验(1学时)

(2)假单胞菌属

(3)不动杆菌属

(4)产碱杆菌属

(5)莫拉菌属

(6)黄杆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特性、检验鉴定要点及最低鉴定特征和报告方式;

铜绿假单胞菌与其他假单胞菌的鉴定特征;

不动杆菌属之间、产碱杆菌的鉴定要点。

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产碱杆菌、莫拉菌属及黄杆菌属的细菌的形态特征;

假单胞菌属细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非发酵菌的共同特性及鉴定思路。

不动杆菌、产碱杆菌、莫拉菌属及黄杆菌的致病性;

铜绿假单胞菌的防治原则。

非发酵菌的概念,特征;

绿脓家单胞菌、不动杆菌等的生物学特性及检验方法。

氧化发酵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节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1学时)

(1)嗜血杆菌属

(2)鲍特菌属

(3)军团菌属

(4)布鲁菌属

(5)弯曲菌属

(6)幽门螺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性;

"

卫星现象"

的概念;

百日咳鲍特菌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性;

嗜肺军团菌的培养特性及检验鉴定要点。

弯曲菌及幽门螺杆菌的鉴定要点。

嗜血杆菌属种之间细菌的鉴定要点;

鲍特菌属种之间细菌的鉴定要点。

弯曲菌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性。

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嗜肺军团菌、布鲁菌、巴斯德菌属、其他杆菌属细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土拉热弗朗西斯的检验鉴定注意事项。

弯曲菌及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嗜肺军团菌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性

,嗜肺军团菌的培养特性及检验鉴定要点。

第十二章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2学时)

(1)棒状杆菌属

(2)需氧芽胞杆菌属

(3)产单核李斯特菌

(4)红斑丹毒丝菌

(5)阴道加特纳菌

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丹毒丝菌及阴道加特纳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

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丹毒丝菌及阴道加特纳菌的检验要点。

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丹毒丝菌及阴道加特纳菌菌的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

其他棒状杆菌的鉴定要点。

白喉棒状、炭疽芽胞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微生物检验

白喉棒状、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及微生物检验

第十三章分枝杆菌属和诺卡菌属

第一节分枝杆菌属(2学时)

(1)结核分枝杆菌

(2)非典型分枝杆菌

(3)分枝杆菌鉴定

(4)麻风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的鉴定要点;

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特征和鉴定要点。

OT试验的原理、结果分析、报告方法与应用;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鉴定报告方式与防治原则。

结核、麻风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及麻风的防治。

分枝杆菌的特点;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结核分株杆菌的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结核杆菌的细菌培养。

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

第二节诺卡菌属(自学)

(1)厌氧性放线菌(衣氏、牛放线菌)

(2)需氧性放线菌(诺卡菌、马杜拉放线菌)

衣氏放线菌和牛放线菌鉴别要点;

诺卡菌鉴定要点。

厌氧和需氧性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

厌氧和需氧性放线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诺卡菌鉴定要点

第十四章厌氧性细菌(3学时)

(2)厌氧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3)厌氧芽胞梭菌

(4)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5)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6)厌氧性球菌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及艰难梭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及艰难梭菌的检验鉴定要点和报告方式。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及艰难梭菌的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及标本采集原则。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及艰难梭菌的防治原则;

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致病性及检验要点。

厌氧菌的种类及其分布。

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细菌学指征。

厌氧菌标本采集、运送方法,细菌的培养法。

破伤风梭菌、产期荚膜芽孢梭菌、肉毒梭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无芽孢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第十五章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4学时)

(1)支原体:

概念,主要种类和共同特性(形态、抵抗力)。

(2)立克次体:

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方式、致病及外斐氏反应。

(3)衣原体:

概念,主要种类,致病性、免疫性。

(4)螺旋体的种类。

(5)钩端螺旋体抵抗力、免疫力、致病性、特异性防治。

(6)梅毒螺旋体:

生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血清学诊断)防治。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的概念、形态特征及培养特性及微生物学鉴定要点。

熟悉外斐氏反应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定及报告方法和注意事项;

立克次体的致病性和传播方式与传播媒介。

毒螺旋体的特性、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

梅。

支原体,衣原体的种类与致病。

立克次氏体的分型与致病的关系。

螺旋体的种类及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性。

衣原体的概念及独特的生活周期;

沙眼衣原体所引起的疾病。

立克次体的概念,共同特征,常见的致病种类及其传播途径。

支原体的概念;

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

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及微生物学检验。

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学检验。

衣原体微生物学检查。

外斐反应。

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第十六章常见真菌

掌握皮肤癣真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形态特征及微生物学检验。

真菌的概念、生物学性状。

真菌的致病性。

第十七章常见病毒

第一节呼吸道病毒(2学时)

(1)正粘病毒

(2)副粘病毒

(3)其他呼吸道病毒

正、副粘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微生物学检验。

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型、变异。

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的结构、型别、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

微生物学检验。

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的型别、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

第二节肝炎病毒(3学时)

(1)甲型肝炎病毒

(2)乙型肝炎病毒

(3)丙型肝炎病毒

(4)丁型肝炎病毒

(5)戊型肝炎病毒

各种肝炎病毒的名称及概念;

各类肝炎病毒的传染源、传播方式、致病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抗原组成;

各种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各类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各类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基因结构。

2.重点、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