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观后感蒋励.docx
《朗读者观后感蒋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者观后感蒋励.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朗读者观后感蒋励
朗读者观后感蒋励
导语:
央视《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上,蒋励用缓慢而低沉的声调,朗诵了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民谣诗人鲍勃·迪伦著名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扬》。
及肩的直发,裸粉色上衣,灰色裙子,蒋励斯文而安静的形象,让人很难将她和无国界医生联系起来。
她曾是一名在冲突下的阿富汗风风火火的无国界医生,每天为近40个孩子接生。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朗读者观后感蒋励,欢迎阅读参考。
朗读者蒋励人物介绍 蒋励是一名无国界医生,XX年4月前往武装冲突频发的阿富汗地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医疗救援工作。
在战火纷飞的异国,她每天要迎接近40位新生儿的诞生,枪林弹雨也曾令她感到恐惧,但孩子们渴望和平的眼神给了她动力。
她朗读了鲍勃·迪伦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扬》,送给战争当中降生的孩子们,希望他们一切安好,“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永远被禁止……”
朗读者观后感蒋励 上周六,央视《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上,蒋励用缓慢而低沉的声调,朗诵了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
对“中国版姜暮烟”这个称号,蒋励却表示并不认同…………
对“中国版姜暮烟”这个称号,蒋励并不认同,因为她认为无国界医生是独立的医疗人道救援组织,不会寻求军队保护,更没有“柳大尉”。
受访者供图
在《朗读者》首期节目中朗诵鲍勃·迪伦名作的蒋励和三位无国界小伙伴柴溪、魏保珠和李雪峰。
视频截图
综艺界又一股“清流”来了!
上周六,央视《朗读者》正式开播,这档“一言不合就朗读”的电视节目,被网友们称为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的又一“良心之作”。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的嘉宾蒋励和一群无国界医生引发热议。
他们曾行走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救死扶伤。
他们既见过生命的脆弱,也真切感知到了和平的珍贵。
他们将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化作心声,送给战乱中的孩子们。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啊/它在这风中飘扬”。
上周六,央视《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上,蒋励用缓慢而低沉的声调,朗诵了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民谣诗人鲍勃·迪伦著名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扬》。
及肩的直发,裸粉色上衣,灰色裙子,蒋励斯文而安静的形象,让人很难将她和无国界医生联系起来。
她曾是一名在冲突下的阿富汗风风火火的无国界医生,每天为近40个孩子接生。
蒋励曾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主治医师,XX年参加了无国界医生。
XX年3月,她前往阿富汗霍斯特妇产医院,为当地的孕产妇提供医疗服务。
“在阿富汗,每10万孕妇中有460人会因生产而死,是我国孕妇死亡率的20多倍”,蒋励在《朗读者》中跟主持人董卿聊天时提到,有一段时间,阿富汗孕妇因生产引起的死亡率甚至比因战争爆炸引起的死亡率更高,“每一个生命的安全降临,都会觉得尤其可贵”。
与蒋励一起站上《朗读者》舞台朗诵《答案在风中飘扬》的,还有另外3名无国界医生,分别是麻醉医生李雪峰、财务管理人员柴溪以及办公室媒体主任魏保珠。
为了这次朗读,4人准备了约半个月。
蒋励告诉南都记者,她希望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在电视节目中,让更多人了解无国界医生———参与者来自各个领域,有不同背景,“这也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几个同事重新聚在一起”。
首期《朗读者》的节目主题是“遇见”。
节目中,不同的嘉宾都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濮存昕“遇见”的是自己命运的改变,“世界小姐”总冠军张梓琳“遇见”的是母亲的角色。
而作为妇产科医生,蒋励“遇见”的则是产妇和新生儿。
在阿富汗的几个月里,她看到了战争冲突地区的真实医疗条件,“我希望能把这首歌词献给那些生活在战争中降临的孩子们,远离战乱,在和平的环境中遇见美好的未来。
”
蒋励是浙江丽水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XX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XX年,已是该院产科主治医师。
蒋励介绍,在还未加入无国界医生之前,她对这个组织有所了解。
XX年,她所在科室的医生屠铮,成为中国内地首名参与无国界医生海外救援行动的医护人员,到利比里亚进行了半年的救援。
屠铮回国后,还是实习医生的蒋励听她讲了利比里亚的故事,为当地环境的艰辛、医生与病人之间朴素的情感所感动。
蒋励告诉南都记者,作为医生,她的理想是能够到需要帮助的地方保障人们的健康,而无国界医生正是基于为战乱、疫病、灾难之地的人民提供医疗援助而成立的。
这与她想做的事不谋而合。
XX年,蒋励辞职去了阿富汗,参与无国界医生医疗援助3个月。
尽管每天都很忙碌,且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但这段经历对蒋励来说很珍贵。
“我是所在医院仅有的两名妇产科医生之一,那里每个月经手的分娩量达到1200-1300例,差不多是国内工作量的5-6倍”,在当地只有基本医疗设备的医院里,产妇的并发症和重症较多,所能得到的医疗资源也有限,这给蒋励的工作带来了不少挑战。
阿富汗的那所医院周边时不时有武装冲突,蒋励时常能听到周围的爆炸和枪声。
一次她和丈夫通电话,一枚炸弹在围墙外头不远处爆炸,房子都在晃动。
她深刻体会到,和平真的很可贵,“在我们生活中很正常、很轻易能得到的资源,对于那里的人民却很难得。
”
“即使不在前线,亦可参与救援”,这是蒋励在无国界医生小黑板上写的一句话,“在医院围墙外面,时时刻刻会有生命的威胁,但在围墙里头,我们为他们提供生的希望。
”
回忆起3个月救援行动,蒋励坦言,比起满足,她更多感到的是无力。
在她的救援行动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名怀孕7个月的妇女被紧急送往医院,她产前出血已达800到1000毫升。
由于医院宫缩药物不足,孕妇并发症严重,蒋励觉得状况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麻醉医生慌张,护士也人手不够,在混乱的场面下,蒋励没有控制住情绪,冲医务人员大声嚷嚷起来。
产下婴儿后,这名孕妇仍然流血不止。
“在国内可以有别的方案,用缩宫药物或者其他方案解决。
但我们没有,为了保住生命,只能切子宫。
”在尝试了所有方案后,蒋励不得已选择切除这名孕妇的子宫。
在当地,妇女子宫被切除,将面对社会歧视,但她没有其他选择。
手术结束后,蒋励坐在医院的篱笆上哇哇大哭。
幸运的是,这名孕妇最后挺过了危险期,但蒋励仍然感到很无力,“当地妇女从怀孕开始就没有医疗保障,没有产检习惯,有的人不适合怀孕却怀孕了,即使我的水平再高,也没法把病人全部救过来。
”
那3个月时间,蒋励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有了极大提升,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救援人员合作,也让她学会了如何与别人沟通,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
此外,当地病人的病情一旦稳住了,家属都会真诚拥抱医生以示感谢。
虽然彼此语言不通,但当地人对于医生的信任和接纳,也给蒋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蒋励曾经遇到一位诞下双胞胎的妇女,两个足月的孩子生下来都不小,“第二个孩子出来是缺氧状态,已经软了”,蒋励的新生儿复苏做得很成功,孩子哭出声的时候,孩子的祖母小跑着过来,跟她说了许多话,“虽然听不懂,但我明白她是在表达感谢”。
本来,蒋励并没有将此放在心上。
第二天查房,这位老太太又拿着一匹蓝色的大花布走了过来,说是特意从集市上买的,送给蒋励做衣服,“对于他们来说,那样一块布花费不菲,我当时很感动”。
去年,韩剧《太阳的后裔》大火,有人说她是“中国版姜暮烟”。
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蒋励表示说听朋友提起过,但这个称号,她并不认同,因为她认为无国界医生是一个独立的医疗人道救援组织,不会寻求军队保护,更没有“柳大尉”。
当无国界医生之前,蒋励接受过相应培训和准备,医院也与当地政府和部落达成了共识,各方都会尊重医疗救援人员,蒋励所处的环境相对安全。
工作之余,她在当地也会打打球、看看电影,让自己放松下,避免长期保持太紧张的状态。
对于蒋励去当无国界医生的选择,家人曾非常担心,但还是全力支持。
从阿富汗回来后,蒋励回到北大人民医院,目前在生殖中心工作。
虽然短期内她选择留在国内,但仍希望可以继续执行无国界医生的任务。
“将来有机会的话,我还会选择再回去遇见他们”,《朗读者》的访谈环节中,蒋励向主持人董卿表达了希望。
与蒋励一起站上央视舞台朗诵《答案在风中飘扬》的还有麻醉医生李雪峰、无国界医生财务管理人员柴溪以及办公室媒体主任魏保珠。
魏保珠此前曾在广州一家媒体呆了3年,XX年她成为无国界医生的办公室人员。
也有机会到前线探访的她去过尼日利亚、约旦、黎巴嫩等,还曾在阿富汗工作一个月。
魏保珠介绍,医护人员在前线的挑战和压力很大的,特别是在阿富汗,无国界医生通常只能在住所、办公室或服务的医院,出门只能坐无国界医生的车辆,不能随意去超市或电影院,娱乐场所和方式都有限。
叙利亚冲突以来,很多难民逃到黎巴嫩。
无国界医生在那里有医疗项目,比如支援当地公立医院的急诊部,以及在有需求的地方提供基本医疗和心理辅导。
XX年8月,魏保珠到了黎巴嫩南部山区的一个救援项目点。
她去的当天,一个30来岁英国的心理医生正在为当地的心理医生做督导,指导她前后为3组来自叙利亚的家庭做心理疏导。
其中有两户家庭都有8岁的小男孩,叙利亚冲突以来,学校突然停课,街上和家附近常有爆炸,在一颗炸弹在家附近爆炸后,孩子们有两年时间不跟外人沟通。
肚子饿了,他们就拉着父母的衣袖到厨房,晚上也常常做噩梦或尿床。
“在大人们看来,这可能是孩子不乖的表现,但这有可能源于严重的心理问题”,魏保珠说,经过无国界医生们的疏导,这些孩子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转。
根据经验,通过三四个月的心理咨询,孩子们能有所恢复,但最好康复的方式是回归正常生活。
在魏保珠眼里,蒋励是一位很自信和有勇气的伙伴。
她还记得两年前,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蒋励给学生们做了一次分享。
有位学生问及当无国界医生奔赴前线如何平衡职业发展,蒋励回答,可能人们会以为她放弃和牺牲了很多,但她去前线便不会有太多顾虑,一心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柴溪是XX年加入无国界医生在南苏丹的多罗难民营,并担任财务人事经理。
她在当地亲历南苏丹内战爆发,之后曾到埃塞俄比亚、也门、尼泊尔、缅甸等多个国家执行救援任务。
在一次分享会上,柴溪提到自己XX年在也门西北部参加的一次任务。
那时,也门武装冲突升级到战争状态,当地对医疗和人道救援的需求极为迫切。
在那里,她第一次尝到了害怕的滋味。
当地紧张的气氛,她从坐上去也门的飞机,就察觉到了。
当时飞机上仅有3名乘客,飞机落地后,她看到整个机场空空荡荡,来往的人屈指可数。
从机场到救助站的路上,很多地方都已成废墟。
到达项目救援地没多久,她就经历了人生第一个空袭。
她说,当时能很清楚地感受到地面的震动、桌椅的晃动,还能听到不远处瓦砾碰撞的声音。
后来,她只好下楼来,到安全屋里避险。
安全屋里又热又闷,在疲困的情况下,还要保持精神高度紧张。
由于项目所在地天气炎热,即便在凌晨,温度也有38-39℃。
柴溪说自己“身上的汗像河一样往下流”。
那一夜,对她来说是个不眠之夜,此后这样的不眠夜时常发生。
现在,柴溪离开也门已经有一年多,但那里的空袭还在继续。
《朗读者》这档节目,以朗读经典美文为形式,通过“访谈+朗读”的形式,展示生命的精神,唤起人们对文化的温柔记忆,用故事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朗读者》节目组总导演刘欣表示,对嘉宾阵容,节目组有旗帜鲜明的标准:
有影响力、有贡献、有独特人生经历和美好人生情感。
在第一期的节目中,嘉宾有大家熟悉的名人,也有人生经历丰富的素人。
“蒋励一天最高峰时接生40多个孩子,在炮火纷飞的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这样的故事,在和平年代,肯定值得书写”,《朗读者》另一名总导演田梅对南都记者说。
去年12月下旬左右,《朗读者》节目组的编导找到蒋励。
蒋励认为这是一个宣传无国界医生组织的好机会,于是欣然答应。
随后,节目组编导们发来几篇朗读的文本供他们选择。
最终,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打动了蒋励。
“我们有专门的读本库”,田梅说,“我们每一个读本都是根据前面的情感故事来寻找的,所以这两者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
”
刘欣也对南都记者表示,《朗读者》的嘉宾朗诵的读本,是节目中除了情感故事之外的另一个核。
彼此寻找认同,找到契合点,是一个多次沟通和漫长的过程,“一个人,一段文,就是节目的两个重要板块。
”
歌词里,鲍勃·迪伦对于和平的追问和渴求,让蒋励认为与自己经历和感悟颇为契合。
今年1月7日和8日,蒋励参与了《朗读者》的录制。
在台上,蒋励谈吐得体,思路清晰,但实际上,第一次站上舞台的她还是有些紧张。
“因为没有录制过类似的节目,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个舞台。
”不过很快,蒋励镇定下来,因为她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反映的是自己的心声。
蒋励告诉南都记者,在节目录制现场,有老师会给予她相应指导,让他们能有一个完美的呈现。
“作为非专业人员,参加朗读类节目,确实是有一定挑战”,蒋励说,这档节目的初衷也并非以专业姿态来体现朗读的作品,而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能够表达情感和讲故事的舞台,“从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真挚性看,我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
”
回忆起自己站上《朗读者》舞台的那一刻,魏保珠说内心只想着朗读的内容,能够顺利完成演绎,便已达到目标。
“我觉得里面访谈部分特别好,能够挖掘不同人的故事,值得分享的经历,节目很用心,每个嘉宾的故事很精彩”,她说。
自去年3月起,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就开始酝酿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筹备了接近1年。
总导演田梅告诉南都记者,“节目播出后迅速引发现象级传播,超乎想象。
”
目前,“朗读者”这一标签的微博阅读量达到亿。
节目首播当晚,热门话题总榜连续两小时排名第一、疯狂综艺榜四小时排名第一。
多个媒体大V集体跟进,XX指数高达245万。
“央视新闻”公众号推广的10多篇节目内容相关微信文章都超过了10w+。
“节目将目光对准全社会,既有以濮存昕、斯琴高娃为代表的演艺界人物,也有以柳传志、胡玮炜为代表的企业界人物,还有以杨利伟、刘震云为代表的公众人物,更有以蒋励和秦玥飞等为代表的普通人物。
”田梅说,无论是成功人士或普通人,来到这个舞台都会还原成普通的朗读者。
第一期节目播出后,尤以著名翻译学界泰斗人物许渊冲获赞最为热烈。
这位96岁的老人在节目中表现出对生命的饱满热情感动了观众。
播出后不到1小时,有超100人在节目的在线朗读系统参与朗读了他在节目中提及的林徽因作品《别丢掉》。
“我们设有专门的文学团,这个文学团有来自学院派的学者,有出版社的负责人,也有热爱文学的工作人员,还有社会知名人士,”田梅表示,对于朗读者没有相应指导,“完全凭真情实感”。
总导演刘欣表示,第二期观众就可以看到一个曾经患听障问题的青年人站在朗读者的舞台上,“他说话还不太清楚呢,但是他也在朗读。
”
据介绍,在这档节目中,董卿的身份是制作人,每位嘉宾的确定、人物故事的讲述到底依循哪个方向、他的读本是什么、舞台呈现是什么等等都由制片人董卿做最终决断。
“她是亲力亲为在做这个节目,每天基本上就是睡三四个小时,我们一起熬夜熬到凌晨三四点钟,”田梅说。
“我们这个节目是一个个人情感故事加个人的真情实感的表达,不是表演别人的故事,就是一个人和他的一段文,是自己的一份情感的表达。
”
在蒋励看来,《朗读者》通过朗读的形式,让名人和普通人都有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情感,这正是节目的精彩之处。
蒋励,妇产科医生,浙江丽水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后曾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
XX年3月至6月在无国界医生位于阿富汗霍斯特的妇产医院工作,XX年1月再次去往无国界医生在巴基斯坦蒂默加拉的医院工作。
之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读公共卫生硕士,后回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无国界医生是独立的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致力为受武装冲突、疫病、天灾影响,以及遭排拒于医疗体系以外的人群提供紧急医疗援助。
无国界医生只会基于人们的需要提供援助,不受种族、宗教、性别或政治因素左右。
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非牟利组织,无国界医生现于全球超过60个国家开展救援项目。
数以万计从事医疗、后勤和管理的专业人士投身组织的救援工作,他们绝大部分来自医疗援助项目所在的国家。
《朗读者》通过朗读的形式,让名人和普通人都有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情感,这正是节目的精彩之处。
——蒋励
(南方都市报人物新闻工作室)
朗读者观后感蒋励 XX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半,与以往泛娱乐类综艺扎堆、同质化严重有所不同,各台的节目类型更加多元化,央视打造的一系列文化类节目表现尤其抢眼。
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的千年“诗心”,正在热播的《见字如面》通过书信展现历史;刚播一期的《朗读者》,则通过朗读精美的文字,用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进而传播精神、展现人生。
《朗读者》自2月18日起每周六、周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联合播出。
首周两期节目后,各方好评不断。
豆瓣评分,首播当晚更是持续占据微博热搜榜单前列,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也纷纷成为热搜名人。
国家一级导演、董卿的好友娄乃鸣在看过节目之后说:
“用两个字来形容第一观感就是‘惊了’!
完全没有套路的一个节目,哪里请来的大神?
在不经意间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评价节目称:
“满电视都是明星玩游戏,央视的《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
”
节目播出后,再次引发微博和朋友圈的热烈转发。
嘉宾的人生感悟也令众多观众感慨万千:
“我等《朗读者》等了整整一年,《朗读者》,重点落在了‘者’上,以人为本,解释的还是人。
片头看得我热泪盈眶,读到了优美的语录,读到了精彩的人生,看到了河山大好,看到了爱”;“在《朗读者》你可以遇见多年前的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己,和未来希望的自己。
在文字中放飞想象,在朗诵中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