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分册考纲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4799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分册考纲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分册考纲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分册考纲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分册考纲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分册考纲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分册考纲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分册考纲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分册考纲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分册考纲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汉穆拉比法典》(1792年)(B级)P-4-5-第2段

理解1:

①全面维护统治集团根本利益;

②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③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

④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理解2:

①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②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宝贵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北非)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

(观图)(A级) P-6-第1段

①尼罗河的流向:

自南向北;

上游叫上埃及,下游称下埃及。

②尼罗河流域:

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法老专制统治的特点。

(A级)P-7-第4段

①政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②思想:

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的后裔,其意志就是法律。

③经济:

拥有全国土地的支配权。

④军事:

控制所有军队,并掌握从中央到地方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⑤文化:

建造金字塔,向世人展示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金字塔与来世信仰。

(A级) P-7-最后1段;

P-8-第2、4段;

含义:

法老的陵墓。

狮身人面像位于哈夫拉金字塔旁边

①金字塔是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②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体现。

③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

④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象形文字与纸草 (A级)P-8-最后第2段

①埃及象形文字产生时间:

前3500年。

(注意:

苏美尔人楔形文字是前3100年) 

②古代埃及最初书写工具是刻刀和石头;

发明笔和墨以后,纸草使用最普遍。

 

第3课古代印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南亚)(观图)

种姓制度。

(B级) P-10-最后第2段

种姓制度产生的时间:

“吠陀时代”(前14世纪-前16世纪)

种姓制度产生的原因:

①军事:

对土著居民的征服和种族压迫;

②经济:

社会分工的发展;

③政治:

社会内部的分化;

      ④思想:

婆罗门教的影响。

掌握3:

种姓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第1等级:

婆罗门-祭司阶层-掌握神权;

②第2等级:

刹帝利-军事贵族-掌握政权;

③第3等级:

吠舍-农民和商人-自由民;

④第4等级:

首陀罗-土著居民-相当奴隶。

理解4:

种姓制度的主要特点:

(B级) P-11-第2段

①职业世袭;

②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

③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宗教生活不同。

理解5:

种姓制度的消极影响:

①造成社会阶层隔离,②阻碍社会成员流动,③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解释:

一方面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创造性,

缺乏民族凝聚力,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另一方面,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

佛教的创立。

(A级)P-11-第3段

理解:

①时间:

前6世纪-列国时代。

 ②教义:

众生平等。

   ③创始人:

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

④经典:

大藏经:

经藏-律藏-论藏。

⑤传播:

前3世纪-国教-东亚和东南亚。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A级) P-12-最后1段

评价:

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著作。

第一单元小结:

1.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哪些国家或地区?

  古代东方文明指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古代中国,这些文明分别产生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与恒河、黄河与长江流域,都属于大河流域农业文明。

2.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地理特征:

都属于大河文明,具有封闭性。

经济特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特征:

都主张君权神授,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和种姓制度都是这种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的体现)。

社会特征:

实行等级制度。

文化特征:

光辉灿烂。

(如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

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史诗;

古印度的史诗等)。

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观图)。

(A级)P-15-第1段

①玛雅文化-是印第安古代文明中璀璨的篇章,号称:

“美洲的希腊”。

最后1段

②阿兹特克文化-印第安文明的奇葩。

P-17-第2段

③印加文化-印第安文明的集大成者。

P-17-最后2段

玛雅人的农业。

(A级)P-12-第2段

①农作物:

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 

②意义:

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地中海地区(欧洲)

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观图)。

(A级)P-24-第1段

①古代希腊的范围:

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

②古代希腊的地位:

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世界五大文明中心之一。

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

(A级)P-24-最后第2段

①希腊城邦形成时间:

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②希腊城邦形成原因:

生产力发展,氏族社会逐步瓦解。

③希腊城邦的含义:

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

④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

小国寡民。

这是考试重点)

⑤希腊城邦的意义:

既是希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结果,

反过来又促进希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P-24-第3段

“古典时代”。

①“古典时代”的时间: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上半叶。

②“古典时代”的意义:

既是古代希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

           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雅典的地位。

(C级)P-26-第1段

①希腊城邦中影响最大、最有典型意义的是雅典;

②雅典的成就表现在:

政治民主、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说明:

“雅典是全希腊

考点5:

雅典民主政治的条件:

(C级)P-26-第3段

①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②是在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③是平民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

考点6:

雅典民主政治的过程:

(C级)P-26-第3段;

①“梭伦改革”(前594年)——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前508年)——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③伯里克利改革(前443年)——雅典古代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

考点7: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C级)P-27-第3段;

进步性:

①是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

②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局限性:

①仅是希腊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②只有男性成年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③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被排除在外。

④另外: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第7课希腊古典文化

《荷马史诗》。

(A级)P-29-第1段

①评价:

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

不仅有艺术价值,也有史料价值。

②注意:

《荷马史诗》是文学作品,不是历史著作。

帕特农神庙。

(A级)P-31-第1段

①建成时间:

伯里克利时代。

 ②建筑风格:

属于典型的多利亚柱式。

③评价:

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杰作代表。

三大哲人。

①苏格拉底:

名言:

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

述而不作,和孔子相同。

贡献:

首次提出逻辑学中归纳和定义的方法。

②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学生。

哲学观:

理念论。

政治观:

理想国。

创建欧洲第一个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③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的学生。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评价:

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希罗多德和《历史》。

(A级)P-32-第2段

①时代背景:

希腊古典时代。

帕特农神庙产生于伯里克利时代)。

   ②希罗多德:

号称:

西方“史学之父”。

司马迁:

中国“史学之父”)

③《历史》的体裁:

叙事体。

《史记》的体裁是纪传体)

第8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罗马共和国。

(A级)P-34-第2段

①建立时间:

公元前509年。

罗马帝国的建立。

(A级)P-35-最后第2段

公元前27年。

②建立者:

屋大维。

③建立标志:

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的称号。

罗马帝国的扩张。

(A级)P-36-第4段

2世纪初,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观图)。

②罗马帝国疆域四至:

东迄两河流域,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

罗马帝国分裂。

(A级)P-36-倒数第2段

①分裂时间:

395年

②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君士坦丁堡;

西罗马帝国的首都:

罗马。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A级)P-37-第2段

①灭亡时间:

476年

②灭亡意义:

标志西欧古代史的结束,标志西欧中世纪的结束。

西欧古代史又称上古世纪:

指西欧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西欧的中世纪又称中古史:

指西欧的封建社会。

基督教的兴起。

(A级)P-37-第3段

①兴起时间:

公元1世纪上半叶。

 ②兴起地点:

巴勒斯坦(属于亚洲)。

③创立者:

耶酥(犹太人)。

《圣经》(包括《旧约全书》《新约全书》)。

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国教。

以后传入西亚、北非、欧洲,

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第9课罗马法体系

“十二铜表法”。

(A级)P-39-第2段

①原因:

是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与贵族长期斗争的产物。

②时间:

公元前451——前450年制定

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和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  

④实质:

基本上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和富裕平民的利益。

⑤意义:

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体现了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⑥依据:

因为它明文公示,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

公民法。

(A级)P-40第1段

①背景:

公元前5世纪,古代罗马国家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②目的:

为了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③含义:

罗马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的法规和文献。

称公民法。

万民法。

(A级)P-40第4段

公元前4世纪,罗马对外扩张加速,许多外邦人加入罗马属民行列之中。

为了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以及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利关系。

罗马国家相继颁布了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统称为“万民法”。

比较:

公民法和万民法异同:

   同:

都来之大法官告示和案例、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决议、执政官或皇帝的法令。

   异:

①背景不同;

②目的不同;

③对象不同。

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B级)P-41第3段

①罗马法体系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

②罗马法体系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宣扬君权神授;

保护奴隶制度;

限制妇女权利,是罗马法体系的局限性。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的产生。

(A级)P-44-第1段

①地点:

阿拉伯半岛。

(世界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 

公元6世纪。

(佛教最早:

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

公元1世纪)

③创始人:

穆罕默德。

(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

基督教创始人:

耶酥)

《古兰经》。

(佛教:

大藏经;

基督教:

《圣经》)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

(A级)P-50-第1段

标志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

①改名:

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帝国的作用(A级)P-51第1段

改变了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

使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复杂化。

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地中海地区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

迫使欧洲商人另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重点)

③思想:

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小结:

本考纲涉及4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①罗马帝国。

②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廷帝国)③阿拉伯帝国。

④奥斯曼帝国

注意:

罗马帝国属于奴隶社会,后3个帝国属于封建社会。

第12课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确立。

(A级)P-54-第7段

①产生时间:

6世纪下半叶。

②确立时间:

11世纪前后。

查理·

马特的“采邑改革”。

①改革时间:

8世纪上半叶。

②改革内容:

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

③意义:

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

    逐渐形成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观《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西欧的庄园制。

①性质:

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观《庄园平面图》)。

 ②特点:

经济上:

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政治上:

拥有一定行政权、司法权

③概况:

庄园主人-领主:

国王、教会贵族、世俗贵族。

     庄园耕地-3种:

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自由农民份地。

     剥削方式-3种: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

西欧封建制度的内容:

1.政治:

封建等级制度:

又称:

领主制。

形成标志:

马特的采邑改革:

①层层分封的金字塔结构。

②土地为纽带的契约关系。

③国王虚君、分裂割据

2.经济:

封建庄园制 观图:

农奴制

①经济:

②政治:

第13课城市的复兴

城市的自治。

(A级)P-58-第4段

①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经济目的。

②争取自治:

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

③夺取司法权和行政权:

是城市自治斗争的直接目的。

④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是城市自治斗争常用的两种手段。

等级君主制。

(B级)P-59-第1段

①含义:

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

②特点:

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

国王掌握司法权和军事权,等级代表会议掌握财政权。

④意义:

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有利于打破封建割据状态,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⑤标志: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是英国等级君主制形成的标志

1302年召开的法国三级会议,是法国等级君主制形成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