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4729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docx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docx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

ThismanuscriptwasrevisedbytheofficeonDecember22,2012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毕业论文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课题浅谈企业设备管理

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年级09

学号07

姓名唐继建

导师涂杰

 

定稿日期:

2012年3月27日

摘要

设备不仅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要标志,是企业赖以正常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技术基础。

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

设备管理的目的是要以经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

这就要求对企业的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其他资产进行计价评估,为使保持生产持续,我们要对备件进行合理的存货。

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保证产品质量和设备安全运行,促进生产的持续发展,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设备管理模式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主要对设备的管理,设备资产及备件的管理作了探讨。

关键词:

设备管理资产计价评估备件

摘要I

目录II

引言

当今世界,无论何种社会制度,尤其工业发达国家,无不重视企业管理。

有人说,技术和管理是发展经济的两个轮子,足见管理的重要性。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同其它管理,如生产管理、计划管理等相比较,有它自己的特点。

它的管理对象是设备。

为了搞好设备管理就要研究设备,研究科学技术对设备的影响,以及设备管理中的特殊问题。

设备管理又称设备工程,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经济性,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目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设备寿命周期(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到报废)的全过程,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综合研究和管理。

因此,设备管理应从技术、经济和管理三个要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考虑。

从这个观点出发,可把设备管理问题分成技术、经济和管理三个侧面。

1设备发展概况

国外设备管理发展概况

(1)前苏联计划预防修理制度

1923年前苏联就提出了设备定期维修的方法,直至1967年才形成了前苏联统一的计划预防修理制。

计划预防修理制的理论依据是设备组成单元的磨损律。

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确定修理工作的类别。

各类设备的计划修理有:

大修理、中修理、小修理、预防性检查。

②编制设备修理计划,进行有计划的修理,并监督其实现。

③确定各类设备的修理周期结构。

④确定各类设备的修理复杂系数。

⑤组织修理业务,包括组织机修车间、各车间机修站、修理组,准备必要的设备及配备管理人员和劳动力。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丹尼斯巴库斯(DennisParkes)提出了设备综合工程学。

此后,经欧美、日本等国家不断的研究、实践和普及,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1974年,英国工商部给设备工程下的定义是:

为了追求经济的周期费用,而对有形资产的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以及其他实际业务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它是一门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设备效率、使其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的的综合学科。

其主要特点如下。

①以寿命周期费用作为评价设备管理的重要经济指标,并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②强调对设备从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和工程管理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研究;

③进行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综合考虑设置费与维修费,使综合费用不断下降,最大限度提高设备效率;

④强调发挥有形资产(设备、机械、装置、建筑物、构筑物)即设备一生各阶段机能的作用;

⑤重视设计、使用和费用的信息反馈,实现设备一生系统的管理

(2)日本全员生产维修

日本全员生产维修(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简称TPM)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引进美国预防维修和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吸取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理论,并结合本国国情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TPM的含义

日本设备工程协会对全员生产维修下的定义:

①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

②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系统,确保寿命周期内无公害、无污染、安全生产;

③涉及设备的规划、使用和维修等所有部门;

④从企业领导到生产一线工人全体参加;

⑤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

TPM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员生产维修又有了新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全员生产维修的目标是“通过改善人和设备的素质改善企业素质”来实现的。

机器人化、自动化、柔性化等所谓工厂自动化(FactoryAutomation,简称FA)的发展,必须培训适应FA时代要求的关键人员,即为自动化设备配备能手,应做到:

①操作人员要学会自主维修的本领;

②维修人员应提高维修机械电子设备的本领;

③设计制造人员使自动化设备不断接近“无维修设计”。

(3)美国后勤工程学

20世纪4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实施设备预防维修,为提高维修经济效益,50年代开始对维修方式的研究,形成了生产维修体制,并提出了设备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及寿命周期费用等基本思想。

后勤工程学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经典军事后勤学的基础上,汲取寿命周期费用、可靠性及维修性等现代理论而发展形成的。

后勤工程学是为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而设计、开发、供应和维修各种装备、设施或系统的全部管理过程,并研究系统或装备的功能需要与有效度、可靠性、寿命周期费用之间最佳平衡学科。

按照后勤工程学的基本思想,在设计制造设备(或系统)之时,应同时考虑向设备的用户提供以下支持的问题:

①提供操作、使用、管理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②提供设备维修保养措施;

③提供适时、方便的备品备件;

④为用户培训操作、维修、管理方面的人员;

⑤提供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和服务年限的科学实验数据。

(4)瑞典预防性维修体系

瑞典的设备预防性维修是从预防医疗的观点出发,对设备的异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状态为基准安排各种方式的计划维修,以达到最高的设备可利用率和最低的维修费用。

其维修体系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事后维修、预防性维修和以状态为基准的预防性维修三个阶段。

而预防性维修的组织体系主要是由社会化的维修中心和企业的维修体系两部分组成。

如瑞典的依德哈马维修咨询公司(IdhammarKonsult)就是有影响的专业化维修企业,对瑞典的维修社会化和现代化企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国内设备管理简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工业交通各部门的固定资产已达1万多亿元,建成了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的现代化大型工业企业。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设备在现代大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扩大,加上管理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管理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发展,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观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2.1事后维修阶段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刚开始时,由于设备简单,修理方便,耗时少,一般都是在设备使用到

出现故障时才进行修理,这就是事后维修制度,此时设备修理由设备操作人员承担。

后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结构复杂的设备大量投入使用,设备修理难度不断增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于是,企业主、资本家便从操作人员中分离一部分人员专门从事设备修理工作。

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工效,们把这部分人员统一组织起来,建立相应的设备维修机构,并制定适应当时生产需要的最基本管理制度。

在工业发达国家,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而在我国,则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

1.2.2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

由于像飞机那样高度复杂机器的出现,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诞生,机器设备的完好程度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

任何一台主要设备或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生产的全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引进计划预防修理制度,对于建立我国自己的设备管理体制、促进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经过多年实践,在“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精神的指导下,对引进的计划预防修理制度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预修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

①计划预修与事后修理相结合。

对生产中所处地位比较重要的设备实行计划预修,而对一般设备实行事后修理或按设备使用状况进行修理。

②合理确定修理周期。

设备的检修周期不是根据理想磨损情况,而是根据各主要设备的具体情况来定。

如按设备的设计水平、制造和安装质量、役龄和使用条件、使用强度等情况确定其修理周期,使修理周期和结构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合理。

③正确采用项目修理。

通常,设备有保养、小修、中修和大修几个环节,但我国不少企业采用项目修理代替设备中修,或者采用几次项目修理代替设备大修,使修理作业量更均衡,节省了修理工时。

④修理与改造相结合。

我国多数企业往往结合设备修理对原设备进行局部改进或改装,使大修与设备改造结合起来,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⑤强调设备保养维护与检修结合。

这是我国设备预防维修制的最大特色之一。

设备保养与设备检修一样重要,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就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轻和延缓设备的磨损,可延长设备的物质寿命。

20世纪60年代,我国许多先进企业在总结实行多年计划预修制的基础上,吸取三级保养的优点,创立了一种新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计划保修制。

其主要特点是:

根据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情况的不同,定时或定运行里程对设备施行规格不同的保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设备的维修周期。

这种制度突出了维护保养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地位,打破了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之间分工的绝对化界限,有利于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管好设备的积极性,使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

1.2.3设备系统管理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宇宙开发技术的兴起,以及系统理论的普遍应用,强调要系统地管理设备,对关键设备采取重点维护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主要内容有:

①对维修费用低的寿命型故障,且零部件易于更换的,采用定期更换策略。

②对维修费用的偶发性故障,且零部件更换困难的,运用状态监测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维修。

③对维修费用十分昂贵的零部件,应考虑无维修设计,消除故障根源,避免发生故障。

至此,设备管理已从传统的维修管理转为重视先天设计和制造的系统管理,设备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2.4设备综合管理阶段

体现设备综合管理思想的两个典型代表是“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员生产维修制”。

“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设备管理目标。

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应紧紧围绕四方面内容展开工作:

①以工业管理工程、运筹学、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方法,管好、用好、修好、经营好机器设备。

对同等技术的设备,认真进行价格、运转、维修费用、折旧、经济寿命等方面的计算和比较,把好经济效益关。

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人员、机器和备件的效益。

②研究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

无论是新设备设计,还是老设备改造,都必须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因为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可减少故障和维修作业时间,达到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的目的。

③以设备的一生为研究和管理对象即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折旧和报废一生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和管理对象。

(4)促进设备工作循环过程的信息反馈。

设备使用部门要把有关设备的运行记录和长期经验积累所发现的缺陷,提供给维修部门和设备制造厂家,以便他们综合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改造或在新设备设计时进行改进。

“全员生产维修制”,是一种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

它以设备的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要求在生产维修过程中,自始至终做到优质、高产、低成本,按时交货,安全生产无公害,操作人员精神饱满。

“全系统”,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实行全过程管理,从设计阶段起就要对设备的维修方法和手段予以认真考虑,既抓设备前期阶段的先天不足,又抓使用维修和改造阶段的故障分析,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

“全员参加”,是指上至企业最高领导,下到每位操作人员都参加生产维修活动。

在设备综合管理阶段,设备维修的方针是:

建立以操作工点检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实行重点设备专门管理,避免过剩维修;定期检测设备的精度指标;注意维修记录和资料的统计及分析。

综合管理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其主要表现有:

①设备管理由低水平向制度化、标准化、系列化和程序化发展。

1987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使设备管理达到“四化”有了方向和依据。

②由设备定期大、中、小修,按期按时检修,向预知检修、按需检修发展。

状态监测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管理在许多企业得到了应用。

③由不讲究经济效益的纯维修型管理,向修、管、用并重,追求设备一生最佳效益的综合型管理发展。

实行设备目标管理,重视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研究,加强设备投产前的前期管理和使用中的信息反馈,努力提高设备折旧、改造和更新的决策水平以及设备的综合经济效益。

④由单一固定型维修方式,向多种维修方式、集中检修和联合检修发展。

设备维修从企业内部走向了社会,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联合式,这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

⑤由单纯行政管理向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发展。

随着经济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运用经济杠杆代替单靠行政命令,按章办事的设备管理方法正在大多数企业推行。

⑥维修技术向新工艺、新材料、新工具和新技术发展。

如热喷涂、喷焊、堆焊、电刷镀、化学堵漏技术,废渣、废水利用新工艺,以及防腐蚀、耐磨蚀新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

装验收移交单,办理移交生产手续及设备入固定资产手续。

2设备的管理

设备初期管理

2.1.1设备的初期管理的含义

设备使用初期管理,是指设备安装投产运转后初期使用阶段的管理,包括从安装试运转到稳定生产这一观察时期内的设备调整试车、使用、维护、状态检测、故障诊断、操作人员的培训、维修技术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等全部管理工作。

加强设备使用初期的管理是为了使投产的设备尽可能达到稳定的良好状态,满足生产效率和质量要求,同时可发现设备前半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发现的设备设计与制造中的问题进行信息反馈,提出新设备的设计质量问题和进行设备改造选型工作,并为今后的规划、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1.2设备使用初期管理的主要内容

设备使用初期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做好初期使用中的设备调试,以达到原设计的功能;②对操作、维修工人进行维修技术培训;③观察设备使用初期运行状态的变化,做好记录与分析;④查看设备结构、传动装置、操纵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⑤设备加工质量,性能是否能达到设计规范和工艺要求;⑥设备生产的适用性和生产效率情况;⑦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及能耗情况;⑧对初期发生故障部位、次数、原因及故障间隔期进行记录分析;⑨要求使用部门做好实际开动台时、使用条件、零部件损伤和失效记录,对典型故障和零部件的失效进行分析,提出对策;⑩对发现设备原设计或制造不足,采取改善维修措施。

设备使用部门及其维修单位对新投产的设备做好使用初期运行情况记录,填写使用初期信息反馈记录表,送交设备部门,并由设备管理部门根据信息反馈和现场核查出设备使用初期技术状态使用表,按照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等方面分别向有关的部门反馈,以改进今后的工作。

2.2设备规章制度管理

2.2.1设备规章制度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是指导、检查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各种规定,是设备管理、使用、修理各项工作实施的依据与检查的标准。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可以分为管理和技术两类。

管理类包括管理制度和办法;技术类包括技术标准、工作规程和工作定额。

规章制度的管理,是指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与实行。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的制订

(1)制订规章制度的原则:

①具备政策性。

规章制度的制订要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要符合《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精神,并不得与国家、行业、地方的规章、制度相抵触。

②要有继承性。

由于规章制度是经验管理的产物,是在反复实践中验证的。

因此,企业制订规章制度要充分考虑企业过去的管理基础、成功的经验,运用先进的手段进行整合。

③具有先进性。

设备技术不断发展,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日益广泛。

因此,制订规章制度时要充分吸收国内外及行业内外的先进经验,提高经营效益,并使制订的规章制度在未来时间具有先进性。

④要有可行性。

制订规章制度要符合杰金韭实际情况.把经实践证明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纳入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要有可蝇解瓢,—饼粳于检查。

⑤具有协调性。

制订的规章制度之间应协调一致,对一项工作的规定,在不同的制度中要一致,不要产生分歧。

⑥具有规范性。

规章制度中的词、术语、符号、代码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无标准的应参照《设备工程名词术语》的表述。

编写文字应简洁、准确。

(2)规章制度的内容构成:

①适用范围。

按照各部门的业务范围,将设备一生进行科学分类处理。

②管理职能。

确定有关部门,如设备、供应、财务等部门管理中的责任和权限。

③管理业务内容。

一般按照设备物流、价值流的流动方向或管理工作程序,规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内容、方法、相应的凭证及凭证的传递路线,应具备相应的资料等,同时要制订相关部门之间业务上的衔接、协调和制约方式。

④检查考核。

规定管理业务所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考核内容、考核时间、考核方法及奖惩办法等。

(3)制订规章制度的程序:

①确定任务。

根据管理工作需要,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制订制度的意见,经主管负责人同意确定起草部门。

②编写议稿。

由起草人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写出草稿,送交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然后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

③会签审批。

送审稿经有关部门会签,重要制度经会议审议,然后送设备主管负责人审批,由厂部以文件形式发布实施。

2.2.3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规章制度只有在企业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同时,通过贯彻执行也是对规章制度的全面验证,其中不够科学或脱离实际的部分被发现,经组织修订后,使规章制度更加完美。

(1)贯彻规章制度的程序:

①制订贯彻规章制度的措施:

1)制订贯彻落实计划;2)制订检查考核办法。

②组织宣讲和培训。

要把设备管理制度贯彻到涉及设备资产管理的各部门的领导、业务成员和一线工人,组织好学习和讨论。

(2)贯彻规章制度的要求:

①做好协调工作。

各项规章制度在贯彻执行中,会出现在制订时估计不到的一些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影响规章制度的贯彻。

因此,对出现的问题要采取措施,组织协调解决。

解决办法是在试行期,对暴露出的问题要认真记录,主管部门要把问题产生的原因调查清楚,如确系规章制度本身的问题,可按规定进行修订。

②经费保证。

贯彻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增加一些表格和文件等;贯彻规章制度的检查考核中要有奖励等,均需要一些费用。

因此,在贯彻规章制度的计划中要考虑这方面的费用,并列入企业的财务预算。

 

3资产管理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拥有一定的资产,作为企业从事生产经拥有一定的资产,作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资产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土作,是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经营过程中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越发突出。

拥有一定的资产,作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资产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是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经营过程中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越发突出。

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企业资产的多样性,管理上作会日趋艰巨,在进行企业资产管理,我们一定要提高管理意识,规范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内部控制,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对管理上作进行动态调整,保证企业的资产管理上作顺利进行,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有效提升。

设备资产的分类

(1)按资产属性和行业特点分类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年1月批准发布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4885-94)。

该标准按资产属性分类,并兼顾了行业管理的需要。

包括了十个门类,其中七类为设备。

目前各产业部门对行业设备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①机械工业将机械设备分为6大类,动力设备分为4大类,共有10大类。

其中包括:

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起重运输设备、木工铸造设备、专业生产用设备、其他机械设备、动能发生设备、电器设备、工业炉窑和其他动力设备等。

   ②化学工业设备可分为反应设备、塔、化工炉、交换器、贮罐、过滤设备、干燥设备、机械泵、破碎机械、起重设备和运输设备等20类。

   ③纺织工业设备可分为棉纺织设备,棉印染设备,化纤设备,毛、麻、丝纺织设备,针织设备和纺织仪器,毛、丝、针织、纱线染整设备类等。

   ④冶金工业设备由于行业特点,按联动机组加以分类。

主要分为高炉、炼钢炉、焦炉、轧钢及锻压设备、烧结机和动力设备6大类。

(2)按设备在企业中的用途分类

   ①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是指企业中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设备,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为生产服务的辅助生产设备。

6Ps设备管理资源网

   ②非生产设备

   非生产设备是指企业中用于生活、医疗、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基建等设备。

通常情况下,企业设备管理部门主要对生产设备的运动情况进行控制和管理。

6Ps设备管理资源网

   (3)按设备的技术特性分类6Ps设备管理资源网

   按设备本身的精度、价值和大型、重型、稀有等特点分类,可分为高精度、大型、重型稀有设备。

所谓高精度设备是指具有极精密元件并能加工精密产品的设备;大型设备一般是指体积较大、较重的设备;重型、稀有设备是指单一的、重型的和国内稀有的大重型设备及购置价值高的生产关键设备。

6Ps设备管理资源网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发的《主要生产设备统计目录》,对高精度、大型、重型、稀有设备的划分作出了规定,凡精、大、稀设备,都应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进行划分。

6Ps设备管理资源网

   (4)按设备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分类6Ps设备管理资源网

   按照设备发生故障后或停机修理时,对企业的生产、质量、成本、安全、交货期等方面的影响程度与造成损失的大小,将设备划分为三类。

6Ps设备管理资源网

   ①重点设备(也称A类设备),是重点管理和维修的对象,尽可能实施状态监测维修。

6Ps设备管理资源网

   ②主要设备(也称B类设备),应实施预防维修。

6Ps设备管理资源网

   ③一般设备(也称C类设备),为减少不必要的过剩修理,考虑到维修的经济性,可实施事后维修。

6Ps设备管理资源网

   重点设备的划分,既考虑设备的固有因素又考虑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客观作用,两者结合起来,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切合实际。

6Ps设备管理资源网

设备资产的计价与评估

3.2.1资产的计价

设备固定资产按货币单位进行计算,设备固定资产即为计价。

在设备固定资产核算中,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以下不同项目。

3.2.2设备资产评估

(1)资产评估的含义

资产评估是指对资产价格的评定与估计,是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从而确定其价值(价格)的经济活动。

具体的讲,是指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数据资料,按照特定的目的,遵循一定的计价标准、原则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产价值进行评定估算的过程。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