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图纸深化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467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图纸深化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一章 图纸深化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一章 图纸深化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一章 图纸深化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一章 图纸深化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图纸深化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docx

《第一章 图纸深化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图纸深化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图纸深化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docx

第一章图纸深化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第一章图纸深化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导言:

深化设计是机电安装工程前期准备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指在施工图的基础上,对所建项目安装工程进行的二次优化设计。

目前,机电专业施工图在设计时,就各系统的空间管理问题虽然已有进行初步的规划,但在施工图出图前往往没有进行详细的校对,造成各专业施工图的标高、定位交叉严重,给工程的质量管理、协调造成很大问题。

对于一个综合性的建筑物,吊顶空间内有空调末端设备、送回风管、排风管、冷冻水管、冷凝水管、喷淋管、消防管、电气桥架等专业管线。

在图纸深度不足的情况下按图进行施工,往往是先安装的管道施工很方便,后安装的管道施工很困难,被迫装在不该装的位置或标高上,影响质量,甚至不能使用,造成返工。

深化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

一方面是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的需要。

在未施工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图纸进行综合考虑及深化设计,提前解决系统上存在的问题。

避免因各专业或本专业各系统设计不协调和设计变更产生的“返工”等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是保证功能需求和美观的需要。

管线空间管理及支架综合设置等是二次深化设计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来达到最完善的功能,只有进行二次深化设计后形成的图纸才是真正符合施工实际的图纸,并且系统将更加优化。

在综合性建筑内,深化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在原设计图纸的基础上对各系统进行细化、完善及优化,深化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成败。

因此,施工图的深化设计在机电安装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现实意义。

深化设计应遵顺以下原则:

1、深化设计必须以设计、施工规范、国家标准图集、相关技术文件为依据;

2、深化设应符合国家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环保等相关产业政策;

3、深化设计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进行,并满足使用功能、满足美观要求;

4、深化设计如有重大设计变更,应征得原设计人员的确认。

本章重点对空调风系统、水系统及系统设备三个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剖析,希望能给读者以启示。

 

1.1空调风系统深化设计

1.1.1风管变径不合理

(1)现象与危害

1)现象:

风管突然扩大或突然缩小。

2)危害:

结果造成阻力增大,风量减少,影响了风机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

(2)图片示例。

图1.1.1-1风管变径不合理现场图片图1.1.1-2风管变径不合理现场图片

图1.1.1-3风管变径不合理示意图

图1.1.1-4风管变径合理示意图

(3)原因分析

1)由于建筑空间窄小,在风管的变径或与设备的连接处,深化设计人员苦于地方不够或虽有足够的空间但对空间的尺寸未能详尽安排,又未从气流合理着手考虑接法。

2)风管变径不合理,存在突扩、突缩、直角弯头等现象。

(4)防治措施

1)按如图1.1.1-4所示的方法,尽量按照合理的变径,拐弯等要求进行深化设计。

2)变径管单面变径的夹角a宜小于30°,双面变径的夹角a宜小于60°

图1.1.1-5单面变径与双面变径夹角

1.1.2风管系统弯头与风口距离过短

(1)现象与危害

1)现象:

风管系统弯头与风口距离过短,出风口调不出设计送风量。

2)危害:

房间温湿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正常使用。

(2)图片示例。

(a)(b)

(c)

图1.1.2-1弯头与送风口之间的合理距离

(3)原因分析

风管系统深化设计时,弯头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太小,造成涡流严重,气流分布不均,出风口调不出设计送风量。

(4)防治措施

1)通常出风口设在一个弯头之后时,由弯头至出风口的距离应为(如图1.1.2-1(a)所示):

普通弯头不带导流叶片时,L≥8W;

普通弯头带导流叶片时,L=8W~4W;

直角弯头带导流叶片时,L≤4W;

2)若出风口紧接在两个相近弯头的下侧时,如图1.1.2-1(b)所示,由弯头至出风口之距离及弯头至弯头之距离L,因弯头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

其具体尺寸,可见图1.1.2-1(a);

3)若出风口装在两个相近且为450的弯头下侧时,如图1.1.2-1-1(c),不论弯头有无导流叶片,必须令L1>L2,且L2≥8W。

1.1.3风口布置不合理

(1)现象与危害

1)现象:

a.室内空调送风口与回风口、排风口距离太近;

b.室内空调送风口、回风口、排风口布局凌乱,没有考虑与灯具、烟感、喷淋头统一布置。

2)危害:

a.造成气流短路,影响了室内空气品质指标,能量损失严重;

b.影响了美观。

(2)图片示例。

图1.1.3-1送回风口距离太近

图1.1.3-2空调房间送回风口与灯具布局示意图

1-送风口2-灯具3-回风口4-吊顶板

图1.1.3-3空调风口与灯具、喷淋头布置不合理

(3)原因分析

1)深化设计人员不了解规范,经验不足,而将回风口设在了送风射流区域内,深化设计时忽视了室外新风口与排风口之间应该具备的条件;

2)深化设计时,涉及灯具、烟感、喷淋头等的空调房间的吊顶,没有协调各专业对布局进行整体规划;

(4)防治措施

1)回风口不应设在送风射流区域内和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送风口布置尽量均匀,回风口可与送风口一一对应,也可以相对集中,房间净高越小,送风口间距越小,净高越大,送风口间距可越大,2.5~3.5m净高的房间,送风口间距一般2.5~4.5m,距墙边1.2~2m;送风口距回风口大于2.5m。

大于3.6m净高的房间,送风口、回风口间距再大一些。

另外,采用侧送时,回风口宜设在送风口的同侧。

采用孔板或散流器下送风时,回风口应设在下部。

2)空气调节系统新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远离排风口;

b、进风口处应设置密封性好的阀门,严寒地区应设置保温风阀;

c、进风口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方,且低于排风口,并应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

d、进风口的底部距离室外地面不宜小于2m,当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1m;

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中5.4.4条规定:

事故排风的吸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性物质放散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

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采取导流措施。

规范第5.4.5条还规定: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b、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的送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当水平距离不足20m时,排风口必须高于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m;

c、当排气中含有可燃气体时,事故通风系统排风口距可能火花溅落地点应大于20m;

d、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

4)同一房间区域的风口的安装位置应与灯具、烟感、喷淋头等设施协调布置,做到排列整齐、美观,若为同一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协调统一布置,若为不同施工单位,应有建设单位或总承包方组织协调。

1.1.4风量调节阀选型不合理

(1)现象与危害

1)现象:

净化空调风系统在施工图深化设计时,经常选用档位调节型风量调节阀。

2)危害:

导致风系统调试时风量调节时难以精确地达到设计要求,洁净室房间之间的压差也达不到要求。

(2)图片示例。

档位调节型风量调节阀如下图1.1.4-1所示。

图1.1.4-1档位调节型风量调节阀

(3)原因分析

1)风量调节阀是通过调节手柄改变风管内部叶片倾斜角度,从而改变风管内部阻力,达到改变风量的目的。

风量调节阀的阀体设计结构将直接导致通过风量流量变化,产生偏离,与设计值偏差过大。

档位调节型风量调节阀是采用的档位调节,开度在90°范围内通常只有六个档位,无法精确对风量进行定位,流量特性属等百分比(对数或点),很难保证所调节的风量满足设计要求。

例如:

在净化车间进行空调机组调试时,机组送风总管的风量调节阀开3档风量偏小,但开4档风量又明显偏大。

同样,回风总管上的风量调节阀也存在调节量较小的问题。

2)为了保证两个不同净化系统之间的相对压差值,在新风量调节范围很小的情况下,需要对其中某一个系统的空调机组风量作进一步的调整,而此回风风量调节阀开一档与关一档造成的相对压差值太大,不能很好地满足设计、规范和实际现场要求,因此,由于档位的限制,使得阀门本身的调节流量特性变得更差。

(4)防治措施

1)在对风量和压差调节精度相对较高的净化空调系统,尽可能的与业主方协商,对调节阀选型进行优化设计,建议采用可连续调节的调节阀,即无级调速型风量调节阀,不推荐采用档位比较少的非连续调节阀。

2)无级调速型风量调节阀如下图1.1.4-2所示。

无级调速型阀的转动调节手柄(或螺杆柄),90°范围内可任意位置锁定,属于流量特性为直线,能精确对风量进行定位,开度范围最大,阀的开度由指示标识显示。

图1.1.4-2无级调速型风量调节阀

1.1.5风管阀门位置设置不合理

(1)现象与危害

1)现象:

阀门设置过高或过低,没有操作或维护空间,或设置在闷顶内,没有检修孔或检修空间。

2)危害:

导致调试或检修不便,对维护操作带来不便。

(2)图片示例。

图1.1.5-1风管阀门位置设置过高

(3)原因分析

1)深化设计不详细,对局部位置(如图1.1.5-1中阀门位置)没有进行现场考察,考虑不周全;

2)风管系统的深化设计没有与装修专业密切配合,深化设计人员没有查阅其它专业图纸,导致系统阀门设置在吊顶内而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

(4)防治措施

1)深化设计必须详细,对阀门的安装位置、操作维修空间、支吊架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核实,尤其对于土建结构已经完工的项目,深化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进行实地勘测以确定阀门安装的最佳位置;

2)深化设计时,必须核对装修等其它专业的图纸以确定最佳方案。

尽量避免将阀门设置在闷顶内。

当不可避免时,应在阀门附近的闷顶开检修孔或在不可上人的闷顶内设置检修走道以便于维修操作。

1.1.6消声器或消声静压箱设置不合理

(1)现象与危害

1)现象:

系统缺少消声器、选型不正确,消声器在风管系统中的位置不合理;

2)危害:

导致房间噪声级别不达标,造成系统噪声严重,影响消声效果。

(2)图片示例。

图1.1.6-1消声器设置不合理

(1)

图1.1.6-2消声器设置不合理

(2)

(3)原因分析

1)深化设计时,没有对送风房间噪声级别进行校验,遗漏了系统必须设置的消声器;

2)没有对照各专业图纸和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消声设计要求,就消声器和消声静压箱的安装位置进行核实。

(3)防治措施

1)按照《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的要求,对净化空调系统的送、回风总管及排风系统的吸风总管段上,应采取消声措施,满足洁净室内噪声要求;净化空调系统的排风管或局部排风系统的排风管段上,应采取消声措施,满足室外环境区域噪声标准的要求;

2)深化设计时,消声器在系统中应尽量靠近房间使用的部位,条件受限必须安装在空调机房内时,应考虑对消声器外壳及消声器之后位于机房内的部分风管采取隔声处理。

对风管系统所处的空间位置较小的场所,在系统转弯处可以用消声弯头代替消声器。

1.1.7并列风管支吊架设置不合理

(1)现象与危害

1)现象:

并列风管标高不同,导致支架不能共用;标高虽然相同,但仍然采用各自独立的支吊架,并且支吊架的位置错位,缺乏统一的规划;

2)危害:

浪费了支架材料和影响美观。

(2)示例图片。

图1.1.7-1标高不同导致吊架不能共用

图1.1.7-2相同标高的风管未采用共用吊架

图1.1.7-3相同标高的风管吊架错位

(3)原因分析

1)没有进行深化设计或深化设计人员考虑问题不全面,粗枝大叶、不细心;

2)施工范围划分不合理,选择了两家(或以上)施工单位,各个单位之间缺乏协调沟通。

(4)防治措施

1)对于并列风管,在标高相差不大时,应考虑将风管标高调整为同一标高;

2)并列风管的水平间距在不影响其它管线的安装时,宜尽可能靠近一些;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