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河南大学 教育综合 心理学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4632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河南大学 教育综合 心理学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河南大学 教育综合 心理学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河南大学 教育综合 心理学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河南大学 教育综合 心理学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河南大学 教育综合 心理学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河南大学 教育综合 心理学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考研河南大学 教育综合 心理学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河南大学 教育综合 心理学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河南大学 教育综合 心理学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记忆即人脑中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元记忆即人对自己记忆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1871年弗拉威尔提出。

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遗觉象有些儿童在观察一件东西之后,可以产生连细微情节都十分清晰的表象,好像还在继续知觉一样,这类表象称为遗觉象。

外显记忆是指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的任务时的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有影响时的记忆。

无意识记是事前没有确定识记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的识记(潜移默化);

有意识记是明确了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过度学习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背诵后仍继续学习,称为过度学习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

回忆是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项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启发通过观察其他事物的变化发展,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它可以使人的认识发生飞跃

原型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

定势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灵感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突然出现某种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想的心理状态

抽象在头脑中抽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变式指事物的本质特征或非本质特征发生了改变变后的呈现形式

创造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概念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情绪情感一种态度体验,它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道德感关于人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人得到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对事物美的感受

心境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紧张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

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之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

应激意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产生的极度紧张的情绪

快乐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

愤怒在愿望下不能达到或事与愿违,并一再受到妨碍的情况下产生的

悲哀是与失去所热爱的事物或所盼望的东西有关的体验

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随意运动一种受意志调节的,具有一定目的和方向性的运动,是学会了的,较熟练的动作

归因理论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是人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投射测验是使用含糊、模棱两可的刺激,指导语也比较简短,让被试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出来,以确定其性格特征。

许多潜意识的东西在问卷测验中常常不易露出来,但在投射测验中有可能显露出来

一般能力也叫普通能力,之大多数人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指为完成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学习个体经验的积累过程,包括经验的获得和保持。

学习目的学习者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

学习动机激起人去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推动力

归因对行动原因的解释

正迁移已有知识经验能促进新课题的解决,具有积极影响

负迁移已有知识阻碍着新课题的解决,具有消极影响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的学习起影响作用

逆向迁移后继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起影响作用

顿悟人对事物的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感受或认识,是对事物的意义的了解或理解。

发现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也是指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获得知识的过程

品德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成个人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的总和。

健康不仅仅只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与最佳状态,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个体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卫生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科学

适应人与社会双向互动的协调状态

压力由内外刺激令个体产生心里紧张、心理恐惧或心里威胁而使个体所产生的心里压迫感

挫折本意是指事情进行的不顺利。

由于主客观原因使个体本来期望得到实现或满足的目标受到阻碍而使个体产生紧张、痛苦或失望的阻碍感,就称为心理挫折,简称挫折

心理冲突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动机欲望目标或行为同时出现,使个体难做取舍而产生的紧张或痛苦的心理状态

双趋冲突有两个目标都是某人所急切需要的,但由于各种因素限制,二者不可兼得,必须舍其一。

双避冲突两个目标都违背自己的需要,但由于客观环境所迫,不得不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

趋避冲突一个目标即可满足个人需求,同时也会对他构成威胁。

抱负水平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规定的标准。

投射将自己内心存在的某种不被社会所接受的欲望、冲动或思想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说别人有这种欲望、冲动或思想观念,以此来逃避心理上的不安。

压抑个人将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本能冲动、欲望、情感、过失、痛苦、经验等不知不觉得从意识中予以排除,或抑制到潜意识中去,使之不侵犯自我或是自我免除痛苦。

反向当个人的内在动机不能为社会所接受时,过分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此时反而出现了相反的行为,此种内在动机与外在行为不一致的现象称为反向。

升华一种最有建设性的、应付挫折的积极方法,指一个人因种种原因无法达到预定目的,或个人动机与行为不被社会所接受时,用另一种比较崇高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有社会价值的目标,借此以弥补因失败而失去的自尊与自信,以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和周围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群体由于某些相同的心理,社会原因以及特定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并且相互制约的人群结合体。

士气对某个群体感到满足,并乐意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的态度。

集体是群体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殊形式,是一种为实现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而严密组织起来的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

团体心理指普遍存在于各个群体成员头脑中,反映群体中人际关系共同心理状态与心理倾向。

团体心理气氛指群体中占优势的人们的某些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大脑皮层主要的技能区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视觉中枢(枕叶)、听觉中枢(颞叶)、嗅觉中枢(海马回沟附近)、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方,紧靠中央前回的下部)、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的后方)、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的右后侧)、书写中枢(紧靠中央前回管理上肢的运动区)

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1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可以分为五种基本需要,从低级向高级排列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2需要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只有低级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高一级的需要才能得以满足3马斯洛还认为在不同时期,人有不同的占优势地位的需要:

个体在婴儿期主要的需要是生理需要,青年时期,爱的需要在个体需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这些占优势的需要支配个体当时的行为4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分为由低级到高级不同层次并形成系统,有一定道理,它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但是马斯洛离开了人的社会历史条件,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抽象地谈人的需要和人的自我实现,则是不可取的。

试述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具有主动性的知觉过程。

观察是一种有意知觉,按照个体预定的目的与计划来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

观察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必须具有的心理活动,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观察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记录并整理观察记录6分析归纳和总结观察结果7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与观察习惯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何区别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是整体属性的反映2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觉是一种比感觉复杂的认识活动,它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知觉经验和个性特点;

联系1他们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二者密不可分,人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发展

挫折产生的原因1客观方面空间或时间等自然环境;

制度生活习俗社会环境;

2主观方面个人生理心理因素;

个体心理冲突(双趋、双避、趋避冲突)

简述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1胆汁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型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2多血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且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3粘液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且具稳定性4抑郁质,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高并且体验深刻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1认识能力方面a感知活动的精确性和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b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c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相对的优势d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批判性2情绪情感方面a情绪表现较为强烈b情绪的延续性较长c情绪表现开始带有文饰性和内隐性d情绪和情感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越来越复杂,并逐渐形成高尚的情操3自我意识方面少年期a成人感b自我评价能力一般落后于评价他人能力c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

青年期a要求深入了解和关心自己的成长b自我评价开始成熟c自尊心上进心较强d道德认识地发展e人生观的发展

教师的智能品质要求包括1分析的能力2改变计划的灵活性3幽默感4逻辑性5综合能力

教师的教学组织才能1因材施教2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3良好师生关系4总结经验丰富自己

教师的创造才能1摆脱保守探索新方法2敢于创新坚持到底

 

河大教育综合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总结

简答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一般它是探讨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一)陈述心理现象

(二)解释心理现象(三)预测心理活动(四)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3、直观性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实物直观:

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

教具直观:

(也叫模像直观)通过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教学电影等模拟事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的材料。

言语直观:

通过言语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注意的特点: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人的心理对复杂的、无限的客观世界的选择性、朝向性、导向、定向性。

(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

指人的心理反映的持久、清晰、深刻性。

另外注意不是心理过程,它本身不能单独存在,也不反映什么现象。

5、注意的品质特征有哪些?

(1)注意的广度或范围

(2)注意的分配(3)注意的稳定性(4)注意的转移

6、注意的功能有哪些?

(1)选择性功能,即选择指向哪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对象,避开无关的无意义的多余的对象干扰;

(2)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持久而集中的反映;

(3)调节与监督功能,即对人所从事的活动进行监控,既有利于注意的准确与精确,又有利于对错误的调整、修正与纠正,此外还能通过想象活动对将来的活动进行期待与预见作用。

7、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主观原因:

(1)凡适合人的需要的刺激;

(2)凡引起人直接兴趣的刺激;

(3)心境愉快、身体健康;

(4)特有的知识经验等都有助于不随意注意。

客观原因:

(1)刺激物的新异性,新颖、奇怪、陌生的对象易引起无意注意;

(2)刺激物的强度,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3)刺激物的对比关系明显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4)刺激物的活动性或变化性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8、引起有意注意的因素有那些?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2)根据任务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

(3)对兴趣的依从性;

(4)智力活动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9、什么是记忆?

记忆过程包括那些环节?

记忆是过去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的方式在头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提取个体体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10、遗忘有哪些规律?

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即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进程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记忆的保持量较少了,遗忘非常缓慢,几乎不再遗忘。

11、简要分析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储特点。

(一)瞬时记忆:

编码方式主要将感受器所接受刺激的原来的物理特征转化为心理性的信息,如将声音转为声码、形状边成形码等,便可进一步加工处理。

存储的特点:

(1)存储时间极短,仅一瞬间,若不传送就会消失;

(2)每次感觉接受登记下来的信息有限。

(二)短时记忆:

编码方式:

主要以言语听觉编码为主,也有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存储特点:

必须是独立的,不能有任何联系,以免出现长时记忆的联想、推理现象,影响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

(三)长时记忆:

语义编码为主,视觉表象编码。

容量大,保持时间很长,一般认为是无限的,这是指人的发展趋势与潜能,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个人的认识和记忆能力又是有限度的。

12、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

(1)以及的敏捷性,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保持特征(3)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3、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14、概念形成有哪些阶段?

(1)抽象化:

要了解事物的属性需要对具体事物的各种特征抽象化;

(2)类化:

除了从具体事物抽象其属性外,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此种认同作用,并即刺激的类化作用(3)辨别:

从抽象到类化,必须认知事物间的差异,以便分类。

15、问题解决的特点?

(1)目标指向性,即问题解决活动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2)操作系列性,指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心理操作过程;

(3)操作认知性,问题解决这目标指向性依存于认识操作。

16、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什么?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指在问题情境中,新的思维从萌发到形成的整个过程。

17、什么是技能?

有什么特点?

技能(熟练):

是一种经过训练而形成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特点:

(1)技能是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有遗传而形成的本能行为;

(2)技能是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不随意行为,也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

18、技能分哪两大类?

各有什么特点?

分为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

操作技能特点:

(1)动作对象的物质性,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骨骼、肌肉,具有客观性特征;

(2)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3)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智力技能特点:

(1)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2)动作执行的内潜性;

(3)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19、操作技能形成分几个阶段?

各阶段特点?

(1)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

动作技能越复杂,其认识定向阶段越长;

(2)动作的模仿和联系阶段。

动作相互干扰减少,紧张程度减弱,多余动作消失,发现和矫正错误的能力增强;

(3)动作的整合、协调和完善阶段。

动作之间相互协调,动作能依照准确的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

20、智力技能形成分几个阶段?

(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阶段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

(2)原型操作,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

(3)原型内化,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内部言语。

21、如何进行分阶段练习?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注意学生个别差异。

2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能力与知识技能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区别:

(1)能力与知识经验不同。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三者概括水平不同,知识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概括对象是客观事物;

技能是对活动方式的概括;

能力是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心理活动水平的概括。

(2)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过程范畴,而能力是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联系:

(1)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则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

(2)掌握知识和技能,又以一定能力为前提。

23、智力的主要理论理解?

智力的理论是指心理学家对人类智力的结构、性质与本质所作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假设与解释。

(1)智力因素论

(2)智力结构论(3)智力形态论(4)智力多元论(5)智力的认知理论

24、智商的计算方法:

一个人的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也称比率智商IQ=心理年龄/实际年龄X100

25、能力差异的表现:

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等类型和品质方面。

26、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与特点:

(1)儿童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三四岁到十二三岁,能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同步等速过程,以后随年龄增长呈负加速的趋势,随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

(2)人的智力的顶峰期,一般说,人智力18—25岁达到顶峰(3)对人的智力发展研究表明:

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晶体智力在人一生中却是稳定上升的(4)成人期及老年期的智力。

智力发展迅速下降,进入衰退期。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可塑性差异。

能力水平高的人,能力发展趋势快,达到高峰的年龄要晚,流体智力衰退也缓慢,能力水平低的人,发展较慢,达到高峰期的时间早些,流体智力衰退快些。

27、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便不能产生。

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28、意志与情绪过程的关系:

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阻力。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

29、意志的特征:

(1)有自觉的行动目的

(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3)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4)克服内外部困难。

30、如何培养健康的情绪?

(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3)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6)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31、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1)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2)转移自己的注意(3)合理宣泄负面情绪(4)主动运用语言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32、意志的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33、四种气质类型各自特征:

(1)多血质的人具有外向反映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动作敏捷、有朝气、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容易转移、兴趣易变化。

(2)胆汁质的人具有精力旺盛、坦率、刚直、情绪易于冲动的特征。

(3)粘液质的人具有稳重、安静、塌实、反应迟缓、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忍耐力强等。

(4)抑郁质的人具有情感体验深刻、善于觉察细节、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内向、较高的敏感性。

34、简述性格和气质有什么关系?

关系非常密切,既相互联系,有相互区别。

(1)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的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则影响人的性格并赋予这些性格特征以某种类型“色彩”

(2)气质可以影响某种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

(3)有些性格特征具有较多的动力性质,表明了人的气质特点。

(4)性格特征也回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区别:

(1)气质不受内容制约的动力性特征,性格是态度和行为的特点。

(2)气质是带自然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社会个性的心理特征。

(3)气质无好坏社会评价性格有好有坏社会评价意义。

(4)相对而言,气质的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略大。

(5)年龄越小气质起作用越大。

35、什么是人格?

有那些特点?

构成一个人的认知风格、情意与行为特征的一种却别于他人的稳定的心理品质与特征。

(1)独特性

(2)稳定性(3)整合性(4)功能性此外还有复杂性、自然与社会性、内控与外控性等特点。

36、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1)外貌

(2)能力(3)邻近(4)相似(5)互补(6)性格特征

37、侵犯行为的控制:

(1)宣泄——即精神或心理发泄

(2)运用社会制约的方式——惩罚(3)提高道德水平,采取自我控制的方法

38、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类型:

主要原因:

(1)行为参照原因

(2)对偏离的恐惧(3)群体的凝聚力具体原因:

(1)有人可能把大多数人的“错误判断”看成是正确的,因而从众

(2)有的是自己缺乏信心,随声附和或随大流以求心安。

(3)有的虽然相信自己判断正确,而不敢标新立异,因怕孤立、讽刺、压力制裁而从众。

(4)受情境因素压力影响而从众。

(5)个性特征影响,一般人格内向、依赖型的人从众行为较明显,独立性强的人,从众行为不明显。

类型:

表里如一的真从众;

内心怀疑,表面一致的权宜从众;

有表里如一的不从众及内心一致表面不一致的不从众等。

39、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有哪些主要内容?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和谐(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