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4148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都城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

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

“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

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

”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  )

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做主

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D.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

6.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

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

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B.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C.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D.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

7.“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

”这说明维新思想(  )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客观上有利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8.20世纪的某一时段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日本大量赶制这种国旗(在一条条长卷的白布印上旭日徽,挂起晒干后即可裁成一幅幅小型的日本国旗),准备插遍中国各地:

中国东北人口构成中,日本人比例突增,居于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侨民已达170万。

这些现象揭示了(  )

A.日本蓄意侵略中国B.日本援助中国开发

C.中国政府积极对外开放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浪潮

9.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时间

国家

1955年

阿富汗、尼泊尔

1958年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6年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9年

苏丹、几内亚

1957年

斯里兰卡

1960年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 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④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可以划出一个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

同时,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区域”是(  )

A.特别行政区B.民族自治区C.沿海经济开放区D.浦东新区

11.下面是两幅新中国宣传农村的海报,从中可以看出(  )

     《公社新邮图》        《新农村建设图》

A.都基于土地所有制形式上的根本变革B.农民生活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C.都是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D.都对未来农村建设规划了美好蓝图

12.有人认为:

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

为什么?

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  )

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

C.帝国凭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D.《十二铜表法》成文化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

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

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

”由此可以看出(  )

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

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

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

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

14.1840年英国诞生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为画面。

1878年(光绪四年)中国首枚邮票大清“龙票”诞生。

观察这两幅邮票的画面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英国政体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

B.中国的专制制度已经开始衰落

C.两国都存在着王权思想的影响

D.两国的政治民主化水平相近

15.1807年《普鲁士王国所有城市规程》规定:

国家只保留对各城市的最高监督权和司法权,其余权力归城市所有。

但因反对势力强大,规定成一纸空文。

在法国“二月革命”影响下,德国爆发革命并通过I849年宪法,内容涉及联邦制、议会制等。

但普鲁士国王不合作,宪法流产。

1871年德国宪法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专制色彩。

德国60余年的探索充分体现(  )

A.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长B.工业革命保障政治发展

C.启蒙运动促进政治变革D.政治民主化具有艰难性

16.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

“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

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

”据此作者认为(  )

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

17.1933年3月,上任不到二十天的罗斯福就向国会正式提交了一份计划——准备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并在3月的最后一天获批成立。

“7月1日,距罗斯福做出这个古怪的决定还不到4个月,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

”这一古怪计划所起到的最直接的结果是(  )

A.扩大就业机会B.缓和社会矛盾C.恢复发展生产D.保护资源环境

18.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

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

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

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

原来生活可以这样!

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

这一情形反映出(  )

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

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9.这一理论既能解释低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也能解释在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

这一理论(  )

A.揭示了空间和时间本质上的统一性B.说明了静止的绝对的时空观念

C.肯定了牛顿为代表的古典物理学D.证明了时间空间和运动无关的观点

20.在纽约苏富比举办的秋拍中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落槌,加上佣金拍价合计为人民币3.77亿元。

这幅画堪称其短暂绚丽的艺术生涯中巅峰之作。

对这幅画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用热情奔放的笔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B.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世界并忠实地描述它们

C.用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D.利用下意识和几何形体的排列表达猛烈的情绪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

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2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4分)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

古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廷尉斯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苏轼《东坡志林》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

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汉书》

材料四 顾炎武:

“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刘绍玢:

“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

”“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日久于其任而已。

……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

”——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就“封”和“郡”的字型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

(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

(4)有人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试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并以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为例加以说明。

22.(13分)人民币加入SDR,激起了人们对货币国际化的思考和讨论.其实货币国际化作为一个过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7年,英格兰银行确立以每盎司黄金3英镑17先令10.5便士的价格与黄金挂钩,英国事实上开始实行金本位制,英镑的国际地位逐步上升,各国在国际结算中大量使用英镑,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以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双挂钩汇率体系,一直维系到1971年。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国家的工业化》

材料二:

美元取代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时,美国的GDP占世界GDP的25%,欧元启动时,欧盟的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27%,而日本GDP最高也曾经占世界GDP比重达17.7%。

英镑国际化初期,英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

美国在二战后该比例也达到15%左右,而日本和联邦德国在推进货币国际化的时候,对外贸易总额也占世界的10%左右。

——李若谷《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材料三:

材料四: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特里芬在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分析时,认为:

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美元的国际供给,是通过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即储备的净流出)来实现的。

这会产生两种相互矛盾的可能:

如果美国纠正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稳定,金价稳定,但美元的国际供给将不抵需求;

如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的国际供给虽不成问题,但由此积累的海外美元资产势必远远超过其黄金兑换能力。

——摘编自《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镑和美元在走向国际化的路径中存在的异同点。

(4分)联系材料二,回答国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一般需要具备的条件。

(2)从材料三概括“资本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分)以二战后“马歇尔计划”为例,分析美元走向国际化后的影响。

(3)材料四中特里芬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存在着怎样的“两难”?

(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70年代美元国际化受到冲击的原因有哪些?

(3分)

23.(13分)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并深刻影响着此后中国思想文化的百年走向。

阅读下列材料:

《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

……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

……《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转型是与反省激活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并不是以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为基础的。

应当承认它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文化运动中,不只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所接受、认同,而且已经萌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端倪。

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

而创造新文化的最终目标指向,不只是文化上的,更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关,是推动中华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保守走向进步、从落后走向昌盛。

”——陈卫平《走出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误区》

“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从而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性。

……新文化运动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由“破”到“立”的历史分界线,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

——李翔海《新文化运动:

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前后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转型的运动”。

(9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作答。

A【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0分)

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

在国家体制转型过程中,制度的变迁与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也为体制转型设置了有利的制度环境。

材料一 今当世之用事者,皆欲为上圣,举法之谓也。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

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

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

有以知其然也。

——《商君书·

弱民》

材料二 商鞅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坚定不移地对现存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促进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进程,改变了国家制度,创新了新兴地主阶级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反映了时代的潮流。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商鞅把“田里不鬻”的旧制改为“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新制,目的是为了打开地界,重新丈量土地,按亩征税,均平赋税负担,进而达到“赋税平”。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为制度创新设置了怎样的“制度环境”(2分)?

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列出商鞅创新“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的表现及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指出制度创新成功应注意的时代和社会因素。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传统主义的代表,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并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

材料一 甘地的非暴力学说正是以印度教神学和伦理观为基础又结合现实需要的一种民族主义斗争学说;

它的浓重的宗教色彩和“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对广大的印度民众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因此对发动民众投身民族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再加上甘地本人高尚的人格、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处处深入群众、身先士卒的模范行为,就更使广大下层群众对他的学说和信仰深信不疑……甘地把他的非暴力原则看作是神圣不可动摇的,因此他宁愿停止不合作运动,也不允许群众破坏他的“非暴力”原则。

——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二 甘地主义通过借助于绝对真理和不合作主义者最高的自我牺牲,调和了其政治意识形态中的乌托邦方面与实际方面之间的矛盾。

它已经从一种对现存政治状况的激烈而有力的道德批评中获得了力量。

最终,甘地主义通过避开政治,挽救了甘地主义的真理。

……国大党政治家们公开宣布,甘地把非暴力当作信条和原则,国大党只把它看作策略。

——(印度)帕尔塔查·

特吉《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一一种衍生的话语?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是什么?

这种方法在发动民众的斗争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在实践中如何调和“其政治意识形态中的乌托邦方面与实际方面之间的矛盾”?

这些实践体现了甘地怎样的斗争精神?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国大党在领导印度民族独立中对甘地主义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C【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研究历史纪念物的象征意义不仅在于发现文本中所呈现的记忆,更在于关注“遗产制造”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意义。

依据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在德国还是以色列,大屠杀都没有引发足够的关注。

即使“纽伦堡审判”的226页起诉书中,只有3页提到了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行径。

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屠杀才重新引发关注和讨论,并通过电视片等多媒体的方式被人所认知。

到20世纪90年代,大屠杀的记忆通过《辛德勒的名单》等电影传遍全球,

成为了一种全球性记忆。

——《大屠杀在二战后的叙事演变》

材料二 1996年,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子弹爆炸遗址)入选世界遗产,成为继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第二个入选的警世遗产。

在官方价值论述中这样描述: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是1945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区留下的唯一一处建筑……不仅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最具毁灭性力量的象征,而且体现了全世界人们追求和平,最终全面销毁核武器的愿望。

——摘编自《警世遗产与“申遗”政治》

和纳粹屠杀不同的是,日本的暴行并未向世界其余部分遮掩。

相反的,这是在西方观察家批判且高度清晰的眼光下进行,并由世界新闻界受尊重的成员广泛报导。

但是经过60年后,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从来没有超出中国的区域范围,而且最终几乎没有超过南京本身的范围。

对一项警世遗产而言,尽管其历史事件本身给受害者带去苦难的记忆,这种苦难记忆如何表达出“警世”的功能,取决于“承载群体”是否能够具有诠释和传递其历史价值的能力,这也决定着该遗产及其记录的历史事件能否获得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关于文化创伤理论》

(1)世界遗产设计的初衷是保护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遗产,奥斯维辛集中营入遗符合哪条具体标准?

(1分)所体现的“价值”何在?

(1分)

(2)从材料二官方的价值论述看,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入遗将带来怎样的危害?

(2分)对比材料一、二,分析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对待战争遗址时存在的问题。

(3)结合四则材料的分析,联系中国正在进行的抗战遗址申遗工作,如何让战争遗址顺利入遗?

(4分)并发挥其价值?

D【探索历史的奥秘】

广受世人关注的玛雅文明,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

它是美洲印第安玛雅人在与亚、非、欧古代文明隔绝的条件下,独立创造的伟大文明。

材料一 在建筑方面,古代玛雅人修建了不少金字塔。

其中最高的可达70多米,其规模之巨大、施工难度之高,令人吃惊。

古代玛雅的金字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建筑形式、用途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材料二 玛雅文明何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衰败了呢?

对其衰败原因众说纷纭,考古学界提出了以下假说:

玛雅人居住在如此狭小的面积上,人口无节制的繁殖,兴盛时期曾达到数百万人口。

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个重大的社会负担。

……玛雅人当时选择的居住地区土地不肥沃.不适宜种谷物、稻米,只能种植些红薯之类的副食品充饥,或者以木瓜、香蕉、柑桔之类的果品为食。

而且所收获的数量肯定远远满足不了人口增加的需求,数以万计的人长期解决不了的饮食问题,必然对社会形成一种危机。

……中美洲是强烈地震曾经发生的地方,也深受台风、飓风之苦。

历史上的玛雅人所居住的地区,也难免遭受地震之害和风灾之苦。

……据调查,玛雅人十分仁慈,对于人间争斗是不赞成的,特别是认为人杀人更是不可理解的。

就连宰杀动物都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与相邻的人类交往中,总是处在弱者的地位。

倘有外界的入侵,玛雅人必然以失败告终。

……据考证玛雅人昌盛时,居住地区是比较文明卫生的,而且医疗条件也好于在周围的人类。

然而通过相邻的人类侵扰和交流,把当时存在于社会上的种种传染病,有意无意地传播到了玛雅人的居住区,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以上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大规模、闪电般的移民,繁荣昌盛的玛雅石造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孤城。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说古代玛雅的金字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建筑形式、用途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分析玛雅文明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衰败的几种原因假说。

(5分)

玛雅文明迅速衰败的原因怎样才能真正解开?

密封线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苏锡常镇四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一)·

历史参考答案 第页(共2页)

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一)(苏锡常镇四市)

历史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D 6.B 7.C 8.A 9.B 10.C 11.D 12.A 13.B 14.C 15.D 16.B 17.A 18.D 19.A 20.C

包括必做题和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