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分析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3753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化学分析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化学分析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化学分析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化学分析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化学分析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化学分析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

《电化学分析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化学分析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化学分析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

低电位:

-100mv;

高电位600mv;

初始电位-100mv;

扫描速度:

50mv/s;

取样间隔:

2mv;

静止时间:

1s;

扫描次数:

1;

 量程:

200μA。

4.开始扫描:

点击绿色的“三角形”。

5.将上述体系改变扫描速度分别为10mv/s、50mv/s、100mv/s、160mv/s、200mv/s,其他条件不变,作不同速度下的铁氰化钾溶液的循环伏安曲线,其峰值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关系。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1.找到循环伏安曲线上对应的氧化与还原峰,然后手动做切线。

200mv/s

峰序号:

1

峰电位:

2.7790e-1V

峰高:

3.6171e-5A

峰面积:

6.7253e-6VA

2

1.7010e-1V

-3.9828e-5A

7.2083e-6VA

160mv/s

2.8150e-1V峰高:

4.2046e-5A

7.8827e-6VA

1.8490e-1V

-4.5117e-5A

7.9844e-6VA

100mv/s

2.7590e-1V

3.3575e-5A

6.2265e-6VA

1.8810e-1V

-3.3289e-5A

5.7589e-6VA

50mv/s

2.6990e-1V

2.5768e-5A

4.7297e-6VA

1.9210e-1V

-2.5044e-5A

4.0808e-6VA

10mv/s

2.6790e-1V

1.2677e-5A

2.2005e-6VA

1.9810e-1V

-1.2200e-5A

1.8389e-6VA

2.记录对应不同扫描速度下峰电流与峰电位。

峰1峰2

扫描速度

(mv/s)

峰电流

(e-5A)

峰电位

(e-1V)

10

1.2677

2.6790

50

2.5768

2.6990

100

3.3575

2.7590

160

4.2046

2.8150

200

3.6171

2.7790

-1.2200

1.9810

-2.5044

1.9210

-3.3289

1.8810

-4.5117

1.8490

-3.9828

1.7010

3.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峰电流和扫描速度曲线,找出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因为Ipa/Ipc=1,所以铁氰化钾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过程是可逆的。

六、结果与讨论

1.铁氰化钾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过程是可逆的。

2.此反应的峰值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关系,所以峰电流—扫描速度曲线不是直线。

3.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

①用移液管量取液体时产生的读数误差。

②作曲线图时产生的误差。

③仪器本身所产生的误差。

七、创新启迪

1.实验前以及试验中都应使用电磁搅拌器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2.测量前应洗干净电极。

3.选取拐点时应选取曲线斜率变化最大点,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确定峰电流和峰电位等数值。

4.作图时应尽量使图形成正方形,这样可减小作图误差。

实验二:

线性溶出伏安法测试水样中的镉锌的含量

1.熟练掌握线性溶出伏安法的基本原理。

2.学会滴汞电极和电化学工作站的使用方法。

3.应用线性溶出伏安法测量重金属的含量。

溶出伏安法是一种将恒电位电解富集法和伏安法相结合的极谱分析方法。

它是首先将待测物质在适当电位下进行恒电位电解,并富集在固定表面积的特殊电极上,经过一定的休止期,然后反向改变电位,让富集在电极上的物质重新溶出,同时记录电流一电压曲线。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根据溶出峰电流的大小进行定量分析。

溶出伏安法常常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富集效果与初始浓度无关。

若想达到好的富集效果通过减小溶液体积,增大电极面积,加快搅拌速度以及减小扩散层厚度可以缩短富集时间;

而若其他条件一定时想要获得很高的灵敏度就需要很长的时间。

如果在定量方面牺牲一点灵敏度就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总地说来,溶出电流与富集和溶出过程有关。

从溶出电流的公式分析,影响溶出电流的因素有很多,如富集时间、搅拌速度和电位扫描速率等。

另外富集电位和温度等也会影响溶出电流。

仪器:

电化学分析仪VA2020,悬汞电极。

镉离子标准溶液(100μg/mL),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蒸馏水,

未知水样(含镉离子)。

1.溶液的配制

(1)标准系列镉的配制

分别移取镉标准(100ug/ml)0.00、1.00、2.00、4.00、6.00、8.00ml于50ml的比色管中,分别加入HAC-NaAC缓冲液10.0ml,加蒸馏水定容至50ml。

(2)未知待测水样的配置

取5.00ml含镉的水样于50ml的比色管中,加入HAC-NaAC缓冲液10.0ml,定容至50ml。

2.调试

(1)打开仪器,电脑,准备好玻璃电极,甘汞电极,和铂电极并清洗干净。

3.选择实验方法:

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

富集电位:

-1000mv;

富集时间:

30s;

初始电位:

-1000mv;

终止电位:

-300mv;

扫描速度:

1mv;

静止时间:

10s;

休止电位:

400mv;

休止时间:

10s;

量程:

200μA

1.找到镉的峰,然后手动做切线。

0ml时,

无峰。

1ml时,

-7.8010e-1V

峰高:

2.9460

e-6A

1.1521e-7VA

2ml时,

-7.7410e-1V

6.7030e-6A

2.4655e-7VA

4ml时,

-7.5510e-1V

3.0469e-5A

1.1762e-6VA

6ml时,

-7.4910e-1V

4.1897e-5A

1.6717e-6VA

8ml时,

-7.3910e-1V

峰高:

6.2735e-5A

2.5949e-6VA

未知样中,

-7.5410

e-1V

3.1265

e-5A

1.2231

e-6VA

2.记录对应不同浓度标准镉溶液下的峰电流。

含量/(ug/ml)

2

4

8

12

16

峰电流/(e-5A)

0.29460

0.67030

3.0469

4.1897

6.2735

3.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未知水样中的镉的含量。

由图可知,y=0.4051x-0.4233。

当峰电流为3.1265e-5A时,在坐标上的浓度为8.76ug/ml,原溶液的浓度为:

ug/ml

1.用溶出伏安法测得未知样中镉的含量为85ug/mi。

2.因为溶出峰电流的大小与被测物质的含量成正比,所以本实验采用的是标准曲线法。

①用移液管和量筒量取液体时产生的读数误差。

1.悬汞电极要清洗干净,必要时可用砂纸擦掉其表面物质。

2.预电解必须在恒电位和搅拌的溶液中进行。

3.在将痕量组分富集到电极上时,时间需严格控制。

4.富集后,要让溶液静止一段时间即休止期,才能再用伏安法在极短的时间内

溶出。

实验三:

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

2.理解库仑滴定法指示终点的方法。

3.熟悉KLT型通用库仑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库仑分析法是根据电解过程中消耗的电量,由Faraday定律来确定被测物质含量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

它可分为恒电流库仑分析法和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Faraday定律是指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所析出物质的量与通过电解池的电量的关系。

其数学表达式为:

m=MIt/zF(3.19)

式中:

m——电解析出物质的质量,g;

M——电解析出物质的摩尔质量,g·

mol-1;

z——电极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

F——Faraday常量(F=96485C/mol);

I——通过电解池的电流强度,A;

t——电解进行的时间,s。

恒电流库仑分析法是在恒定电流的条件下电解,若电极反应产生的电生“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反应迅速而且完全,又有灵敏的指示终点的方法,则由恒电流的大小和到达终点需要的时间算出消耗的电量,则待测物质的质量可以根据式(3.19)计算得出。

本实验在酸性溶液中,KI在电极上电解产生“滴定剂”I2,电极反应为

阳极:

3I-→I3-+2e

阴极:

2H2O+2e→H2↑+2OH-

电解生成的“滴定剂”I2再“滴定”抗坏血酸(维生素C)。

终点指示方式为溶液变成蓝色即到达终点。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

KLT型通用库仑仪;

电解池;

工作阳极为2cm2铂片;

工作阴极为带玻璃套管的铂丝电极;

磁力搅拌器;

量筒;

移液管;

烧杯。

10%的碘化钾溶液;

0.1mol·

L-1稀乙酸;

无氧蒸馏水;

维生素C溶液。

四.实验步骤

1)连接好仪器接线.

2)首先取40ml的碘化钾缓冲溶液放入100ml烧杯中,再准确移取10.00mL维生素C溶液于的烧杯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3)插入洁净的电极,将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开启磁力搅拌器

4)打开COD测定仪,选择滴定电流为20mA,工作方式为COD测定,按启“启动”开始测量

5)当溶液变蓝、记录达到终点时的电解进行的时间。

6)通过公式进行计算的含量。

平行测试二次。

实验数据:

(1)电流强度为20mA,电解时间为232s。

(2)电流强度为20mA,电解时间为227s。

数据处理:

(1)

mol

mol/l

g/l

(2)

所以,

g/l

1.本实验根据库仑滴定法测得维生素C的含量为0.4190g/l。

2.在实验中,碘化钾中的碘离子被氧化成

后即与维生素C反应还原成

,因此当维生素C反应完全时,就有

生成。

遇淀粉变蓝,所以变色时即为指示终点。

②判断变色时产生的视觉误差。

1.测定前以及测定中都应搅拌溶液使其混合均匀。

2.每次测定前应洗干净电极。

3.指示剂加入量不能太少,否则变色不明显观察不到,会使时间增长。

4.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实验四;

电位法沉淀滴定测定氯离子的含量

掌握电位法沉淀滴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一般用AgNO3溶液滴定,滴定时发生下列反应:

Ag++Cl-=AgCl↓

在滴定过程中可选用对氯离子或银离子有响应的电极作指示电极。

本实验以银电极作指示电极,用带硝酸钾盐桥的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

银电极的电位与银离子浓度有如下关系:

φAg+/Ag=φӨAg+/Ag+0.059lgcAg+(25℃)

随着滴定的进行,银离子浓度逐渐改变,原电池的电动势亦随之变化。

根据指示电极电位或电池的电动势对滴定剂体积作图可得到电位滴定曲线,以电位滴定曲线为基础确定滴定终点,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可算出氯离子的含量。

数字式酸度计,银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磁力搅拌器。

NaCl标准溶液(0.05014mol/l),CL-离子未知溶液,硝酸银溶液。

1.硝酸银的标定:

取已知的氯化钠标准溶液15.00mL于100mL烧杯中,再加约40mL水。

将此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放入搅拌子,然后将清洗后的银电极与玻璃电极,用硝酸银滴定至终点,计算出硝酸银的浓度。

2.未知CL-离子含量的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15.00mLCL-离子NaCl未知溶液于100mL烧杯中,再加约20—30ml水。

将此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放入搅拌子,然后将清洗后的银电极玻璃电极,进行测定。

实验操作:

(1).打开多功能滴定仪,电脑,点击TitrSation。

(2).在多功能滴定仪器上设置

a.清洗首先用蒸馏水清洗1—2次,然后用滴定的AgNO3溶液清洗1—2次。

b.方法选择方法,3等当点滴定,确定----编辑方法,模式为0,最大增量0.300mL,最小增量0.03mL,----最大等待时间5.0秒最小等待时间0.0秒----信号漂移值20.00mv/min,极化电压0mv,预加体积0ml,电位变化阈值8.0mv,采集周期2秒-----滴定速度45.0ml/min,等当点1,阈值900----安全体积20.00ml,前三滴加量0.400ml。

c.样品

d.启动

e.实验结果保存

f.数据管理----打开保存数据----存入Excel形式-----查看图形。

1.记录测定时得到的数据,运用dE-V作图法确定终点。

部分数据截取如下:

硝酸银的标定数据

Volume

Value

dValue

14.023

-270.62

82.034

14.099

-280.175

125.648

14.146

-287.93

164.873

14.185

-295.919

204.708

14.217

-302.185

192.661

14.252

-307.042

138.661

14.3

-316.519

201.503

14.33

-327.328

360.056

14.36

-340.096

425.282

14.39

-352.706

420.065

14.42

-363.75

367.858

14.45

-372.68

297.456

未知CL-离子含量的测定数据

10.935

-287.852

241.576

10.965

-298.426

352.239

10.995

-308.138

323.517

11.025

-318.399

341.803

11.055

-330.148

391.352

11.085

-344.09

464.434

11.115

-357.719

453.967

11.145

-368.685

365.264

11.175

-376.988

276.554

11.208

-383.959

214.351

11.244

-389.363

147.968

11.293

-394.454

103.827

2.计算水样中Cl-含量(以mg·

L-1表示)。

0.05237mol/l

0.03870mol/l

mg·

L-1

1.本实验根据电位沉淀法测得未知样中氯离子的含量为1372.03mg·

L-1。

2.利用电位沉淀法滴定时,取电压对体积的一阶导数作图,曲线斜率符号改变处即为滴定终点。

3.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

②作图时产生的误差。

1.测定前以及测定中都应搅拌溶液使其混合均匀。

2.因为AgNO3不稳定,所以它的浓度会随放置时间发生改变,因此用AgNO3滴定未知样前,需用标准的NaCl溶液来滴定AgNO3以便确定其真实浓度。

3.用电位对体积的曲线来确定滴定终点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而用其一阶导数来确定误差较小,结果更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