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定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3598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书有感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观书有感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观书有感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观书有感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观书有感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书有感定稿.docx

《观书有感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书有感定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书有感定稿.docx

观书有感定稿

八校共同体教研活动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执教人:

刘吉艳

执教地点:

邹坞中心小学

 

【课题】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

【教材简解】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难点:

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收集朱熹的读书名言和古诗,弄懂它们的意思。

2、预习《观书有感

(二)》,理解诗意。

3、查阅资料,了解朱熹,并可以用自己的话介绍朱熹。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

因此,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悟是关键。

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

在教学中,教者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中,朗读、品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在朗读与吟诵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并着眼课题,启发思考,回扣主题,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设计思路】

课堂伊始,教师带领学生读朱熹的读书名言导入到新课的学习。

初步学习古诗时,要求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自学,通过自学成果的检查,反馈初读成果,朗读做到字音正确、节奏鲜明。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找出诗眼“清”,抓住重点字“鉴”和重点句“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感受半亩池塘的清澈明净。

学习后两句诗时,引导学生体会源头活水对于池塘的重要性。

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有了上面学习的铺垫,对照精心的板书设计,再加上教者富有启发性的疑问,这一难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 初识作者。

1、同学们,我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读书的名言。

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

(指名说,师相机点评)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名言(出示名言,提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3、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

【齐读】

4、知道这些名言是谁说的吗?

(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法】

5、这就是朱熹,【课件出示简介】【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

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很多思想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

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简介中的首尾两句。

6、过渡:

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善于读,还注意思考。

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

齐读课题。

二、品析诗句 理解诗意

1、检查诵读。

1)同学们,朱熹说过: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

”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

【指名读,相机正音“鉴”“徘徊”,再指名读】

2)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

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

【指名读,评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出示标注的节奏提示,男生齐读】

3)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

(?

)所以这句要读出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

【齐读三四句,体会一问一答的句式】

4)小结:

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2、品读一二句。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

【板:

方塘】多大的方塘?

【板:

半亩】联系课文插图,说说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

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板:

清】

2)浏览全诗,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示一二句,一起读】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预设:

鉴:

1、镜子(古代用铜制成);2、照;3、仔细看,审察;4、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5、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古人用的是铜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

徘徊:

来回地移动

4)试着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方法:

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

“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方塘的——清澈明净。

【板:

清澈明净】

5)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总是让人非常喜欢。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入情入境地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读,生交流】

6)同学们,虽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够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明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指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会读得更好,再指名读——女生齐读——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

4、品读三四句。

1)过渡:

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

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

诗人自问又自答——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示三四句】

2)预设:

“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è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

(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

【板:

源头

“渠”是什么意思?

(它,指方塘。

还记得《示儿》中的“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你。

渠:

1、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2、大;3、(方言)它,他。

3)我们可以想象:

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

4)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5)如果没有活水涌来,方塘会怎样?

(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5、小结: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

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

三、辩论明理 享受诗趣。

1、朱熹说:

“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

”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相机出示填空题:

只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水才能。

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我们才能。

板书:

人的心智:

更加聪明←读书汲取】

2、教师小结:

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

3、此时此刻,再读这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

(重点读好“哪得”,“如许”,“活水”,及问号。

后两句要读得意味深长,一语双关)【指名读(2人)——齐读】

4、名句活用:

我们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积累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

下面就是运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的例子。

例1:

孙菲是我们班的小作家,她在介绍她的写作经验时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因为我注意平时留心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事物,把观察所得记下来,所以我的文章内容才丰富多彩、真实具体。

例2:

奋进中的多乐集团

山东多乐有限公司于1970年创立,由于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严格管理,短短几年,公司产品打开了国际市场,获得很大成功,年产值超过几千万。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公司的今天正是多年来发扬“奋进不止,质量营销”的企业精神,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结果。

在这段文章里“源头活水”是什么?

“清如许”指什么?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运用这句诗写一段话。

现在,有很多人写文章喜欢引用这句话,在不同的文章里可能意思有所不一样。

但也都有一个基本的意思,那就是要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成功来自积累,来自创新。

四、拓展延伸 温故知新。

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像这样的方法我们称它为借景喻理(板书:

借景喻理)。

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

【板书:

说理诗】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

2、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回忆吗?

【出示: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人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会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这正是: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五、反复诵读,完满总结。

1、同学们,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首饱含哲理的诗【出示,引读】

2、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去,这就叫读出韵味。

)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

(齐读)

4、总结:

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

记住:

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

六、拓——延伸阅读范围

1、出示《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观书有感》:

出示《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读书道理。

(蒙冲:

古代的一种战船。

向来:

从来,一向。

一毛轻:

轻如一根羽毛。

意思为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

七、作业布置。

搜集一些读书名言和富有哲理的诗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说理诗朱熹

半亩方塘:

清澈透明←源头活水景

人的心智:

更加聪明←读书汲取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