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组织行为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在于,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形状、色泽、气味、温度等),知觉则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过程。
感觉和知觉又有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在感觉之上产生的,它依赖于人脑中储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合,没有感觉,就不会有知觉。
11、举例说明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P63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可以大致归为三个方面: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知觉对象的特征、知觉环境的特点。
(一)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知觉者主观因素的不同会导致知觉的个体差异。
即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知觉不同。
这些因素主要有:
1、兴趣和爱好(熟视无睹)2、需要和动机(一个干渴难耐的人,将注意力集中与面前的水和饮料,而对眼前的其他事物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知识和经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4、个性特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知觉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二)知觉对象的特征
知觉对象的特征是影响知觉的重要因素。
1、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
这种整合遵循一定的规则
(1)接近律
(2)相似律(3)闭锁律(在火车车厢中,对面坐的乘客比背靠背坐的乘客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单元)(4)连续律(弹奏钢琴的声音因其连续性被人感知为乐曲)。
这些规则统称知觉组织的简明性规则,知觉的简明性组织倾向,往往使人们对时空或运动特征上有关联而实质上毫不相关的对象之间做出因果的判断,产生错觉。
2、知觉对颜色(黑红给人以重的感觉)、形状(垂直线段和水平线段等长,但看起来垂直线段长)、大小(身材高大的人先进入人的眼帘而知觉到)、声音(鞭炮声比掌声更易被知觉)、强度和高低、运动状态(晚上在广场上,那些颜色变化、运动的霓虹灯广告牌就比静止的广告牌给人印象更加深刻)、新奇性和重复次数(商品广告的有限多次重复也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等因素,都会影响知觉的效果
(三)知觉的情景因素
知觉的情景因素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的效果。
所谓感受性就是人的感觉灵敏度,人对外界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人的感受性在环境作用下发生的变化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1适应(冬泳刚下水时觉得很冷,几分钟后感觉不太冷)2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3敏感化(感觉的相互作用、人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兴奋性药物刺激等都能提高敏感性,加深人对某一事物、活动的知觉)4感受性降低(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四)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对比效应5、与我相似的效应6、严格、宽大与平均倾向7、定型效应(定势效应)
12、举例说明社会知觉中的效应,分析它们所造成的偏差。
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如果在对一个人的知觉过程中,某人给我们留下了比较好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就将影响到以后我们对她(他)的知觉:
反之亦然。
2.晕轮效应:
情人眼里出西施,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3.近因效应:
不能“无头无尾”“虎头蛇尾”“蛇头龙尾”
4.对比效应:
在面试和比赛中,如果前面几位应试者表现平庸,后面的一位应试者就比较幸运,而前几位表现出色,就不利于后一位的评估;
5.于我相似效应:
在行政系统,有些领导在干部提升中优先任用自己的同乡、部下、校友,形成官官相护的“学术腐败”;
在学术系统,有些学者子学术活动中热衷于近亲繁殖,也形成了“学术腐败”。
6.严格、宽大与平均倾向:
在绩效考评中,有的管理者过度严厉,对所有的下级评估都很低;
有的管理者宽大无边,对所有的下级都评价偏高;
也有管理者对所有的下级都在平均水平。
7定型效应(定势效应):
提起商人,就联想到“奸诈”;
提起教师,总是与文质彬彬联系在一起;
提起到工人,总是以身强力壮、性情豪爽为其形象;
提起到农民,就联想到朴素的形象.
13、举例分析归因理论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首先,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行为。
因为他认为努力起不了作用。
其次,假如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这个相对不稳定的内因,则可能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再次,假如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外因,如偶然生病或其他事故等,一般不会影响人的积极性,可能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最后,假如把失败归因于工作或学习任务重,难度大等稳定性的外因,则可能降低行为者的自信心,成就动机,努力程度和持续性。
15.什么是态度态度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态度:
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态度的组成成分:
认知,情感,意向。
16.态度对人的行为有什么影响
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主要从态度一致性、认知失调理论、A-B关系和自我知觉理论来理解。
⑴人们总是寻求态度之间以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意味着个体试图消除态度的分歧并保持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协调一致,以便使自己表现出更理和一致性。
⑵认知失调指个体可能感受到两个或者多个态度之间或者他的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和谐。
任何形式的不和谐都是令人不安的,因而个体将试图减少这种不协调,寻求使不协调最少的稳定状态,这取决于3个因素:
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
个人认为他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
⑶态度决定行为这种A-B的关系,会因为中介变量的权变因素而得到改变:
态度和行为的具体性,可以增强A-B关系的相关程度;
社会规范对行为的约束;
问题中所涉及的态度的体验。
⑷行为是否影响态度,这是自我知觉理论。
19什么是气质气质的分类及其特点有哪些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可以分为四类:
(1)多血质:
情绪兴奋性高,四位言语动作敏捷心境变化快但强度不大,稳定性差。
活泼好动,富于生气,灵活性强。
乐观亲切,善交往,浮躁轻率,缺乏耐力和毅力。
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形。
外倾性较强。
(2)黏液质:
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性都较低,沉着冷静,情绪稳定,深思熟虑,四位言语动作迟缓。
交际适度,内心很少外露,坚毅执拗,淡漠,自制力强。
感受性较低而耐受性较强。
内倾性较明显;
(3)胆汁质:
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抑制能力较差。
易于冲动,热情直率,不够灵活。
精力旺盛,动作迅猛,性情暴躁,脾气倔强,容易粗心大意。
外倾性明显;
(4)抑郁质:
感受性很强,善于觉察细节,见微知着,细心谨慎,敏感多疑。
内心的体验深刻但外部表现不强烈,行动迟缓,不活泼。
易于疲劳,疲劳后也易于恢复,办事不果断和缺乏耐心。
内倾性较明显。
20气质对管理活动有什么影响
(1)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用人;
(2)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强团体战斗力;
(3)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作。
第三章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第145页
1什么是承诺什么是组织承诺
承诺实质上是个体在无限的变化世界中求得有限稳定的一种方式,是个体对一种安全秩序生活的本性要求;
组织承诺:
员工对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不同,并且需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
2哪些因素会影响组织承诺组织承诺有哪写主要的形成机制
组织承诺的三个因素是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
(1)影响情感承诺的因素有:
个体特征,工作特征(包括工作挑战性职位的明确性目标的难度等),领导/成员关系,角色特征,组织结构特征
(2)影响持续承诺的因素有:
受教育的程度,所掌握技术的应用范围,改行的可能性,投入的多少,福利因素等(3)影响规范承诺的因素有:
对承诺的规范要求,所接受的教育类型,个性特征等;
组织承诺的主要形成机制有:
员工-组织匹配,期望满足,因果归因,组织公平和组织支持,回顾性文饰作用。
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1.什么是群体群体有哪些类型
群体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群人:
①.他们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互相制约;
②.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互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
③.为完成共同的目标。
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群体共有三大类型;
(一)大群体型和小群体型;
(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三)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2什么是角色群体中的角色表现有哪几种
每一成员在群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的特定的行为模式,可称之为角色。
群体表现有三种1。
自我中心角色,这类人包括:
⑴阻碍者⑵寻求认可者⑶支配者⑷逃避者。
2任务角色,包括⑴建议者⑵信息加工者⑶总结者⑷评价者。
3维护角色,包括⑴鼓励者⑵协调者⑶折中者⑷监督者。
3、群体规范有哪些功能如何对群体规范进行诱导和控制
1。
群体支柱功能2。
评价准则的功能3。
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4。
行为矫正功能。
强化群体的规范有:
①向群体成员解释群体的规范和他们的愿望是否一致,不需要牺牲多少东西;
②奖励那些遵循群体规范的成员;
③帮助成员了解他们是怎样完成群体目标做贡献的;
④在建立规范时,给所有的成员发言的机会,因为只有自己建立的规范,自己才更愿意遵守;
⑤让成员知道,不遵守群体的规范将受到驱逐。
消弱群体规范有:
①找出志同道合的成员,与他们联合起来;
②与志同道合的成员讨论你的观点和计划,与他们建立联合阵线;
③防止内部分歧;
④坦言你的所作所为,不怕压力;
⑤宣传与你合作的好处与报偿。
4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凝聚力的作用是什么
答:
因素有:
1.态度与目标的一致性;
2。
外部的威胁;
3。
群体规模;
4。
奖酬体制;
5。
班组的组合;
6。
与外界的关系;
7。
群体的绩效;
8。
领导作风。
凝聚力的作用为:
1满意度;
2沟通;
3生产率4群体意识。
5.社会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据群体压力下从众行为的研究:
环境因素,如群体意见一贯比较一致,群体比较团结,火群体气氛比较专制;
个性因素,如一个人地位较低,智力较差,情绪较差或不稳定,缺乏自信心。
(2)据反驳性研究结论:
关键因素是遵循集体的崇高理想,目的和价值观
8.激发群体创新的办法有哪些
(1).头脑振荡法;
(2).德尔菲法;
(3).提喻法;
(4).方案前提分析法;
(5).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
9.什么是“小集团思想”它具有哪些特点
小集体思想:
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
特点:
(1)顺从性思维。
(2)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3)盲目乐观情绪。
(4)相信群体无所不能。
(5)首创精神的假象。
10.什么是冲突冲突与竞争有什么不同
(1)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2)冲突的对象是目标不同的另一方。
而竞争的双方则具有同一目标,不需要发生势不两立的争夺。
13、委员会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
(1)集中智慧
(2)分散责任(3)作为有关方面的群体代表(4)计划与政策的协调(5)有效的信息情报沟通(6)通过参与来承担任务(7)避免采取行动(8)满足社会需要(9)管理的发展。
缺点
(1)决策优柔寡断
(2)在最低标准水平上妥协(3)责任不确定(4)虚伪的民主。
第五章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1、什么是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关系如何P201)
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不是由法定的权力机构所建立,也不是出于权力机构的要求,而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
一般而言,非正式组织可以存在于任何一种群体之中。
10、非正式组织作用的二重性是什么P218-P219.(如何正确对待它P219)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第一,非正式组织构成了一个有效的总体系统。
第二,非正式组织能够减轻管理工作的负担。
第三,非正式组织能够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稳定运行的工作团体。
第四,非正式组织具有为管理人员拾遗补缺、取长补短的作用。
第五,非正式组织能够起到“安全阀”的作用。
第六,非正式组织具有监督管理人员的作用,使管理人员在计划与行动方面更加谨慎。
消极作用
第一,非正式组织具有维护团体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功能,这就使非正式组织具有一种过分维护现有生活方式和在变革面前采取僵化态度的倾向。
第二,伴随着非正式组织提供社会满意功能而来的角色冲突问题。
第三,非正式组织沟通功能往往会造成谣言和小报告的流传。
第四,非正式组织的社会控制功能,是促使成员服从组织的重要因素,但常常会干预组织成员的行为。
第五,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交往非常频繁,信息传递快捷,容易导致小团体主义,对组织内的信息传递、人际交往、功能运作等往往会产生阻碍甚至扭曲的反作用。
第六章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1、什么是群体行为?
答:
群体行为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2简述群体动力论的主要内容
群体动理论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如此紧密,以至于群体的规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个人的行为。
8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
期望公式:
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乘积。
期望模式: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组织奖励→个人需要
这个模式下的四个因素:
1.努力和绩效的关系;
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3奖励和反而恩需要关系
第八章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
1何谓企业文化其内容和结构怎样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式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
企业内容包括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部分,精神层面是历史形成主要由领导推动员工与参与形成的,行为层面是精神层面的表面制度则是固化下来的企业文化的形式。
2组织文化建设的步骤有哪些
①文化盘点:
主要有访谈,座谈,问卷调查和典型案例解剖等。
②文化设计:
目标文化因体现企业的战略方向目标文化不能割断历史,应以现实文化为基础,目标文化是面向未来的考虑的是历史的走向和组织的必然发展。
③文化实施:
步骤有导入阶段;
变革阶段;
固化阶段。
11、何谓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
1:
运用心理定势
2:
重视心理强化
3:
利用从众心理
4:
培养认同心理
5:
激发模仿心理
6:
化解挫折心理
第九章领导者与组织行为
12、领导四分图的含义及贡献是什么
领导行为四分图含义:
领导者的行为是组织与体贴精神两个方面的任意组合,即可以用两个坐标的平面组合来表示。
用四个象限来表示四种类型的领导行为,它们是:
高组织与高体贴,低组织与低体贴,高组织与低体贴,高体贴与低组织。
这就是所谓的“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贡献:
表明组织与体贴精神不是一个连续的两个端点,不是注重了一个方面必须忽视另一个方面,领导者的行为可以是这两个方面的任意组合。
13、管理方格理论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含义:
管理方格是研究企业的领导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论,将对人的关心度和对生产的关心度各划分为9等分,而在评价管理人员是,按照这两方面寻找交叉点,该交叉点就是管理人员的类型!
作用:
这种管理方格理论,对于培养有效地管理者是有用的工具,它提供了一个衡量管理者所处领导形态的模式,使管理者较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领导方式,并指出改进的方向!
16、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的含义是什么对我国管理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着手组织”与“体贴精神”的观念以后,提出了生命领导份的生命周期理论。
这个理论指出了有效的领导者所采取的领导形态和被领导者的成熟度有关,当被领导者的成熟度高于平均以上时应采用低关系、低工作行为。
当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一般时,应采用高关系、高工作行为,或高关系、低工作行为;
当被领导者成熟度低于平均水平以下时,应采用低关系、高工作行为。
成熟是指心理和人格上的成熟。
它被定义为有成就感的动机,负责任的愿望与能力,以及具有工作与人群关系方面的经验和受过相当的教育。
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对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例如,对刚进厂的徒工应采用低关系、高工作行为,对受过教育和业务训练而且感情成熟的人,以及对从事科研的工作的专家和老工人,应采取低工作、低关系的方式。
第十章行为的有效性
1、什么叫沟通沟通包括那些过程
沟通是指人、群体、组织之间传递信息并达到共同理解的过程。
沟通的过程包括:
信息源、信息、编码、通道、解码、接收者和反馈
5、.什么是沟通网络(分析常见的沟通网络及其优劣性。
举例说明这种分析方法的作用)
在信息传递中,发信者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的情况极少,一般需要某些人作为中间环节进行传承,这就使信息交流的通道有了一定的结构形式,称之为沟通网络。
(1。
链式沟通方式:
速度最快,但沟通面狭窄,内容分散。
不易形成共同的意见和良好。
和和谐的组织气氛。
士气低。
难以培养群体的凝聚力。
轮式沟通方式:
正确性高。
速度快,有确定的领导人,但士气低,适应工作慢,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轮形结构优于圆形结构。
圆式沟通方式:
沟通各方地位平等,心情舒畅,便于鼓舞士气,但沟通精确性不够,且沟通速度慢,缺乏沟通中心,不利于信息集中
星式沟通方式;
也称全通道式结构,表明团体的民主气氛很浓,人际关系融洽,能充分交流,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但速度慢,不易集中控制
Y链式沟通方式:
兼有轮式和链式的优缺点,即沟通速度快,但由于信息通过“筛选”层,易导致信息失真,拉大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不利于提高士气。
另外,易造成“秘书专政”,而主管人员变为傀儡。
)
7、什么是组织变革什么是组织发展(分析2者的区别和联系)
组织变革是指:
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
组织发展是运用行为科学知识进行有计划的、全局的和自上发动的活动,通过对组织内各种过程的有计划的干预,以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健康发展。
(区别:
现代组织者不仅重组织变革问题,而且更注重组织发展问题。
前者侧重解决组织内部出现的不利于组织生存的问题,在变化的方向,形式等方面都是比较强烈的,它意味着原有状态的中断,更接近于一种不连续的过程。
后者侧重解决组织向前发展的问题,本质是渐进的,连续的过程,是分步独立的,小步微调的演变。
在许多情况下,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其内容在许多方面是重叠的。
但是,组织发展并不等同于有计划的,渐进的变革,改革可大可小,可针对技术,可针对产品,可针对某种制度,可针对组织结构,等等,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可贴上组织的燕尾服的标签。
如前所诉,在西方企业界,组织发展的概念有其特殊的含义,它在观念上注重的是有计划变革中的人性与民主因素,至于权利,控制,冲突,压力等观念,被相对排斥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