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老马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1616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老马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老马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老马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老马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老马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老马教案.docx

《初中语文老马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老马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老马教案.docx

初中语文老马教案

初中语文老马教案

【篇一:

初中语文十七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十七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行宫园学校李万凯

课题: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大文学样式,《诗经》知识,熟读背诵两首诗;

2.在读的基础上,理解两首诗内容;了解《诗经》特点;

3.感受两首诗所事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

教学难点:

朗诵中感受意象、意境、情感。

教学学具:

教案

教学方法:

鉴赏指导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记忆文识:

《诗经》识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305首诗。

分为风(十五国风),雅(大、小雅)颂(周、鲁、商颂)

2.注音:

雎(ju)鸠(jiu)窈窕(yaotiao)参差(cenci)荇(xing)寤寐(wumei)辗转(zhanzhuan)芼(mao)好(hao)乐(le)蒹葭(jianjia)溯洄(suhui)未晞(xi)湄(mei)跻(ji)坻(chi)涘(si)沚(zhi)

3.背诵默写。

一、展标:

1.检查导入:

(1)背默,文识

(2)读音

2.目标

二、施标:

(一)必记的知识

1.四大文学样式

2.《诗经》表现手法

3.默写

(二)研读

1.《关雎》

(1)结合旁边注解,边读诗,边了解内容

(2)检查背

(3)提问:

说说诗的意思教师评价补充

(4)补充理解:

①《关雎》是《诗经》第一篇是爱情诗

②表达了先秦古人对爱情的价值追求。

孔子曰: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①主人公求爱不得,日夜思念,而不颓唐、沉沦。

想象用音乐而求得情人理解,友之,乐之。

②这是哀而不伤,乐不放纵失态,这是先秦古人,推崇的真诚、和谐、高尚的爱情。

(当然也有三心二意的《氓》)

③艺术特点:

(1)开头起兴之句(引起男女相思)

(2)“参?

?

之”起兴之句反复出现,重章叠句。

2.《蒹葭》

(1)结合旁边注释,边读诗,边了解内容。

(2)检查背

(3)提问:

说说诗的意思;

教师评价补充。

(4)补充理解:

①仔细观察:

每节诗中所包含的要素?

三章中不同(霜、未晞、未己)时间递进

②抒发自己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

③重章叠唱

起兴句,使主人公触景生情,平衡结构。

3.了解赋、比、兴(四题赋:

直接叙事,铺陈情节;)

(三)达标练习

(四)背诵巩固

三、检测

1.知识:

文学常识和手法

2.背(吟诵)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抄写两手诗,文学常识记住。

2.知识巩固达标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3.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4.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一、介绍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介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三、教学新课

1.

①朗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2.重点字词的读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今朝()

惟余莽莽风流人物

折腰风骚红装素裹

3.学习上阕

(1)提问:

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明确:

词的上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

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

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明确: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4)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

“望”字。

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①视觉因素。

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②精神因素。

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③时代因素。

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7)讨论:

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8)提问:

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

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

表现作者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

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学习下阕

(1)提问:

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内容?

明确: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提问:

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明确: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

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3)提问:

“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

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4)提问:

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明确:

“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第一,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

;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5)讨论:

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6)提问: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四、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景,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总分

上阕物——江山描写

虚实

沁园春雪

评古议论

下阕人——英雄

赞今抒情

【篇二:

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了解作者布封。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老师的点拨为辅。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自渎课文,在教法上关键是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故本课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后阅读全文,再通过辩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才质疑,让学生讨论,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2.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臧克家的《老马》:

总是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老马形象塑造:

舍其形而传其神。

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

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

诗人越是写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深情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2.含有马的成语,如:

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

?

3、马在人类的历程中永远是人类的朋友;引出布封的《马》:

布封(1707-178

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爱好自然科学。

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

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

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

?

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二、感情朗读,整体感知(课后练习一)

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①勇毅。

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

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

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

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

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

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

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

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

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

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5.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

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三、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

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

(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

(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2.“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

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

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3.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4.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

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

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5.写作方法

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

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

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

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

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四、拓展小结

1.同学们,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

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

我们要一个做像马一样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2.汉字中有许多以“马”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义为骏马的字,越多越好

3.收集古代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成语或诗歌。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课练》

六、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4.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学习难点

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展示

(二)小组探究

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①勇毅。

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

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

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

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2)野马

美质:

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

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

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

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2.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

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3.写作方法

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

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

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

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三、当堂测试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四、拓展小结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五、谈自己的体会。

师:

我们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作者是作者,我们是我们。

现在我要问,你欣赏哪一种马呢?

生:

我欣赏野马,因为野马自由自在,多好啊!

师:

有同学喜欢人工驯良的马吗?

(学生纷纷表示欣赏野马。

师:

看来大家都受了布封的影响,都欣赏野马。

我喜欢人工驯良的马,它们随窦宪驱除匈奴,燕然勒功,成为一代代军人的梦想;它们随李世民驰骋沙场,统一中国,留下“昭陵六骏”的石刻;它们跟彭德怀南征北战,留下“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壮美诗句。

它们凭着自己的勇毅和忠诚,载入了人类的史册。

同学们,你们说人工驯良的马是不是同样应该受到敬仰?

生:

是。

师:

其实,作者也并不是一点也不赞赏人工驯良的马。

大家看课文的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天然的要比人工的更美丽些。

”这句话中有一个字令老师怦然心动,你说是哪一个字?

生:

更。

师:

对,这说明什么?

说明人工的也有美丽之处啊!

刚才老师所说的就体现人工驯良的马的闪光之处。

六、深层探讨。

师:

读到这里,老师想问:

你觉得作者通过对马的描摹,想表达一种怎样的生活理想或者政治理想?

生:

作者想表达热爱动物、尊重动物、热爱和平、崇赏自由的理想和追求。

师: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本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辉,马,它像一个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一个驯服诚实的奴仆,它像一个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一个典雅高贵的绅士。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相信,我们会更加爱护动物,尊重动物,尊重自然,崇尚自由。

【篇三:

初一语文辅导教案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辅导教案

1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