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个十是多少呢?
(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
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
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
(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
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备课流程:
一、感知(预设10分钟)
全体教师看书,做习题后,想一想:
例题的“功能”是什么?
你是怎样分课时?
你制定出怎样的课时目标?
二、讲述(预设40分钟)
(一)第四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二)第四单元知识的逻辑结构
(三)第四单元的总体目标
(四)第四单元的课时划分
(五)第四单元的课时目标
(六)要点和建议
三、互动(预设10分钟)
个案分析
备课的讲述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学生今后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是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属于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务必切实要掌握的必需知识,也是人人要学习的有价值的知识。
由于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它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和现实性,由此为咱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搭建了真实的教学背景,创设了众多的有利条件。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
方案一
数数,数的组成(P31-33,例1,例2,例3,以及相应的练习)
读数,写数(P34---P35,例4,例5,例6,以及相应的练习)
机动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P38-P39,例,7例8,以及相应的练习)
多一些,少一写,多得多,少得多(P40,例9,以及相应的练习)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P41,例10,以及相应的练习)
摆一摆,想一想(P45)
方案二基于每个学生会认得100以内的数为基础
数数,数的顺序(P31-P33例1,例2,P38,例7以及相应的练习)
读数,写数(P34-P35例3,例4,例5以及相应的练习)
数的组成,数的大小(P33例3,P39例8以及相应的练习)
数数,数的组成
1.通过数实物(花生,小棒,方块)等操作实践活动,使学生整体感知100,且知道10个10是100。
2.通过数百羊图,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让学生经历各种形式的数数活动,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读数,写数
1.通过从借助实物到计算器到纯数字这三个层次的认数活动,使学生能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数的组成。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写数活动,使学生理解各数位表示的意义
3.在读写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评价意识。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通过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2.学生能正确的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且初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使学生感知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一些,少一写,多得多,少得多
1.通过比较各种金鱼的条数,使学生理解“多一些,少一写,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2.借助直观图,学生会正确地用“多一些,少一写,多得多,少得多”进行描述事物间的大小关系。
3.通过猜数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正确的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
摆一摆,想一想
1.通过“摆一摆,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含义以及100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摆一摆,想一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百羊图
要点:
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数学与人和自然的密切联系。
建议:
1.动态演示可先出示20只羊,再出示100只羊,这样的处理,可使学生有了感知100的基础,同时给了学生估算时的拐杖。
2.估算不是瞎算,也不是乱猜。
例1
数100以内各数。
从整体感知100。
1.在尊重学生数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应有个提升,即让学生感知10个10是100。
2.注意个体独立数数和同桌合作数数相结合,教师个人数数和学生集体数数相结合。
3.组织学生比较杂乱无章和有序堆放,突出10一捆,10个一堆,体现出有序堆放的好处。
4.注意实物和数的对应关系。
5.数数时,教师的犯错为学生提供修正的机会。
例2
突破数数的难点:
当数到整十数时,下一个是多少。
1.注意数数的层次,从借助实物数数到脱离实物数数。
2.数数的形式可多样,可对数,接着数,跳过去数,倒过来数
P33做一做
数的组成,加深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1。
充分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让学生感知数的组成。
2.利用10根一捆,10样东西一份的实物,从视觉上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感受几份就是几个十。
例4
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意义。
1.建立小棒和计数器之间的联系,即2捆小棒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
2.强调数位表示的意义
例5
理解计数器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1.先独立完成写数,然后读给同桌听。
2.对于整十数的写法,可先让学生尝试写,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比较正确和错误的写法,强调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用0来占位。
例6
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
1.让学生感受100的生成,可在计数器上演示。
2.让学生感受100的组成,可用小棒直观感受。
P37生活中的数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行爱国和遵守交通规则和文明礼貌教育。
让学生有足够的表述机会。
教师可补充其他素材。
例7
探索百数图的编排规律。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可让学生预习
2.注意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例8
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让学生讲述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体现出层次性
例9
会用“多一些,少一写,多得多,少得多”表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1.先直观判断“那种鱼多”,“那种鱼少”,然后估算各种鱼的条数。
2.组织学生比较:
红金鱼和黑金鱼之间的大小关系,花金鱼和黑金鱼之间的大小关系,从比较中感悟出“多得多”,“多一些”
3.组织学生比较:
黑金鱼和红金鱼之间的大小关系,黑金鱼和花金鱼之间的大小关系,从比较中感悟出“少得多”,“少一些”。
4.可结合条形统计图进行教学。
例10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将教学视野拓宽的问题解决上,而非仅仅是计算。
2.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情境中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
P45摆一摆,想一想
利用学生的“摆数”,发展学生的思维。
1.制定活动的规则,使学生有序的开展活动。
2.明确小组中各成员的分工,职责。
三个案分析
提供一份“根据省编教材”读数写数“而设计的教学流程”,来谈谈其中的足与不足,那些要继承?
那些要放弃?
以及根据新教材,新理念,请您设计出“读数写数”的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33页例3
1、知识目标:
进一步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使学生能进一步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正确熟练数、读、写100以内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2、会整十整十地数。
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能很快数出过九的数。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复习:
1、课件演示1个1是一,一个十是十,十个十是100
全体从1数到100
十个十个地数。
2、指名按要求数数或全班一起数。
(二)新课:
1、教学例三
课件出示3捆又5根小棒
“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
”(一共有35根小棒)
“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5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那么3个十和5个一又组成多少呢?
2、巩固:
(1)学生同桌2人摆小棒,先由右边说5个数,左边同学摆小棒,再互换。
读数的同学注意观察摆小棒的同学摆对了没有。
教师巡堂并指导。
课件出示52和43,学生看小棒图说一说数的组成。
(2)脱离小棒说数的组成:
①由教师说数,学生回答数的组成。
②同桌2人一人说数,一人说数的组成,每人朔个数。
(三)练习:
1、做33页,做一做。
2、猜一猜我是几。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一说。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会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数数方法。
一、导入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
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
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1)画图,圈一圈
(2)数的组成。
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
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
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有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第1题:
5个苹果装一袋,装了8袋。
如果10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第2题:
有26个杯子,3个装一盒,8个盒子能装下这个杯子吗?
第3题:
一筒能装12个羽毛球,40个羽毛球能装满几筒?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将例题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以往不同是,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我申入各组,只是指导学生们如何在组内真正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集体汇报时,我提出“请各组认真听小组汇报,如果有问题的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发言结束后提出”。
就是这个环节,一个小组回答“我们把十颗珠子圈一起,圈了五个,还剩八颗放一边,就是穿五串。
”另一组质疑“那八个怎么办,也不能不要了,也穿上,所以是六串。
”……我并不急于指出错误,让同学们充分探讨,正是这样答案不断浮出水面的过程,才让错误理解的同学慢慢明白自己错在何处。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生成。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文三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文一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
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做到了吗?
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
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
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
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
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小组合作讨论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
怎么区分它们呢?
(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有没有摆出圆的?
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
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
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文二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文三
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
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
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
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
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
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
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1、说一说
a、师:
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
找什么?
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
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依次板书。
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
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
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
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
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想。
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
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
(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
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你说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