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10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docx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docx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方案

目 录

1、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试验目的 1

1.3总体方案 2

1.4试验依据 2

2、地质情况 2

2.1地质条件 2

2.2桩基设计参数 6

2.3 试桩地质参考柱状和剖面图 7

2.4承载力计算 7

3、测试方法 9

3.1方法起源 9

3.2试验原理 10

3.3测试仪器设备 10

3.4试桩施工配合要求 13

3.5试桩试验准备 17

3.6试验程序 19

3.7试验数据的分析、整理 20

3.8 荷载箱及钢筋计位置布置图 21

4、进度安排与报告提供的内容 22

4.1进度安排 22

4.2报告提供的内容 23

5、项目组试验人员组成、简历及分工与研究成果 23

5.1项目组试验人员组成 23

5.2人员职责 23

5.3项目组成果 25

6、工程桩试验后的注浆措施 25

7、试桩流程 25

8、质保、工期及安全体系 27

8.1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27

8.2质量管理保证措施预案 27

8.3安全措施 28

8.4文明施工制度 28

8.5检测工期保证措施 29

9、公司近三年桥桩业绩 29

1、概述

1.1工程概况

拟建的XX大桥位于XX,线路XX,桥址处河面宽约840m,线路走向与水流方向基本垂直。

拟建桥梁的中心里程桩号为XX,桥长约860m,桥跨组合为57.5+172.5+400+172.5

+57.5m。

桥址区上部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的厚度较大,土质较为软弱,力学性能差;桥址区下卧基岩为岩性变化复杂,呈软硬岩石互层状,拟建桥梁的基础建议采用桩基础。

勘察揭露桥址区西端(小桩号端)的主墩、辅助墩以及过渡墩下伏基岩以泥质岩为主,属于软质岩,岩石的强度较低,遇水易软化,完整性较差,节理裂隙发育。

同时由于岩石的完整性较差,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孔壁坍塌现象。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结构的安全可靠,提供桩基础设计和施工实施科学的依据,根据国家规范和设计院有关文件,拟在X3号墩进行1根自平衡静载试验。

试桩主要参数见表1.1-1。

编号

SZ-1 2500 -1.470

110

中风化

泥岩

35500

2×45000-81.470 SZKXJ08

表1.1-1试桩参数表

桩径

桩顶标高

有效桩长

桩端

单桩桩顶反

最大加载值

荷载箱

地质参考

(mm)

(m)

(m)

持力层

力(kN)

(kN)

标高(m)

孔号

SZ-1

图1.1-1 试桩桩位置布置图

1.2试验目的

(1)验证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2)获得分级加载与卸载条件下对应的荷载—变形曲线,测定桩基沉降、桩弹性压缩及岩土塑性变形;

(3)确定桩侧分层岩土摩阻力及桩端阻力;

(4)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

1.3总体方案

在X3主塔下选取一根工程桩,采用单荷载箱进行承载力测试,验证竖向抗压承载力。

试验加载以测试出土层和岩层的摩阻力为主要目的,最大值大约取2.5倍的桩容许承载力。

试桩的桩身布置应变计,通过试验获得桩侧分层摩阻力和桩端阻力。

总体目标是试桩应经济、合理、工期短,提供优化设计的报告。

建设方应召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试验单位搞好工地的协调和配合工作,提供设计图纸和地质资料和其它可行的方便。

1.4试验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4)《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JT/T738-2009)

(5)地质资料及相关的设计资料

2、地质情况

2.1地质条件

根据场区内钻探揭露和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场区内地层揭露有第四系全新统表土层

(Q4me)、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早白垩世百足山组(K1b)砂岩等地层。

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表土层(Q4me,层序号①1)主要见于桥址区的公路、河堤、鱼塘堤的填筑土,以人工填土为主。

①1-1填土:

褐黄色,湿,稍经压实,成分以粉砂及黏土为主,杂少量碎石,主要位于新昌水泥厂附近的钻孔,河中各孔未有揭露。

(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层序号②1)以淤泥质土、黏性土及砂、砾层为主,根据其颗粒成分及结构又可分为8个亚层。

②1-1粉质黏土:

褐黄、灰绿、灰黄、黄褐色,湿,软塑-可塑,主要由粉、黏粒组

0

成,黏性较好。

桥址区内于SZKXJ01~SZKXJ11孔见有揭露,层顶高程-13.83~-7.89m,层厚2.00~10.35m,平均5.58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100~140kPa,摩阻力标准值35~40kPa;采取原状土样10个,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土工试验报告及统计表;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7次,实测击数N=5~17击,平均9.7击。

②1-2淤泥、淤泥质黏土:

灰、深灰色,饱和,流塑,含腐植质,有臭味,偶含贝壳碎片,含较多粉砂,局部与粉砂呈互层状或两者相混杂,个别钻孔见含有粒径为5-20mm的圆砾;土质不均匀,夹有薄层状的软黏土。

桥址区内于SZKXJ05、SZKXJ08、SZKXJ09、SZKXJ12~SZKXJ18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0.50~16.00m,层顶高程-23.65~-8.15m,层厚0.90~16.70m,平均10.39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60~70kPa,摩阻力标准值20~25kPa;采取原状土样10个,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土工试验报告及统计表;进行标准贯入试验41次,实测击数N=1~4击,平均2.5击。

②1-4粉砂、细砂:

褐黄、灰黄、深灰色,饱和,松散,分选较差,含黏土质、淤泥质及少量云母碎片,局部夹薄层状的黏土,偶见有少量腐植质和贝壳碎屑。

桥址区内于SZKXJ08、SZKXJ09、SZKXJ12~SZKXJ18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0.00~19.00m,层顶高程-26.76~-7.29m,层厚0.50~6.70m,平均2.26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80~100kPa,摩阻力标准值25~30kPa;采取扰动砂土样1个,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土工试验报告;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0次,实测击数N=5~14击,平均9.1击。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有关规定,采用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数对该砂土层埋深在20m范围内的部分进行液化判别和液化指数的计算,按8度抗震设防区进行判别,结果表明各孔的粉、细砂层会发生轻微-中等的液化现象,其液化指数IlE=0.66~9.60,液化抵抗系数Ce=0.33~0.96;桩基础设计时桩侧摩阻力宜按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折减。

②1-5中砂:

浅灰、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分选较差,含少量粒径为2-15mm的圆砾,空隙由粉、黏粒及砂充填。

桥址区内仅于SZKXJ18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16.20m,层顶高程-24.02m,层厚2.0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50kPa,摩阻力标准值60kPa;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次,实测击数N=15击。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有关规定,采用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数对该砂土层埋深在20m范围内的部分进行液化判别和液化指数的计算,按8度

抗震设防区进行

判别,结果表明该孔的砂层会发生的严重液化现象,其液化指数IlE=0.43,液化抵抗系数Ce=18.92;桩基础设计时桩侧摩阻力宜按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折减。

②1-6粗、砾砂:

褐黄色,饱和,松散-稍密,局部中密,颗粒成分主要为硅质岩、石英砂岩等,磨圆较好,分选较差,含少量卵石,空隙由砂及粉、黏粒充填,局部夹薄层状的粉质黏土。

桥址区内于SZKXJ01、SZKXJ02、SZKXJ06~SZKXJ08、SZKXJ10、SZKXJ13、

SZKXJ16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3.30~17.20m,层顶高程-25.43~-12.32m,层厚1.80~4.50m,平均3.18m;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00~350kPa,摩阻力标准值60~100kPa;采取扰动砂土样1个,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土工试验报告;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0次,实测击数N=10~18击,平均14.4击。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有关规定,采用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数对该砂土层埋深在20m范围内的部分进行液化判别和液化指数的计算,按8度抗震设防区进行判别,结果表明各孔的粗、砾砂层会发生轻微-中等的液化现象,其液化指数IlE=0.66~10.86,液化抵抗系数Ce=0.58~0.97;桩基础设计时桩侧摩阻力宜按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折减。

②1-7圆砾:

褐黄、青灰色,饱和,稍密-中密,颗粒成分主要为硅质岩、石英砂岩等,磨圆较好,分选一般,粒径主要为8-20mm,含有粒径为20-40mm的卵石,空隙由砂及粉、黏粒充填。

桥址区内于SZKXJ02、SZKXJ04、SZKXJ09、SZKXJ11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3.00~11.00m,层顶高程-23.74~-14.92m,层厚1.90~9.80m,平均6.3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400~450kPa,摩阻力标准值100~120kPa;采取扰动砂土样1个,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土工试验报告;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4次,实测击数N63.5=8~13击,平均

10.6击。

②1-8卵石:

杂色,以灰黄、灰色为主,饱和,稍密-中密,颗粒成分主要为硅质岩、石英砂岩等,磨圆较好,分选一般,粒径主要为20-50mm,空隙由砂及粉、黏粒充填。

桥址区内于SZKXJ01、SZKXJ03、SZKXJ12~SZKXJ18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2.00~21.50m,层顶高程-29.35~-14.87m,层厚3.40~11.30m,平均5.63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450~500kPa,摩阻力标准值150~160kPa;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13次,实测击数N63.5=11~20击,平均15.6击。

②1-9粉质黏土:

褐黄、灰绿色,湿,可塑,以粉、黏粒为主,含较多砂粒,土质不均匀,黏性较差。

桥址区内仅于SZKXJ10、SZKXJ11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10.10~10.70m,层顶高程-24.28~-23.05m,层厚1.90~2.90m,平均2.4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160~180kPa,摩阻力标准值45~55kPa;采取原状土样1个,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土工试验报告;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次,实测击数N=9~14击,平均12.0击。

(3)、早白垩世百足山组(K1b,层序号④2)基岩,勘察揭露桥址区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百足山组砂岩、泥质砂岩,按岩石的风化程度,本次勘察的钻探揭露有全、强、中风化岩带,分述如下:

④2-1全风化泥质砂岩:

灰黄、褐黄色,岩石风化强烈,已风化成土状,原岩结构已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用手易捏散,泡水易软化、崩解。

桥址区内于SZKXJ05、SZKXJ10、SZKXJ11孔中见有揭露,顶面埋深9.60~13.00m,层顶高程-26.18~-22.58m,层厚1.90~6.80m,平均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