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043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资料.docx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资料.docx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资料

自然地理学Ⅱ--气候--自编习题集及答案(论述题)

五、论述题

1、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1)全球气温长高使海水温度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长高;

(2)由于极地增暖剧烈,造成极地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

(3)气温升高使高纬度降水增加而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因此降水增加;

(4)就生态系统而言由于高纬度冰冻的苔原部分解冻,磊大北界会更向极地方向发展,中纬度将由于变干,某些喜湿润温暖的森林和生物群落将逐渐被目前在副热带所见的生物群落所代替。

(5)全球沙漠化将扩大3%,林区将减少11%,草地扩大11%,

(6)全球的热带病将增多。

2、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

(2)地球自转的存在;

(3)地球下垫面的不均。

3、大陆东西两岸都频临海洋,为何气候却截然不同?

(10)

参考:

(1)大陆东西两岸虽然都面临着海洋,但不同纬度带大陆东西两岸所面临的风向和气团来源,洋流性质是不同的;4分

(2)如冬季,地处300纬度以北大陆西岸为西风或西南风,风来自海洋,且面临暖流所以雨量丰富,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此时却吹西北风或北风,故气温干冷;2分

(3)在300纬度以南大陆东西两岸都受信风影响,但在东岸风来自海洋,水汽充足,而在西岸风却来自大陆内部,气流异常干旱;2分

(4)在大气环流和洋流的综合作用下,尽管东西两岸都靠近海洋,气候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2分

4、、为什么在对流层顶,低纬的温度低于高纬的?

(10分)

参考:

(1)在对流层顶,温度的平均分布取决于辐射、湍流对流交换过程,对流层顶附近的温度与对流层顶的高度有密切的关系;4分

(2)对流层顶愈高,温度随高递减的层次就愈厚,对流层顶的温度也就愈低;2分

(3)低纬地区对流旺盛,对流层顶高度为18-19KM,而高纬地区对流层顶只有9-10KM,2分

(4)故对流顶,低纬温度低于高纬。

2分

(5)

5、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0分)

参考: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

(2)地球自转的存在,形成三圈环流;

(3)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得,带状的气压带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高低气压中心;

(4)暖、寒洋流的作用使得气候更加复杂。

(5)

6、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参考:

(1)全球气温长高使海水温度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长高;

(2)由于极地增暖剧烈,造成极地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

(3)气温升高使高纬度降水增加而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因此降水增加;

(4)就生态系统而言由于高纬度冰冻的苔原部分解冻,磊大北界会更向极地方向发展,中纬度将由于变干,某些喜湿润温暖的森林和生物群落将逐渐被目前在副热带所见的生物群落所代替。

(5)全球沙漠化将扩大3%,林区将减少11%,草地扩大11%,

(6)全球的热带病将增多。

7、一天中,下午太阳辐射最强,为什么最高气温却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

(10)

参考:

(1)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

(2)而地温的高低并不是直接决定于地面对当时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

(3)正午,太阳辐射最强,地温不断升高,午后,尽管太阳的辐射开始减弱,但是地面得到的热量比失去的热量还是多些,地面长波辐射继续加强,气温也随着不断升高;

(4)到午后一定时间,地面得到的热量因为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获得的热量少于失去的,这时地温开始下降,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由储存转为损失,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这个时刻通常在午后1点钟左右,

(5)由于地面的热量传递给空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

8、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何影响?

(10)

参考:

(1)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2)导致空气污染;

(3)产生酸雨;

(4)人为地往大气中排放氟里昂,使空气中的臭氧层曹受破坏。

9、试绘图说明自转且地表均匀的全球上,气压带物风带的分布。

(10)

略:

10、为什么海水获热升温慢,失去热量后,降温也慢,而陆地获热升温快,失去热后,降温也快?

参考答案:

(1)因为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吸收的太阳辐射比陆地多;

(2)水体对太阳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此外水体的流动性,有利于表面与下层水体间的热量传输,使太阳辐射分散到较厚的水层中,而陆地只集中在陆地表面上;

(3)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岩石的大;

1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现象上有何差异?

它们的气候特征如何?

参考:

东亚季风:

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亚洲东部濒临广阔的太平洋,居于世界最大的海洋和大陆之间,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的季节变化经其他任何地区都显著。

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冬季风;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太平洋高压西伸北进,因此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夏季风,东亚季风对我国,朝鲜、日本等地区的天气,气候影响大,冬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和少雨,夏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湿润和多雨。

南亚季风:

南亚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的冬季风,但由于亚洲南部远离高压中心,并且有青藏高原阴挡,加上印度半岛面积小,陆海间热力差异小,气压梯度力,故冬季风尽管干燥,但势力比东亚的冬季风弱;夏季,南亚位于赤道低压内,从南半球越过赤道的东南信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向为西南季风,再加上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南亚夏季风来得急,势力比东亚夏季风强,气候特征炎潮湿多雨。

12、请从长江流域两岸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1998年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参考:

(1)气候因素:

1998年,西太平洋副高第一次北跳偏早,6月下旬,副高脊线明显北移到24°~28°N,并向西伸,雨区移向长江上游和三峡区间,长江上游岷江、嘉陵江、乌江和金沙江先后降大至暴雨,6月28日,三峡区间出现大暴雨,雨量超过100mm的降水面积达2.18km2。

7月上旬副高本应继续北跳,但却突然南撤东移,一条东西向的强降水带,笼罩整个长江干流及江南地区,使该区相继连降暴雨和特大暴雨,由于雨带在长江南北拉踞,上下游摆动,以致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

(2)水文因素:

长江流域两岸植被近年来遭受严重破坏,导致河堤两岸的水土大量流失,河流下流泥沙淤积过多,河床抬高,遇特大降水时,下游排水不畅,易出现河水泛滥现象,1998年的特大降水量并不比1954年的降水量大,但所造成的损失却远远大过1654年。

 

自然地理学简答论述题(参考答题方法即可)

二、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25分)

丹霞地貌是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粗、中粒碎屑岩系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的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

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

(1)红色砂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又是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是形成丹霞地貌的构造条件。

(3)气候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三、简述祁连山东段的垂直带谱(26分)

祁连山东段每增高100m,降水量增加28.6mm,年平均气温降低0.33°C左右,由此导致了气候特征、土壤、水分、植被、动物等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并构成了以下4个不同的自然带:

(1)冰雪寒冻垫状植被带。

(2)高寒草甸、灌丛草甸、森林灌丛草甸带。

(3)山地草原、荒漠草原带。

主要是祁连山浅山区的山间盆地、石质低山,剥蚀丘陵地带和山前地带。

(4)山前温带砾质荒漠、半荒漠地带。

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000m的低山山地、山前丘陵和冲洪积扇上部的砾质倾斜平原地带。

沿河人们引水灌溉开垦,形成山前冷凉灌溉农业区。

4、举例说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以厄尔尼诺现象最为典型。

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海水每年都会出现季节性增暖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

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那些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的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

这种现象一般2—7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为半年到一年半。

8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发生频数明显增加,强度明显加强,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的事件则是本世纪最强的两次事件。

1、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

当厄尔尼诺发生时,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迅速升高首先直接导致了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洪涝灾害频繁;同时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发生严重干旱。

它还会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到中高纬度地区,甚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

因此,厄尔尼诺还常常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暖湿多雨;它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我国的降水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此外,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

四、简述题

1、说明山谷风的形成。

(7分)

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因子形成的,白天因坡地上空气比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2分)谷地上面较冷的自由大气,由于补偿作用从相反方向流向谷地,称为反谷风(2分)。

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成为山风,(2分)谷底的空气因辐合而上升,并在谷地上面向山顶上空分流,称为反山风开民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

(1分)

5、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雾?

(6分)

1.地面强烈辐射冷却,降温迅速;1分

2.当近地面的薄层空气与冷地面接触后,空气将逐渐冷却并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就凝结在所接触的地表面上或地表面的物体上;2分

3.如果露点温度在00C以下,则水汽直接在接触面上凝华为白色的冰晶称为霜,1分

4.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由于强烈辐射降温后供销惨痛空气中会形成许多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这种现象便称为雾。

2分

6、为什么地中海式气候在地中海地区最典型?

(7)

1、地中海地区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有利于西行气流自西向东运行;2分

2、地中海的存在,冬季形成局部低压,加剧了气流的上升,夏季形成局部高压,使下沉气流加剧;3分

3、地中海西部有一股强大原北大西洋暖流;2分

何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

(6分)

1、为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通过大气的厚度也不同;

2、大气层愈厚则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作用也愈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少;

3、太阳高度越小,日光垂直投射时穿过的大气质量就越大;

4、日出、日落时,日光通过的大气质量数最大,短波光的散射增强,红色光在太阳光中的比例增加。

故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

7、高山气候有何特点?

(7分)

1、山地垂直气候带气候带的分异因所在地的纬度和山地本身的高差而异;(1分)

2、山地垂直气候带具有所在地大气候类型的烙印;(1分)

3、湿润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主要以热带条件的垂直差异为决定因素,而干旱、半旱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与热量和湿润状况都有密切的关系;(1分)

4、同一山地还因坡向、坡度及地形起伏、凹凸、显隐等局地条件不同,气候的垂直变化各不相同;(1分)

5、山地的垂直气候带与随纬度而异的水平气候带在杨因和特征上都有所不同。

8、冰晶效应?

在云中,冰晶和过冷水滴相处在一起的机会是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