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第4章汇率决定理论段浩1130校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0090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99第4章汇率决定理论段浩1130校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999第4章汇率决定理论段浩1130校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999第4章汇率决定理论段浩1130校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999第4章汇率决定理论段浩1130校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999第4章汇率决定理论段浩1130校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99第4章汇率决定理论段浩1130校对Word下载.docx

《999第4章汇率决定理论段浩1130校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99第4章汇率决定理论段浩1130校对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99第4章汇率决定理论段浩1130校对Word下载.docx

因此,两种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即汇率)。

由于各国货币的购买力与国内物价水平保持相应的比例关系,根据购买力平价说,均衡汇率就等于一定时点上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

若用E表示均衡汇率(直接标价法,即每一外国货币单位所代表的本国货币的单位数)。

P表示国内一般价格指数,

表示外国一般价格指数,则绝对购买力平价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即任何两国货币间的汇率,等于该两国一般物价指数的比率。

2.相对购买力平价

在纸币流通情况下,不可能没有通货膨胀。

因此,相对购买力平价说认为汇率的变动根源于两国物价水平或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即在一定的时期内,汇率的变化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

若本国发生过通货膨胀,而外国物价不变,则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就会上升。

若两国同时发生通货膨胀,则两国汇率的升降取决于两国物价上涨程度的比较。

如果本国物价上涨程度大于外国,则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汇率下降;

反之,则上升,相对购买力平价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购买力平价学说有助于说明通货膨胀与汇率变动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汇率变动的长期原因。

该学说也存在不少缺陷:

其一,该学说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实质上是把货币数量的变动作为引起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

其二,其物价指数仅限于贸易商品,但一般物价水平包括贸易商品和非贸易商品,且非贸易商品的价格不能通过国际贸易传递而趋于一致;

其三,该学说只考虑了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的贸易项目,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生产成本、贸易条件等,同时也忽略了汇率与物价的相互影响。

三、利率平价说

利率平价说认为,利率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套利保值交易,对短期汇率具有影响作用。

具体的讲,高利率的货币表现为远期贴水,低利率的货币为远期升水,升水和贴水的数额等于两种货币利率的差异。

两种货币的利率相同则表现为平价。

否则,存在套利机会。

套利的结果,必然使汇率趋于以上关系。

四、资产市场说

资产市场说侧重从金融市场均衡的角度来考察汇率的决定。

一国金融市场供求存量失衡后,市场均衡的恢复不仅可以通过国内商品市场的调整来完成,在各国资产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条件下,还能通过国外资产市场的调整来完成。

汇率作为两国资产的相对价格,其变动就有助于资产市场均衡恢复,消除资产市场的超额供给或需求,而均衡汇率就是指两国资产市场供求存量保持均衡时的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1)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可简称为汇率的货币模型。

在这一模型中,由于本外币资产(例如债券)是完全可替代的,因此这两种资产市场是一个统一的市场。

所以,只要本国与外国的货币市场处于平衡,这一资产市场也必然处于平衡。

这一模型表明:

汇率变动与本国货币供给变化成正比,与外国货币供给成反比;

外汇汇率与本国相对于他国的收入成正方向变动,与利率成同方向变动。

(2)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汇率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简称为“超调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与货币模型相比,这一模型的最大特点在于:

它认为商品市场与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的特点,这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有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过渡过程。

货币模型中所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超调模型中的长期平衡过程。

(3)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法

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法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普斯顿大学教授布朗森对此进行了最系统和最全面的阐述。

一国的资产种类,可分为三大类:

货币、本国货币表示的有收益的资产、外国货币表示的有收益的资产。

在任一特定时刻,若本国货币、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的供应量既定,本币资产的利率和外币资产的汇率由各自的需求所定。

对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的需求同该种资产的利率成正相关关系,同他种资产的利率成反相关关系。

对货币的需求则同本币资产利率和外币资产利率成反相关关系。

对三种资产的需求共同决定汇率。

4.2名校考研真题与解析

4.2.1概念题

1.一价定律(对外经贸大学2004研;

人大2001研;

人行1994研)

答:

一价定律是关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商品价格定价规律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贸易者的套利行为会使得同一种可贸易商品无论在什么地方出售,扣除运输费用外,其价格都是相同的。

所谓可贸易商品是指套利活动能使其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范围内的商品。

根据此定律,由于各国所采用的货币单位不同,同一可贸易商品以不同货币表示的价格经过均衡汇率的折算,在数值上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

(Pa和Pb表示同一可贸易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

e表示两国货币的汇率。

一价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英国金块主义者J.威得利首次提出的概念,它反映了一种国际商品的套利条件。

一价定律的成立基于自由贸易的严格假定,即商品与服务能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

这一定律的意义在于现实中自由贸易的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满足,因此国际间就会产生商品套购,套购者根据贱买贵卖的原则,在低价国购买,运到高价国出售,从中获取无风险套购利润。

一价定律与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是绝对购买力学说的前提之一,为购买力平价理论提供基本的绝对形式,可以说购买力平价说是一价定律的翻版。

2.利率平价理论(东北财大2002研)

利率平价理论亦称“远期汇率论”。

1923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著作《货币改革论》中提出的,通过利率与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的论述说明汇率是如何决定、如何变化的理论。

其内容:

投资者将本国货币投放在国内,按国内利息率取得收益,或者把一国由按即期汇率兑换成外国货币,投放于外国,按外国利息率取得收益,但可以按远期汇率将投放于外国的收益折合为本国的货币。

投资者比较这种收益,以此决定货币的投放方向,引导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一直进行到通过利率调整使这两种收益相等为止,即国内与国外汇率之差等于汇率的变动。

可以归纳一下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

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

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该理论忽视了交易成本问题,也忽视了外汇管制、资本流动限制等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在发生货币危机时,不是利率决定现货与期货的差距,而是现货与期货的差距决定了利率水平。

3.利率平价说(北师大2002研)

利率平价说指一种汇率理论,首先由凯恩斯提出,后由英国经济学家保罗等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而成,它系统地揭示了利率和汇率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揭示了远期汇率的决定因素。

古典利率平价理论建立在以下假设之上:

(1)资金在各个市场中自由流动,不受人为限制,而且量足够大,速度足够快,能在瞬时消除套利机会。

(2)汇率自由浮动,不存在政府干预。

(3)外汇交易成本忽略不计。

(4)市场预期是合理的,信息充分。

(5)投资者风险中性,可以在收益相同时承受额外风险。

理论主要内容是:

认为汇率尤其是远期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相对收益,其中主要受利差影响。

当本币利率较高时,套利资本愿意更多持有本币投资,以获得更高收益。

此时,资本流入国内,本币需求增加,外币贬值。

同样,如果外币利率较高,资本外流,本币贬值。

由此可以预测,当汇率偏离均衡值时,如果国家间套利无风险,则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幅度等于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的差额,或升值幅度等于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

其基本理论表达式为:

f=r-r*-fr*,其中r为本国利率,r*为外国利率,f为预期汇率变动率,即f=(Se-St)/St,St为即期汇率,Se为未来预期汇率。

在加入抛补因素时,只需用确定的远期汇率替代未来预期汇率即可。

古典理论有一定的缺陷,使得实际的汇率与理论预期汇率有偏差。

(1)首先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套利不会进行到收益完全一致。

(2)利率结构表现为多重利率,难以确定套利标准。

(3)资金供给并非无限大,因此套利不能无限制的进行。

为了解决这些缺陷,保罗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互交原理”,认为远期汇率与利息平价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即不仅远期汇率取决于利差,利息平价本身也受到套利的影响。

二者互动调节逐渐缩小差距,但差距会在长期中存在。

后来的经济学家又提出了升贴水原理,利息平价原理,无偏差远期汇率原理和无偏差利息原理等等,这些理论加入了无偏预期、交叉套利及即期远期市场关系等现代金融思想,构成了现代利率平价理论,完善了对利率和汇率间关系的解释和预测。

4.购买力平价说(purchasingpowerparity)(北师大2003研;

人行2001研)

购买力平价说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关于汇率决定的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该国国内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

同样,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

因此,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平价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

而货币的这种购买力实际上就是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货币兑换比率等于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

在确定两国货币购买力时,一般运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比较。

根据表现形式不同,购买力平价理论又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5.购买力平价(复旦大学2002研)

购买力平价是一种传统的,但在实际中不太成立的汇率决定理论。

它认为货币如果在各国国内具有相等的购买力,那么这时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如果一国的货物相对便宜,那么人们就会购买该国货币并在那里购买商品。

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前提是一价定律,即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是相同的。

此外,购买力平价成立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条件:

(1)经济的变动来自货币方面;

(2)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量成正比;

(3)国内相对价格结构比较稳定;

(4)经济中如技术、消费倾向等实际因素不变,也不对经济结构产生实质影响。

购买力平价存在两种形式:

(1)绝对购买力平价,即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的比率;

(2)相对购买力平价,指两国货币兑换比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水平变动的比率。

但由于运输成本及关税等因素的存在,这种情况并非是实际上的那样。

此外,汇率并非由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贸易决定,而是由外汇的供求、资本转移以及政府的汇率政策等决定的,因而实际汇率会经常背离购买力平价,况且在许多情况下也难以对不同国家选择一套合适的商品加以比较,并计算平衡价格。

6.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PurchasingPowerParity)(金融联考2002研)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说的两种形式。

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思想是:

因此,对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平价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前提有两个:

第一,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第二,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

这样,两国由可贸易商品构成的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

=

其中,

项表示权数。

如果将这一物价指数

表示,则有:

该式的含义是:

不同国家的可贸易商品的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量时是相等的。

上式变形后得:

这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7.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PurchasingPowerParity)(人大2001研)

认为各国间存在交易成本,同时各国的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的权重存在差异,因此各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并不完全相等,而存在着一定的偏离,即

为偏离系数

对上式取变动率,即下式

上式为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

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

如果本国通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贬值。

4.2.2简答题

1.简述购买力平价说的局限性。

(北师大2002研)

答:

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对之进行系统的阐述是由瑞典学者卡塞尔于1922年完成的。

(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两种形式。

(2)局限性。

卡塞尔认为,在实践中至少有以下方面的原因会使实际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

①贸易限制的不对等性。

通常,实行贸易管制的国家对进口的限制比对出口的限制更加严厉,使实际的外汇需求减少,造成该国货币的实际汇率超过购买力平价。

②外汇市场上的过度投机。

如果出现抛售某种货币的投机风潮,该国货币的实际汇率将低于购买力平价;

反之亦相反。

③对通货膨胀的不对称预期。

如预期本国通货膨胀高于或低于外国,促使该国货币的实际汇率低于或高于购买力平价。

④一国内部的相对价格变化包含了实际经济变化,而不纯粹是货币数量变化的反应,这就隐含了相对购买力平价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偏离。

⑤长期资本流动。

例如,长期的资本流出会使一国货币的汇率低于购买力平价,而长期资本的净流入则使实际汇率高于购买力平价。

⑥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例如,通过增加或减少对某种外汇的需求,会使该种货币的汇率高于或低于购买力平价。

⑦只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传导机制进行具体分析。

另外,在计算购买力平价时,编制各国物价指数方法、范围、基期选择方面也存在着技术性困难。

在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如何确定基期汇率水平关系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卡塞尔明确提出,不是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可以选作基期,基期只能是汇率等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时期。

如果基期选择不当,报告期均衡汇率的计算就会发生系统偏差。

即使基期选择正确,从统计学角度看,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际运用也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选择两国的价格指数。

根据经济管理的目的,各国编制了多种物价指数,如批发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贸易品物价指数、综合物价指数等,在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选择不同的物价指数,计算出来的结果往往出现很大的差异。

究竟选择哪一种物价指数,应该视贸易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而定。

2.弱购买力平价与通常所说的购买力平价有什么不同?

(复旦大学1999研)

通常所说的购买力平价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

弱购买力平价与通常所说的购买力平价主要有如下的不同:

(1)平价形式不同

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是弱购买力平价形式,在这里的

一个常数。

(2)理论前提不同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一价定律,而相对弱购买力平价是一国经济达到均衡的产物,由于各国生产率增长率的差异,将使各国处于国际收支均衡状态的购买力平价必将含有一个常数项,因此弱购买力平价不需要一价定律的成立。

(3)弱购买力平价形式更加符合实际

因为p与p*是由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价格共同决定的,所以,非贸易品相对于价格较高的发达国家的购买力平价也就相对较高。

这样引入

就更符合实际情况,实践证明,弱购买力平价更加符合现实。

而绝对购买力平价由于实施的前提条件,即一价定理本身就有缺陷,这时它就不能很好的反映现实情况。

(4)相互之间成立的条件不同

一般情况下,弱购买力平价成立不一定推出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成立,但是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就一定能够推出弱购买力平价也是成立的,因为此时

了。

所以相互之间成立的条件也不同。

3.相对购买力平价原理。

(人行2003研)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说的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之一。

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将汇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即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要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将上式写成对数形式,再取变动率,即得:

该式即为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

如果本国通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

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相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更具有应用价值,因为它避开了前者过于脱离实际的假定,并且通胀率的数据更易于得到。

4.试用购买力平价学说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长期趋势。

(浙江大学2002研)

(1)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

购买力平价说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其基本含义是:

因此,对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评价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

购买力平价理论有绝对购买力平价说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说两种形式。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

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的一般形式是:

,它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则将汇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即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要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是:

它意味着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

(2)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变动趋势

购买力平价学说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一般被看作长期汇率决定理论,即在长期中,各国的汇率决定于购买力的比价。

从购买力考虑,人民币在长期内倾向于升值。

由于我国的产品和服务价格水平较低,我国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远高于名义汇率水平。

实际购买力较高意味着投资人民币具有较高的收益水平,这会引导国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从而促使人民币在长期内升值。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汇率的长期上升趋势虽然可以确定,但上升的幅度却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并不会达到购买力平价所现实的高度,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产品和服务价格较低,从而人民币购买力较强,但是大部分产品和服务并不能够在国际上通过交换,这是由服务和某些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

5.简述利率平价说。

(厦门大学1998研)

利率平价说首先由凯恩思提出,后经英国经济学家保罗·

艾因奇格及其他西方经济学家的发展,系统地解释了利率与汇率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

尤其在远期利率的决定上,该理论说明了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相对收益,以利差作为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给远期汇率预测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

利率平价说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说和抛补的利率平价说,分别简述如下。

(1)无抛补的利率平价说

无抛补的利率平价说是指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或升值)幅度等于本国利率高于(或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

其表达式为:

式中,r代表本国某一段时期的利率;

r*代表外国同一时期的利率;

St代表t时的即期汇率;

Se代表市场对这段时期到到期时即期汇率的预期;

f表示市场对该段时期预期的汇率变动率(即(Se-St)/St);

汇率标价法为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

由于汇率变动率f和外国利率r*都是百分位数,二者之积作为二阶小变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无抛补利率平价又可表示为:

无抛补利率平价的成立基于一下几个基本假设:

①资金在各个市场中自由流动,不受人为的限制,而且资金流动的量要足够大,速度要足够快,以致在瞬间能够熨平远期汇率与预期汇率的差异。

②汇率自由浮动,包括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

③外汇交易成本可以忽略。

这是为了方便计算并使得计算公式简洁明了。

④市场的预期是合理的。

只要市场参与者根据自己所能得到的与汇率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进行预测,其预期结果就应该与从整个市场角度看获得充分信息时得到的预期一致,达到合理预期,并在市场汇率与他们的合理预期不同时,马上采取套利行动。

⑤投资者都是风险中立者,愿意在无风险收益的情况下,马上采取套利行动。

(2)抛补的利率平价说

无抛补利率平价实际上假定两国间的套利活动是无风险的,预期汇率变动正好等于两国的利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预期汇率Se通常与实际的远期汇率有差异,套利者的套利利益由于预期汇率的变动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外币套利收入高于本币利息收入,引发资金外流。

,外币套利收入低于本币利息收入,引发外资流入。

,外币套利收入等于本币利息收入,资本流动停止。

为了锁定资本的套利收入,套利者要进行对冲,即进行抛补交易,也就是把预期汇率Se和f确定下来,在即期买入外币、获取外币较高的利率收益的同时,卖出连本带利的外币远期,将套利风险确定在远期汇率水平上,这样套利者就不会蒙受低于本币利息收益的损失。

当然,他也不能获得高于本币利息的额外利润。

在抛补的情况下,一价定律依然发挥作用,远期汇率(F)与即期汇率St的差额――远期升(贴)水率(f)等于两国的利差。

抛补利率平价的表达式如下:

抛补利率平价的推倒过程与无抛补的利率平价完全一样,二者的唯一区别在于,抛补利率平价以确定的远期汇率F代替无抛补利率平价的预期汇率Se,这一确定的远期汇率实际上是众多预期汇率中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