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规程》第十一章监控与通信Word文件下载.docx
《《煤矿安全规程》第十一章监控与通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规程》第十一章监控与通信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百九十一条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或者专用电源,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安装断电控制系统时,必须根据断电范围提供断电条件,并接通井下电源及控制线。
改接或者拆除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电源线和控制线时,必须与安全监控管理部门共同处理。
检修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需要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报矿总工程师审批。
第四百九十二条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调校、测试,每月至少1次。
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传感器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气样在设备设置地点调校,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在仪器维修室调校,每15天至少1次。
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每15天至少测试1次。
可能造成局部通风机停电的,每半年测试1次。
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在故障处理期间必须采用人工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填写故障记录。
第四百九十三条必须每天检查安全监控设备及线缆是否正常,使用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或者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矿值班员;
当两者读数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应当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在8h内对2种设备调校完毕。
第四百九十四条矿调度室值班人员应当监视监控信息,填写运行日志,打印安全监控日报表,并报矿总工程师和矿长审阅。
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等信息时,应当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并立即向值班矿领导汇报;
处理过程和结果应当记录备案。
第四百九十五条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实时上传监控数据的功能。
第四百九十六条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的调校、维护及收发必须由专职人员负责,不符合要求的严禁发放使用。
第四百九十七条配制甲烷校准气样的装备和方法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选用纯度不低于99.9%的甲烷标准气体作原料气。
配制好的甲烷校准气体不确定度应当小于5%。
第四百九十八条甲烷传感器(便携仪)的设置地点,报警、断电、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必须符合表18的要求。
表18甲烷传感器(便携仪)的设置地点,
报警、断电、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
设置地点
报警浓度/%
断电浓度/%
复电浓度/%
断电范围
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
≥1.0
≥1.5
<1
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低瓦斯和高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
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
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采煤工作面回风巷
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进风巷
≥0.5
<0.5
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采煤工作面进风巷
被串采煤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高瓦斯、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中部
续表
采煤机
<1.0
采煤机电源
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岩巷的掘进工作面
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岩巷的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
突出矿井的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岩巷的掘进工作面的进风分风口处
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
被串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被串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
高瓦斯矿井双巷掘进工作面混合回风流处
除全风压供风的进风巷外,双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高瓦斯和突出矿井掘进巷道中部
掘进机、连续采煤机、锚杆钻车、梭车
掘进机、连续采煤机、锚杆钻车、梭车电源
采区回风巷
采区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
≥0.75
—
使用架线电机车的主要运输巷道内装煤点处
装煤点处上风流100m内及其下风流的架空线电源和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矿用防爆型蓄电池电机车
机车电源
矿用防爆型柴油机车、无轨胶轮车
车辆动力
井下煤仓
<1.5
煤仓附近的各类运输设备及其他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封闭的带式输送机地面走廊内,带式输送机滚筒上方
带式输送机地面走廊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地面瓦斯抽采泵房内
井下临时瓦斯抽采泵站下风侧栅栏外
瓦斯抽采泵站电源
第四百九十九条井下下列地点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
(一)采煤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和回风隅角,高瓦斯和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长度大于1000m时回风巷中部。
(二)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高瓦斯和突出矿井的掘进巷道长度大于11000m时掘进巷道中部。
(三)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进风巷。
(四)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采煤工作面的进风巷;
被串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前。
(五)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
(六)使用架线电机车的主要运输巷道内装煤点处。
(七)煤仓上方、封闭的带式输送机地面走廊。
(八)地面瓦斯抽采泵房内。
(九)井下临时瓦斯抽采泵站下风侧栅栏外。
(十)瓦斯抽采泵输入、输出管路中。
第五百条突出矿井在下列地点设置的传感器必须是全量程或者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
(一)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
(二)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
(三)采区回风巷。
(四)总回风巷。
第五百零一条井下下列设备必须设置甲烷断电仪或者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一)采煤机、掘进机、掘锚一体机、连续采煤机。
(二)梭车、锚杆钻车。
(三)采用防爆蓄电池或者防爆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运输设备。
(四)其他需要安装的移动设备。
第五百零二条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进风巷、掘进工作面进风的分风口必须设置风向传感器。
当发生风流逆转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和掘进巷道回风流中必须设置风速传感器。
当风速低于或者超过本规程的规定值时,应当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第五百零三条每一个采区、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的测风站应当设置风速传感器,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应当设置压力传感器;
瓦斯抽采泵站的抽采泵吸入管路中应当设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利用瓦斯时,还应当在输出管路中设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使用防爆柴油动力装置的矿井及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应当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应当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
主要风门应当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当两道风门同时打开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的被控开关的负荷侧必须设置馈电状态传感器。
第三节人员位置监测
第五百零四条下井人员必须携带标识卡。
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当设置读卡分站。
第五百零五条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应当具备检测标识卡是否正常和唯一性的功能。
第五百零六条矿调度室值班员应当监视人员位置等信息,填写运行日志。
第四节通信与图像监视
第五百零七条以下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有线调度电话:
矿井地面变电所、地面主要通风机房、主副井提升机房、压风机房、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突出矿井井下爆破起爆点、采区和水平最高点、避难硐室、瓦斯抽采泵房、爆炸物品库等。
有线调度通信系统应当具有选呼、急呼、全呼、强插、强拆、监听、录音等功能。
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的调度电话至调度交换机(含安全栅)必须采用矿用通信电缆直接连接,严禁利用大地作回路。
严禁调度电话由井下就地供电,或者经有源中继器接调度交换机。
调度电话至调度交换机的无中继器通信距离应当不小于10km。
第五百零八条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应当具有下列功能:
(一)选呼、组呼、全呼等。
(二)移动台与移动台、移动台与固定电话之间互联互通。
(三)短信收发。
(四)通信记录存储和查询。
(五)录音和查询。
第五百零九条安装图像监视系统的矿井,应当在矿调度室设置集中显示装置,并具有存储和查询功能。
第六编应急救援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六百七十二条煤矿企业应当落实应急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事故预警、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现场处置、应急投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等规章制度,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六百七十三条矿井必须根据险情或者事故情况下矿工避险的实际需要,建立井下紧急撤离和避险设施,并与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结合,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安全避险系统应当随采掘工作面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每年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开展有效性评估。
第六百七十四条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应急救援预案应当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
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发生变化,或者在事故处置和应急演练中发现存在重大问题时,及时修订完善。
第六百七十五条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应急演练制度。
应急演练计划、方案、记录和总结评估报告等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第六百七十六条所有煤矿必须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
井工煤矿企业应当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煤矿企业,所属煤矿应当设立兼职救护队,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否则,不得生产。
矿山救护队到达服务煤矿的时间应当不超过30min。
第六百七十七条任何人不得调动矿山救护队、救援装备和救护车辆从事与应急救援无关的工作,不得挪用紧急避险设施内的设备和物品。
第六百七十八条井工煤矿应当向矿山救护队提供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通风系统图、井上下对照图、井下避灾路线图、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以及应急救援预案;
露天煤矿应当向矿山救护队提供采剥、排土工程平面图和运输系统图、防排水系统图及排水设备布置图、井工老空区与露天矿平面对照图,以及应急救援预案。
提供的上述图纸和资料应当真实、准确,且至少每季度为救护队更新一次。
第六百七十九条煤矿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应急救援预案和避灾路线,具有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知识。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自救器和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方法。
班组长应当具备兼职救护队员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发生险情后第一时间组织作业人员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
外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和应急基本知识培训,掌握自救器使用方法,并签字确认后方可入井。
第六百八十条煤矿发生险情或者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当进行自救、互救,并报矿调度室;
煤矿应当立即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涉险人员撤离险区,通知应急指挥人员、矿山救护队和医疗救护人员等到现场救援,并上报事故信息。
第六百八十一条矿山救护队在接到事故报告电话、值班人员发出警报后,必须在1min内出动救援。
第六百八十二条发生事故的煤矿必须全力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及相关工作,并报请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在通信、交通运输、医疗、电力、现场秩序维护等方面提供保障。
第二章安全避险
第六百八十三条煤矿发生险情或者事故时,井下人员应当按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指令撤离险区,在撤离受阻的情况下紧急避险待救。
第六百八十四条井下所有工作地点必须设置灾害事故避灾路线。
避灾路线指示应当设置在不易受到碰撞的显著位置,在矿灯照明下清晰可见,并标注所在位置。
巷道交叉口必须设置避灾路线标识。
巷道内设置标识的间隔距离:
采区巷道不大于200m,矿井主要巷道不大于300m。
第六百八十五条矿井应当设置井下应急广播系统,保证井下人员能够清晰听见应急指令。
第六百八十六条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min的隔绝式自救器。
矿井应当根据需要在避灾路线上设置自救器补给站。
补给站应当有清晰、醒目的标识。
第六百八十七条采区避灾路线上应当设置压风管路,主管路直径不小于100mm,采掘工作面管路直径不小于50mm,压风管路上设置的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m。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的矿井,应当在各水平、采区和上山巷道最高处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
采区避灾路线上应当敷设供水管路,在供气阀门附近安装供水阀门。
第六百八十八条突出矿井,以及发生险情或者事故时井下人员依靠自救器或者1次自救器接力不能安全撤至地面的矿井,应当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
紧急避险设施的布局、类型、技术性能等具体设计,应当经矿总工程师审批。
紧急避险设施应当设置在避灾路线上,并有醒目标识。
矿井避灾路线图中应当明确标注紧急避险设施的位置、规格和种类,井巷中应当有紧急避险设施方位指示。
第六百八十九条突出矿井必须建设采区避难硐室,采区避难硐室必须接入矿井压风管路和供水管路,满足避险人员的避险需要,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h。
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推进长度超过500m时,应当在距离工作面500m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者其他临时避险设施。
临时避难硐室必须设置向外开启的密闭门,接入矿井压风管路,设置与矿调度室直通的电话,配备足量的饮用水及自救器。
第六百九十条其他矿井应当建设采区避难硐室,或者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者其他临时避险设施。
第六百九十一条突出与冲击地压煤层,应当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m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位置、回风巷有人作业处等地点,至少设置1组压风自救装置;
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压风自救装置的设置组数。
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当可供5~8人使用,平均每人空气供给量不得少于0.1m3/min。
其他矿井掘进工作面应当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
第六百九十二条煤矿必须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每天巡检1次;
建立技术档案及使用维护记录。
第三章救援队伍
第六百九十三条矿山救护队是处理矿山灾害事故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矿山救护队必须实行标准化、军事化管理和24h值班。
第六百九十四条矿山救护大队应当由不少于2个中队组成,矿山救护中队应当由不少于3个救护小队组成,每个救护小队应当由不少于9人组成。
第六百九十五条矿山救护队大、中队指挥员应当由熟悉矿山救援业务,具有相应煤矿专业知识,从事煤矿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工作5年以上和矿山救援工作3年以上,并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
第六百九十六条矿山救护大队指挥员年龄不应超过55岁,救护中队指挥员不应超过50岁,救护队员不应超过45岁,其中40岁以下队员应当保持在2/3以上。
指战员每年应当进行1次身体检查,对身体检查不合格或者超龄人员应当及时进行调整。
第六百九十七条新招收的矿山救护队员,应当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0周岁以下,从事井下工作1年以上。
新招收的矿山救护队员必须通过3个月的基础培训和3个月的编队实习,并经综合考评合格后,才能成为正式队员。
第六百九十八条矿山救护队出动执行救援任务时,必须穿戴矿山救援防护服装,佩戴并按规定使用氧气呼吸器,携带相关装备、仪器和用品。
第四章救援装备与设施
第六百九十九条矿山救护队必须配备救援车辆及通信、灭火、侦察、气体分析、个体防护等救援装备,建有演习训练等设施。
第七百条矿山救护队技术装备、救援车辆和设施必须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保持战备和完好状态。
技术装备不得露天存放,救援车辆必须专车专用。
第七百零一条煤矿企业应当根据矿井灾害特点,结合所在区域实际情况,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及物资,由主要负责人审批。
重点加强潜水电泵及配套管线、救援钻机及其配套设备、快速掘进与支护设备、应急通信装备等的储备。
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台账,健全其储存、维护保养和应急调用等管理制度。
第七百零二条救援装备、器材、物资、防护用品和安全检测仪器、仪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满足应急救援工作的特殊需要。
第五章救援指挥
第七百零三条煤矿发生灾害事故后,必须立即成立救援指挥部,矿长任总指挥。
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必须作为救援指挥部成员,参与制定救援方案等重大决策,具体负责指挥矿山救护队实施救援工作。
第七百零四条多支矿山救护队联合参加救援时,应当由服务于发生事故煤矿的矿山救护队指挥员负责协调、指挥各矿山救护队实施救援,必要时也可以由救援指挥部另行指定。
第七百零五条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必须首先组织矿山救护队进行灾区侦察,探明灾区情况。
救援指挥部应当根据灾害性质,事故发生地点、波及范围,灾区人员分布、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救援的人力和物力,制定抢救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
矿山救护队执行灾区侦察任务和实施救援时,必须至少有1名中队或者中队以上指挥员带队。
第七百零六条在重特大事故或者复杂事故救援现场,应当设立地面基地和井下基地,安排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待机小队和急救员值班,设置通往救援指挥部和灾区的电话,配备必要的救护装备和器材。
地面基地应当设置在靠近井口的安全地点,配备气体分析化验设备等相关装备。
井下基地应当设置在靠近灾区的安全地点,设专人看守电话并做好记录,保持与救援指挥部、灾区工作救护小队的联络。
指派专人检测风流、有害气体浓度及巷道支护等情况。
第七百零七条矿山救护队在救援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危及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时,带队指挥员有权作出撤出危险区域的决定,并及时报告井下基地及救援指挥部。
第六章灾变处理
第七百零八条处理灾变事故时,应当撤出灾区所有人员,准确统计井下人数,严格控制入井人数;
提供救援需要的图纸和技术资料;
组织人力、调配装备和物资参加抢险救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第七百零九条进入灾区的救护小队,指战员不得少于6人,必须保持在彼此能看到或者听到信号的范围内行动,任何情况下严禁任何指战员单独行动。
所有指战员进入前必须检查氧气呼吸器,氧气压力不得低于18MPa;
使用过程中氧气呼吸器的压力不得低于5MPa。
发现有指战员身体不适或者氧气呼吸器发生故障难以排除时,全小队必须立即撤出。
指战员在灾区工作1个呼吸器班后,应当至少休息8h。
第七百一十条灾区侦察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侦察小队进入灾区前,应当考虑退路被堵后采取的措施,规定返回的时间,并用灾区电话与井下基地保持联络。
小队应当按规定时间原路返回,如果不能按原路返回,应当经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同意。
(二)进入灾区时,小队长在队列之前,副小队长在队列之后,返回时则反之。
行进中经过巷道交叉口时应当设置明显的路标。
视线不清时,指战员之间要用联络绳联结。
在搜索遇险遇难人员时,小队队形应当与巷道中线斜交前进。
(三)指定人员分别检查通风、气体浓度、温度、顶板等情况,做好记录,并标记在图纸上。
(四)坚持有巷必察。
远距离和复杂巷道,可组织几个小队分区段进行侦察。
在所到巷道标注留名,并绘出侦察线路示意图。
(五)发现遇险人员应当全力抢救,并护送到新鲜风流处或者井下基地。
在发现遇险、遇难人员的地点要检查气体,并做好标记。
(六)当侦察小队失去联系或者没按约定时间返回时,待机小队必须立即进入救援,并报告救援指挥部。
(七)侦察结束后,带队指挥员必须立即向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汇报侦察结果。
第七百一十一条矿山救护队在高温区进行救护工作时,救护指战员进入高温区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表27的规定。
表27救护指战员进入高温区的最长时间
温度/℃
40
45
50
55
60
进入时间/min
25
20
15
10
5
第七百一十二条处理矿井火灾事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控制烟雾的蔓延,防止火灾扩大。
(二)防止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和煤尘,观测灾区的气体和风流变化。
当甲烷浓度达到2.0%以上并继续增加时,全部人员立即撤离至安全地点并向指挥部报告。
(三)处理上、下山火灾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因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和巷道垮塌造成风流受阻。
(四)处理进风井井口、井筒、井底车场、主要进风巷和硐室火灾时,应当进行全矿井反风。
反风前,必须将火源进风侧的人员撤出,并采取阻止火灾蔓延的措施。
多台主要通风机联合通风的矿井反风时,要保证非事故区域的主要通风机先反风,事故区域的主要通风机后反风。
采取风流短路措施时,必须将受影响区域内的人员全部撤出。
(五)处理掘进工作面火灾时,应当保持原有的通风状态,进行侦察后再采取措施。
(六)处理爆炸物品库火灾时,应当首先将雷管运出,然后将其他爆炸物品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