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9583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

总目标"

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

识字与写字"

、"

阅读"

写作"

(1~2年级为"

写话"

,3~6年级为"

习作"

)、"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

实施建议"

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一、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

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

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教学建议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3关于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

  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关于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三、评价建议

(一)识字与写字1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2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3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二)阅读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

  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朗读、默读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3精读的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略读、浏览的评价。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篇二: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第一部分前言2一、课程性质2二、课程基本理念2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2(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3三、课程设计思路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4二、学段目标与内容4第一学段(1~2年级)4第二学段(3~4年级)5第三学段(5~6年级)7第四学段(7~9年级)8第三部分实施建议10一、教学建议10二、评价建议13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13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13(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14(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14(五)具体建议14三、教材编写建议16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17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17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19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19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