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5 记叙性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5 记叙性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5 记叙性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好,封湖了,封湖了!
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
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
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
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8)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
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
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
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9)
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
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
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
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
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10)“咔嚓”一声,桨断了。
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
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
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
,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
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
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
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11)“爹,你怎么啦?
”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
”“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
”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
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12)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
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
7、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2分)
父子俩遛网打鱼——
(1)
——砸冰行船——
(2)
——看到希望
8、试分析第(7)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分)
9、笫(11)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
10、
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4分)
【答案】
7、
(1)遭遇风雪
(2)扒冰拖船(2分)
8、①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恶劣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③烘托人物形象,使“父亲”的性格更加鲜明。
9、运用短句,
表现当时形势的危机。
运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父亲扒冰拖船的情景。
11、①技艺娴熟,经验丰富②机智勇敢,顽强不屈③关心孩子成长。
(结合文章内容略写出一点2分)(4分)
【解析】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二是渲染气氛;
三是烘托人物性格;
四是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语句所表现的情境和人物行为的特点。
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2016届江苏省江都市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15分)
母亲的心
①我的外婆老年痴呆了。
②外婆先是不认识外公,同床共枕了50年的老伴只好睡到客厅去。
后来,有一天外婆出了门就不见踪迹,最后在派出所的帮助下家人才终于将她找回,原来外婆一心一意要找她童年时代的家,怎么也不肯承认现在的家跟她有任何关系,
③哄着骗着,好不容易说服外婆留下来,外婆却又忘了她从小一手带大的外甥外甥女们,以为他们是一群野孩子,来抢她的食物,她用拐杖打他们,一手护住自己的饭碗:
“走开走开,不许吃我的饭。
”弄得全家人都哭笑不得。
④幸亏外婆还认得一个人——我的母亲,记得她是自己的女儿。
每次看到她,脸上都会露出笑容,叫她:
“毛毛,毛毛。
”黄昏的时候她搬个凳子坐在楼下,唠叨着:
“毛毛怎么还不放学呢?
”——连毛毛的女儿都大学毕业了。
⑤家人吃准了外婆的这一点,以后她再说要回自己的家,就恫吓她:
“再闹,毛毛就不要你了。
”外婆就会立刻安静下来。
⑥有一年国庆节,来了远客,我的母亲亲自下厨烹制家宴,招待客人。
饭桌上外婆又有了极为怪异的行为。
每当一盘菜上桌,外婆都会警觉的向四面窥探,神神秘秘的,仿佛是一个准备偷糖的小孩。
终于判断没有人注意她,外婆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挟上一大筷子菜,大大方方地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宾主皆大惊失色,却又彼此都装着没看见,只有外婆自己,仿佛认定自己干得非常巧妙隐秘,露出欢畅的笑容。
那顿饭吃得……实在是有些艰难。
⑦上完最后一道菜,一直忙得脚不沾地的母亲,才从厨房里走出来,一边问客人“吃好了没有”,一边随手从盘子里拣些剩菜吃。
这时,外婆一下子弹了起来,一把抓住母亲的手,用力拽她。
母亲莫名其妙,只好跟着她起身。
⑧外婆一路把母亲拉到门口,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就在口袋里掏啊掏,笑嘻嘻的把刚才藏在衣服里的菜捧了出来,往母亲手里一塞:
“毛毛,我特意留给你的,你吃呀,你吃呀。
⑨母亲双手捧着那一堆各种各样、混成一团、被挤压得不成形的菜,好久,才愣愣地抬起头,看见外婆的笑脸,她突然哭了。
(选自《文章阅读网》有删改)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4、文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25、文中画线句中“仿佛是一个准备偷糖的小孩”能否改成“仿佛一个正准备下手的小偷”?
为什么?
26、“母亲双手捧着那一堆各种各样、混成一团、被挤压得不成形的菜,好久,才愣愣地抬起头,看见外婆的笑脸,她突然哭了。
”请想象一下当时母亲的心理感受,并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80个字左右)(5分)
23、(2分)外婆虽然年老痴呆了,但她仍然记挂着她的女儿,仍然不忘对女儿的爱。
(两个答题点:
痴呆1分,对女儿的爱1分。
大致意思对即可)
24、(4分)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一个1分,共2分)。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外婆为女儿“偷菜”时候的小心翼翼以及“偷菜成功”的喜出望外(1分),深刻地展现了外婆对女儿的爱(1分。
或答设置了悬念,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也可)
25、(4分)不能。
(“偷糖的小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婆偷菜这种行为的可爱(2分),也表现了大家对外婆这种行为的理解(1分),而“准备下手的小偷”带有贬义,没有这种表达效果(1
分)。
26、(5分)妈妈(称谓1分),虽然您患病痴呆了,您遗忘了生命中许多人和事(1分),而唯一不能割断的,是母女的血缘,您依然深深记挂着我,您的女儿(1分),感谢您,母亲!
我一定好好地赡养您,照顾您。
我爱您,妈妈!
(感谢或感恩,1分)语言流畅1分。
(供参考)
了解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根据句子内容点明其描写方法,从表现人物行为的特点、心理活动和情感分析说明描写的作用,并运用“生动”“形象”等评价语进行评价。
根据文中的内容,了解句子的描写对象,分析“孩子”与“小偷”两词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从表现人物形象这个角度来说明两句描写作用的区别。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根据文中的内容,从“母亲”体会到“外婆”对她的爱这方面来体会“母亲”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拟写。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三、(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小题。
(共15分)
妹妹扮演的角色
①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短话剧。
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
可是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
“你被选上了吗?
”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②“是。
”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
”我壮着胆子问。
③“因为我的角色!
④短话剧中只有4个人物:
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
“你的角色是什么?
⑤“他们让我演狗!
”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
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道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
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
⑥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
我们都纳闷:
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
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
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
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
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⑦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
“甄妮——豆豆(狗)”。
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
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
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⑧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
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
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⑨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摇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沙发旁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
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
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⑩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
他刚说到“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
“老鼠?
哪儿有老鼠?
”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
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11)男主角继续讲:
“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
太逼真了!
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
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
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使得台下的笑声此起彼伏。
(12)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
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
“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13)40年后,那句话我仍然记忆犹新。
命运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
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边成主角。
13、对待演出,妹妹的神情态度先后有很大变化。
用文中词组填写下表、(2分)
时间
报名时
定角色那天
排练时
排练归来
神情态度
热情万丈
很投入
14、通读全文,概括妹妹演出成功的原因。
15、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交代爸爸和妹妹的谈话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6、第(13)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主角”有何含义?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指怎样的人生态度?
17、爸爸的一句话,让妹妹改变了态度,让“我”40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长辈的引导?
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13、一脸冰霜兴奋(或:
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一处1分。
共2分)
14、
听从父亲的教导,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
积极参加每次排练,非常投入,为演好自己的角色费尽了心思
演出时表演得惟妙惟肖(一点1分。
三点3分)
1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2分)
16、指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他人和社会认可的人不抱怨命运或生活对自己的不公,而强调自身努力的积极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每问2分。
共4分)
17、示例: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善于听取长辈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因为长辈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世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健康成长(具体事例略)
(有观点1分,语句通顺1分。
能结合事例言之成理2分,共4分)
根据题目要求和示例,从第一段中可找出定角色那天妹妹在回答我们的问话时神态:
“一脸冰霜”;
再在第(6)段找到妹妹排练回来是“兴奋”。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这句话之前妹妹的态度是“冷若冰霜”,可之后妹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认真细致的排练自己的角色,自然会引发读者去想探究这番谈话的内容,因此可明确这句话有“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理解“主角”的含义,结合妹妹通过自身努力终于将最不起眼的角色演得很成功得到观众任可来理解,即是“指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他人和社会认可的人”,同时也能得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即人生态度:
不抱怨命运或生活对自己的不公,而强调自身的努力。
概括作品主题。
既要结合原文妹妹听从父亲的教导取得了成功去分析,又要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去理解,表达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2016届江苏省射阳县特庸初级中学、射阳县第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16分)
老师!
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
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
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
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
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
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
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
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
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
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
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
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
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
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
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
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
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
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
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
,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
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
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
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
odié
,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
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
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
送至门口远去
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
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
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
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
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2015、10有删改)
19、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
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
20、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
老师!
”有什么特点?
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4分)
21、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22、文中的张老师是平凡而伟大的,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有许多平凡而伟大的老师。
请写出一个最让你感激的老师,要求简要概述相关事迹。
19、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
21、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
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
21、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清寂”。
(1分)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
子女成才,家庭幸福。
因此充满了“暖意”;
但是,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寒凉”。
22
、略。
正面事例,言之有理即可。
点明修辞方法,说明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根据全文内容说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给读者的感受。
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抓住语句中的“暧意”和“寒凉”两词,结合文中所叙述的“张老师”的生活经历和精神品质来理解语句的含义。
按着题意,以自己的老师为例,说说他“平凡”在哪里,“伟大”在哪里?
简要叙述此老师的事迹,略加评价。
五、(2016届贵州省都匀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治印
聂鑫森
著名的老篆刻家厉刃,一早起来,心情特别好。
他先在院子里看了看花架上一盆盆的太阳花。
猩红的花骨朵正迎着霞光慢慢地展开,然后踱进他的书房。
书房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匾额,是他亲手写和刻的三个篆字:
“石窝窝”。
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土,但却很有意味,桌子上、博物架上,到处堆着各种各样的印石和关于篆刻的书籍,空气里飘袅着石头的气息。
昨夜,厉刃其实睡得很迟,一口气为本城评选出来的五名优秀的清洁工人,各刻了一方印。
是总工会的同志交下的任务,酬金当然是按他的润金,每印四千元。
但厉刃说:
“为他们刻印,我分文不取,而且要刻好。
”这几方印确实刻得既有气势又有韵味,采用的是汉官的风格,下刀雄浑奇肆,但细部却又婀娜多姿。
他觉得这些身处底层的工人,正直朴厚,情感丰富,有一种值得人钦佩的奉献精神。
刻完印,已是凌晨三点,他又兴致勃勃地把印文和连款拓到宣纸册页上,将来可以收入他出版的印谱中去。
老伴忽然走进来,说:
“有个年轻人要见你,他是市政府办公室的主任,叫任之。
厉刃说:
“我并不认识他,不见,哪有来这么早的?
老伴说:
“八点都过了,还早?
也许人家有急事呢,我去叫他进来吧。
厉刃点点头说:
“也好。
走进书房里来的任之很年轻也很英俊,上穿银灰色短袖衬衣,系着一根紫红色的领带,下穿一条牛仔长裤,挺时髦的。
“行石老先生,冒昧打扰,请您原谅。
“行石”是厉刃的字,任之不直呼其名,可见这小伙子是很懂礼貌的。
任之递过一张介绍信,上面写着“兹有任之主任前来拜访,求请为市长华阳刻一名章。
”“行石老先生,不知可否?
厉刃笑了笑:
“我给任何领导刻印,都是要收取润金的。
这是我的规矩。
“能不能破个例?
“不能!
”任之犹豫了一阵,说:
“我知道老先生是每印四千,能不能少一点?
“分文不少!
”厉刃有些不高兴了。
这样的事他见得多了,头头爱风雅,下属要讨上司的欢心,送个字画、印章,却又不想花钱。
厉刃从不让人占这样的便宜。
“润金我照付……我想三天后来取。
“不,一星期后来取,这几天我没时间。
“好吧,都依老先生。
”任之付了润金,悻悻地走了。
任之走后,厉刃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便找了块印石,操刀刻“华阳之印”。
仍然是汉官印的格局,但笔笔划划端庄质朴,边款为:
“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
华阳先生雅正。
厉刃奏刀。
不久,市长华阳亲自主持了一个本地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的座谈会,厉刃应邀参加了。
在开会之前,华阳特地走到厉刃面前,诚恳地说:
“厉老,谢谢您赠我的印,刻得真是太好了。
“华市长,您不必客气,这印您是花了四千元定刻的。
华阳愣了一下,随即说:
“当然要谢您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