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Word格式.docx
《七年级下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
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
连天的波浪。
③遮回疏放:
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
(1)围绕“采药归来(采药);
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
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2)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示例:
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围绕“采药归来(采药);
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回答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陆游闲居山阴时。
淳熙七年(1180),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宋史·
陆游传》)。
事后,却以“擅权”获罪,遭给事中赵汝愚借故弹劾,罢职还乡。
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出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
陆游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已任,所以放浪山水,做一个潇洒送日月的“闲人”,并非他的本意。
即便被迫闲居乡间,他也是闲不住的,采药、治病、救人,在书剑报国的政治理想落空之后,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平生关怀民生的素志。
但是,词人毕竟是一位以“塞上长城”。
自许、对驰骋疆场无限向往的热血男儿,他所执着追求的是充满战斗快意的人生。
村居生活终究难以消释他心中永不甘于沉沦的英雄豪气。
因此,放浪山水的闲情逸致,借酒后的豪兴以挥斥,正是他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的表现。
词人对“闲人”生活的似正实反的肯定与咏唱,婉曲地表述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是对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剧命运的自我解嘲。
这种似正实反的笔法,给这首词的风格带来了洒脱中寓抑郁的特色。
此题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围绕“采药归来(采药);
⑵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
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3.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全诗紧扣一个“________”字,按________推移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3)“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4)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
含有什么哲理?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5)“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
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
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答案】
(1)游;
时间
(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5)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
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解析】【分析】
(1)题目“游山西村”紧扣一个“游”字展开写。
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所以全诗按照时间推移展开叙述。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学出了农家的美好和热情好客,一个“足”字,是“充足”之意。
写出了农家丰收的年景和农人热情好客的淳厚品性。
(3)“古风存”一句展现出的是对农民美好品质的赞美,突出农民服饰的简单、朴素,据此作答即可。
(4)《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的两句诗是:
这两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包含有困境中蕴涵希望的哲理。
(5)花是红色的,在视觉上,红色的花容易联想到红色的火,所以古人往往用火,明,一类的词来形容。
柳是绿色的,在视觉上,古人把绿,青,黑,归作一类。
明明是一头黑发,古人写作青丝,明明是黑色的鬓角,古人写作绿鬓。
这里就用黑,暗一类的词形容柳。
(1)游;
(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
【点评】
(1)本题考查诗歌主要内容的把握。
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展开,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基本能力。
解答的时候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具体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基本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具体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
揣摩诗中的词句,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词语的赏析可以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等入手;
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
具体技巧有:
抓关键词;
分析遣词造句;
描述画面;
体会意境;
把握情感;
领悟哲理;
赏析写作手法等。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菊
唐·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①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
请加以描绘。
②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①寒夜过后,初霜轻轻地附着在屋瓦上,芭蕉叶断,枯败的荷叶倾倒在水面的一幅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
②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霜降之时,芭蕉新折荷叶残败反衬菊花的清绝耐寒,表达了作者对凌寒不屈的品质的赞美。
【解析】【分析】①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此题一定要把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描绘出来。
②运用反衬手法,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
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
用霜降之时的芭蕉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
由此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也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
人在逆境当中就应该像菊花一样,不畏严寒、不怕艰苦,耐得住苦难和风霜。
①寒夜过后,初霜轻轻地附着在屋瓦上,芭蕉叶断,枯败的荷叶倾倒在水面的一幅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
②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霜降之时,芭蕉新折荷叶残败反衬菊花的清绝耐寒,表达了作者对凌寒不屈的品质的赞美。
【点评】①描绘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答此类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词,关键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
②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对抒发思想感情的意义。
通读全诗,明确反衬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诗歌内容的理解,体会感情。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柳条、藤蔓、黄莺。
(2)运用拟人,“系离情”“频啼”把“柳条藤蔓”“黄莺”人格化,化无情为有情,衬托出依依惜别之情。
(1)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
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
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2)此题注意抓住诗歌后面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系离情”进行分析。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黄莺久住浑相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欲别频啼”四个字表达出了“惜别”的情感。
⑴柳条、藤蔓、黄莺。
⑵运用拟人,“系离情”“频啼”把“柳条藤蔓”“黄莺”人格化,化无情为有情,衬托出依依惜别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景物。
答题时应注意,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
柳条、藤蔓、黄莺。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从关键诗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
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①兵后
(宋)戴复古②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③围故井,向来④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
淮河边的村庄。
②戴复古:
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
③败垣:
毁坏的矮墙。
④向来:
往昔,过去。
(1)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________的乐曲最合适。
(
)
A.悲伤凄凉
B.高亢激昂
C.恬淡悠扬
D.轻快活泼
(2)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自”字的妙处。
【答案】
(1)A
(2)一个“自”字,写出了桃花不识人间悲苦,依旧盛开的情境,与下文烟草茫茫,晚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
以花的无情,来反衬诗人见到此情此景时的痛心之情。
(1)桃花盛开本是一幅很鲜明的画面,显示出勃勃的春的生机,但诗加上“无主”二字,就平添了凄凉与伤惨;
而春草笼烟展示的也是万物繁昌的景象,加上“茫茫”二字,隐隐在说,这里的耕地都长满了野草,一片荒凉,末缀上乌鸦这一不吉祥的鸟,不啻在告诉人们,这里已经没有人烟了。
诗人匠心独运,把极热闹奋发的春天写得极不堪,不写兵荒马乱,兵荒马乱已经包括了进去。
故而选A合适。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小桃无主自开花”,意思是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
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兵后的凄凉。
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蓄势。
用以反衬诗人见到此情此景时的痛心之情。
⑴A;
⑵一个“自”字,写出了桃花不识人间悲苦,依旧盛开的情境,与下文烟草茫茫,晚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和感情基调。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准确选择。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答题时应注意,答题步骤为: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7.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龙钟:
________②凭:
________
(2)第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第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1)①龙钟:
泪流纵横的样子;
②凭:
请求,烦劳。
(2)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
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1)“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
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龙钟”的原意是指流泪的样子。
这里的意思是沾湿。
作者此时身居边塞,远离家乡,每每念及,双袖就为泪水所沾湿。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凭君传语报平安”:
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凭:
托,烦,请。
(2)因为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正因为有浓重的思乡念亲之情,才在无纸笔顾不上写信的情景之下,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报的是平安,是因为不想让家人挂念,这也是亲人最关心的问题。
所以三四句是把一二句中的浓重情感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并不矛盾。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⑴①龙钟:
泪流纵横的样子;
②凭:
⑵不矛盾。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叙述的事情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8.请你分别对含“最”字的两句诗“最是一年春好处”和“此物最相思”进行朗读设计,并阐述理由。
朗读技巧提示:
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语速、语调等。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答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快,来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
《相思》中的“最”应使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所以“最”应读出欢快,欣悦的感情。
《相思》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所以“最”应重在抒情,读出对友人的思念。
据此理解作答。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快,来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
【点评】本题考查朗读设计的能力。
朗读设计包括设计朗读的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语速、语调等。
要对诗中的某个词进行朗读设计,最关键的是要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不同,朗读的设计也不同。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雨过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
B.第一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体现了雨后空气清新明净,原野空旷开阔。
C.第二联放眼四周:
远处,城门楼临靠河边渡头;
近处,村边绿树紧连溪流入河口。
D.第四联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
(2)第三联以动写静甚为精妙,请就此简要分析。
【答案】
(1)D
(2)“明”作动词,表现出阳光下溪水闪烁明亮,晃人眼目。
(“出”则将山峰拟人化,远处碧色的峰峦,仿佛调皮的孩子,突现群山身后。
)将静态之物写得动感十足,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眷恋田园之情。
【解析】【分析】⑴D项“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的说法有误,“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写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⑵“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描绘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
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
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⑴D;
⑵“明”作动词,表现出阳光下溪水闪烁明亮,晃人眼目。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写法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能细心辨析、具体分析某种或几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
解答时要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10.诗歌鉴赏。
戎昱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案】
(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久住”、“相识”、“欲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人格化,移情于景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课外的诗歌鉴赏,考了诗词提炼、诗句赏析;
但诗人思想感情这一考点并未覆盖到,题目设置较为一般。
本题难度适中。
⑴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⑵“久住”、“相识”、“欲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人格化,移情于景。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中的景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找出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即可。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
赏析句子时,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早作
(宋)裘万顷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①井梧:
井边的梧桐树。
②缄:
包藏。
③斗:
北斗星。
④河:
银河。
(1)诗中“井梧飞叶”与“________”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
诗句“________”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
(2)诗人怎样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
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
【答案】
(1)篱菊缄香;
斗柄横斜河欲没
(2)以声衬静。
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以鸦鸣声来衬托出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解析】【分析】⑴分析诗中所写景物抓住“秋天的味道”一词,“菊”是秋天的花,据此写出短语。
根据注释,“斗”指北斗星,北斗星还在天边一角,说明是凌晨之“早”。
综述为:
篱菊缄香;
斗柄横斜河欲没。
⑵从诗人所写景物及其特点,结合具体的诗句来理解分析。
作答时,要抓住“表现手法”一词,从作者描绘景的动态来理解以动(声)衬静的方法,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即可。
本题用鸦鸟乱鸣打破了清晨的寂静,来衬托出大山深处的黎明前的清幽和静谧的特点。
⑴篱菊缄香;
⑵以声衬静。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
具有秋天的味道的景物:
梧桐落叶,菊花盛开;
黎明破晓之时:
斗柄横斜河欲没,天快亮星星稀疏。
⑵本题考查分析以声衬静写法的作用。
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以声衬静写法更加突出幽静,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就是代表。
本诗用鸦鸣声来衬托黎明的静谧。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千寻塔”写出了塔的什么特点?
(2)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高峻/高而陡
(2)不害怕浮云挡住了我的眼睛,因为我站在最高的地方,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1)“千寻塔”的意思很高很高的塔,这是夸张写法,作者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2)内容上,“不畏浮云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