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夫子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
《山东省曲阜夫子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曲阜夫子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曲阜夫子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曲阜夫子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
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
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家风重陶与个体自觉并举。
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
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
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
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
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
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
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进步则社会进步。
要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王西维《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的家训文化在周代就已经产生,家训文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如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
B. 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精神、思想及其生活。
C.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丰富,在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均有其行为规范,它还包括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倾向。
D. 传统家训文化教育,讲求的不外乎是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三方面结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举《女诫》《颜氏家训》《家范》家训代表著作之例,旨在论证家训文化早已有之。
B. 文章论证了发掘家训文化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精神、弘扬家风的现实意义。
C. 文章阐述古代家训的劝导性功能和强制性作用,旨在论证古代家训强调礼与法并重。
D.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正反论证,有力地阐述了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纲五常”强调君、父、夫分别为臣、子、妻的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旨在以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B. 现代教育理念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子女的首所学校。
这一理念与古人讲求以身示范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基本一致。
C. 优秀的家风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将成为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
D. 进一步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是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前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
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
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
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法制晚报》)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
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
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
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
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
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
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每日新报》,有删改)
材料三:
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
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
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
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
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
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
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
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己。
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东北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四:
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
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
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
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法制晚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
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
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本已严重的空气污染程度。
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
B.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
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与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
D.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
E.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
6.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
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文言文阅读
(一)(本题共4小题,19分)
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
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
弱冠为魏尚书郎。
时权臣专政,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甚为傅嘏所重,谓之宁武子。
在位十年,以任职称。
数岁转廷尉卿。
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
邓艾、钟会之伐蜀也,瓘以本官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给兵千人。
蜀既平,艾辄承制封拜。
会阴怀异志,因艾专擅,密与瓘俱奏其状。
诏使槛车征之,会遣瓘先收艾。
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若来赴官军,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诛及三族。
比至鸡鸣,悉来赴瓘,唯艾帐内在焉。
平旦开门,瓘乘使者车,径入至成都殿前。
艾卧未起,父子俱被执。
俄而会至,乃悉请诸将胡烈等,因执之,囚益州解舍,遂发兵反。
会留瓘谋议,乃书版云“欲杀胡烈等”,举以示瓘,瓘不许,因相疑贰。
瓘如厕,见胡烈故给使,使宣语三军,言会反。
及暮,瓘作檄宣告诸军。
诸军并已唱义,陵旦共攻会。
会率左右距战,诸将击败之,唯帐下数百人随会绕殿而走,尽杀之。
事平,朝议封于瓘。
瓘以克蜀之功,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效,固让不受。
太康初,迁司空。
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
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纯质,不能亲政事。
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
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
“臣欲有所启。
”帝曰:
“公所言何耶?
”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
“此座可惜!
”帝意乃悟,因谬曰:
“公真大醉耶?
”瓘于此不复有言。
贾后由是怨瓘,且忌其方直,不得骋己淫虐;又闻瓘与玮①有隙,遂谤瓘与亮②欲为伊霍之事③,启帝作手诏,使玮免瓘等官。
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
左右疑遐矫诏,咸谏曰:
“礼律刑名,台辅大臣,未有此比,且请距之。
”瓘不从,遂与子恒、岳、裔及孙等九人同被害,时年七十二。
(山东中学联盟zxlm节选自《晋书·卫瓘传》)
【注】①玮:
指楚王司马玮。
②亮:
指汝南王司马亮。
③伊霍之事:
伊霍,商伊尹和汉霍光的并称。
后世往往以此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B.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C.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