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教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7444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美术教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美术教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一年级美术教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美术教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美术教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2)展示绘画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进行“连线游戏”等活动,欣赏更多的绘画造型作品,如纸版画、水粉画、水墨画、线描画和贴纸画等。

同时出示相应的绘画制作工具,可结合讲讲有关工具的发明等。

(3)出示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图片或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用笔,激发想象。

(1)结合课本和儿童作品,出示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看看,并说说对这两种作品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尝试画出不同的点、线、面。

(3)可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4.大胆尝试、表现。

让学生尝试彩色水笔和油画棒的用法,画一幅点、线、面组合的绘画作品,并像米罗一样进行想象,同时给画取个题目。

5.展示、评价、交流。

(1)让学生分组张贴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一块展板进行展览,并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用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

6.总结、拓展。

(1)出示思考题:

你知道本学期美术课学习什么吗?

你会使用哪些工具?

你喜欢学习什么样的美术内容?

(2)教师可出示以往学生的画册或成长袋,可布置拓展性的作业:

准备一本绘画本,让学生回家继续尝试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的用法,画画自己喜爱的东西。

(3)布置下节美术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的工具。

 

第2课有形的世界

1.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各种常见的基本形,初步认识各种形状,了解生活中的物体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而成。

2.继续学习油画棒和彩色水笔涂色、画线的方法,学画各种基本形及简单的组合形,画画身边的物品和景象,并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借助基本形及组合表达自己对形的感受、记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形的感受力、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各种形的描绘能力和撕贴等造型能力。

3.激发学生用各种基本形去观察、描绘生活中的不同物体的兴趣,培养对形的审美感受力。

本课是一堂认识基本形的造型课。

课本用一页多的版面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具有不同基本形的物体,有圆形的钟、方形的魔方等常见的基本形及心形等各种有趣的形,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基本形,激发学生观察基本形的兴趣;

重点让学生观察、思考与探究上海浦东建筑物的基本形,提高观察、感受基本形的能力。

课本中也继续向学生展示了用油画棒画基本形及涂色的方法,同时展示了用彩色水笔画的和彩色纸撕贴基本形的儿童作品,让学生欣赏、揣摩、学习多种表现方法,提高构图造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基本形,并用基本形画或撕贴身边的物品或景象。

难点:

用基本形去观察、理解生活中的由基本形组合的物体。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彩色纸、收集一些生活中具有基本形的物体的图片或实物

(教师)各种生活中的具有基本形的物体及其图片、基本形模具一套、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

1.趣味导课,初步感受基本形。

触摸、猜谜和画画,趣味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的纸盒或袋子,让一位学生上来摸一摸。

(2)拿出这三个常见的基本形物体,让学生猜猜写在上面的谜语,谜底是一些基本形明显的常见物体。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物体,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这些形状。

2.结合生活,深入观察,感受不同基本形的特征。

(1)让学生按小组观察实物的各种基本形,深入感受各种基本形及特征。

(2)让学生在教师准备的模具中找出与实物相对应的基本形,并说说特征。

(3)结合“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说说有关基本形的有趣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更多的基本形及特征。

3.抓住特征,探究表现方法,激发撕画兴趣。

(1)让学生探讨如何画好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基本形,通过分析,启发学生用弧线画圆、用三条直线画三角形、用四条直线画长方形等等。

(2)让学生分组在黑板上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画得多和抓住特征画得好,教师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与修改。

(3)让学生在黑板上记忆想象添画基本形。

(4)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撕纸的方法撕出基本形,探讨怎样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彩纸撕出各种基本形,感受与绘画不同的审美情趣,并提示学生正确的用纸方法。

4.撕撕、画画喜爱的各种基本形,进行记忆想象。

(1)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撕、画练习。

(2)请学生对自己撕、画的基本形进行添画练习。

5.趣味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撕、画练习作品。

游戏展示:

可让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比赛,教师与同学共同评价其作品。

6.拓展学习。

教师总结,欣赏擅长用基本形画画的艺术家的作品,开拓视野;

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二课时

(学生)彩色纸、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七巧板

(教师)基本形组合图片及实物、彩色纸、七巧板、实物投影仪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画画和撕撕已认识的各种基本形,可用比赛形式比比哪位同学说、画、撕得又多又好。

2.摆摆玩玩,游戏导课。

(1)出示一副七巧板,让学生拼出各种有趣的物体。

(2)教师导入新课: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

3.观察感受,探究认知,启发想象。

(1)初步感受: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本中的上海浦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说一说那些建筑物是由哪些基本形组成。

(2)深入感受、探究:

教师利用课件、图片和实物,出示一些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进行大胆创新。

教师给出各种基本形,请学生任意组合成各种物体或图案,并让学生充分想象。

4.欣赏感受,激发尝试。

(1)欣赏儿童撕贴、绘画作品,从作品中感受各种基本形。

(2)欣赏大师撕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利用基本形进行创作表现的手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5.小组合作,撕拼画练习。

(1)让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撕成的各种基本形在桌面上进行组合、想象练习。

(2)选择拼图画面,小组合作,把它添画完整。

(3)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法,画画记忆或想象中的基本形,然后小组合作,最后把画组合在一起,最后拼成一张大作品。

6.展示、自评。

让学生展示作品,启发学生自取题目,自我评价作品,并说说撕贴的画与画的画有什么异同。

7.出示课题,拓展教学。

(1)教师总结,教师出示课题:

《有形的世界》。

(2)让学生加上所感受到的词,如:

“美丽的”有形世界、“缤纷的”有形世界、“多姿的”有形世界等等。

(3)布置回家作业:

继续用基本形组合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并在自己的画册上画一画。

同时要求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3课色彩魔方

1.初步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采用故事、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结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简单的色彩练习,进一步寻找自然界其他色彩,发现色彩的美感和魅力。

3.运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逐步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热爱和探求。

色彩充满无穷的魔力和生命力,当你用心去体会和领悟的时候,就会得到无穷的视觉享受,被色彩的力量所震撼,久久难以忘怀。

生活中的色彩是那么的丰富,令人陶醉;

自然中的色彩光怪陆离,瞬息万变;

孩子心中的色彩更是捉摸不透,神奇美妙。

让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色彩吧:

看看暖烘烘的太阳、熊熊火光,瞅瞅冷飕飕的月夜、茫茫的白雪,感悟中国人对红黄的眷恋,外国人对黑白的歌颂,以及各族人民对不同色彩风情的表白。

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对色彩原理和规律的探求。

多少画家为色彩的表现倾注了全部心血,就因为色彩表达了美、表达了力量、表达了精神。

这样的色彩作品凝聚了生命的魅力。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必须学好知识、锻炼能力、用心体察、适时运用,才能融入激烈的社会竞争,才能创造出迷人的色彩世界。

本课以《色彩魔方》为题,意在表现大千世界中色彩的魔力和它所具有的丰富、迷人、令人神往的特点。

教材选用红、橙、黄等常见颜色,目的是让学生能很快地认识色彩、理解色彩。

本课选取了生活中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气球、长凳、小汽车和房间等感性的材料,还提供了三幅学生作品,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习到色彩的表现技法,并创作出心中神奇的故事。

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作简单的练习。

帮助学生能够顺畅地讲述色彩的故事,并能准确地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预习:

①运用剪纸或绘画的形式表现所认识到的色彩;

②寻找有关色彩的照片和图片。

工具:

彩色水笔、油画棒和水彩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录像《多彩的世界》、标准色标、10只彩色小球等

1.认识色彩,认识世界。

(1)出示课件:

播放录像《多彩的世界》。

指名要学生说说看到的色彩,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

(2)揭示课题:

《色彩魔方》。

(3)出示课件:

欣赏书本中的作品(色彩魔方、生活中的色彩、学生和画家的作品等)和教师提供的色彩作品。

(4)提供欣赏的建议:

①注意作品的整体性;

②分析色彩的组成;

③感受作品的美感。

2.玩玩游戏,猜猜颜色。

(1)教师出示准备的10只气球:

教师放飞气球,学生抢答气球的颜色,谁先回答出奖一只气球。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对生活中的色彩的感受。

3.交流体会,画画色彩。

(1)把收集的色彩和书本中的色彩进行比较并分析差别。

(2)小组讨论差别的原因,教师小结(正是因为有这些色彩,才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3)尝试练习:

把记住的色彩用彩色水笔等作画工具画出来,并交流记住色彩的各种好方法。

4.创作作品,表现色彩。

(1)作业主题:

画出自己心中的色彩组合,如教材中的《七色花》,还有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动物、人物等都可以。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建议:

①画出生活中自己熟悉的物品及其他东西,并融入自己的情感;

②画的线条要自然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③作品要有个性,各具特色;

④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作简单的评价。

5.拓展主题,寻找色彩。

(1)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色彩,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多姿多彩。

(2)提供拓展性的主题:

结合四个季节,寻找自然界中美丽的色彩。

(学生)美术课常规工具、上节课拓展的作业

(教师)课件,春、夏、秋、冬的录像及10张有色彩的卡片等

1.述说故事,发现色彩。

指名要学生讲述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结合各个季节也可以),并分组讨论故事中出现了几种颜色,然后讨论感受故事中色彩的美与丑及其原因

2.引申故事,表达色彩。

(1)教师根据同学讲的故事,选择其中一个,运用色彩来表现。

(2)学生分组讲故事,分组表演(表演的学生在胸前挂上画有色彩的小卡片)。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

①讨论故事及表演的优点与缺点;

②进一步探讨色彩在表现情感变化上所具有的特点和作用。

3.升华主题,创造色彩。

(1)提供创作主题:

我心目中的四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一个季节,也可以把四季的景色都画出来)。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拓展教学,评价色彩。

(1)采用小组评、自评、集体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

(2)评价的建议:

①作品的主题是否明确;

②作品是否熟练而准确地运用了自己所认识的色彩;

③作品是否体现了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3)教师小结,对创造性的色彩予以表扬。

(4)提供拓展性的主题:

①进一步探索色彩的秘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

②记录一周的色彩心情日记,或者进行听音乐画色彩等有意义的色彩练习。

第4课我的胸卡

1.初步了解平面形的变化和胸卡的有关知识。

2.通过胸卡的设计与制作,尝试用不同材料大胆地进行创作与表现,加强学生对物体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现力。

3.开展自我介绍与交流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了解,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胸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校徽、商店服务员和警察的工作卡、重要会议的出席证等。

胸卡上有单位(会议)名称、持卡人照片、姓名、编号等一些不同的标识,既有实用的功能,又有点缀装饰的功能。

本课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张别致的胸卡这样一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基本形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与练习平面形的一些变化,丰富美术语言;

让学生以胸卡这一有趣的载体,在新的班集体中进行自我介绍,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让学生了解胸卡的用途,丰富生活经验。

本课的编写巧妙地将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融入在胸卡设计制作及介绍交流的活动中,努力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主动。

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制作一张胸卡。

如何制作一张有自己独特想法的胸卡。

(学生)绘画、手工工具,白(彩)色卡纸,线绳等,收集1-2个胸卡,可带一张自己的小照片

(教师)课件、胸卡实物和范作

1.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带着胸卡工作的实景和胸卡的放大特写镜头,或不同胸卡的放大图片。

(2)让学生说说胸卡的样子和用途,了解胸卡上的基本内容及胸卡的不同用途。

(3)揭示课题:

《我的胸卡》。

2.范作欣赏,加强感知。

学生作品。

(2)让学生看看、说说胸卡的有趣造型,感受平面形的变化,进行胸卡内容的设计。

3.小组讨论,激发创意。

(1)提问:

怎样设计胸卡的外形?

分小组讨论探究胸卡的外形变化与设计,进一步了解平面形的变化。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概括小结、示范:

在圆形、方形、三角形基础上的变化;

基本形的组合变化;

象形设计变化(结合课件展示平面形及范作)。

4.讲解演示,掌握步骤。

怎样制作一张胸卡?

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制作方法。

(2)教师小结、补充,让学生了解掌握胸卡的基本制作步骤(借助课件演示):

①设计、制作胸卡外形;

②设计、绘制胸卡上的内容与图案;

③设计、制作胸卡的挂件(用别针、线绳等不同的方法)。

5.学生练习,表现感受。

(1)明确作业要求:

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胸卡。

(2)练习提示:

大胆创意,从胸卡的外形到内容都力求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胸卡上有自己的姓名或形象;

同桌可以讨论、合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交流,小结拓展。

(1)让学生戴上自己设计制作的胸卡,同学间进行自由交流(提示交流内容:

自我介绍姓名、爱好和特长等;

胸卡制作体验)。

(2)指导学生互评作品(提示评价内容:

外形、内容的设计是否有创意;

颜色的搭配是否大胆、漂亮;

挂件等的制作是否精致)。

(3)小结拓展。

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为爸爸、妈妈设计、制作一张漂亮的胸卡,进一步进行练习与创作。

第5课小雨沙沙

1.初步学习点、线的基本知识。

2.采用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包括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秋天小雨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秋雨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

秋天是美丽的,秋天的小雨更显得迷人:

沙沙、刷刷、滴滴答答……的响声,百听不厌,回味无穷。

秋日艳阳高照,忽而天气转凉,天色阴沉,秋风扑面,觉得凉凉的,来的正是一场绵绵不断的秋雨。

久旱逢雨的农民喜笑颜开,路上的行人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各种植物浸润在秋雨之中,秋雨、行人、景物,有时还加上蒙蒙雾色,组成了一幅绝美的秋景图。

本课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小雨,仔细观察下雨等自然现象,体会人物、动物和植物在雨中的各种变化。

教材选用了黄丰的《水乡烟雨》(摄影)和甘正伦的《春雨江南》(版画)这两幅作品,目的在于让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初步感受艺术在表现生活、表达情感上的魅力。

教材还展示了三幅不同内容、不同画法和不同表现形式的学生作品,教师应该通过对不同雨滴的点、线分析,以及对作品的欣赏和感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用点、线和色彩来表现生活。

运用点、线及色彩表现下雨的情景。

学习雨中与雨前、雨后不同天气变化的表现方法。

(学生)油画棒、彩色水笔和画纸等常规用具;

分成4至6人的小组,选好小组长

(教师)课件:

录像《小雨沙沙》、范作、喷水壶等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录像《小雨沙沙》。

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录像的感受。

(2)教师用水壶洒水,询问学生听到什么,并让学生表述听到的感受。

(3)教师小结听到的声音:

沙沙、刷刷、滴滴答答……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作品欣赏。

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点、线和色彩)。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小雨沙沙》。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怎样表现小雨点?

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学生上台演画小雨,教师讲述并补充。

(3)提问:

怎样画中雨、大雨和暴雨的雨点呢?

(4)在画中人物、动物和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

记忆中的秋天小雨。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的建议:

画出自己对秋天小雨的感受,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画法。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3)提供评价建议:

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

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

③作品的点、线和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学生课外的研究思路:

问题:

雨前、雨中和雨后有什么不同(包括天气、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各方面)?

注:

正逢下雨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如不下雨,可找一找图片资料。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录音《雨中情》、范作、不同雨景(有暴雨、大雨、中雨和小雨的情景)的录像

1.运用情景,启发思维。

下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情景。

(2)思考:

怎样表演你在不同雨景中的感受?

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感受。

(2)小组评,教师评。

3.讲述故事,结合表演。

(1)让学生说说雨中的故事(可结合表演的形式)。

(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

4.布置作业,表现雨境。

让学生欣赏教师提供的照片或范作等。

(2)提供作业构思建议:

①主题:

在雨中。

②思路:

可以表现自己或别人在不同雨景中的情景;

也可以表现对雨中不同情景的感受;

还可以表现动物、植物在雨中的情景;

自由地想象对雨中情景的感受。

③注意:

运用不同点、线和色彩,画出雨的不同变化,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在画面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画的反面写上说明,创作时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

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小结本节课内容。

(3)布置拓展性的作业:

①了解天气为什么会有阴、晴、雨的变化;

②回家后可以与他人一起合作创作在雨中的作品。

第6课我心中的太阳

1.运用线、色描绘太阳,激发学生大胆地表现太阳的美。

2.学习想象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感知太阳给大自然带来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对人类来说太阳只有一个,太阳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但是在每个人的心目中出现的往往是经过自己加工修饰,注入情感的,美好、温暖、慈祥的太阳形象。

在孩子们的心中,太阳的形象很美好。

因此,在儿童画中少不了太阳。

他们对太阳的解释更加丰富,更加奇特。

他们画中的太阳常常出现人的相貌,动物的特征或美好吉祥的图案。

教材选了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