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及其人生感悟精选20个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6935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及其人生感悟精选20个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及其人生感悟精选20个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及其人生感悟精选20个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及其人生感悟精选20个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及其人生感悟精选20个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及其人生感悟精选20个Word下载.docx

《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及其人生感悟精选20个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及其人生感悟精选20个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及其人生感悟精选20个Word下载.docx

3.曹操碣石山观海

  【传统故事】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北方的袁绍和曹操都想吞并对方,伺机一统天下。

公元二百年,袁绍率十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率七万兵马迎敌。

两军在官渡交战,曹操亲自率五千精兵烧掉袁军的粮草,并趁乱一举打败了袁军。

接着,他又平定了辽西、辽东等地。

  得胜后,他踌躇满志地班师回朝。

路过河北碣石山时,曹操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辽阔苍茫的大海,不禁吟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首《观沧海》通过对大海壮丽景象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成为千古佳作。

  【人生感悟】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代枭雄,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所写的诗句至今仍广为流传。

这一首《观沧海》便展现了他宽阔的胸襟和卓越的气度。

处于逆境中的青少年,应当学习曹操对前途的乐观心态,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而消极颓废。

4、魏照拜师

  【传统故事】郭泰是东汉时期的大学者,他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当时有很多人向他求教。

有一个叫魏照的年青人,也拜郭泰为师。

在向郭泰讨教几次之后,他就把行李也搬了过来,要住在郭泰的家里。

  郭泰很奇怪,就问他:

“别人都是早上来晚上走,你为什么要住在我这里?

”魏照诚恳地说:

“我很佩服您的学识和为人。

现在有知识的老师很容易找,但能传授做人道理的却不多。

而您正是这样的人,所以我希望能时刻伴随您的左右,朝夕学习。

”郭泰听了很受感动,就留下了魏照,从此更加用心地教导他。

后来,魏照也成为了大学者。

  【人生感悟】我们除了要虚心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悉心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做一个真正品学兼优的人。

魏照拜师的目的,不正是为了德学兼备、完善自我吗?

在如今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要想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要学会做人做事之道。

成功的机会是均等的,只要找到了为人处世的方式,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5、萨都刺一字之师

  【传统故事】萨都刺是元朝的著名诗人。

一次他在山上游玩,天突然下起了雨,就只好到附近的寺庙里避雨。

这时,寺庙的晚钟响了,声音宏亮而悠扬。

萨都刺灵感突发,写出了两句诗:

“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

”这两句诗意境空阔,很快在当地传扬开来,大家纷纷称赞。

不料一位老者听了,说:

“也不怎么样嘛。

  萨都刺听说后,马上找到那位老者请教。

老者说:

“这两句诗里,上句有个‘闻’字,下句有个‘听’字,都是一个意思,不如把‘闻’改成‘看’字。

”萨都刺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拜老者为师,此后经常找他谈论诗句。

  【人生感悟】再高明的学者也会有疏漏的地方,因此,即使成就很高的人,也要不断地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孔子曾说:

“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很多知识的,只不过喜欢读书并不耻下问而已。

”著名诗人萨都刺的故事,再一次告诫青少年,无论对待何种形式的学习,都要以勤奋钻研、虚心求教的态度去践行。

6、刘完素虚怀若谷

  【传统故事】刘完素是宋朝很有名的医学家。

有一次他生了病,吃了许多药,病情也不见好转。

一天,他的朋友张元素来探望他。

张元素也是个大夫,他提出给刘完素看病。

刘完素心里有些不愿意:

自己的病如果被他治好了,那不是很没面子?

  但他转念一想:

我平时最提倡同行间互相学习,怎么轮到自己就糊涂了呢?

于是,他很高兴地请张元素帮他治病。

两人一起分析病情,研究药方,终于找到了病根。

不久,刘完素恢复了健康。

此后,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医学上的疑难问题,医术都大有长进。

  【人生感悟】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丰富的人向知识贫乏的人请教,这是一种谦虚的态度。

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时,你的缺点正好是别人的优点,学习应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刘完素的故事告诉青少年,知识再渊博的人也有不足的地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虚心接受并采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诚挚地学习别人的长处。

7、谈迁重写《国榷》

  【传统故事】谈迁是明朝末年的穷秀才,他历尽千辛万苦,花费27年时间,写出了一部关于明朝的史书,并将其定名为《国榷》。

不料,就在书稿完成后不久的一个晚上,谈迁家里闹贼了。

小偷见谈迁家里没什么可偷的,就顺手把谈迁的书稿拿走了。

变迁发现书稿丢失了,不禁痛哭流涕。

  这一年,他已经53岁了。

但谈迁很快就振作起来,并对自己说:

“我的手还在,怎么能这么消沉呢?

”于是他决定重新写《国榷》。

4年过去了,谈迁终于重新写出了一本《国榷》。

这部书资料翔实,内容完备,成为后世学者研究明史的必读之书。

  【人生感悟】一介穷书生,用27年的时间编纂史书,他所付出的精力和遭遇到的窘境是可想而知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他53岁那年,书稿丢失,可以想象他当时的心境是何等悲痛。

  但谈迁并没有消沉,再一次重写《国榷》,成为了千古美谈。

鲁迅先生说过: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去应付一切不幸。

遇到困难、挫折、失败就惆怅、迷惘、灰心丧气,这是软弱的表现。

8、李谧青出于蓝

  【传统故事】南北朝时,李谧18岁就拜当时的大学问家孔璠为师。

孔璠知识渊博,为人谦虚,学生们都很敬仰他。

李谧拜他为师后,学习非常刻苦。

没过几年,甚至连孔璠都有不如李谧的地方了。

一次,孔璠读书时不太理解书中的一段话,就请教李谧:

“你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李谧认真地分析了那段话,然后详细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有人问孔璠:

“你做老师的倒要请教学生,就不怕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吗?

”孔璠不在乎地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老师也不是固定的,谁懂得多,谁就可以做老师。

”问他的人听了,信服地点点头。

  【人生感悟】《增文贤文》中说: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孔子说:

“后生可畏。

”李谧的老师孔璠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可见,对于任何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我们都不能轻视,新旧交替是自然规律的具体体现,前人已一语道破了其中玄机。

青少年应该知道:

只要别人比我们懂得多,无论他是什么出身和什么年龄,都有资格做我们的老师。

同时,要端正学习态度,不懂就问,虚心请教,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

9、阮大铖学不尚行

  【传统故事】明朝末年的阮大铖是其名的戏曲家,在诗歌的创造上也很有成就。

但是,他十分虚荣,爱慕权势,为了做官而不择手段,甘心和魏忠贤这种奸邪的人勾结在一起。

后来,阮大铖又怕朝里正直的人士联合起来反对他,就辞官回家避风头。

但是,他不甘心默默无闻,私下里对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说:

“我还能好好儿地活着回来,那些人可不一定。

  后来,魏忠贤害死了那些正直的人。

阮大铖知道后很得意,就又开始勾结魏忠贤,为非作歹。

然而坏人终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阮大铖后来投降了清朝,在随军出征的时候惨死在途中。

  【人生感悟】喜欢学习的人就像禾苗一样,是有用之才;

不爱学习的人就像野草一样,只能当柴烧;

学习了道理而不按理行事,就像穿了衣服的牛马一样,依然改不了本性。

阮大铖虽然在戏曲上很有成就,但他爱慕权势,和奸党魏忠贤勾结在一起,为非作歹,最终落得了惨死的下场。

青少年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就要切实地去实行,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千万不要步入阮大铖的后尘,为非作歹。

10、陈子昂大器晚成

  【传统故事】唐代初期的陈子昂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

他家里比较富裕,年轻时的陈子昂并不把钱财当回事,常和一些好朋友到处游山玩水,从来没有想过要好好儿读书。

18岁时,陈子昂在学识上还是一无所知。

后来,他的父母对他严加教育,他才开始觉得自己学识浅薄,感到非常惭愧。

  于是,他开始奋发图强,再也不和原来的那些朋友玩了。

他以成年男子的身份,和几岁的孩童一样到乡里的学校求学。

经过几年没日没夜的苦读,他终于学有所成,成了一名大学问家,在诗歌和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人生感悟】无论是聪明还是笨拙,无论学习的时间是早还是晚,只要认真读书,总会学有所成。

在青少年当中,虽然大多数人的年龄都已超出了正常的求学年龄,但只要不放弃、不懈怠,做到持之以恒,点滴积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甚至大有作为。

11、梓庆鬼斧神工

  【传统故事】春秋时,有一个叫梓庆的木匠,他技艺高超,制作出的木器精巧而耐用。

这天,他雕琢了一把木头锯子。

这把锯子造型美观,上面的花纹纤巧,从没有一把锯子这么美。

每一个见过这把锯子的人无不叹为观止。

大家都不相信是梓庆做的,都认为只有鬼神才能做出这种极品。

  鲁国国君听说后,也跑来欣赏。

他很惊奇,也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于是问梓庆:

“你是不是会法术?

这把锯子是不是用法术做成的?

  梓庆笑了笑,说:

“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怎么会懂法术呢?

  鲁国国君不相信他的话,接着又问:

“那好,你告诉我他的制作过程。

  梓庆回答说:

“做这把锯子之前,我先养神静气。

斋戒三天,以获得内心平静。

在这三天,我使自己摒弃掉对荣华富贵的渴求;

然后再斋戒五天,使自己去掉杂念,忘掉技巧;

接着再斋戒七天,这时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已经能做到‘不以物喜’。

我的眼中已没有朝廷和家庭,外界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影响到我的技艺了。

斋戒过后,我会去森林中寻找制作锯子的原料。

  我仔细观察各种树木,以选择与锯子外形最匹配的。

而这时锯子的样子已经成竹在胸了。

只要选好木料,锯子也差不多完成了,只需要加工就可以了。

做任何木器,我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我想这大概就是制作出来的木器好像神工鬼斧制作一样的原因吧,以一颗纯真的心,加上木料的自然天性,制作出精巧的木器也就不奇怪了。

”国君听完,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何为“鬼斧神工”。

  【人生感悟】这个故事源于《庄子》,旨在告诉人们: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精神专注,摒除杂念,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成功。

故事中的梓庆已达到这种境界,他依次淡忘富贵、美名、自我,所以才能够做到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制作出好像出自鬼神的锯子。

保持内心清净,不受世俗的干扰,集中精神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这种境界也是为人处事之最高境界,值得我们穷其一生去努力追求。

12、乐羊子半途而废

  【传统故事】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知书达理、温柔贤惠。

有一年,乐羊子决定外出求学,妻子一人留在家中纺线织布。

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返回家,跟妻子说他太想家,不想求学了。

妻子听后,什么都没说,而是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成了两半。

  然后才语重心长地说:

“织布机上的这些布看起来很美丽,但他们都是由一根根丝线慢慢累积起来的,现在我一刀就把他们剪断了,等于前功尽弃。

你在外求学,和我纺线织布一个道理,你这样半途而废,怎能学有所成?

”乐羊子觉得妻子说的很有道理,就又去继续求学了。

  【人生感悟】乐羊子因想家欲终止学业,遭到他妻子的反对。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要靠勤奋与坚持才能精进。

在学习中,青少年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被一些表面的困难所吓倒,更不能为自己找一个看似充足的理由而停止。

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13、钟繇习书

  【传统故事】三国时期有个著名的书法家叫钟繇,他是楷书的创始人。

钟繇小时候聪颖好学,酷爱书法艺术。

为了练习书法,他经常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场合地点练习书法。

有一次,他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时,还趁玩耍的间隙蹲在地上写字呢!

他的一生有三十多年时间在练习书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钟繇终于成了一代书法名家。

后来,有人登门去向钟繇请教书法秘诀,钟繇笑着说:

“我哪有什么秘诀啊!

我只不过是比别人更加努力一点,付出的心血更多一些罢了。

  【人生感悟】有耕耘就有收获,有泥土就会有绿荫,有艳阳也会有阴雨。

一个耕耘者只要认认真真地劳动,定会有果实可收,也定能得到人们的爱戴。

在学习生活中,当我们看到别人取得收获的时候,有何感想?

是喜悦,是嫉妒,是不屑一顾,还是其它?

“天道酬勤”,看到别人的收获,不论如何,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大家应该去思索,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不负这大好时光,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不致虚度。

14、子游治武城

  【传统故事】春秋末年,吴国有个叫子游的书生拜圣贤孔子为师。

孔子教导他说:

“当政者要用礼乐教化老百姓,这样他们就会听从政令,安居乐业。

”子游学成后,当上了鲁国武城的地方官。

他谨遵师训,以礼乐教化百姓,使人们遵从礼仪。

  这天,孔子带着几个弟子来到武城,听到城里到处有弦乐歌声,他非常高兴。

子游见到老师后,恭敬地说:

“我听从老师的教导,用礼乐教化百姓。

现在人们不再野蛮粗俗,而是懂得礼貌了,治安自然就好了。

”子游学以致用,受到了孔子的赞赏。

  【人生感悟】子游学有所成,谨遵师训,以礼乐教化百姓,使人们遵守礼仪。

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评价。

青少年应当学习他的学以致用,使知识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这样不但能充实自己,还能造福社会。

这就是实现治学明礼的终极意义。

15、齐己和尚一字之师

  【传统故事】唐朝有个叫齐己的和尚,非常喜欢梅花。

有一年冬天,他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不由诗兴大发,当即吟了一首《早梅》,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齐己云游天下时,曾拿着自己写的这首《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

  郑谷看了以后,说:

“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经过反复推敲,他将这两句诗改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郑谷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却使《早梅》更贴近题意了。

齐己非常佩服,叩地膜拜。

从此,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人生感悟】“一字之师”即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一篇好的诗文,在经过别人的评论或改正后会更加趋于完美。

有些青少年也用投稿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但在写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扰和阻滞。

此时,就不妨多问问身边的同改,多征求别人的意见,所谓集百家精华成精辟文章便是由此而来。

16.武丁中兴

  【传统故事】商王武丁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君,即位初期,他就雄心勃勃地想复兴商朝。

为此,他向天下招贤纳士。

有一次,武丁听说有个叫傅说的奴隶非常有才能,便想任用他,但又怕大臣们因为傅说出身卑贱而反对,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天上朝时,他对大臣们说:

“先王昨夜托梦给我,说将派遣重臣来辅佐国事。

”说完,就让画师按照他的描述,画了一张重臣的像,并派人按此画去找来傅说。

大臣们见傅说是先王在梦中推荐的大贤人,就不敢反对了。

武丁在傅说的辅助下,励精图治,仅用三年时间就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武丁中兴”。

  【人生感悟】一位贤明的君主如果要使他所管理的国家强盛起来,就必须做到知人善任,励精图治,勤勉执政。

商武王之所以能开创“武丁中兴”的盛世局面,也正是因为他的贤明治国和知人善任。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虽然不是一国之君,但可以引申武丁的行事作风,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做到勤奋自勉,知人善任,定可成就一番事业。

17、刮目相看

  【传统故事】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

他出身贫寒,所以他读书不多,懂得的知识很少。

有一次,吴王孙权劝他多读些书,说读书对治军有很大的益处。

吕蒙就决定下一番苦功夫,不辜负吴王的期望。

从那以后,吕蒙不管军务如何繁忙,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时间读书,渐渐地,学问大有长进。

  一天,东吴大都督鲁肃跟吕蒙谈起了军事。

吕蒙提出的见解非常深刻而精辟。

鲁肃听后,觉得他跟自己以往印象中重武轻文的吕蒙大不相同,就大为赞赏。

吕蒙开玩笑地说:

“咱们三日不见,你当然要刮目相看(擦亮眼睛看人,即另眼相看了)了呀!

  【人生感悟】吕蒙的先天条件并不好,但他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所以最终达到智勇兼全。

对青少年来说,为了今后堂堂正正地做人,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必须从现在开始,抓紧宝贵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竞争意识,树立忧患意识。

18、谢道韫咏雪

  【传统故事】东晋女文学家谢道韫自幼好学,喜欢读书,尤其善于吟诗作对。

一年冬天下雪,谢道韫的伯父丞相谢安带着几个孩子赏雪。

谢安一时诗兴大发,指着大雪问:

“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安的一个侄儿答道:

“撒盐空中差可拟。

”当时谢道韫也在,她脱口而出: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了非常高兴,一边笑眯眯地摸着胡子,一边反复吟咏称妙。

原来,比拟最难得的是传神。

空中撒盐固然可以描摹雪花的轻盈美妙。

后世许多诗人都从这一精妙的比喻中寻找咏雪的灵感,“谢道韫咏雪”也成为千古佳话。

  【人生感悟】晋朝才女谢道韫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

她才思敏捷且出口成章,成为了后世文人尊崇的楷模。

她的天分来自于自幼好学,对知识的渴求和勤勉的学习态度。

19、薛谭学歌

  【传统故事】战国时有个叫薛谭的人,向歌唱家秦青学艺。

没学多久,薛谭便自以为把老师的技艺全学到手了,于是向老师辞行。

秦青也没挽留,只是说明日要为他饯行。

第二天一早,秦青在大道边的凉亭里为薛谭摆上了酒菜。

酒过三巡后,秦青引吭高歌,对薛谭唱起了送别曲。

  这一曲时而高亢激昂,直入云霄;

时而婉转动听,使整个树林充满回响。

薛谭听后自愧不如,赶紧向秦青谢罪,希望留下继续学习。

秦青见薛谭诚心悔悟,就又留下了他。

从此,薛谭安下心来学习,再也不轻易说回家了。

  【人生感悟】薛谭学歌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学习要有始有终,要深入研究,不能停留于表面,如果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到最后就什么也学不到。

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端正学习态度,要由浅至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掌握知识或技能的精要,实现自身的终极价值。

20、数星星的孩子

  【传统故事】晚上,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坐在院子里,仰着头,数着天空的星星。

奶奶笑着说:

“傻孩子,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你能数得清吗?

”孩子说:

“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

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

你看,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离得那么远。

  爷爷走过来,指着北边的天空,告诉孩子哪些星组成北斗星,哪颗星叫北极星,还说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在转。

为了验证爷爷的话,这个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

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是汉朝人。

他长大后,成为了伟大的天文学家。

  【人生感悟】但凡做学问或专门从事一门职业的人,都是通过认真学习和小心的求证之后,才能有所建树。

正因为小张衡具有了这种可贵的精神,所以才成为了伟大的天文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