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古诗词曲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6481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古诗词曲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古诗词曲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古诗词曲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古诗词曲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古诗词曲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古诗词曲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九年级古诗词曲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古诗词曲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古诗词曲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意愿。

(或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

(四)怀乡思友诗南乡子(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抒发诗人的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此句的含义是指潮退了,天晚了,诗人思乡而不得归乡;

作用是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五)赠友送别诗送人东归(温庭筠)

荒戍①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②。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注]①戍;

名词,古堡。

②汉阳渡:

长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郢门山:

位于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两地一东一西,相距千里,不会同时出现在视野之内。

这里统指荆山楚水。

1、诗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句在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2、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

请参考这一评价,赏析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

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

敦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

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

(六)金陵①酒肆②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③压酒④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⑤。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①金陵:

南京。

②酒肆:

酒店。

③吴姬:

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卖酒女。

④压酒:

酒酿成时,压酒糟取酒。

⑤尽觞:

干杯。

1、这首诗首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环境。

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中最后一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最后一句运用了反问与对比的修辞手法。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

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

(七)托物言志诗孤雁①(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②,鸣噪自纷纷③。

[注]①孤雁: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杜甫晚年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

②意绪:

心情。

③纷纷:

自得其乐的样子。

1、“诗眼”是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这首诗的“诗眼”是“孤”,这个字写出了诗人的感时伤怀(失意和哀伤)之情。

2、诗中“孤雁”象征谁?

“野鸦”象征谁?

孤雁象征和家人、亲人失去联系的诗人自己;

野鸦象征不懂游子心情的俗客庸夫。

(八)边塞征战诗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①牧马还,月明羌身戍楼间。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③。

[注]①胡天:

这里指西北地区。

②梅花:

双关语,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实际上是指乐曲《梅花落》。

③关山:

系乐曲《关山月》。

1、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

诗人借月色和乐曲声抒发戍边者的情怀。

2、这首诗抒发了戍边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九)塞下曲(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①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②。

从来幽并③客,皆向沙场④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⑤。

[注]①萧关:

古关名,在今宁夏固朱县东南。

②黄芦草:

枯黄的芦苇。

③幽并:

幽,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

并,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

《隋书·

地理志》云:

“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

”④沙场:

指战场。

⑤矜夸:

骄矜夸耀。

紫骝:

骏马名。

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图?

荒凉冷落。

2、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的不同态度。

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什么,批评什么?

“幽并客”和“游侠儿”。

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

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十)讽喻诗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主要写了越宫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

2、诗人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越宫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热闹的场面来写凄凉,从而更加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十一)行旅闺怨诗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首诗首句点明地点在古行宫;

二句暗示时间在红花盛开之季;

三句介绍了人物是白头宫女。

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宫女当年花容月貌入宫,如今青春消逝,寂寞难耐的悲惨命运的同情。

比较阅读(十二)[甲]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霜天晓角·

梅(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同是写梅,但两位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不同的,[甲]词运用的是拟人,[乙]词运用的是反问(比喻)。

2、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写法,两首词也是各有差异的,[甲]词突出环境的恶劣,塑造了梅花的坚贞的形象;

[乙]词突出环境的安详淡远,塑造了梅花的高雅的形象。

(十三)[甲]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①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甲]、[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写出了送别的季节,一个是深秋,一个是春。

2、[甲]、[乙]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朋友的依恋之情,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指出一点并作分析。

两首诗均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

[甲]诗借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的美好秋色反衬别离之悲;

[乙]诗通过对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描绘流露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

(十四)[甲]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乙]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丙]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月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请问这三个角度分别是什么?

[甲诗]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

[乙诗]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

[丙诗]是从节操(气节)的角度来评价。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十五)晏殊传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七岁能属文,景德①初,张知白②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宰相寇准曰:

“殊江外③人。

”帝顾曰:

“张九龄④非江外人邪?

”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

“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

”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⑤。

命直史馆陈彭年⑥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

翻译:

7岁便可以写文章。

景德年初,张知白去江南视察,把他作为神童推荐给皇帝。

皇帝召晏殊和进士千余人一起到朝堂上考试。

晏殊一点也不紧张害怕,提笔就写。

皇帝称赞夸奖他,赐予他同进士的出身。

过了两天,皇帝又考他诗、赋、论,晏殊说:

“我曾经私下作过这篇赋,请您考我其他题目吧。

”皇帝喜欢他不欺骗、诚实的性格,等他做完后,又连连夸赞他。

[注]①景德:

北宋年号。

②张知白:

北宋沧州清池人,仁宗天圣三年,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

③江外:

江南。

④张九龄:

唐代诗人。

⑤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

授予他秘书省正字的官职,并获得了科阁读书的权利。

⑥陈彭年:

北宋文学家、音韵学家,景德元年,担任直史馆兼崇文院检讨。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属(写)

(2)援(拿)(3)尝(曾经)

3、文段中晏殊受到几个人的称赞?

受到几个人的排斥?

晏殊受到三个人的赞赏,受到一个人的排斥。

4、晏殊有哪些值得大家赞赏的地方?

出众的才华,诚实的品格。

(意思对即可)

5、科举制度中,进士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和复核来决定三甲名次,而在复核时,晏殊遇上了自己熟悉的题目,却请求另给题目,你赞成他这种做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

赞成。

人品比学问更重要,再大的学问在那个时代也只能做大官,但人品不行官越大危害就越大。

不赞成。

考试决定命运,另给题目风险较大,不如先拿到好名次,受到皇帝重用后,使用更大的权力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言之成理即可)

(十六)陶侃传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

“用此何为?

”人云: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②。

”侃大怒曰:

“汝既不田,而戏贼③人稻!

”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④。

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令籍而掌之⑤,人咸不解所以⑥。

后正会⑦,积雪始晴,听事⑧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

及桓温⑨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⑩。

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

“拿这些东西干什么?

”那人说:

“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

”陶侃大怒说:

“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

”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

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注]①陶侃(259-334),字士行,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为晋朝一代名将。

陶渊明是其曾孙。

②聊取之耳:

随便取来玩玩罢了。

聊:

姑且,随便。

③戏贼:

伤害。

④家给人足:

家家丰富,人人富足。

⑤籍而掌之:

登记后收藏起来。

籍:

登记;

掌:

收藏。

⑥所以:

原因。

⑦正会:

正月初一。

⑧听事:

官府治理政事的大堂。

⑨桓温:

东晋太将。

⑩装船:

组装船只。

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

(1)田(种田)

(2)鞭(鞭打)(3)及(等到)

3、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陶侃处罚糟蹋庄稼的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4、本文记叙了陶侃的两件事情,表现了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

5、那人因为拔了一把未熟的稻苗就遭到陶侃的鞭打,你赞成这种教育方式吗?

为什么?

(1)赞成。

如果此人是一个屡教不改的人,应该给予严惩。

(2)不赞成。

此人毕竟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不应进行体罚,这样也侵犯了他的人身权利,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

(十七)任涛传

涛,豫章筠川①人也,诗名早著。

乾符②中,应数举,每败于垂成。

李常侍骘廉察③江西,素闻涛名,取其诗览之,见云:

“露抟④沙鹤起,人卧钓船流。

”大加赏叹,曰:

“任涛,奇才也,何故不成名会当荐之。

”特与放⑤乡里之役,仍令本贯⑥优礼。

时盲俗互有论列⑦,骘判曰:

“江西境内,凡为诗得及涛者,即与放役⑧,岂此一任涛而已哉!

”未几,涛逝去。

有才无命,大可怜也。

诗集今传。

豫章筠川人任涛,善于撰写诗文的声名很早就传出去了,僖宗乾符年间(大约877年前后),他几次参加进士考试,但都在将近成功的当儿,不知怎的,他却名落孙山了。

当时担任常侍一职的李骘在廉察江西时,就曾听说起过任涛的诗名,向有关人员要来了任涛的诗作阅读。

当他读到任涛诗作中“露抟沙鹤起,人卧钓船流”时,当下便不由得大为赞叹道:

“啊!

这任涛可真是个奇才呀!

他为何还不能成名呢?

等会儿我就向大家推荐!

”他命令文书把任涛家里的税务和徭役等一概免除了;

他还命令任涛所在县治里的长官给予照顾。

 世间喜欢发红眼病的人士聚拢鼓噪起来.李骘常侍宣布:

凡是在江西境内,写作诗文有能赶得上任涛这水平的,我便一律让他免除徭役等杂务,而不只是任涛一人。

”  只是此后不久,任涛就不幸去世了。

有才学但没有命数,是十分可惜的。

诗集流传至今.

[注]①涛:

任涛。

豫章筠川:

古郡名,即今江西高安市中部。

②乾符:

唐僖宗李儇的年号。

③李常侍骘廉察:

担任常侍一职的李骘视察。

常侍:

官名。

廉察:

考察,视察。

④抟:

捏聚成团。

⑤放:

免去。

⑥本贯:

指任涛所在县的行政部门。

⑦时盲俗互有论列:

当时,有一些人对此事议论纷纷。

⑧放役:

古时徭役之一。

何故不成名/会当荐之

(1)著(显露)

(2)素(平时,向来)(3)会(恰逢)

3、说说文中画线句“凡为诗得及涛者,即与放役”的意思。

写作诗文有能赶得上任涛这水平的,我便一律让他免除徭役。

4、李常侍因为爱才而关照任涛,这种关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特与放乡里之役,仍令本贯优礼”,二是平息了大家对任涛因为受到优待而产生的嫉妒不满之情。

5、作者说任涛“有才无命,大可怜也”,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并简要说说理由。

同意。

任涛很早就显示出过人的才华,但仕途不顺,才华一直得不到施展,英年早逝,值得同情。

不同意。

尽管任涛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了,但他能够幸运地遇上这么好的长官、知已,应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言之有理即可)

(十八)高举①

高举拜监察御史罢归,居林谷间,谢绝人事,不入城府。

一日,棹小舟至城下,时值重午,郡守饮月波楼②以观兢渡③,举微服箕坐④舟上,守怒逮之,令其供不合状⑤,举遂书一绝云:

“皇后升遐⑥未一年,今春先帝又宾天⑦。

江山草木皆垂泪,太守如何看画船?

”守询之,知为高侍御,大惭,而延纳之,公拂衣不顾去。

[注]①高举:

江西鄱阳人,永乐甲辰进士。

②月波楼:

古楼名。

③兢渡:

指龙舟比赛。

④箕坐:

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⑤不合状:

指高举旁若无人的坐姿让郡守不舒服。

⑥升遐:

帝王死去的婉辞。

亦指后妃等死亡。

⑦宾天:

帝王之死的婉语,亦泛指尊者之死。

棹小舟/到城下

(1)书(写,书写)

(2)延(邀请)(3)顾(回头看)

3、请用自己的话回答郡守对高举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要点:

前倨后恭。

4、郡守为什么“大惭”?

在举国同悲的情况下,自己兴致勃勃看龙舟的错误行为被高举说出;

自己抓进来的竟是卸任的监察御史。

5、文中的郡守、高举是怎样的人?

请任选其中一人作简要评价。

郡守是官场上的变色龙,对穷人凶狠,对上司谄媚讨好,点头哈腰;

高举性情耿直,敢于直言,是个清高的人。

(十九)[甲]洗涤溺器

宋,黄庭坚①,号山谷。

元祐中为太史。

性至孝。

身体贵显,奉母尽诚。

每夕亲自为洗涤溺器②。

未曾有一刻不供人子之职。

有诗为颂。

诗曰:

“贵显闻天下,平生事孝亲。

不辞常涤溺,焉用婢生嗔③”。

[乙]寿昌弃官

宋,朱寿昌④七岁。

生母刘氏,为嫡母⑤所妒,复出嫁。

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⑥朝弃官入秦。

与家人诀。

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

后行次⑦同州得之。

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七岁离生母,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后,喜气动皇天。

[甲]洗涤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朱寿昌七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刘氏在家里受到嫡母的嫉妒,后来被找了一个借口赶出家门,被迫嫁人。

从此以后,母子二人有五十年没能见面。

宋神宗熙宁初年,正在广德军任职的朱寿昌,有一天忽然辞去官职,回来跟家人告别,并且发誓说:

“不见到亲生母亲,我就不回来了。

”然后就去了陕西,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找到同州时,终于发现了离散五十年的亲生母亲刘氏。

刘氏这时已经七十多岁了。

[注]①黄庭坚:

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②溺器:

便桶。

③嗔:

埋怨,责怪。

④朱寿昌:

人名,宋代天长人。

⑤嫡母:

父亲的正妻。

⑥神宗:

宋年号。

⑦次:

旅行所居住之处所。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夕(晚上)

(2)涤(洗涤)(3)谓(说)(4)动(动,使……感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身体贵显,奉母尽诚。

译文:

黄庭坚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

(2)生母刘低,为嫡母所妨,复出嫁。

生母刘氏,被嫡母嫉恶,不得不改嫁他人。

3、黄庭坚与朱寿昌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孝顺。

(二十)悬牛首卖马肉

灵公①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②,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

“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③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

“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

“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

“善!

”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齐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

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

“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

”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

  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

“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

为什么啊?

  晏子回答说:

“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

灵公说:

“善哉!

”令宫内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饰,没过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穿扮男人服饰了。

[注]①灵公:

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54年在位。

②妇人而丈夫饰者:

妇人作男人打扮。

③相望:

到处都是。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服(穿衣服)

(2)使(派,派遣)(3)逾(超过)

3、说说文中画线句“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的意思。

我派遣官吏禁止妇人穿男人有衣服,撕裂扯断她们的衣带。

4、灵公有什么爱好?

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

好妇人而丈夫饰首;

善于听取下属意见(知错能改)。

5、你能从本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不要表面一套,实际一套,在表里一致。

(二十一)魏公侯改过

师经鼓①琴,魏文侯起舞,赋②曰:

“使我言而无见违。

”师经授③琴而撞文侯,不中;

中旒④,溃⑤之。

文侯谓左右曰:

“不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

”左右曰:

“罪当烹⑥。

”提师经下堂一等⑦。

师经曰:

“臣可一言而死乎?

”文侯曰:

“可。

”师经曰:

“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

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

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

“释之,是寡人之过也。

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⑧;

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乐师经(人名)演奏(古)琴,魏国的文王(因是诸侯国,故称侯)随音乐而舞蹈,(并依旋律)和道:

“让我的话没有人违抗。

”乐师经拿琴撞文王,没撞到;

撞到了帽子,(帽子)破了。

文王对左右的人说:

“作为

臣子而撞他的国王,他的罪是什么?

”左右说:

“罪该受烹煮(刑法)。

”抓乐师经到堂下第一级台阶。

乐师经说:

“我可以说一句话再死吗?

”文王说:

“可以。

”乐师经说:

“过去尧舜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不反对;

桀纣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违抗。

我撞的是桀纣,不是我的国王。

“放了他,是我的过错。

将琴悬挂在城门上,用以作为我错误的凭证;

(破的)帽子不要补,用以警示我改正。

[注]①师经鼓:

师经,战国时期乐师名;

鼓,使乐器发出声音,敲。

②赋:

作诗或作词。

③援“拿起。

④旒:

帽子上的穗带。

⑤溃:

撞断。

⑥烹:

煮,这里是烧的意思。

⑦下堂一等:

堂下第一阶台阶。

⑧符:

指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

师经/援琴而撞文侯

(1)恐(担心)

(2)释(释放)(3)是(这是,这)

3、“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的意思是什么?

以前尧、舜做国君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人们不敢违背。

4、文侯是昏君吗?

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①是。

他独断专行,如“使我言而无见违”;

滥施酷刑,如“罪当烹”。

②不是。

他知错就改,如“释之,是寡人之过也”等。

5、读了这篇短文,就如何劝解别人谈谈你的认识。

不要用粗暴的方法劝解对方,这样会激怒对方;

要从侧面委婉地规劝对方。

(二十二)阎没、叔宽①谏魏献子无受贿

梗阳人有狱②,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③,献子将许之。

阎没谓叔宽曰:

“与子谏乎!

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④,今以梗阳之贿殃⑤之,不可。

”二人朝,而不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