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第4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6458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5第4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必修5第4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必修5第4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必修5第4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必修5第4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5第4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必修5第4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5第4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5第4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

2.其正色邪(“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3.三餐而反(“________”同“________”)

4.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同“________”)

5.此小大之辩也(“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6.知效一官(“________”同“________”)

7.而宋荣子犹然笑之(“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御六气之辩(“_________”同“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

1.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项脊轩志》()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2.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圣人无名()

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3.穷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并诗》)()

穷山僻壤()

4.负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秦贪,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

5.图

而后乃今将图南()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6.其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7.而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怒而飞()

水浅而舟大也()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四)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的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

(3)虽然,犹有未树也(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

(4)水击三千里(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

彼于致福者(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活用

《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

野生动物的一种

3.腹犹果然

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小年①不及大年②

①古义:

a.农历十二月为29天的年份;

b.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

三或二十四,旧俗在这天祭灶;

c.指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慢、鱼鲜等产量少的年份

②古义:

a.农历十二月是30天的年份;

b.指春节;

c.丰收年

5.众人匹之

大家,许多人

6.虽然,犹有未树也

连词,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六)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1.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此小大之辩也。

(判断句,“……也”表示判断。

4.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句,宾语“之”置于动词“夭阏”前,应为“莫夭阏之者”。

5.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何”作宾语,置于动词“知”前,应为“之二虫又知何”。

6.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奚”作宾语,置于动词“以”前,“奚以”应为“以奚”。

7.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奚”作宾语,置于动词“适”前,“奚适”应为“适奚”。

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坳堂之上”后置,应为“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9.翱翔蓬蒿之间。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应为“(于)蓬蒿之间翱翔”。

10.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省略句,应为“且举世而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

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固定句式,“奚以……为”译为“为何要……呢”。

12.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固定句式,“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还是……呢”。

13.彼且恶乎待哉!

(固定句式,“恶乎……哉”,译为“……呢”。

(七)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3.__________________,小年不及大年。

4.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精读细研】

1.庄子眼中的“逍遥游”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他是怎样逐层深入论述的?

2.“汤之问棘”一段话对于大鹏的描述与前几段有关内容重复,啰唆累赘吗?

3.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4.庄子认为什么人通过什么途径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为什么?

5.《逍遥游》的说理有什么特点?

【达标训练】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怒:

愤怒

B.《齐谐》者,志怪者也志:

记载

C.未有知其修者修:

D.行比一乡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其皆出于此乎

B.楚之南有冥灵者句读之不知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不赂者以赂者丧

D.我決起而飞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B.亦若是则已矣

C.小知不及大知D.此小大之辩也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莫之夭阏者

A.南冥者,天池也

B.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翱翔蓬蒿之间

D.奚以知其然也

5.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野马也,尘埃也

B.腹犹果然

C.虽然,犹有未树也

D.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段,作者引述《齐谐》的记载,来证明大鹏南飞是可信的。

B.第3段中,作者连用浅水不能漂浮大舟、杯水只能负载芥草而不能承载水杯等比喻,说明形体巨大的鹏鸟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方能南行。

C.第4段,通过蜩与学鸠的对话,说明这两种动物没有远大的目标,因而能真正做到“逍遥游”。

D.第5段,作者以“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对比,长寿者“彭祖”与“众人”的对比,说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拓展阅读】

一曲“逍遥”之歌,唱出了庄子的苦闷与追求;

一次“逍遥游”,道出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

对于顺应自然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到下文中再次领会庄子的境界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

“无所可用。

”庄子曰:

“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

“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

“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

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

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

胡可得而必乎哉!

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选自《庄子•山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物而不物于物物:

主宰

B.舍于故人之家舍:

住宿

C.故未免乎累累:

劳累

D.弟子志之志:

记,记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庄子行于山中彼于致福者

B.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C.则胡可得而累邪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无所可用犹有所待者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庄子所追求的境界的一项是()

①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②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③乘道德而浮游

④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⑤物物而不物于物

⑥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

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⑤⑥D.①③⑤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及其学生遇到的两件事,让人得出的结论似乎矛盾,学生不解,就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向庄子寻求答案。

B.如果人能顺应自然之道,那么就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谤,时隐时现犹如龙蛇一般,随时变化,而不会偏执一端。

C.主宰万物而不被外物役使,从而不受外物的拖累,这是神农和黄帝的处世法则,也是庄子追求的人生境界。

D.庄子认为,只有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人才有可能顺应自然之道而游于虚无之境,免于受外物的拖累。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2)胡可得而必乎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22分)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

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

及归,公又请殿将。

至隘,公以为:

“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

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武康为公令于军曰:

“至阵而乱行者,斩!

”公亦令曰:

“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

”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

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于是武康公叹曰:

“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

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

公争曰:

“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

①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

”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

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

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

公固辞:

“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

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②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

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

是尝害公者,今死矣。

”公愀然曰:

“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

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及就之,温如也。

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③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

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注】本文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①武康公:

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

②护:

统率。

③帖:

安定,顺从。

④按辔:

扣紧马缰缓行。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

轻视B.除福州观察使除:

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属:

连接D.公愀然曰:

孔中丞岂害某

者乎愀然:

忧愁凄怆的样子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拔剑切而啖之

B.武康为公令于军/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之二虫又何知

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8.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A.至阵,士卒帖然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

B.及归,公又请殿将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至阵而乱其行者,斩武人不学,不足于当大任

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

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

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

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

(3分)

②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4分)

③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22分)

庄子的草帽

陈所巨

庄子在濠上观鱼,正是初夏,阳光强烈,他戴着一顶宽边的草帽。

那顶草帽有多种用途,既可戴在头上遮太阳,又可拿在手里扇风,也可垫在屁股下面坐在路边的土坎上。

他那顶草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两淮平原上农人们惯常戴的那种金黄色的麦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显得格外的招眼和时髦。

他的朋友惠子也戴着帽,是很平常的那种。

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对方笑的含义:

庄子想说他的朋友像个稻草人,惠子觉得庄子像只刚从草丛中钻出来的绿冠草鸡。

接着他们就看那濠中的鱼,看得很投入,惠子情不自禁地说:

哎呀,鱼真的快乐啊!

庄子说:

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

惠子看了庄子一眼,说道:

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有些神秘地笑了笑,带着几分滑稽。

这是几句很普通的话,但这些话让再往后的人们觉得奇怪和新鲜。

奇怪和新鲜的东西总能引动人们的好奇心,然后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哲理或艺术。

庄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极为散淡的人,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就是那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在几千年后,还被人们背诵,作为构筑他们思想框架的主要材料。

要是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大笑不止。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的,重要的、核心的、真正有益于后人们的东西,总被淘汰、遗忘或是销毁,而将一些鸡毛蒜皮留下,并且充作神圣的经典。

譬如就庄子这个人而言,应该留下来的倒不是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而是那顶青青的蒲草编的草帽。

因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

庄子喜欢躺在草地上睡觉,尤其是在容易惹人困倦的夏天。

他放松自己,仰面向天地躺着,将草帽罩在脸上,舒坦而惬意。

他听得见泥土的声音,草的声音,炊烟的声音,狗和女人们的声音,以及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发出的微弱的声音。

他闻得见天的气味,云的气味,泥土和草丛中看不见的虫子的气味和南风从淮河带来的水的气味。

这些声音和气味缓缓地带着他进入梦乡。

他的梦很茂盛,像那些茂盛的野草。

庄周梦蝶就是这时候的产物,野草一样的产物。

一个象征的童话,一片错乱的思想的树林,一只真正的比车轮还大的蝴蝶,让人们吃惊,也让庄子弄糊涂了。

但他这个人们的特点就是沉得住气,糊涂就糊涂吧,糊涂总比不糊涂好。

正是那个糊涂的梦让他名声大震,成为贯穿历史的思想界的明星。

而历史和人们并不知道,那个梦正是随着他的鼾声,留在那顶蒲草帽上的。

睡醒之后,庄子什么都不记得,回到家里,才发现有个梦黏在草帽上,他便将那梦收拾,刻写在竹简上。

这当然是几千年前的事,现在庄子还在那地方,就是他以前观鱼、做梦的再往后叫蒙城的地方。

庄子祠与其说是他的香火祭祠,不如说是他精神和思想的庄园。

鱼和蝴蝶仿佛还在各自的状态之中,但此鱼非彼鱼,此蝶亦非彼蝶,都是些再往后的变种!

庄子还是那样,悠闲散淡,梦幻而多思。

他当然是以雕塑的方式出现的,一张稍稍苍白而修长的脸,手臂和腿较长,服装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

但他确实是庄子,是那个用绿色的蒲草帽遮着脸,躺在草地上睡觉和做梦的人。

他的悠闲散淡的人生方式,甚至让女人也不敢走得太近。

庄子端坐着,膝盖齐齐地并拢,双手搁在上面,旁边仿佛还有一柄葵扇。

我发现少了件东西,是草帽。

草帽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庄子那时候作为散淡文人们的东西。

再往后他成为圣哲,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

人们往往爱犯这类的错误,往往以想当然代替本质。

其实,就在淮河两岸,以及更多的地方,那种蒲草帽已经很多了,庄子因此有些高兴,因为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

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而草帽的功能没改变,有些人戴在头上遮太阳,有些人拿在手里扇风,有些人垫在屁股下面坐在土坎上……

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

11.钱钟书先生说:

“史家追述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时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本文开篇以目击现场的方式再现了濠上观鱼的情景,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4分)

12.本文多次提到庄子悠闲散淡的人生方式,阅读全文,说说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6分)

13.结合原文内容,理解主旨,揣摩句意。

(1)“蒲草帽”在本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2分)

(2)“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