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席资格证心理学测验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6373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席资格证心理学测验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席资格证心理学测验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席资格证心理学测验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席资格证心理学测验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席资格证心理学测验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席资格证心理学测验总结Word下载.docx

《西席资格证心理学测验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席资格证心理学测验总结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席资格证心理学测验总结Word下载.docx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的。

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强调意识流,考察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研究知觉和意识的组织过程。

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确是有组织的,人的知觉和意识不等于、也不能还原为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后期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研究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把人的意识当做一个黑箱,只需考察在刺激影响下的反应活动,应当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采用实验法。

斯金纳指出任何机体当前的行为结果改变了未来的行为。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代表作有《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等。

弗洛伊德是从治疗精神病的需要出发,从变态心理的角度研究正常人的心理。

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

所谓潜意识,就是一些因受环境的要求与社会文化限制而不能表现出来的想法、记忆和愿望,尤其是与性本能有关的欲望,它们由于长期被压抑,因而处于不被知觉的意识下层,常常会在梦中、口误以及心理防御行为中表现出来,对意识有很大影响。

人对潜意识尤其是在性方面的潜意识压抑过度或者不当,就会导致多种心理障碍。

弗洛伊德提倡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的病根。

所谓精神分析是指这样一种临床技术,就是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从而治疗疾病。

【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西蒙、皮亚杰。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要求了解人是怎样在头脑中加工信息的,以及人是怎样认识外界的。

所谓认识,是指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被称为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当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的经验—诸如动机、需要、价值观、情感、生活责任、自我意识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

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强调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想的生物,其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

人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和自我成长的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不只是了解人的这些本性,而且要寻求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心理学的未来发展】1.适应实践需要,继续分化2.提高理论水平,高度整合3.树立大心理学观4.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5.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综合6.心理教育的兴起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1.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纵向研究也称追踪研究,它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

横向研究也叫做横断研究,它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进行比较研究。

2.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

个案研究是指对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的研究。

成组研究是对一批被试进行研究。

3.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心理学研究价值】基本任务害死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心理学研究的程序】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作出结论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

由研究者观察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成为观察法。

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2.调查法:

调查法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一种方式是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另一种方式是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

调查法的有点是能够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故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

调查法的缺点是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只能有助于了解事实现象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

3.个案研究法:

又称临床法,是收集当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如书信、日记、自传、传记、病例等。

个案研究法的有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其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实验法:

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在试验中,实验者系统控制和变化自变量,客观的观测这两组的反应是否不同,以确定因变量受自变量影响的情况,从而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不仅能够有助于研究者揭示“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为什么”。

试验方法可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现场试验的有点是把心理学研究与平时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研究的问题来自现实,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

其缺点是容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不容易严密控制实验条件。

实验室实验的最大有点是,对无关变量进行了严格控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做了精确测定,精确度高。

其主要缺点是研究情境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情境,难以将结论推广到实际生活中去。

第二章脑与心理

【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三个部分。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细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两部分组成。

【突触】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些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接触的区域叫做突触,它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失语症】其位于额叶的后下部,后来人们把这一区域“布洛卡区”,又称运动性言语中枢。

此外,温而尼克区也是言语中枢,又称听觉性言语中枢,它位于颞叶的后下部,前者用来形成句子,损害它会影响表达能力,但不影响理解,后者则是用来理解语言,损害它讲话虽流利却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

颅相说——加尔,定位说——潘菲尔德,整体说——弗卢龙,机能系统说——鲁利亚,模块说——加査尼加

【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左脑的功能是计算,是思想的大脑;

而右脑的功能是模拟,是艺术的大脑。

左脑有固定的职责分工,是意识的大脑;

右脑从总体上发挥作用,没有固定的职责分工,是无意识的大脑。

左脑着眼于未来,并越过现在,计划和预测将来的行动;

右脑着眼于过去,注重形象形成的那一段时间,并运用现在和过去的时间。

左脑为数字型,担任着语言、计算、逻辑等思维方面的任务;

而右脑则是负责欣赏音乐、绘画,从整体上接受事实、承担直感、预测的责任,也就是掌管着人们感情方面的事情。

【脑潜能开发的途径】

(一)保护和开发大脑1.锻炼与大脑2.睡眠与大脑3.营养与大脑4.烟酒与大脑5.疾病与大脑6.学习记忆与大脑

(二)脑潜能的开发1.大脑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空间,2.挖掘大脑潜力①敞开心灵的大门②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③让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使大脑不断获得有益的刺激④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开发大脑潜能。

第三章行为动力

【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1)人的需要从低到高: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A.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

七个层次之间是由低到高依次出现的。

只有当较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B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C.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

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需要成为成长需要。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积极意义:

A具有普遍性B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准确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动机】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对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2.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分类】1动机起源: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对象的性质:

物质性和精神性动机3影响范围持续时间:

近景性喝远景性动机4内容的意识程度:

无意识和有意识动机5在活动中地位和作用大小:

主导性和辅助性动机

【动机冲突种类】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

【动机与行为效果关系】动机对人行为效果取决于:

一动机本身的强弱,二个体行为的质量。

1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只有动机处于最佳状态时,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行为效果或效率。

2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动机必须以行为为中介对行为效果产生影响。

3只有把动机、行为、效果三者联系起来,才能看出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即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在1908年由其提出,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当学习较容易课题时,行为效果随动机强度增强而提高;

当学习较困难内容时,行为效率随动机强度增加而下降;

难度适中任务,在中等水平的动机强度下效率最高。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

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才是最关键的。

【强化动机理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

在学习活动中,采取某种外部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相应学习行为。

分为外部和内部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

【成就动机理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决定的:

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x期望x诱因)

【归因理论】1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实际应用中的价值A.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B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C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习的性无助】1是指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

习得性无助产生后2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

A动机降低B认知出现障碍C情绪失调

【自我效能感】1本杜拉提出的,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A.个体成败的经验。

包括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B.个体的归因方式。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奥苏泊尔认为由三方面组成:

认知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附属的内驱力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利用学习动机的培养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

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2﹚学习动机的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惩罚。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四章认知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可以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①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②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等。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

对活动做深入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等

【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是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2.注意的广度:

也叫注意的范文,是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3.注意的分配: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4.注意的转移:

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受性就是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受性】是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阈限】就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低于这个值,人就感觉不到刺激的存在。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韦伯常数】刺激的增加量△I与原刺激量I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K=△I/I,K为一个常数,

【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1后像:

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效。

2感觉适应:

感受器在刺激的联系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

3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在不同的感受器官同时受刺激时发生。

由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现象称为联觉。

【知觉】可以被看做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类型】1.空间知觉:

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征的反映。

2.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将运动知觉分为

①真动知觉②似动知觉③运动幻觉。

3.超感知觉与错觉:

超感知觉是指不凭感觉器官即可获得知觉经验的特异现象。

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分为4种: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式】1.感觉记忆:

又叫瞬时记忆,外界信息首先经过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信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所以感觉记忆又叫感觉登记。

2.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之内,一般认为约为15-30秒。

甚至更短时间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复述是短时记忆的重要保持机制。

3.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它容量巨大,可以长期保持信息

【遗忘的规律】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速度是先快后慢,随后逐渐趋于平衡。

【影响遗忘的因素】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系列材料的开始和末尾部分记忆效果较好。

【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复习方式多样化4多感官参与

【增进记忆方法】1直观形象法2图表法3谐音记忆法4归类比较法5联想法6歌诀法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集中思维】指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

【分散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分散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

【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问题解决除受策略知识等因素影响,还受到其他心理因素影响。

1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影响人们对问题的解决。

2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3功能固着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4不同的动机水平影响问题的解决。

5情绪影响问题的解决。

6人际关系也影响问题的解决。

第五章情绪

【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情绪的分类】根据情绪的演化过程或刺激类型将情绪分为六类:

1.原始的基本情绪,2.由感觉刺激引发的情绪,3.与自我评价相关的的情绪,4.与别人有关的情绪,5.与欣赏有关的情绪,6.是最为持久的情绪状态,即是心境。

【黄希庭将情绪分为五类】1.情调2.激情3.心境4.应激5.情操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1.感觉是诱发情绪的首要条件2.记忆和想象决定着情绪3.注意与思维也决定着情绪的产生与发展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三个方面:

1.情绪的动机性功能是指情绪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动的动机2.情绪的信号性功能是指情绪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自然流露,各种各样的表情都具有一定的信号意义。

3.情绪的感染性功能是指人们之间感情的沟通需要情绪的感染,而人接受客观事物所带来的刺激而引发的情绪体验也具有感染性。

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取决于人们认识过程的心境状态。

【情绪与行为的关系】1.情绪与行为的先天关联性:

情绪与行为的先天关联性可从情绪表现即表情中显现出来,情绪表现是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

2.情绪与行为的后天社会文化制约性。

【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1、正确的人生追求;

2、宽广的胸襟;

3、理性地适应生活;

4、寻找身边的欢乐。

【不良情绪的控制】1.暴怒是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都是由外在的强烈刺激所引起的。

控制暴怒情绪:

第一步自我意识自己的暴怒,第二步对暴怒情绪进行归因,第三步寻求制怒的方法。

2.过度焦虑情绪是由某种不顺心的因素而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方法:

一、积极进入放松状态,二、转移注意力三、尽早自觉察觉焦虑从何发生,从中寻求原因,以理智的方式去质疑焦虑,四、对他人陈述自己心中忧虑

3.紧张是在生活情境中,对威胁性的或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绪反应或唤起性反应。

控制方法:

第一是阻断导致紧张情绪的有关环节或途径,第二是改善环境,第三是改善和培养个体的应对能力,第四,言语放松训练。

4.抑郁情绪的控制:

抑郁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障碍,是极端情绪的表现,和许多不良情绪有关,受许多情绪影响加重。

方法:

大哭一场;

安排愉快事情转移注意力;

言语暗示;

请人疏导;

环境调节;

自我表达

5.自卑情绪的控制:

自卑是人们由于发展受挫而将自己看得很低,从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情绪。

应当从正确看待客观现实和克服自身心理弱点两方面下功夫。

应当把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和缺陷看作是正常的事情,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或优势,扬长避短。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二因素论】是由斯皮尔曼提出来的,他提出人的智力由两种因素构成,即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一般因素是不同智力活动所共有的因素,体现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的关键和基础。

特殊因素是完成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因素。

【群因素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在1938年提出的。

瑟斯顿提出的七种平等的基本心理能力是:

1.语词理解2.语词流畅3.计算4.空间知觉5.记忆6.知觉速度7.推理

【三维结构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1977年提出来的,他认为,智力结构应该从操纵、内容和产物三个维度来考虑。

【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加德纳提出来的,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1.语言智力--作家、演说家2.逻辑---数学智力----数学家3.视觉---空间智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4.音乐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6.人际智力--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师、政治家7.自觉智力---大师、高僧。

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智力是多元化的;

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

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三元智力理论】1985年美国的斯腾伯格提出的,提出了人的智力是由三部分控制的理论,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

【常用个体智力测验】

1、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法国的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被称为比纳--西蒙量表。

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

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也称比率智商,计算公式为:

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际年龄)x100(乘100是为了消除小数)90—109的智商含义是中等,70以下是低能儿童,130以上为智商超常的儿童。

2、韦克斯勒编制了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计算公式为:

离差智商=100+15Z其中Z=(X-X)/S离差智商克服了比率智商的不足,即不会再由于一个人的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不同步增长,而出现年龄越大智商越低的现象。

【常用团体智力测验】1.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2.瑞文推理测验

【智力测验的局限性】1.智力测验测出的是智力还是知识技能这是一个问题2.智力测验的公平性难以保证3.多元智力理论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只是测试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而其它智力则被忽略了4.智力水平虽然会影响个体的学业成绩,但并不能决定将来取的成就的大小,

【智力测验注意】1.现行的智力测验所评估的智力并不能代表智力的全部,2.现行的智力测验所得的结果并不能预测未来的成就或生活的圆满3.智力测验的实施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测验的操作必须规范。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贝利的研究,13岁以前的智力是直线上升发展的,以后缓慢发展到25岁时达到最高峰,26--35岁保持原水平,35岁开始有下降趋势,衰退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1教育教学中:

学科教学中开发;

元认知中开发;

自我效能感与智力开发2特定智力开发训练:

波诺的方案;

应用智力方案;

学校中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