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能人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6330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农村能人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加强农村能人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加强农村能人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加强农村能人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加强农村能人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农村能人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加强农村能人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农村能人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农村能人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土人才总量不足。

东丰县现有自然人口40万人,而各类乡土人才约有12500人,所占比重仅为3.1%左右。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乡土人才往往唱独角戏,搞“近亲繁殖”,后继乏人,缺少必要的“造血功能”,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2、乡土人才管理服务缺乏具体性。

乡土人才分布在全县的村村组组,且普通农民较多,加之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难以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

3、乡土人才培育缺乏针对性。

从调查情况看,乡土人才大多数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年、几十年的实践积累,而掌握一定的农村实用技术,真正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可谓凤毛麟角。

乡土人才由于人员分散,技术种类繁多,从事专业杂乱,致使对乡土人才的培训工作,只能停留在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停留在大众化项目的培训上。

4、乡土人才选拔缺乏广泛性。

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深层次开发还不够,特别是对乡土人才的标准、范围和对象在思想认识上还不够清,界定还不够准,只是片面地把乡土人才同种、养专业户划等号,没有把乡村企业和私营科技服务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纳入管理范围,选拔面相对较窄。

5、乡土人才作用发挥缺乏普及性。

受“卖田、卖地,不卖手艺”、“教大徒弟打师傅”等本位思想的影响,部分乡土人才在参加“帮扶致富”结对等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局限于“亲帮亲”,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三、几点建议

抓好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促进乡土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农村经济建设,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上,全力开创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1、要完善管理机制。

建议实行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

组织管理,即侧重于组织、协调、引导,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以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管理为主,以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管理为辅的管理形式。

制度管理,即在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促其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建档造册、走访联系、交心座谈、领导挂点等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自我管理,即根据乡土人才从事专业类别的需要,积极探索乡土人才管理的新途径,分门别类地组建专业协会,制定章程,明确权力和义务,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加强乡土人才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使乡土人才自我管理机制的形成,使乡土人才由松散型向相对紧密型群体转变,提升管理水平。

2、要完善培育机制。

一是集中培训,着力辅导提高。

充分发挥乡镇党校、职业技术学校、电教网络等阵地的作用,定期组织乡土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

二是开阔视野,着力促进提高。

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乡土人才走出家门,开阔视野,促使乡土人才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另一方面,加强乡土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既介绍自己的先进经验,又学习其他乡土人才的成功做法。

三是基地示范,着力引导提高。

积极鼓励、支持乡镇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形成样板,做给乡土人才看,带着乡土人才干,提高乡土人才的实际操作水平的提高。

3、要完善扶持机制。

一是政策上扶持。

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实施者,给予倾斜政策,重点扶持,做到“生产信息、生产用地、生产资金、生产品种、生产技术”五优先,为乡土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二是技术上扶持。

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帮助乡土人才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优势互补;

三是资金上扶持。

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农村金融部门的支持,帮助乡土人才把所从事的产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规模。

4、要完善激励机制。

一是荣誉上激励。

大张旗鼓地宣传乡土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乡土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

二是待遇上激励。

建立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把乡土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结合,使昔日“土专家”、“田秀才”有名有份,并落实相应的待遇,规定权力和义务,增强其责任感;

三是政治上激励。

对政治立场坚定,“双带”能力较强的乡土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既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带头致富的优势,又提高了村组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为乡土人才发挥作用构建新平台。

榆树市作为我国农业大(县)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榆树的全面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突破,需要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而从该市的实际情况看,农村实用人才严重匮乏。

针对现实情况,该市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原来国家提出的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把实用技能人才和乡土拔尖人才纳入全市人才队伍选拔和建设工作之中。

制定了《拔尖人才奖励办法》,对乡土人才奖励1000元,今年已奖励了155名乡土拔尖人才。

该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服务”活动,在47个部门中选拔了56名优秀大学生,和省市下派的17名干部一起,组成了13个团队,到农村开展服务。

此外,派乡村干部外出考察、送出去进修、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等,使他们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一是设立县农村人才服务中心,在部分乡镇设立农村人才开发服务站和农村人才联络员,做到有机构、有牌子、有场所,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组织落实,今年内摸清全县农村人才状况,建立农村人才个人档案。

二是围绕畜产品、蚕桑、水产品、水果、林竹花卉等产业,采取“支部主导型”、“支部引导型”、“支部服务型”等模式,积极鼓励引导农村人才组建和参加各类农村产业协会,进行业主开发。

三是建立科技示范和跟踪服务制度,促进农村人才之间加强联系和交流,鼓励科技人员面向农村、专业大户和开发业主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兴办科技示范实体。

四是通过利用农民专合组织和“三个培养”示范基地等开展各类现场培训活动、定期不定期邀请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活动、组织外出参加学习、鼓励农村人才参加继续教育等形式,努力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有效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除了国家好的政策外,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带头和带领致富能力强的农村人才队伍。

近年来,宜昌市夷陵区走“人才兴农”之路,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实施农村人才工程,全面培训农村青年,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重点培植经营能力强的致富能人和小康建设的领路人,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等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全区累计培训了10万个科技明白人,培植了5000多名农村致富带头人,有1500多名素质较高、致富能力强、群众信任的青年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行列,2003年全区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了2983元,在全市居第二位。

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立足社会需求,抓好农村人才的开发。

立足市场需求和发展需要,大力开发门类多样、适销对路的新型人才。

一是围绕产业发展开发人才。

大力实施“科技强农”和“人才兴农”战略,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养殖、蔬菜、柑桔、茶叶、中药材等五大主导产业,抓好种养、加工和营销人才队伍建设,开发出一批素质较高、带动力较强的“土专家”、“田秀才”,在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产品流通和龙头扩张上发挥积极作用。

鸦鹊岭镇农民史光权每年销售的生猪达20万头以上,不仅带动了本镇的生猪养殖,而且还带动了全区的生猪养殖,进一步稳固了生猪养殖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中的支柱地位。

二是围绕工业建设开发人才。

区内食品工业、矿产业、医药化工业、包装业、机电工业等五大工业支柱,需要大批的高素质工人和高技术人才。

根据这些企业的“订单”,采取集中培训、企业自主培训等多种方式,集中开发了3200多名工人、技术人才、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是围绕劳务输出开发人才。

我们充分利用上海、青岛、黑龙江等省市作为我区对口支援的优势,按照“提高技能、拓宽通道、扩大输出”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发有多项技能的家政服务人员,有独特专长的能工巧匠,懂电脑等为主的多层次劳务人才,加快由体能型人力输出向技能型人才输出的转变。

近年来,每年向这些省市输出的技术型人才有2600多人。

二、完善教育网络,抓好农村人才的培训。

为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市场经营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建立了面向市场、辐射农村、多方参与的立体化培训网络。

一是整合教育资源抓培训。

把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纳入全区教育整体规划,大力整合区内教育资源。

重点发挥区委党校、职高、区劳动就业学校等教育基地优势,区委党校主要培训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区职高每年开设技术提高班和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区劳动就业学校开设计算机和现代企业管理培训班,主要培训初高中毕业加乡的农村青年;

乡镇以党成校为阵地,利用春秋农闲时节开展集中培训,重点培养致富带头人队伍;

村级以党员活动室、电教室为阵地,根据农村时节开展季节性培训,重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

经过努力,全区农村人才的培训工作基本上实现了培训方式规范化,培训体系网络化,初步建立了以区委党校、区职高和区劳动就业学校为基地,以乡镇党成校为主体、农村党员活动室为辅助的三级培训网络,每年开展各类培训350多班次,培训近4万人次。

在培训的师资力量方面,乡镇以农业技术人员和党政干部为主体,区则从科技局、农业局、特产局、畜牧局等单位抽调专家和技术人员,组建科技讲师团,利用农闲暑期巡回到各乡镇对农民进行全方位培训。

在科目设置和培训方式上灵活多样,既开设了计算机、现代企业管理、各种技术工等高层次专业,又致力推广种植、加工等多项新型实用技术。

二是依托用工基地抓培训。

我们与上海、青岛、黑龙江等省市建立稳固的劳务合作关系,主动联合迪比特电子公司、恒诺微电子公司、龙凤食品公司、中美科技公司等大型用工企业,采取厂家直接培训与委托职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内外结合、校企联合、协作培训的农村人才开发新机制。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用工基地培训、输出人才1.8万人次,仅到上海部分企业务工、接受培训的就有7000多人。

三是挂靠科研院校抓培训。

拓宽普通人才向高级人才、就业型人才向创业型人才的转化渠道,建立优秀人才选送学习机制,把有基础、有潜质、有条件的农村人才选送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造,培训一批科技型、管理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2002年我们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了一期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40名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在校封闭学习半年。

这些人员回来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打拼,绝大部分都已成为了当地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

鸦鹊岭镇农民徐国宏在省畜牧局学习后,掌握了从饲料配方、流水线养殖等新技术,办起了年出栏1万头的三外生猪养殖厂,并带动了全镇260多户发展生猪养殖,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就有14户。

三、打造就业平台,抓好农村人才的使用。

人尽其才是开发农村人才的目标,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区突出为农村人才搭平台、给政策、创环境。

一是成立农村青年创业服务指导中心。

为了帮助青年创业,我们依托乡镇党成校,通过政府注入启动资金,成立了农村青年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站)等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村青年发展生产、外出务工、经营销售和兴办实体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帮助、指导、扶持他们创业成才。

龙泉镇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有成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培植了12名青年致富典型,提供各类服务8000多人次。

该镇宋家嘴村青年农民雷文军干过几年的柑桔销售,在与客商打交道的过程中,了解到柑桔打蜡包装后不仅市场形势看好,而且利润空间较大,想办一个柑桔打蜡厂,但苦于不了解如何办厂、如何购买设备,一直未能如愿。

他向服务中心登记求助,服务指导中心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他分析市场形势,协助他办好了营业执照,并积极联系购买打蜡设备。

去年9月初,他投资60万元兴办的绿金柑桔打蜡厂正式运营,仅去年一季柑桔打蜡就收入25万元。

不仅如此,他还带动了周边柑桔分级销售,柑桔均价提高了0.10元/公斤,柑农增加收入40万元。

二是培植典型示范带动。

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不愿呆在农村,他们心中的愿望是“工作轻松工资高”,抓好各种类型勤劳致富人才典型的宣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最好的方法。

小溪塔街道梅子垭村二组青年冯贤军高中毕业后回村几年,游手好闲,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他到枝江学习了养鱼技术。

回家后,又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发展精养鱼池6亩,同时开办游园、农家餐馆,每天的毛收入达1000多元。

在他的带动下,该村现发展集养鱼、垂钓、吃住于一体的休闲农庄达38家。

全村近几年回村的370余名青年也都在党支部的组织下,积极参加培训,纷纷创业成才,已涌现致富带头人25人,有7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配套投入。

对于返乡从事农业科技开发的农村青年,做到“五个优先”,即承包资源优先,资金扶持优先,技术支持优先,教育培训优先,评选成果优先。

对领办、创办经济实体的农村青年,在手续审批上适当放宽条件,在相关收费上给予优惠。

对在某一领域、某一专业作出重大贡献,创造显著效益的农村人才,通过评选“乡土拔尖人才”等措施,给予一定的物资和精神奖励,并在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

在投入上,区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用于农村人才的培训,区、乡两级在支农资金和农业专项资金使用中对农村人才工程建设实行倾斜政策。

不少村也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政策。

如鸦鹊岭镇童畈村对带头调整产业结构的农村青年在启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该村十二组青年董家兵从报纸上获知栽培食用仙人掌的消息后,自费近3000元到外地学习技术。

回村后,村里除支持800元启动资金外,还帮助贷款2000多元发展了1亩食用仙人掌,仅去年一年就获纯利4500元。

四、突出机制创新,抓好农村人才的管理。

按照以人为本、管好用活的要求,创新农村干人才管理机制,建立政策支持、政府服务、行业自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

近年来,我区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先后为近2000名农村人才申报评定农民技术员、农民技师等职称,评选了100名乡土拔尖人才,每年给予120元的科技资料补助,对有突出贡献的1名农民企业家给予重奖,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农民企业家,通过提高其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返还税收等措施给予奖励。

实践证明,激励政策措施的出台,对激发农村人才潜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

以区人事局和农业局为主体,加大对农村人才的服务力度,建立区、乡、村三级农村人才信息库,在全区12个乡镇(街道)、225个村、100多家企业中聘请社会信息员,对农村人才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及时为他们传递市场信息,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建立健全协会管理机制。

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结合本地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建立了“支部加协会”的管理模式。

全区目前共建立柑桔、茶叶、药材等专业协会15个,卫生协会11个。

协会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制定了管理章程,建立了管理机构,通过开展联谊、交流等活动,实现了农村人才的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并带动了全区农户向科技型农户的转变。

小溪塔街道岩花村农民杨喜声是当地有名的“柑桔贩子”。

为了降低农民风险,解决农民的卖柑难问题,他在今年8月份,组织周边6个村的39名销售能人,成立了诚信柑桔协会,该协会除了网络销售能人外,还网络了6个村的主职干部和3100多农户、1万多亩优质柑桔园,这6个村的支部书记为协会理事,村委会主任为协会分会长,各村的经营、销售能人分别为分会副会长,使该协会成为了全区涵盖面最广、会员最多、组织最牢固、网络农产品经营、销售能人最多的产业协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柑桔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从今年早熟柑桔的销售情况来看,该协会内的农户柑桔销售价平均要比周边村的要高出0.10元/斤。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人才工程建设较好地适应了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解决了村级党员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密切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成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显示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生命力。

浅谈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千古兴业,人才为本。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已经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哪个地方拥有了人才,哪个地方就拥有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这方面在生产力相对落后、人才观念相对淡薄、用人机制不够灵活的农村表现尤为突出。

近几年,我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相对不大。

据调查统计,到2003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50400人,占农村主要劳动力总数的9%左右;

人才结构相对不合理。

大多数是从事粮食生产、蔬菜生产和大宗畜禽养殖专业的人才,从事特色种养殖、加工和经营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较少,能够带领大多数农民增收致富的优秀乡村干部更少一些。

另外,从总体上看,农村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有很大差距。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

下大力气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在农村,衡量人才的标准,不能简单看文凭和职称,还要从社会实践、社会需求、稀缺程度上来认识人才、评价人才,那些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真正能带领农民致富的就是人才。

要打破传统观念,大胆选拔这些人才,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按市场经济规律选能人,用强人,切实为那些想事、干事、成事的人提供舞台。

要以政绩论英雄,不能求全责备。

  二是要千方百计培养人才。

今年,全市组织部长会议提出了“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的要求。

要按照会议精神,把人才培养资金列入市、县、乡同级财政预算,并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人才开发培训经费,保证人才工作的需要。

要结合实际,有计划地选派有发展潜力、愿意为农村事业做贡献的年轻干部到大学深造或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锻炼,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的原则,实施分级、分层、分口培训,重点对那些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使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都能掌握一两门专业技能。

同时,广泛开展科普培训活动,通过举办实用技术讲座、“科技下乡”、“科技大集”等多种形式,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实用技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三是要营造环境引进人才。

当前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竞争。

有了好环境,人才就能引进来,也能留得住。

环境不好,不但留不住人才,现有的人才也要外流。

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的条件更加艰苦。

要想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要立足本地实际,充分挖掘资源、交通、区位等多方面优势,以优惠政策、优厚的物质待遇、优越的生活条件、优良的工作环境和周到热情的服务,吸引外埠人才,特别是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到本地创业和发展。

同时,要注意吸引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下来的老同志,到乡村做贡献。

这些人经验丰富,人际交往广泛,工作能力强,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好。

要大力宣传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典型,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是要发挥优势用好人才。

在人才的使用上,要结合个体实际,用其所长。

注重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熟悉市场经济、致富本领强、群众认可的人选进各级班子,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对那些产业大户、经济能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适合做乡村干部的,要大胆选拔使用;

适合搞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要全力支持他们发展产业,为他们提供服务、创造条件,使他们做大做强致富项目,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滦南县内培外挂,借脑引智,盘活现有人才,开发乡土人才,建设“好高强”型农村干部人才,强力锻造农村各类人才,为兴农富民提供智力支撑,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早在2000年初,滦南县委政府就提出“人才强县”的口号。

也就是从那时起,滦南县吹响了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号角。

这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县镇两级涉农专业技术队伍”、“村级干部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三大调研活动,提出“实施农村人才开发工程”战略,出台《关于加快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实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一把手工程”,从严考核,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牵头、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农村人才工作机制,确保了全县农村人才工作的健康开展。

镇科技副职、村级干部、实用人才是农村人才队伍的主体,也是农业农村发展急需的重点人才。

这县着眼农村现实需求,始终把镇科技副职、村级干部、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上档升级,着力强化,使之成为农村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

县里规定,镇科技副职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农口专业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毕业;

35岁左右;

业务骨干,有组织领导能力和较高的群众威信;

有三年以上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经验。

根据各镇农业区域特点,从全县范围尤其是农口各单位按照“差额预备、培训锻炼、择优任用”的方法进行选拔。

对科技副职实行目标单列、考核单列和奖惩单列。

通过严格选任和强化管理,各镇科技副职都成为了本镇农村科技工作的领航人。

农村两委干部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

这县坚持多措并举,大力加强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领富能力强的“好高强”型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从复员退伍军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优”,从专业大户中“物能”,从机关干部中“下派”,多渠道选拔农村干部。

采取“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