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二Word下载.docx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二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第四自然段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C、第七自然段以“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为论据,举例论证“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的观点。
D、第十一自然段作者以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的观点。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第6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
____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
_______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到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②生命是咖啡③生命是茶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第7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由地读书________有乐趣,________常常能因书中某一隽永的句子而________,并对人生某一方面产生一种难得的顿悟。
A、即使也茅塞顿开
B、不仅还心有余悸
C、不但而且豁然开朗
D、虽然但是融会贯通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第9题【填空题】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备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______
②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类原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不是孤独的、孤立的。
③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______
④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
第10题【填空题】
填空。
“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______》中的《______》篇。
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______》、《中庸》两篇和《______》、《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第11题【填空题】
如果你是皮埃尔先生,在下面情景中,你将怎样得体而幽默地要回自己的大衣?
饭厅内,皮埃尔发现一个客人错穿了他的大衣,于是异常谦恭地碰了碰这位顾客:
“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
“不,我不是。
”那人回答。
“啊,”皮埃尔舒了一口气,“______。
二人相视一笑,客人愉快地脱下了大衣。
第12题【填空题】
在下列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_____研究学术不可缺少,_____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______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______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______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第13题【填空题】
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
②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④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第14题【问答题】
作者要强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原因是什么?
第15题【问答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
这些事例与本文论点有什么关系?
第16题【问答题】
从文中看出,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第17题【语言表达】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第18题【语言表达】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
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
第19题【语言表达】
从你平时的语言积累中摘录一句名言,以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
第20题【语言表达】
换一种动作表情(如沉默、流泪、哭、笑等)仿写句子。
例句:
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第21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你怎样理解“学术权威”的意思?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什么是实验精神?
(用原文语句回答)
选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赋予“格物致知”的新的意义是什么?
第22题【现代文阅读】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①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
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②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
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
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
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
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
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
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
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当然,我没有资格强迫你们读我的书。
③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
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
④尽管我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我必须说话,那我就简单地再说几句。
⑤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
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
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
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
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
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
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
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
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
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⑥我再讲一个故事:
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
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
“噢,没有人?
”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
“难道我不是人吗?
”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
为此事,我扬扬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⑦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的:
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
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
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
有一个人说:
“我们八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
”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
又有人提议道:
“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
”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
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
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⑧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⑩谢谢大家!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所讲述的三个故事。
第②段画线句“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中的“花朵”“石块”和“污水”分别指什么?
从演讲中,可以看出莫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第二个故事,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第23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坚持“一件事原则”
弗洛姆
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
因此,只有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所收益。
②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地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
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后终于完成了此项目标,而这项目标也使他成为成大事者。
林肯专心致力于解放黑奴,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李斯特在听了林肯的一次演讲后,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的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果成为美国最成大事者的律师之一。
从这些人物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把某种明确而特殊的目标当作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
③那么,如何才能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呢?
必须具有自信心和欲望。
因为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成大事者的“专心致志”行为的主要因素。
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的力量将毫无用处。
为什么只有很少数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特别的欲望。
④自信心和欲望的获得,必须依靠“专心致志”这种神奇的力量来实现。
当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你就应该把你的眼光望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幻想你自己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
假想你拥有相当不错的收入;
假想你利用演说的金钱报酬购买了自己的房子;
幻想你在银行里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
想象你自己是位极有影响的人物;
假想你自己正从事一项永远不用害怕失去地位的工作……唯有专注于这些想象,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⑤一次只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
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
专心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个重要项目,放弃其他所有的事,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
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
不要总想着所有的的抽屉,而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
一旦你把一个抽屉推回去了,就不要再去想它。
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
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
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全心专注于你所期望的,必如所期。
给选文第②段补充一个典型的事实论据,写在下面。
选文第③段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找出选文第④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选文第⑤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你同意选文作者的观点吗?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由。
(可发表不同的见解)
第24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
回答闯题。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
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
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
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一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
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
结合文段内容思考,有些学生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应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
第25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
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
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
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
庄子说: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
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
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
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为我们做出了诠释。
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
你认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才能从容面对生死。
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健康心态。
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
“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
”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
他排除感人,从容淡定,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
使自己成为一位文化巨匠。
(选文有改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
②庄子说:
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
第26题【综合题】
阅读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回答问题
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为什么要有这种精神?
在文中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论证观点?
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共13段,用图解的方法表示出这13段文字之间的关系。
第27题【综合题】
综合性学习。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为增强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班委会决定召开“创新·
成才”主题班会。
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励志名言
请你提供两句倡导“创新”或“成才”的名言或诗句作为宣传标语。
【活动二】“格物致知”大家讲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串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究竟有无这种意识、观念。
你有过“格物致知”的经历吗?
请给大家讲一讲。
【活动三】从我做起
请仔细观察王丽同学向大家展示的这幅图,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第28题【综合题】
阅读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4段和第13段,回答小题。
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
“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研究学术和应付环境激变时应该如何落实?
第29题【综合题】
学完本文后,有人认为“格物致知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也有人不以为然,请你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格物致知否】观察下面的漫画,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格物致知真】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点。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名陶知行,因为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所以改名陶行知。
一天,他去修理母亲的表时,向修表匠提出,修表时要带学生在一旁观看。
次日下午,他和学生们仔细地观看了修表匠把表拆了又装的全过程。
当晚,他在亨达利表店买了修表工具,和几名学生一起动手拆装一只旧表,直到午夜才成功。
为此,他和学生们都高兴得不亦乐乎。
第30题【写作题】
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
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时是22岁;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是29岁;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是26岁;
《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30岁,恩格斯是28岁……年轻,多么诱人的字眼!
因为年轻,我们代表着未来的希望;
因为年轻,我们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
也因为年轻,我们会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
请以“年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