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6015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也就是说,只有能够为人类所利用并带来经济价值和增加社会福利的部分自然环境要素才构成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相对于人类的要求来说总是稀缺的。

自然资源租:

“租”(rent)在资源经济学中常表现为资源价格与边际或平均开采成本的差。

在不同的经济学文献中,它常被冠以其他名称,如“资源净价格”,“边际利润”,“资源使用者成本”等。

增长极限论: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鲍尔丁(K.E.Boulding)是较早探讨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的经济学家。

他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一种科学——生态经济学》论文,指出了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发展资源支撑问题的广泛关注。

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了由30位知名学者组成的专门探讨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

197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雷斯特(J.W.Foreste)教授出版了《世界动态学》一书。

在该书中他运用“体系动态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关于经济发展的动态分析模型。

他的分析结果表明,人类经济发展会由于资源的枯竭而陷于停顿。

麻省理工学院的另一位教授麦多斯(D.L.Meadows)受罗马俱乐部的委托,从事对人类长远发展面临的资源供给问题的研究。

麦多斯于1972年发表了他们研究成果《增长的极限》一书。

这本书是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情况研究计划的第一份研究报告。

该书提出了著名的“增长极限论”,认为在以往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系统就被推向它的极限——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

可持续发展: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可持续发展是作为对以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面临的人口、能源、资源等一系列难题的反应而提出来的。

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个人来说,有些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的必须品,有些则是生产活动的对象或必需条件。

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明显的。

通过出口原材料,可以为本国发展提供资金,而且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可以为本国的工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材料。

可以说,自然资源能够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分工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但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例如,赞比亚、玻利维亚和几内亚等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他们的经济并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而韩国、日本等自然资源较贫乏的国家,经济发展却十分迅速。

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对人的支配作用越来越小,它已经不能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1)关于人口增长:

现在一般认为人口并不是始终都具有指数增长的性质。

人口增长从历史上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处于马尔萨斯均衡之中。

②出生率高,死亡率由于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而大幅度下降。

由于出生率没有相应的下降,所以,这一阶段人口增长很快,许多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一阶段。

③出生率大幅度下降。

由于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以及节育技术的普及,促使出生率下降。

在一些发达国家实现了人口零增长,有时甚至出现负增长。

著名经济学家列昂惕夫(Leontief,W.)在编制全球经济模型时,采用联合国预测的人口增长数字。

这项预测数字是在详细地分析了出生率、死亡率、年龄构成、城市化和决定人口变化的其他基本因素以后编制的。

它否定了人口总是按照一定的增长率呈指数增长的结论。

联合国的统计分析表明,起初人口增长率是趋于增加,一旦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和一定程度的城市化以后,增长率就开始下降。

这个结论与麦多斯等人关于人口增长的假定是相反的,不是人口增长率导致经济增长停滞,而是加速经济增长才能降低人口增长率。

(2)关于食物供给:

列昂惕夫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发展农业增产粮食和通过部分进口来解决食物供给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耕地资源和提高土地生产率方面依然有很大潜力。

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主要粮食作物从技术上和组织上提高“土地生产率”两倍或三倍都是可能的。

虽然实现粮食增产需要大量投资,但发展中国家有着大量的劳动力,可以通过增加劳动投入进行土壤改良和加强作物的田间管理。

在不大量增加农业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粮食产量是可能的。

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土地改革和其他制度创新、制定适宜的农业政策,形成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一些发展中国家“绿色革命”的成就,也说明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空间还十分广大。

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后,满足世界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3)关于不可再生资源:

反对“经济增长极限论”的学者认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并不是地球上拥有资源的全部,仅仅是陆地地表资源储藏而已,在地壳的更深处还拥有目前开采技术尚不能开发的大量资源,在广阔的海洋里和海床中还蕴藏更多的矿产资源。

而且,随开采和加工技术的进步,过去不能开采和加工的低品位矿藏资源也会逐步得到利用;

科技发展还会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洛等还指出,麦多斯在论证其理论时忽视了价格机制对资源利用的作用。

按照市场规律,当一种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时,其市场价格必然会反映其稀缺程度,迅速减少的资源的价格必然急剧上长,又导致生产者节约这些资源的动机增强,更加积极地寻找和开发新的数量更多、价格更低廉的资源来替代越来越稀缺的那些价格昂贵的资源。

瓦利兹(Wallich,H.C.)还指出,当一种资源由于短缺其价格上涨时,低品位矿产的开发和利用在经济上就变得有利可图,废品的回收就会受到重视,寻找替代品的科学研究必然兴起,这在经济发展史上已有许多先例。

(4)关于环境污染:

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也是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增长极限论”把经济增长与污染对立起来,看作不可调和的矛盾。

批评者承认污染与增长之间的密切联系,但他们试图协调二者的关系,寻求既不影响经济增长又可以把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的途径。

大多数西方经济学者主张利用经济手段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主张由政府干预,通过财政、货币、收入等一系列政策和环境保护立法,通过经济手段,使污染者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一方面以此限制企业的排污量,另一方面也为治理污染筹措了资金。

随着污染的扩大和加剧,环境质量已成为稀缺和有价值的资源,使用这种资源当然要付出成本。

也有学者主张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当然,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该把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持续发展有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Fairness)。

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

一是当代人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

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当今世界的现实是一部分人富足,而另一部分人特别是占世界人口1/5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

这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世界,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虑。

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资源的纵向公平分配。

由于所有的资源都掌握在活着的那一代人的手中,它对以后几代人的资源配置起着支配作用。

当代人要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

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目前,占全球人口26%的发达国家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80%。

发达国家这种不合理占用资源的状况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地球资源实现经济增长的机会。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里约热内卢宣言》已经把这一公平原则上升为国家的主权原则:

“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各国管辖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

(2)可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

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资源与环境就没有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生物圈的承载能力,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资源和环境能持久地被人类享用。

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指的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Common)。

鉴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

但是,人类只有过一个地球,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的问题往往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行为,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则是共同的。

《里约宣言》中也提到:

“致力于达成既尊重所有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认识到我们的家园一一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

”可见,从广义上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令世人震惊。

但是,发展中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发展和环境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可以说,当代人类面临的一些问题在中国都有所表现。

(1)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数量庞大。

2004年,中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达到13亿,超过目前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而且每年大约还要净增1000万左右。

据测算,新增国民收入的1/4被新增人口所消费。

虽然中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并严格地执行,但是,在未来半个世纪中,还将增加4亿~5亿人口。

人口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均消费水平的硬约束。

除了数量以外,人口结构不合理和人口素质低下,也是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

目前,人口问题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首要问题。

(2)资源问题:

从总量上看,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四位,矿产储量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可开发水能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按13亿人口平均计算,我们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均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淡水资源、森林总量和草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30%、28.1%、14.3%、32.3%。

除了资源相对短缺,我国自然资源和人口的地区分布还很不平衡,按400毫米等雨线划分,其分界线大致从黑龙江爱辉起,经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到云南腾冲,自东北斜贯西南,把全国分为面积大致相等的两部分。

全国90%的耕地、森林、人口都集中于东南部。

西北部多为荒原荒漠,耕地、人口不足全国的10%,但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另外,中国南方水多煤少,北方水少煤多,因此,南水北调、北煤南运、以至西电东送都是必然选择。

我国不仅存在资源相对短缺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存在着资源开采和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资源的开发过度与开发不足并存。

 

例如森林过伐、草原过牧、水面围垦缩小,近海捕捞过度,水产资源下降,一些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等。

但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总的讲仍然很低,我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分别是日本的11.5倍,意大利的8.6倍,法国和德国的7.7倍,英国的5.3倍,美国的4.3倍。

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看,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只有0.43,而许多国家已达到0.7~0.8;

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平均为222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平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

这些数字说明我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我国2/3的耕地是中、低产田;

近海3000万亩沿海滩涂,已利用的不到10%;

全国7000万亩淡水水面,近一半尚未利用;

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到5%。

(3)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膨胀,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

据统计,我国大约有4600种高等植物和400种野生动物处于受威胁状态甚至有濒临灭种的危险,土地沙化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到4亿,另外还有36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遭受水土流失的威胁。

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削弱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环境污染问题更不容乐观。

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严重,在全国的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

由此引致大量酸雨污染,酸雨的范围日益扩大,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9%;

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淮河、海河水域的污染更为严重。

城市噪声大,全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城市垃圾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加剧,全国有三分之二陷入垃圾重围;

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30%,形成了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急速扩展的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当前环境问题已经不是能否造福子孙后代的问题,而已经是当代人是否能安然度过的现实问题。

因此,

只有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