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职业技术学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5946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84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眉山职业技术学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项目申报时间

⏹2013年7月

修改时间

⏹2013年11月

前言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实施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川教[2010]4号)、《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3年度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和《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确定2013年度“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培育院校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眉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培育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围绕培养有核心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和学院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初等教育、财务管理等专业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优势专业和实训基地,积极构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专业优势明显,教育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职学院。

《方案》包括建设背景与基础、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资金预算与进度安排、保障措施、预期效果六个部分,项目建设总投资4375万元。

第一部分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学院概况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眉山市政府举办的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原眉山师范学校、眉山农业学校合并组建。

学院现有校园面积453.6亩,规划占地1000亩,建筑总面积106513(含环湖校区)平方米。

学院设有师范教育系、农业技术系、商贸旅游系、机电工程系和基础部等教学单位,开设有高职专业22个,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的项目;

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成功申报四川省2011年度“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学院教学和后勤服务设备设施基本配套,实验实训室84个,教学设备设施总价值2492.33万元,馆藏图书37万余册。

学院现有高职在校学生5936人,在岗教职工438人,其中专任教师284人,教授2名、研究员2名、副教授75名、讲师64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含在读)88人。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抓手,面向社会需要、技术发展、教育进步,探索创新“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合作办学体制,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双方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共同完成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的“三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教育、农牧、机电建筑、服务管理四大专业群。

建院以来,学院办学条件日益完善,办学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培养了一大批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已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14484名。

学院于2010年通过了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单位、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四川省科技创新学校、省级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科技支农小分队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学院将铭刻“诚信自强、笃学精业”的校训,践行“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校风,弘扬“厚德博学、爱生敬业”的教风,倡导“乐学上进、善用擅技”的学风,在眉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力书写学院跨越发展的辉煌篇章。

二、建设背景

(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发展需要大量的教育类、现代服务类、机械类、建筑类、农业类专业人才,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服务国家“四化”建设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还专门提出要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选择。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中指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建立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体系,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可以说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学院的发展应注重与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坚持专业与行业深度融合,着力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上彰显办学和核心价值。

通过实施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学院综合办学水平,增强学院的办学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满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全省的职业院校中起到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区域高职教育布局的优化。

目前,学院重点建设的初等教育、财务管理、农业技术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四个专业和着力打造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都是与“四化”人才需求相对应的,发展前景好。

(二)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类人才的紧缺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战略。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吸纳社会就业的新引擎。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代服务业人才存在着总量不足、层次偏低等问题,迫切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和服务产业的深度融合,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

眉山紧邻成都,地处成昆铁路与成乐高速公路两条南北枢纽线上,有三苏祠、彭祖山、黑龙滩、瓦屋山等知名旅游资源,发展现代服务业条件得天独厚。

《眉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积极对接全省“三中心”建设,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商贸物流业为两翼,大力发展服务业。

眉山现代服务业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学院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

面对这样的发展条件,学院通过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服务类专业的建设力度,以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为龙头,酒店管理、物流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市场营销等专业协调发展,构建现代服务业专业群,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眉山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国家深入西部大开发战的战略背景下,随着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启动建设,在多点多极支撑和全省均衡发展新布局中,我市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面对难得机遇和新的挑战,为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造福眉山人民,眉山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奋力实现“三四五翻番”和“两个率先”,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到2017年进入全省经济强市行列,到2020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做出了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文化立市、环境兴市、依法治市”发展战略,实施“融入成都、同城发展,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思路,推进“全域产业化、全域景区化、全域生态化”,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活品质之城”,实现“经济跨越、文化繁荣、环境一流、人民幸福”四大目标等一系列部署,眉山正在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眉山市的跨越发展呼唤着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作为眉山市政府举办的唯一高等职业院校,地处岷东新区“桥头堡”位置,具有其他高职院校无法比拟的良好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四)上级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学院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

原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原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柯尊平、副省长黄彦蓉、副省长王宁、原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涂文涛等省部级和厅级领导先后到学院检查指导工作。

眉山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对学院规划、校区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在政策和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仅在新校区建设上就投入项目资金2.3亿元。

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方面,得到了眉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每年专门为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召开两次专场招聘会。

近三年,先后通过公招、调入等方式,引进博士、硕士和紧缺性人才30名,“十二五”期间,眉山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学院的发展,做出了打造眉山职业教育旗舰、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并在《眉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做出明确规划,为学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建设基础

(一)政府重视,建设环境良好

2010年3月,眉山市政府投入2.3亿元修建的新校区投入使用,校园占地面积从建院初的160余亩发展至目前的453.6亩,校园建筑面积由建院初的70000余平方米发展至目前的106513平方米(含环湖校区)。

近三年,学院投入1100余万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新建实验实训室14个、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从建院初的337万余元增加至目前的2492.33万元。

馆藏图书从建院初的5万余册增加至目前的37万余册,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经费400万元、实训基地建设经费678万元,争取省财政支持基础能力建设经费500万元。

市委市政府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列入了眉山市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眉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文化立市发展战略决定启动学院二期工程建设。

同时,高度重视学院的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为学院召开紧缺专业教师专场招聘会,采取多种渠道引进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教师。

学院的发展得到了市教育局、财政局、农工委、岷东新区管委会等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

与眉山南车集团等近10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些都为学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思路清晰,顶层设计科学

学院秉承“诚信自强、笃学精业”的校训;

坚持“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校风;

“厚德博学、爱生敬业”的教风;

“乐学上进、善用擅技”的学风;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面向社会需要,面向技术发展,面向教育进步,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突出优化农业、师范类特色专业,构建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农、工、文、管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职学院。

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目标明确,专业定位准确,为省内外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领导班子健全,结构合理;

班子成员有较好的学术背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办学理念先进、观念与时俱进,团结务实、廉洁勤政,具有很强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事关学院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科学决策,战斗力强,群众威信高。

学院党政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摆在了工作的首要位置。

近三年,学院以创建为引领,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领导能力、综合水平、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社会服务领先为目标,加强作风建设,做好发展规划,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抓手,努力打造安全、稳定、卫生、和谐、美丽校园。

(三)重点突出,内涵建设成效凸显

1、整合教学资源,优化专业结构

学院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现状,依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能力强弱,本着“放弃市场需求小、专业能力弱的专业;

维持市场需求小、专业能力强的专业;

扶持市场需求大、专业能力弱的专业;

支持市场需求大、专业能力强的专业”原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调整了专业结构。

对原有的36个专业进行了整合,新申报食品工艺与检测、工程测量与监理、建筑工程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10个新专业,暂停7个专业招生;

撤销计算机应用技术、文秘、生物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教育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8个专业。

构建了文化教育、农牧、机电、管理服务四大专业群。

确定了初等教育、财务管理、农业技术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4个重点专业,制定了《重点专业建设规划》。

学前教育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央财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专业建设项目,通过2年的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2、开展专业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根据岗位设课程,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先后两次组建调研组,深入眉山市各区县(乡镇)企业行业,走访相关部门,咨询有关专家、开展问卷调查,研讨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形成了18个专业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全面修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院的专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课程建设

学院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和发展方向,组织教师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

根据不同课程类型、课程特点和职业技能标准,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演练、角色扮演、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讨论辩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依托实训实习场所,融“教、学、做”为一体,探索设计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项目导向与团队教学相适应”及“课堂与实习实训场所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职业岗位”的课改原则,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先后召开了20多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题研讨会,确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策略,推行“三同”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点。

组织精品课程攻坚小组,申报和建设精品课程,先后建成院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

4、规范教学管理,完善监控机制

学院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教学管理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建立了学生、系部、学院三级督导评教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加强了教学全过程的督导、检查,确保了各教学环节的有序和高效运行。

强化考试管理,逐步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不断推行教考分离,努力促进教风与学风建设。

5、改善实训条件,加强实践教学

(1)扎实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近三年来,学院投入实验实训室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含央财、省财政投入),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先后筹资新建了机电、畜牧兽医、学前教育、酒店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实训室18个,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2个(畜牧兽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院的专业实训室达到了84个,建立了成都卡帕特公司眉山职院生产基地。

学院充分利用“行业+区域”的传统发展优势,在服务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机电加工业、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的探索与实践中,与地方政府、各职能主管部门、各工业园区共同形成校企(院)、校地合作办学机制,有力地增强了学院服务行业和区域社会的能力,为创建示范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先后与北京眉州酒楼、成都中开控股有限公司、浙江新荣记餐饮管理集团、眉山市艾菲尔幼儿园、成都皇城老妈连锁酒店、川娇生态猪业有限公司、眉山通威公司、成都中达机械有限公司、雅江中学、眉山东坡小学、木里县民族中学、眉山协力汽修厂等100多个单位建立了校校、校企合作关系,并按“校外基地教学化”的要求建立了123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各专业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制定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各专业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确定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规范实践教学行为。

专业实践教学时间比例超过50%,各专业实训课开出率达100%。

狠抓学生职业技能训练。

各专业不断完善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方案,编写职业技能训练手册,将各技能训练项目的训练任务分解到课内和课外,每年组织一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聘请企业或行业专家现场点评,把行业或企业标准引入到比赛中,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标,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提高。

实施“双证书”制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学院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可鉴定工种达45个。

各专业制定了与国家职业标准规范相衔接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学生通过正常的教学和技能训练后可直接参加相应职业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我院历年毕业生参加中级职业资格鉴定合格率100%,参加高级职业资格鉴定合格率72%。

2009年以来,我院商贸旅游系、师范教育系的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导游风采大赛”等,都取得了优良成绩,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四)德育为本,学生教育管理更上台阶

修订了《学籍管理办法》等23项学生管理制度,重新编印了《学生手册》,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保证落到实处;

积极倡导“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先后培养500余名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以诚信教育、廉洁教育、爱岗敬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以校园文化为核心,以主题活动为主导,以学生会、社团组织为基础,以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广泛开展“颂歌献给党”、“我的中国梦”、“雷锋在我身边”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

(五)引培并举,师资队伍实力增强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优化结构、稳定骨干、造就名师”方针,将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应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

积极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了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蹲点实践锻炼制度,加强校外兼职兼课教师的聘用与管理;

学院重视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技术开发与社会服务能力培养。

积极争取支持,多渠道引进优秀教师,近三年先后引进硕士研究生30余名。

认真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先后选派120余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省级骨干教师、教师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专业课程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等培训,选派了10余名优秀青年干部、教师到省内高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一线挂职锻炼。

近三年新培养教授、研究员3名,副教授14名,讲师29人,硕士42个,144名教职工取得164项次、涉及36个职业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

教职工共发表论文536篇,其中核心期刊23篇,出版教材6本,公开出版学术专著2部,教研教改立项7项。

学院教师在省、市讲课比赛中屡获前三甲。

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

(六)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科研水平全面提升

学院被眉山市教育局批准为眉山市幼儿教师培训基地,近三年开展幼儿园园长提高培训、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890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654人,承办了眉山市中小学校长提升培训373人,眉山市乡镇规划大会战培训620人,眉山市村干部园林专业技术研修班,大学生村官培训班。

在服务“三农”方面,开展农业新技术培训400多次,培训人员达20000多人。

为眉山市开展技能培训、品牌培训、创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移民培训等共计2000余人。

研制育成了“D优130”、“裕香Ⅰ号”等15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和水果新品种,年平均推广面积200多万亩,每年为农民增收上亿元。

其中眉红脐橙、“宜香优800”获眉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科研,近两年完成部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市级项目14项。

获省级科研成奖果4项,市级科研成果奖10项。

(七)人才培养质量优良,社会声誉日益彰显

学生代表学院参加全国排舞大赛、全省大学生英语大赛、导游风采大赛、现代物流综合技能大赛等,都取得了优良成绩,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近三年专升本学生达250人,超计划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任务。

学院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由2008年的765人增至2013年的1748人。

毕业生素质高,成为面向基层、服务民生,“下得去、用得上、吃得苦、留得住”,备受基层欢迎的人才。

农业技术与管理、初等教育、酒店管理、机电一体化、畜牧兽医、学前教育、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

用人单位综合评价毕业生称职率达90%以上。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是从学院为眉山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等重要使命出发,着眼于创建四川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学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专业设置还应更加贴近地方产业结构调整

由于学院由原眉山师范学校和眉山农校合并组建,师范类和农学类专业基础相对扎实。

但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师范类学生人数占了学院学生总数的一半,而农学类专业学生人数又急剧下降,新兴的现代服务业类和机电建筑类专业还在成长阶段,基础相对薄弱。

因此,学院专业结构还不太合理,还应根据眉山重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服务和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内涵建设还应加强,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创新

由于学院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不够;

缺少具有基层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尤其是在国内相关行业和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技术名师)、高水平的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还应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在师德师风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思想素质建设和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找到新的着力点,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

(三)校企深度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院尽管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受一些条件的制约,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上还做得不够,特别是在“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办学体制机制方面还不完善,学院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还不足以支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随着学院搬入新校区,校舍面积和校园校貌有了较大改观。

但是,受经费等因素影响,教学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实验、实训室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管理方式和方法还没有现代化,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以《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确定2013年度“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培育院校的通知》(川教函[2013]523号)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融入眉山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及重点发展的产业,着力调整并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提升服务和支撑眉山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

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发展瓶颈;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

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