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文学与文化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5519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文学与文化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高考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文学与文化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高考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文学与文化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高考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文学与文化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高考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文学与文化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文学与文化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年高考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文学与文化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文学与文化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高考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0文学与文化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

昔江淹有言:

“修史之难,无出于志。

冶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

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

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

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

(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

(1)用斜线“/冶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

(2)除陈寿外,“前四史冶的另外三位作者是、、。

(3分)

(3)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3分)

【答案】

(1)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

(2)司马迁、班固、范晔

(3)一部系统地记载历代(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典章制度的书。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虽”“亦”这两个特殊的虚词以及“穷老尽气”和“刿目鉥心”这组并列的成分。

(2)试题分析:

注意前四史的作者,在教材中《史记》《汉书》《后汉书》出现过,《三国志》较为生僻。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3)试题分析:

注意文段中的“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和“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的内容,然后整合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事物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进行整合,此题主要概括书籍的内容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

4.【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冶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C.《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

E.尽管欧也妮的堂弟背叛了她,没有兑现娶她的诺言,欧也妮也没有任何怨恨,始终保存着堂弟送给她的梳妆盒。

【答案】AE

5.【2016年高考江苏卷】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

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6分)

(2)在《药》中,华老栓眼里的观刑者时而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眼里闪出攫取的光,时而像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

这两种联想表明鲁迅对于“庸众冶有什么样的认识?

(4分)

(1)“元妃省亲”前,贾政带着宝玉给各个景点题匾额、对联,宝玉文思泉涌,贾政称其为“孽障”,表面上是责怪,实际上是欣赏;

“宝玉挨打”中,贾政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在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斥之为“孽障”,表达了强烈的痛惜之情。

(2)一方面,凶残、贪婪;

一方面,愚昧、无聊。

此题是对名著的细节的考核,注意对名著情节、人物和主旨的把握。

6.【2016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D.②①③⑤④

【名师点睛】识记文学常识,首先,可运用点面结合记忆法。

不论是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

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

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

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住每篇出自何处,很难,但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

其次,可运用纵横结合记忆法。

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这样就形成了纵的联系;

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

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

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

这样纵横结合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分门别类记忆法。

即将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

可以按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如诗歌的风格流派,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

文章的体裁,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这样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7、【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5分)

《墨子·

节用》: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

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

更有用、更有价值。

②德:

通“得”。

(1)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不超过6个字)(1分)

(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4分)

(1)(1分)去无用之费

(2)(4分)①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

②合理地节约用度。

③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名师点睛】这道题其实考查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是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是概括综合的能力。

因此,答题时应该首先读懂文段大意,然后再根据文段大意和题目要求进行归纳概括。

题目要求概括墨子“为政”的思想,文段中阐述这个思想的句子是“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意思就是:

这种财利的加倍,并不是向外掠夺土地,而是根据国家的情况省去无用之费,因而足以(使财利)加倍。

圣王施政,(他)发布命令、举办事业、使用民力和财物,没有不是有益于实用才去做的。

所以使用财物不浪费,民众能不劳苦,所兴起的利益就多了。

因此,答题时应该手先读懂文段大意,然后再根据文段大意和题目要求进行归纳概括。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2015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关羽接受曹操赠送的新战袍后,仍将旧战袍穿在外面,说明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

B.鲁迅《白光》中反复出现的“这回又完了!

冶既是指陈士成又一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也是暗示他对人生前景的绝望。

C.《子夜》开头,吴荪甫的一九三〇年式雪铁笼汽车与吴老太爷的《太上感应篇》形成强烈比照,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压倒了封建阶级。

D.第一幕开场时,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造成了哈姆莱特与克劳迪斯之间不断的争斗,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

E.《老人与海》中,老人年轻时曾在黄昏时分看到海滩上的狮子,后来又多次梦到狮子,这里的狮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答案】AD

试题解析:

本题选AD两项。

A项中,“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表述错误,表明不忘旧主。

D项中,“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

【名师点睛】此题是江苏卷附加题中的传统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变化,五选二,选择不正确的两项,涉及中外五篇名著内容。

考查的内容大多围绕小说主要人物设题。

学生需对名著的人物、情节熟练掌握。

本题A项中涉及到《三国演义》中关羽降曹操的事件。

选项错在“说明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处。

原著中关羽说“因为旧袍是刘备所赐,不敢因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

”D项说法武断绝对化。

9.(2015年高考江苏卷)简答题(10分)

(1)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冶中,鸳鸯说:

“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冶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冶指谁?

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2)《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

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

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

“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

冶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1)刘姥姥。

朴实善良,善解人意;

老于世故,精明狡黠;

幽默风趣,性格诙谐;

顺从讨好,偶有反抗。

(2)因为听到碾坊一事,心中有些忧愁、嗔怪;

因为二老明明对自己有意,又隐隐地有些欢喜。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文学名著的内容和主题。

能力层次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的题型沿袭上年的形式,设置两个小题,和上年相同,都是《红楼梦》配另外一篇名著。

第一小题难度不大,只要读了《红楼梦》都不难答出刘姥姥。

至于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生不容易答全。

《边城》中的翠翠的心理学生大多也能够写出。

从两道名著阅读题来看,所设题目难度不大,但需要仔细阅读原著内容才能较全面地写出答案。

10.(2015年高考福建卷)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张飞攻下两座城池后在长沙受阻,关羽前来支援。

交战中,黄忠马失前蹄而关羽让他换马再战。

黄忠被关羽的义气所感动,与太守出城投降。

(《三国演义》

B.黛玉从傻大姐的话里得知贾府要宝玉娶宝钗,就去见宝玉,宝玉只会傻笑。

回到潇湘馆后,病情日重一日,她感到绝望,便烧了诗帕和诗稿。

(《红楼梦》)

C.高老太爷生日庆典后不久,觉新就接到梅去世的消息,他急忙赶到她家。

看着梅的遗体,觉新百感交集。

他忍着悲痛,与梅的家人共同料理了丧事。

(《家》)

D.赵伯韬告诉吴荪甫,外国金融资本家正要实施兼并中国的民族中小企业的计划。

回到家后,吴荪甫又得到在公债市场投资失败的消息,他彻底绝望了。

(《子夜》)

E.欧也妮过生日那天,夏尔的公子哥儿做派让有些客人反感,但欧也妮却很喜欢。

她细心安排夏尔的卧室,并拿出零花钱让拿侬去买白蜡烛和糖。

(《欧也妮•葛朗台》)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把握。

【名师点睛】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事件与人物是否一一对应。

本题错误的选项主要涉及两大病因:

A项是事实表述错误,D项是张冠李戴。

11.(2015年高考湖北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

里仁》: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

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本题选B项。

B项中,“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表述错误。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哈姆雷特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因此B项错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和归纳名著内容、概括名著中心意思。

【名师点睛】理解名著的内容要先了解作者,做到知人论世。

本句话体现了的核心思想是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剧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在一定程度上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

尤其哈姆莱特克劳迪斯的斗争象征着人文主义思想与封建王权之间的严酷斗争。

所以选项中的表述错误。

12.(2014年高考福建卷)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冯云卿靠放高利贷挣起了一份家产,因投机公债库券,很快就亏折了,但他不承认是自己失误,而认为是运气不好。

B.觉慧去看生病的祖父,祖父对他说,冯家的亲事不能不提,要他去把二哥找回来谈这件事,但是觉新等人却把觉民藏了起来。

C.老葛朗台知道欧也妮把私房钱给了堂弟,大怒,把她关在房间里。

克罗旭得知后,提醒他欧也妮拥有母亲去世后的遗产继承权,劝他善待欧也妮。

(《欧也妮·

葛朗台》)

D.伽西莫多因为出奇的丑陋,没有参赛却意外地当选为愚人王。

当有人称他是十全十美的愚人王时,伽西莫多激动地说:

“谢谢!

”(《巴黎圣母院》)

E.押解马斯洛娃这一批人的火车就要开了,涅赫柳多夫去为她送行。

见到他,马斯洛娃很高兴。

涅赫柳多夫告诉她,下一班火车他也去西伯利亚。

(《复活》)

【答案】BD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能力层级A。

13.(2014年高考福建卷)简答题。

(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晃解陈宫至。

(曹)操曰:

“公台别来无恙!

”宫曰:

“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

陈宫被俘前辅佐的是谁?

陈宫所说的“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指的是什么事?

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

“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

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

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

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

被小厮抱住的人是谁?

引得“老爷喜欢冶的有什么事?

几个小厮讨赏的结果如何?

答第()题:

(1)(第一问)吕布(第二问)要点:

①陈宫与曹操一起逃亡,投宿在吕伯奢家时误杀多人;

②外逃时路遇吕伯奢;

③曹操为绝后患,杀了吕伯奢;

④陈宫见曹操如此不义,就弃他而去。

(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贾宝玉(第二问)要点:

①众清客交口称赞大观园,②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宝玉施展了诗才。

(第三问)要点:

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2)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

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

秦钟去世,宝玉十分悲痛,日日思慕。

恰逢省亲别墅落成,贾母怕他忧伤成疾,命人带他到园中玩耍。

园中诸景尚无匾额,贾政与众清客准备趁游玩之际题上,恰好撞见躲闪不及的宝玉。

贾政有意试试宝玉的文采,命他一一题来。

宝玉才思敏捷,众清客亦有意奉承,贾政大悦。

但途经园内农庄时,贾政以为“清幽”,宝玉却认为“穿凿”,被贾政呵斥。

另有一景让宝玉想起太虚幻境之梦,暂未能题。

宝玉大展才情,众小厮争要打赏,把宝玉身上配物尽数解去。

黛玉听说过来探看,误以为前次为宝玉所做荷包也被送给下人,赌气回房,挥剪铰了宝玉托她做的香囊。

宝玉心知不妥,赶来阻止不及,也要动气。

原来宝玉将黛玉赠的荷包带在里面,并未被下人抢走。

宝玉将荷包掷回,黛玉愧气而哭,宝玉连忙劝解,二人和好如初。

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要求能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要求结合原著情境简述故事情节,要求较高,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有一定的区分度。

写出人物姓名,要求较低;

简述相关情节,要求较高。

此题为中等难度题。

【考点定位】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古典名著的内容的题目,答题时要答准人物,然后对情节进行简单的表述。

14.(2014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礼记·

曲礼上》)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谏若不入,起①敬起孝,说则复谏。

内则》)

[注]①起:

更加。

简述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

【答案】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为规范,都体现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第一则材料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之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

在当代社会,做子女的应该更多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情感在内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

或:

第二则材料告诉人们,面对父母的过失,子女不应阿顺曲从,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坚持规劝,帮助父母改正。

当今社会,人们很有必要从古人的行为规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构建既明是非、讲原则,又知礼节、重亲情的和谐亲子关系。

【考点定位】文化经典阅读,能力层级C

【名师点睛】本题考《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孝文化”和“家文化”综合进入高考试题还是第一次。

答题时首先概括两则材料的内容,然后谈自己的看法。

15.(2014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

(《论语·

里仁》)

②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孟子·

万章上》)

[注]①不处:

不享有。

②一介:

一点点小东西。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2分)答: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4分)答:

(1)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

(2)《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正当;

《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经典名著的题目,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

考查不能偏难偏专,要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

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

要求在基本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综合两段材料,对其中的核心概念和作者观点做出自己的解释。

16.(2014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

季氏》)

子曰:

“孰谓微生高直?

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公冶长》)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观。

(1分)

(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

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

(1)择友

(2)第一问:

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是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

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

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