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5234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

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

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

此襄人之所欲书也。

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者自得之。

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注】①隐然:

高大突出的样子。

②羊祜、杜预,人名,均为西晋名臣。

③荆州,地名,治所在襄阳。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篇碑记,是作者应襄阳知府史中辉之请而写的。

文章略去岘山的自然风貌,而着重抒发由岘山这一名胜所引起的感想,这在碑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

B.岘山是一座普通的山,但因为晋朝两位开国元勋羊祜、杜预曾在此与吴激战并最终平定吴国为晋朝立下大功而著名。

C.作者一向反对趋时邀誉,所以文章一方面肯定羊祜、杜预“垂于不朽”的功业,一方面对他们的“汲汲于后世之名”,也发出了“自待者厚”的讥评。

D.文章中说到襄人打算把史中辉的事迹刻在石碑上,以和羊祜、杜预的名字一样永远流传。

作者是希望史中辉在政事上能更加有所建树。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

(3分)

译文:

▲,▲。

(2)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

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4分)

▲?

(3)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

刘分攵

青苔满地初睛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⑴末句中的“偷”字,有的版本作“径”字,两字在表情达意上都有不同的效果,试选择其中一个字,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⑵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妈妈的银行存款

凯瑟琳·

福伯斯

张建军译

  每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

  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

”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

”又是一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

”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

”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

最后,爸爸总是要说:

“就这些了吧?

”妈妈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

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

“好,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

我们都引以为荣。

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觉。

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

我们看见几个不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

这一切会不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

“我们银行里有存款。

”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

妈妈说:

“好吧。

”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

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妈妈面前。

那盒子是西格里姨妈有一年圣诞节时从挪威寄给我们的。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

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的钱。

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

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

妈妈对着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

可是不够。

  把沙发搬进厨房我们都没有意见,因为这样才可以把前面一间房子租出去。

  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

得的报酬是一大袋发霉的面包和咖啡蛋糕。

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

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和新出炉的差不多。

  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

老板给他3夸脱(1夸脱等于1.14公升)鲜牛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

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

  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

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

“太好了,怎么样?

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

”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工作了。

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家了。

爸爸好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

  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

  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

  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

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的膝盖上。

我对她说:

“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

”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

“好。

”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

  我说:

“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

  “我用不着去,妈妈。

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户头上。

只要交给银行营业员,他就存到你的帐上了。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

  “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1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家在哪几次重大困难面前没有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

12.“街那头的简森一家”的遭遇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分)

13.文中“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工作了”这一句话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14.简析题目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六、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

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

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

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l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

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

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

她说:

“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

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

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

”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

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

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

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

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

“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

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

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

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

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

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

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

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

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

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

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15.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请简要分析。

16.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说明。

17.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难”这个字,读ná

n的时候,意思往往与“易”相对。

做起来费事叫“难”,使人感到困难叫“难”,不容易、不大可能也叫“难”。

和“难”相关的词语很多,比如,难处、难度、难题、难点、难免、难为、难保、难怪……  请以“难(ná

n)”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④不少于800字。

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的小山。

然而它在荆州特别有名,这难道不是因为那里的人(才著名)吗?

那些人是谁呢?

是羊祜叔子、杜预元凯。

当晋与吴用武力相争时,常常要倚仗荆州,以它为军事重地,而羊祜杜预二人相继在这里,就平定东吴,成就了晋的统一大业,他们功业已经超过了当世之人。

至于他们成功的事迹产生的影响,广泛传扬于江汉之间,到现在人们仍然思念他们,而对于羊叔子的思念特别深。

大概是元凯凭他的功劳业绩,叔子凭他的仁义品行,二人所作所为有所不同,然而却都足以流传不朽。

我很怀疑那些(已有功业传世)却又反过来急切追求后世功名的人,什么原因呢?

传说羊叔子曾登上这座山,很有感慨地告诉他的部下,认为这山一直矗立在那里,而前世的名人都已泯灭无闻,因此羊叔子联想到自己而十分悲伤。

然而(他)惟独没有想到这座山是因为有了自己才特别著名的。

元凯在两块石碑上刻了自己的功业,一块安置在这座山上,一块投到汉水之中。

(他这样做)是知道山峦沟壑有变化,而不知道石碑有时也会磨灭的。

难道(他们)都太重视自己的名声影响而作如此充分的忧虑呢,还是(他们为此)作得很周全而想得很深远呢?

岘山上本来有亭,世上人们传说是羊叔子所游历休憩之处。

那里建筑屡兴屡废的原因,就是后世之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

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辉凭光禄卿的身份作襄阳长官。

第二年,因为岘山亭的破旧,(史君中辉)就扩大并且重新建造了这座亭,在环绕着亭子建造了壮丽的回廊后,又扩大了亭子后轩,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相称。

史君辉闻名于世间(天下),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

襄人安定于他的执政,乐于跟从着他,也就根据史君的官职名号,为岘山亭的后轩命名为光禄堂;

他人又想在石碑上记录史君的事迹,打算用这办法让史君与羊叔子、杜元凯之名声一起流传久远。

史君不能阻止襄人的这种行为举动。

于是他前来向我托付写亭记。

我认为,史君知道并敬慕羊叔子的风范而(想)承袭他在民间流传的事迹,那么史君的为人表现和志向(如何)就可以想见了;

襄人敬爱史君而生活安定乐逸,那么史君的为政(如何)又可以知道了。

这些就是襄人想写下来的。

(我想)那岘山周围的秀丽风光和笼罩于幽深杳远之中的草木云烟,它们于空旷原野上时隐时现,可以供给登高远望写出忧思愁苦诗文的人,适合他们观览时得到它,满足它。

至于这座岘山亭的屡兴屡废,(或许)有人自会写出亭记,有人认为不必深究其中的详情,(这些)我都不再说明了。

12.在文中起到衬托作用。

(2分)通过插入简森一家的遭遇,使一家子心理上获得了安慰和鼓舞,更交代了全家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力量源泉,(2分)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分)

13.尽管生活中有许多的艰难曲折,(1分)但是敢于直面困难,团结奋斗的精神已经转化为孩子们的自觉行动,(1分)孩子们已经习以为常,并都具有了在困境中健康成长的能力,(2分)因此感觉日子过得飞快。

14.

(1)题目实际含义是指妈妈对孩子们一以贯之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这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3分)

(2)题目又是全文的线索,一开头就以此设置悬念,随后又围绕它叙述情节,最后揭穿谜底,使文章首尾圆合。

15.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

②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

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6)

16.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

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17.(6分)方面一:

对祖国无限忠诚。

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

②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

对事业充满热诚。

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

对亲人至爱至诚。

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

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18.【写作指导】

“难(ná

n)”在现实生活中有两个重要内涵:

(1)不容易;

(2)不好。

提示语中“做起来费事,使人感到困难,不大可能”等都可以归结为“不容易”这一层意思。

做起来费事,重心在“费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成的,这一表述突出强调其“复杂性”、“艰巨性”;

使人感到困难,重心在“困难”,仍然是突出强调“不容易”这一层面;

不大可能,重心在“可能性很小,甚至没有”,更是强调“不容易”。

审题时应特别注意“难”字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由此切入思考。

  

立意时,可采用两步扩展法来明确要写作的要点和主旨:

第一步是组词,通过组词确定

【佳作展示】

(一)

中国的小学结束了。

在2011年12月21日的时候,这句话伴随着一位老人的与世长辞,在苏州最先传开。

小学是指中国国学的基础——文字学与训诂学,而这位老人,是曾被称为“千里驹”的章太炎大师的关门弟子——朱季海。

与老人的很多同辈——鲁迅、陈寅恪等人相比,老人的名字实在是湮没在人海里,太默默无闻了。

老人每天穿着破旧的衣服,带着一只可能已满是茶渍的水杯,到双塔公园去晒太阳,补眠。

我相信每个生活在苏州的人都应去过双塔,可又有谁注意到一个坐在一边双眼微眯的老人,正是一位真正的、不同于电视上到处炒来炒去的国学大师呢?

老人生活的艰难可能要从他与一位长官的对抗说起。

老人曾在南京国史馆就职,长官嫌老人“目无长官”,而那时还年轻的 朱季海 先生一句“长官无目”,丢掉了一份工作,这真是中国士人特有的风骨。

可自那以后,老人就未有过什么正职,他也不愿意有什么正职,他需要只是时间,在他堆满藏书的阁楼上去研究学术的时间,可是这样的老人成为了家中的负担,没有工作,没有钱,那么吃什么?

生活艰难困苦,甚至是连报纸和书都买不起了。

而家人的不理解,更使老人的生活难上加难。

老人曾写了一手好字,可现在他却不写了。

老人曾经手骨折过,没钱医治,留下了后遗症。

他甚至是,穷得棉裤都当掉了。

这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在当今所谓的“国学家”横行的时候,竟让这么一位满腹经纶的大师生活得如此艰难,而我们的政府竟也“贫穷”至此,只给这位“国宝”级的老人发四百块钱让他挣扎度日。

12月21日 ,在阵阵萧瑟的冬风中,这位老人永远地离开了,他带走的是中国的小学,带走了一个时代,而他艰苦的一生也终于结束了。

老人在生前说过,现在总说要回到传统,传统本是要向前传的,又怎么回去呢?

而老人睿智的双眸已无法再睁开,《楚辞解故》却永远被奉为学术界的天书,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隅。

老人的一生是难的,是穷困潦倒的难,也是无人问津的难,可这不也在向我们诉说,我们现在回到传统之难么?

要唤起国民对国学的关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电视上网络上随便宣传两句的事。

百家讲坛代表了国学吗?

它只是在引领你去看见,我们还有国学这样东西。

小学是国学的基础,你连古人写的字读什么,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又何谈什么国学呢?

可如此地关注国学了,又为何让这样一位大师艰难至死呢?

真是难。

在这样一个追名逐利、浮躁混乱的时代,要静下心来,回归传统,真是难上加难。

可我总希望中国的小学不要结束,2012并不是真的世界毁灭,我们身后,还有千万代的中国人,正如朱 季海老 先生的话,传统,是要向前传的。

即使难于上青天,也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点评:

本文能够脱颖而出,得力于三个方面的长处。

一、选材独特,文章跳出了叙写自我生活体会的狭小圈子和套路,选取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历经生活艰难的一位小学大师的事迹,这既显示了素材积累的丰富又突出了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二、构思精巧,文章巧妙地将人物个人的生活艰难与目前国学、小学的为难处境结合起来,使得文章的情感和主旨有了更深厚更丰富的内涵。

三、立意高卓,文章没有简单地就事说事,而是由一位术有专攻业有所成的国学大师的生活窘况提出了“应该如何善待而不是招摇国学”、“传统怎样才能向前传而不是倒回去”的令人深思的问题,显出作者不凡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二)

我从未在舅爷爷口中听到过一声“难”,无论是调侃还是哀叹。

在他回来的前几年,他常常这样告诉我:

“人只要能读书,肚子里有了墨水,天下事都不至于一个‘难’字了事。

”说这话的时候,他蹲在低矮的红砖平房前翻动着晒在场上的草药,屋檐下吊挂的龟甲轻微地摇晃。

舅爷爷读了一辈子书,可读书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

他是当年下乡的知青,全村敲锣打鼓送出去的唯一大学生,回来时却只带了满面的风霜和到了如今也养不好的一身瘦骨。

c

舅婆婆越是跟他叫板,他就越是起劲,仿佛在这种“难与不难”的争辩里能获得某种快慰。

可这种争辩也戛然而止了,在舅婆婆突发脑溢血去世后的那几天,舅爷爷第一次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闪烁的泪光,时不时喃喃自语,一度让我们担忧不已。

如今他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健谈,又似乎比往日更多话,喋喋不休难以停息,也再不复以前的妙语连珠了。

只是他仍然不说一个“难”字,也许是不知说给谁听。

我看望他告辞的时候,他依旧告诉我:

“要读书啊!

没什么是难过去的。

”说着,眼里有泪光闪动。

文章通过舅爷爷一生中几次重大的“难”的经历(下乡,在大西北工作几十年,老年自谋生计,舅婆婆去世)的叙述,表达了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化“难”为“不难”这一中心。

选材朴素,表达巧妙,语言亲切,其中舅爷爷“读书无难事”的生活观贯穿全文,既使行文显得紧凑,又突出了读书对人乐观豁达心态的积极影响,对读者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