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5191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文档格式.docx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为什么能赢得这场战争,很重要的一点是凝聚力。

⑦“美”不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内在。

片中展现了一个个美丽的小山村,这些山村中间不仅有乡约之美,更多的是人文之美。

⑧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抓住“情”“义”“理”“美”四个字,抓住了这一核心价值,抓住了印记在心中的共有共有精神家园。

《记住乡愁》通过娴熟的影像表达手法充分展示出来一段段精美的篇章,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摘自《光明日报》2015年3月23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乡愁”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乡愁是人们长大远离家乡之后对家乡的思念,是一种最能触碰人内心、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

B.乡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受感―染,产生共鸣,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

C.乡愁展现出來的不仅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

这种精神发人深思,需要代代去传承。

D.乡愁是印记在人们心中的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弘扬和践行扑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纪录片《记住乡愁》引人回味开头,引出“乡愁”这一话题,最后以肯定《记住乡愁》结尾,结构上前后呼应。

B.②段紧承①段,回答了《记住乡愁》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的原因,即它呈现了美丽山村的内涵与积淀的传统文化,

C.③段详细地介绍了乡愁的内涵,指出乡愁所展现的当代中国精神包含了情、义、理、美,统领④⑤⑥⑦⑧段.

D.④⑤⑥⑦段分别从情、义、理、美四个方面解说了乡愁所展现的中国精神,解读了纪录片中的小山村的文化积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文中所说的"

情”指思乡之情。

此“情”内涵丰富,也是将遍布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的心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B.文中所说的“义”指做人的要领,着重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经得起人们的品评,枳极齐家治国平太下。

C.文中所说的“理"

指家国之理,即尽忠、尽孝、报国。

在民族危难的时候,“理”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

D.文中所说的"

美”不仅指山村的乡约美,更指人文美。

一个个大小不一、历史悠久的小乡村枳淀了丰厚的人文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梅花锁

张爱国

梅花锁,锁梅花

月光满庭下

月如纱,梅花傻

徒自锁韶华

旺儿娘闻声下床,披衣拉门,满嘴像是含了火药:

“叫!

叫!

深更半夜叫你娘老子丧啊!

歌声戛然而止。

旺儿娘点上灯笼,来到院门口,一把梅花牌大铜锁,静静地挂在院门上,发着冷冷的光。

旺儿娘摸了摸,冰凉,又仔细看了看,确认没被动过手脚,就走到西厢房门口,轻轻敲门,声音也柔了:

“梅儿,睡了吗?

娘能进吗?

”不待搭话就推开门,跨进满屋流水般的月光中,嘴里像是含了蜜,“梅儿,娘就是看看你这火盆,有火不?

冻着梅儿不?

“火旺呢。

”梅儿从被子里探出头,声音细得仿佛吹口气就断了,“娘快睡去,天冷。

旺儿娘“嗯”着,却提着灯笼在床边、柜子前走来看去,又到后窗前,银盆样的月亮就悬在窗头上。

旺儿娘吁口气:

“这月亮,太亮,晃得梅儿睡着不?

“管它呢,头蒙着,不见它。

”梅儿又蒙到被子里。

“梅儿,娘和你商量个事,这窗子,招风,又惹月亮,封了吧?

“娘说封就封,听娘的。

”梅儿在被子里直哆嗦。

旺儿娘给梅儿压了压被脚,轻轻关了门,又走到院门口,梅花大锁还冷冷地吊在门上,才放心地回了自己的屋。

后窗其实根本就不是窗子了,只是手指宽的一道缝——旺儿爹死后的第二年就封上了。

窗外,满天满树满地的月光,白花花,白天一样。

黑压压的竹子,一个挤一个,你吵我闹,窃窃私语。

“你们又在讲啥呢?

讲笑话吗?

啥笑话啊?

还是我给你们讲的老笑话吧……”旺儿娘笑了,又开始给竹子们讲起了笑话。

第二天,天还没亮开,旺儿娘就端着热腾腾的荷包蛋,推开梅儿的门,声音还是柔的:

“梅儿,来,趁热吃。

”梅儿要起床吃,旺儿娘非让她坐在床上,喂她吃。

吃到第三个鸡蛋,梅儿轻轻咳一声。

旺儿娘慌了:

“梅儿,鸡蛋凉了不?

娘给你再热热去……”

“娘——”梅儿一把捂了嘴,掀起被子盖到头上,“嘤嘤”哭起来,“娘放心,我就是娘的闺女,一辈子都是,一辈子不离娘……”

天黑时,旺儿娘终于用泥巴将梅儿的窗子给封了,一道缝也没留,接着在窗下架火驱湿。

梅儿走来:

“娘,先洗了手吧,我来烧。

“哟,我们梅儿细皮嫩手的,可不敢碰这个啊。

”旺儿娘笑了。

“娘要不是整天水啊泥的一把抓,一定比梅儿还细嫩呢。

”梅儿也笑。

旺儿娘直盯着腾腾的火焰,她的旺儿正在火焰中。

“儿呀,看你媳妇,美人啊,你怎么就没福气呢。

”旺儿娘抹一把眼,没有泪,“旺儿,不怪娘对你媳妇看得紧吧?

旺儿,你不像你死鬼老子,他和娘还一起过了二十一天,往后还有娘到地下陪他呢。

你呢,和梅儿一夜夫妻也没做成。

娘不想梅儿走下一家,娘不想我旺儿永远一个人孤零零在地下啊……”

冬去春来,又一个月夜阑珊,满世界弥漫着花香,什么鸟已在竹林里放开了歌喉。

“畜生也会失眠吗?

”旺儿娘坐在床上,嘀咕着。

旺儿娘跳下床,一把拉开门闩。

锁住了梅花娇脸颊

锁住了梅花十五个秋春和冬夏

旺儿娘一激灵,愣住了。

锁不住梅花香儿幽自发

锁不住梅花心儿出墙闼

旺儿娘浑身颤抖,拉开门,快步走到院门口,一把抓过冰冷的梅花锁。

梅花傻,傻梅花……

旺儿娘呆呆地站着,双目微闭,鼓胀的胸,两只兔子一样,愈发跳得厉害。

柔柔的手帕轻轻擦过旺儿娘的眼。

旺儿娘一怔,睁眼,梅儿泪眼婆娑:

“娘,你流泪了。

“没……没,都十五年了,娘没泪。

”可是那泪水却线一样地流。

“娘,我才知道,这歌,不是给我唱的。

”梅儿轻轻揽过旺儿娘的肩,手指轻轻梳理着旺儿娘瀑布般的黑发,“娘,他,他怎么老是唱梅花?

“梅儿可知,娘……娘的名字?

”旺儿娘突然狠狠拍打着那把她抚摸了无数次的冰冷发亮的梅花锁,“我才记得,我的名字叫梅花,梅花就是我啊……”

两个女人,一个十六岁,一个三十二岁,抱作一团,哭成一片。

(节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梅花锁”非常巧妙,一语双关,它既指冰冷发亮的梅花牌大铜锁,也指梅花(即旺儿娘)关锁住梅儿,也关锁住了自己。

B.小说中多次写到了月亮、竹子、竹林,立体勾勒出一幅唯美清幽、闲适恬静的夜景图,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

C.小说两次写到了旺儿娘抹眼,第一次无泪,第二次泪流不止,是因为回首多年前的悲伤往事早已欲哭无泪,后来却被歌声惹怒而痛苦。

D.小说中的旺儿娘命运悲苦,丈夫早逝,儿子夭折,在专为她唱的情歌声中,她也曾有过动摇,但最终凭借对亡夫的忠贞而选择了拒绝。

5.小说多处引用了歌词,请问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的结尾中的“可成一片”,充分显示出两个女人的悲苦,但是哭过之后呢?

梅花将会怎么对待梅儿?

是继续关锁梅儿还是会放梅儿走?

请结合小说的情节进行探究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辛弃疾的悲歌人生

南宋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

辛弃疾虽然出生在金人占领的地区,但他自幼接受祖父辛赞爱国思想的熏陶,始终把南宋视为自己的祖国。

辛弃疾幼时不但诵习经典,撰写诗文,而且熟读兵书,苦练武艺。

辛弃疾绝非宋代文坛上常见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肤硕体壮、颊红眼青、目光有棱的壮士。

绍兴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汉族人民苦于金人的残暴统治,大大小小的抗金起义风起云涌,烽烟遍地,其中以济南耿京率领的义军规模最大。

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被耿京任命为掌书记。

不久,辛弃疾力劝耿京归附南宋朝廷。

次年正月,辛弃疾奉命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觐见宋高宗,完成使命后即返回山东。

没想到才到半途,便知悉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杀害,麾下义军也已溃散大半。

在此紧要关头,辛弃疾亲率骑兵五十人,深入金境六百里,直奔济州,乘其不备直入五万人的敌营,生擒张安国系于马上,然后星夜兼程,渡过淮河、长江,直抵临安(今浙江杭州),献俘于朝廷而戮之。

这段战斗生活给辛弃疾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正如《鹧鸪天》中所云: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箓,汉箭朝飞金仆姑。

南归之后,辛弃疾被任命为江阴军签判。

不久,宋高宗内禅,孝宗即位。

孝宗素有恢复之志,登基后即任命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

辛弃疾前往建康求见张浚,面陈伐金之计。

隆兴二年(1164),辛弃疾改任广德军通判。

次年,他不顾官职低微,越职上书,向孝宗上呈《美芹十论》。

辛弃疾的“十论”,就体现了他对敌我双方实际形势的深刻理解,从而提出深谋远虑且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南宋的求和路线之不可行:

“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

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

”还鼓励孝宗效法扫平突厥以雪国耻的唐太宗:

“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沈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庶乎‘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烈无逊于唐太宗。

乾道三年(1167),辛弃疾升任建康府通判。

又过了三年,辛弃疾任满回临安,授司农寺主薄。

不久,他作《九议》上呈宰相虞允文。

《九议》也是长篇奏议,它不但对《十论》中的意见作了更深入细致的解说,还补充了关于练兵、造舰、用间等具体的战术。

更重要的是,《九议》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抗金事业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且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

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之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

”诚如朱熹所云,辛弃疾是一位难得的“帅材”。

可惜历史没有给这位帅材提供一展身手的机会!

以后的十年里,正当盛年的辛弃疾频繁地调动官职。

南宋朝廷对从中原沦陷区归来的人士一向心存猜忌和轻视,“归正人”这个称呼就带有轻蔑的意味。

辛弃疾当然未能例外。

虽然他文才武略都很出众,仍然难得朝廷的信任重用,经常在外地任职,且朝令夕改,很难在一个职位上尽心尽责。

尽管如此,辛弃疾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政绩。

乾道八年(1172),辛弃疾任滁州知州,他下马伊始,即日夜操劳。

他招抚流民,招徕商贾。

两年之后,滁州的面貌大为改观。

淳熙二年(1175),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其主要任务是扑灭横行湘、赣的茶商军。

辛弃疾受命于危难之际,短短两个月,官军连年征剿未能奏效的茶商军,即被彻底敉平。

牛刀小试,便体现出辛弃疾卓越的军事才能。

只可惜如此杰出的才略未能到抗金战场上充分施展!

宁宗开禧三年(1207),辛弃疾被召到兵部侍郎,但此时的他已是老病交加,只能上表辞免。

此年九月,这位龙腾虎跃的一代英雄因病去世。

辛弃疾未能马革裹尸,更未能立功封侯,他的悲剧命运,若移用刘克庄《沁园春》中的句子来予以评说,真是确切无比: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

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摘选自《古典文学知识》)

【相关链接】

①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②辛弃疾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

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弹劾而归居上饶。

此后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出生在金人统治区,但辛弃疾幼时就把南宋当作了自己的祖国,这是因为其祖父辛赞就是一位爱国英雄,对辛弃疾的影响最大。

B.辛弃疾很小就有抗金报国的远大抱负,为实现自己的宏远抱负,他一直熟读兵书,苦练武艺,终成词中之龙,与苏轼、李清照齐名。

C.辛弃疾曾受农民起义领袖耿京的领导,年纪轻轻就受到耿京重用,后来耿京遇害,他又率义军投奔南宋,并一直留下,为祖国效力。

D.辛弃疾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在嫉闲妒能的官场上立足,对此,他早有准备,四十二岁时便离职隐居上饶。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辛弃疾在年少时就勤奋好学,不但诵习经典而且还撰写诗文,但他绝不是宋代文坛上常见的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一位壮士。

B.在金人的残暴统治之下,冀鲁的汉族人民纷纷起义抗争,其中,济南的耿京的武装力量规模最大,在辛弃疾的力劝下,耿京率部降宋。

C.辛弃疾在完成建康觐见宋高宗的使命回鲁途中,惊闻耿京被杀,于是他亲自率骑兵入金境,在济州城擒杀张安国为耿京报了大仇。

D.南归之后,辛弃疾越职奏事,向宋孝宗先后呈献了《美芹十论》和《九议》,系统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反和思想和抗金的良策。

E.在宋宁宗开禧三年的时候,朝廷任命辛弃疾为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已是老病交加,不久病逝。

如果他早被授予此职,或许会改写历史。

9.作为一位爱过英雄,辛弃疾一生遭受排斥打击,郁郁不得志,但他在文学创作上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恭仁,隋观王雄子也。

仁寿中,累迁甘州刺史,临事不苛细,徼人安之。

文帝谓雄曰:

“匪特朕得人,乃卿善教子矣。

”大业初,转吏部侍郎。

杨玄感叛,诏率兵经略,与玄感战破陵,败之。

遂与屈突通追获贼。

炀帝召见曰:

“比闻与贼战尤力,向但知卿奉法,而乃勇决如此,朕用自愧。

”苏威曰:

“仁者必有勇,殆谓此邪。

”时威及宇文述、裴蕴、裴矩参掌选事,皆受赇不法,恭仁素廉正,故恶之,出为河南道大使,使捕寇贼。

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寻为凉州总管。

恭仁久乘边,习种落情伪,悉心绥慰。

由葱岭以东,皆奉贡贽。

就加纳言。

突厥颉利率众数万猎其境,恭仁应机设拒,张疑屯虚帜示之,颉利惧而走。

瓜州刺史贺拔行威叛,朝廷未即讨。

恭仁募趫荡,倍道进,贼不虞其来,遂克二城。

纵所俘还之,众感悦,遂相与缚行威降。

召拜吏部尚书,兼中书令,检校凉州诸军事。

迁左卫大将军。

武德末,拜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迁洛州都督。

太宗劳谓曰:

“洛阳要重,朕子弟不为少,恐非所任,故以委公。

”恭仁性冲厚,以礼自闲卫,未尝与物忤,时人方汉石庆①。

既贵,不以势尚人,故誉望益重。

病,乞骸骨,诏以特进归第。

卒,赠潭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孝。

(选自《新唐书·

杨恭仁传》)

【注】①汉石庆: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B.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C.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D.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寿,在文中是隋文帝的年号。

仁寿在古代有“仁德而长寿”之意,如《汉书·

董仲舒传》中就有“尧舜行德,则民仁寿”的记载。

B.河南道,是唐朝地方行政区名。

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

文中河南道是指现在的河南省。

C.拜,在古代是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

也有授予官职之意,如《战国策·

秦策》记载:

“秦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也省作“乞骸”。

文中的“乞骸骨”就是自动请求退职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恭仁不苛求细节,令边民安宁。

他曾多次迁任为甘州刺史,处理政府的事不存细节上作严格的要求,边境地区的老百姓非常安定。

B.杨恭仁作战很勇敢,得皇帝赏识。

他奉命平定杨玄感叛乱,打败了叛贼;

又和屈突通追赶捕获叛贼。

因此隋文帝夸奖他是难得的人才。

C.杨恭仁因清廉正直,遭贪官憎恨。

杨恭仁向来清廉正直,宇文述等受贿做不法之事的人因此憎恨他,他出京任河南道大使,讨捕盗贼。

D.杨恭仁全心为部落,受百姓拥戴。

他长期在边远地区担任官职,全心抚慰部落的百姓。

从葱岭以东的百姓,都来朝贡他,并给他献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比闻与贼战尤力,向但知卿奉法,而乃勇决如此,朕用自愧。

(2)恭仁性冲厚,以礼自闲卫,未尝与物忤,时人方汉石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南海旅次

(唐)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①,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①无雁处:

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

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颔联巧妙运用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

C.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

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D.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E.本诗以登高为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诗人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乡思。

15.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两句通过写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独自酌酒,表现了诗人的孤独、苦闷。

(2)《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描写很多鱼自由轻灵游动之景象的句子是“,”。

(3)《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一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近期,我校举办了演讲比赛,在比赛中,各位选手激情四射,感情饱满,巧舌如簧,给师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用户对于WiFi的需求与日俱增,甚至超过了对电视等的需求,已经高居第二位。

③现在,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人想要逃离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到乡下去瓜田李下的慢生活。

④昨天高考揭榜,小演员关晓彤曝出高考成绩552分,很多网友评论说,小丫头果然才貌双全,不孚众望!

⑤如果有人需要你帮助,你是无动于衷,还是伸出援手?

对于有良知的人来说,应该是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⑥一位老农看似无心的回答,让我对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看来我对生活的理解还是浮浅的。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多年来,连队官兵在这棵山楂树的陪伴下,克服重重困难,忠诚履行使命,留下了一个个乐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故事感人肺腑。

B.部队实战化评选训练尖子的目的是有效激发官兵内在潜能,发挥尖子的辐射作用,起到引领示范和以点带面的作用。

C.由于冬季封山期长,致使团部给连队的给养物资,只能用车运送到距连队15公里外的公路上,再靠连队官兵人背或马驮运回驻地。

D.今天人类的战争依然超过以“体能较量”“技能较量”为主导的过去大规模厮杀阶段,控制与反控制正在成为对战双方争夺的焦点。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较早产生的汉字多为象形字,个性化很强,数量也相当有限。

①人们后来摸索出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组合造字的会意方法,②无法满足语言日渐丰富的需求。

③解决不了能产性的问题,汉字很可能像其他几大古文字一样,④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

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运用二元化的形声机制,创造了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

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因其很大的优越性、区别性、产能性和系统性被广泛应用,⑥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

A.

虽然

但还是

即使

所以

/

B.

因此

还是

只要

定然

C.

也是

一旦

只有

D.

尽管

也仍然

如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数量庞大、异彩纷呈的文物,这些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

①。

但长期以来,对于如何善待文物,一直存在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