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概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4477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概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数据本身和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的总体。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组软件,利用该系统可以定义数据库的逻辑组织结构,并对数据库进行存取访问和管理。

DBMS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作语言、数据字典。

一般来说,DBMS和传统的文件组织最大的不同是DBMS把数据的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分开,使程序员和应用不必太在意数据实际上存储在哪里以及是如何存储的。

四、数据库保护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和正确有效,DBMS必须提供统一的数据保护功能,主要包括:

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的完整性

并发控制

数据库恢复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计算机网络

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

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网络介质

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

3、协议

是网络设备间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

4、节点

是网络中某分支的端点火网络中若干条分支的公共交汇点。

5、链路

是指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线路。

第三节计算机网络

二、网络的类型

1、按地理覆盖距离分类,网络可分为:

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

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

2、按物理结构/拓扑结构分类,网络可分为:

总线结构

环行结构

星型结构

网型结构

混合结构

3、几个术语:

节点,结点,网点(Node)

工作组(Workgroups)

1、网络适配器

在全部采用数字信号通信的网络中则不需要MODEM,但必须使用通信处理连接设备连接计算机和通信介质。

这样的设备包括网络适配器。

2.调制解调器(Modem)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信号转换装置,实现数字信号与模拟

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

3.集线器(Hub)

集线器是局域网中常用的连接设备,它具有多个端口,可

以连接多台计算机。

在局域网中常以集线器为中心,将

所有分散的工作站与服务器连接在一起,形成星型拓扑

的局域网。

4.网桥(Bridge)

网桥也是局域网常用的连接设备。

网桥的作用是

扩展网络的距离,减轻网络的负载。

5.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实现网络层互连。

当有两个以上的同类网

络互连时,需要使用路由器。

6.网关(Gateway)

网关实现传输层以上的互连。

当异构网互连,或

局域网与大型机互连,以及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

时,需要设置网关。

7.中继器(Repeater)

中继器用于物理层的互连,用来扩展网络长度。

中继器的作用就是在信号传输一定距离后,进行

整形和放大。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基本思想: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

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系统分析

初步调查(环境和资源)、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

管理业务调查;

数据业务调查、系统化分析、系统框架模型确定。

系统设计

总体设计:

系统流程设计、功能模块图设计;

详细设计:

代码设计、物理配置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安全设计。

系统实施

硬件准备、软件准备、人员培训、数据准备、系统的转换。

2、开发过程

优点:

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严格区分阶段,分工明确,避免混乱。

缺点:

起点太低,周期过长,不大符合人们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3、优缺点:

原型法一开始就凭借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实际系统。

1、开发效率高

2、开发工具先进,与用户交流直接

3、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4、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

5、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1、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

2、对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较高

二、原型法

三、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1、CASE

是除了系统调查外,全面支持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自动化(准确地说是半自动化)的心态开发方法,严格地讲,CASE是一种开发环境。

2、CASE的特点

1、解决了从客观对象到软件系统的映射问题,支持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2、提高了软件质量和软件重用性

3、加快了软件开发速度

4、简化了软件开发的管理和维护

5、自动生成开发过程的各种软件文档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主要任务

一、初步调查(环境和资源)

二、可行性分析

三、详细调查

1、管理业务调查

A、组织结构

B、功能结构

C、业务流程

2、数据业务调查

A、数据流程

B、数据字典

C、处理逻辑说明

四、系统化分析

五、系统框架模型确定

一、系统初步调查(环境和资源调查)

1、现有企业的运行状况

企业的性质、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物流生产过程(对企业整体情况的了解)、厂区各办公楼或车间(或连锁总店与分店之间)的布局(为今后处理各种模型之间的关系和网络分布以及分布式DBS作准备)、上级主管部门、横向协作部门、下设直属部门等等(了解系统的对外信息流通渠道),企业近期预计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企业兼并、产品转向、厂址(店址)迁移,周围环境的变化等。

第一节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

现有信息系统运行状况

现有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特点、所存在的问题、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可利用的技术力量以及可利用的信息处理设备等。

管理方式

企业整体管理状况的评估、组织职能机构与管理功能、重点职能部门(如计划、生产、财务、销售等)的大致管理方式以及这些管理方式今后用计算机系统来辅助人管理的可行性、可以预见得到的将要更改的管理方法以及这些新方法将会对新系统以及实现管理问题带来的影响和新的要求等等。

基础数据管理状况

如基础数据管理工作是否完善,相应的管理指标体系是否健全,统计方法和程序是否合理,用户对于新系统的期望值有无实际的数据支持。

如果没有的话,让企业增加这些管理数据指标和统计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

二、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和内容

1、必要性

2、可能性

管理上的可行性

技术上的可行性

经济上的可行性

三、可行性分析的报告

四、详细调查的目的、原则、方法

三、管理业务流程调查

业务流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项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发现和处理系统调查工作中的错误和疏漏,修改和删除原系统的不合理部分,在新系统基础上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FlowDiagram,简称TFD)就是用一些尽可能少的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

业务流程图易于阅读和理解,是分析业务流程的重要步骤。

第四节数据字典

一、数据项的定义

二、数据结构的定义

三、数据流的定义

四、处理逻辑的定义

五、数据存储的定义

六、外部实体的定义

数据字典的主要内容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

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

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二、结构化语言

第六节系统化分析

一、分析系统目标

二、分析业务流程

三、分析数据流程

四、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

五、数据属性分析

六、数据存储分析

七、数据查询需求分析

八、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

九、绘制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十、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制作: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组

第七节研究和确定管理模型

一、综合计划模型

综合发展模型

资源限制模型

二、生产计划管理模型

生产计划大纲

生产作业计划

三、库存管理模型

四、财务成本管理模型

成本核算模型

成本预测模型

成本分析模型

第六章系统设计

一、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1、总体设计

系统流程设计

功能模块图设计

2、详细设计

代码设计

物理配置设计

数据库设计

输入/输出设计

安全设计

二、系统设计的原则

①系统性原则。

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系统应始终从总体目标出发,服从总体要求,在总体方案设计中,经过对局部的调查、分析、综合形成总体方案,局部应服从全局,使方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实用性原则。

这里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实用出发,二是从实际出发。

管理信息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实用,因此系统不应过于追求大而全。

另外应用从技术、设备、用户、管理者的实际考虑,不应追求硬件设备的先进性。

③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性能价格比高的、相对成熟的产品,不要贪大求新。

④安全性原则。

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要重视安全性问题,如计算机软硬件的故障可能造成的数据丢失,数据共享带来的失密等,在设计阶段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⑤规范性原则。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要制定统一的规范,要做到规范的数据,规范的编码,规范的程序设计,规范的文档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同的开发阶段之间和各小系统之间能有机地衔接起来。

⑥适应性原则。

无论是设备还是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或管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是相对稳定的,变化是经常的。

比如,由于经营方式变化的需要而改变管理制度。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的进步等诸多变化。

6.2.1系统环境的配置

1)设备选配的依据

2)硬件指标

3)软件指标

6.1 系统总体设计(略)

6.2 系统基本详细设计

6.2.2网络设计

1、网络结构

2、网络技术

6.2.3 系统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概念模型

2数据规范化

3数据保护

4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举例

6.3.1代码设计的目的

代码就是以数或字符来代表各种客观实体。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设计代码的目的是:

1)唯一化

2)规范化

3)系统化

6.3 代码设计

6.3.2代码设计的原则

代码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如果代码设计不合适。

小修改将会引起程序的变化,大修改则会引起文件的重新建立。

因此,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和仔细的推敲,反复修改,逐步优化。

优化的代码系统应具有如下特点:

①唯一确定性:

每一个代码都仅代表唯一的实体或属性。

②标准化与通用性:

国家有关编码标准是代码设计的重要依据。

此外,系统内部使用的同一种代码应做到统一。

③可扩充性和稳定性:

要考虑系统的发展和变化,一般考虑三、五年的使用期限。

当增加新的实体或属性时,直接利用原代码加以扩充,而不需要重新变动代码系统。

④便于识别和记忆:

为了同时适于计算机和人工处理使用,代码不仅要具有逻辑含义,而且要便于识别和记忆。

对于一些易混淆的字母,如I,O,Z等,尽量不用。

⑤短小精悍:

代码的长度不仅会影响所占据的存贮单元和信息处理的速度,而且也会影响代码输入时出错的概率和输入、输出的速度。

⑥容易修改:

当某个代码在条件、特点或代表的实体关系改变时,容易进行变更。

6.3.3代码的分类

现将几种主要代码说明如下:

1)有序码

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通常从1开始。

如张平的工号为0001,王立为0002,……。

块码是有序码的特例,将有序码分为各个块,每块代表一定类型的编码对象,这种编码允许扩充,例如:

01……宣传部

02……组织部01-04为政治部

03……

04……

05……行政科

06……膳食科05-08为总务处

07……基建科

08……

有序码因为没有逻辑含义作基础,一般不能说明信息的任何特性,但在有些场合下使用它比较方便。

2)区间码

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

码中的数字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区间码又分为以下类型:

①层次码:

在码的结构中,为数据项的各个属性各规定一个位置(一位或几位),并使其排列符合一定层次关系。

例如,关于某公司的组织机构的代码含义如表

表5-3层次码

公司级

课时级

小组级

1—总公司

1—销售科

1—订单处理组

2—江苏分公司

2—会计科

2—广告组

……

3—会计组

依据上表,代码112就代表总公司销售科广告组。

②十进制码:

码中每一位数字代表一类,一般用于图书分类等,例如;

500.自然科学

510.数学

520.天文学

530.物理学

531.机构

531.1机械

531.1.1杠杆和平衡

③特征码:

在代码的结构中,为多个属性各规定一个位置,从而表示某一编码对象的不同方面特征,例如某服装厂生产的服装编码如表5-4所示。

例如:

某一种男装的编码为M38-2W1。

在区间码中,由于数字的值与位置均代表一定意义,故使排序、分类、检索容易进行,缺点是有时造成码很长。

表5-4特征码

类别

尺寸

式样

料子

M(男装)

38

1—9

W1(毛料)

F(女装)

39

C1(布料)

40

41

3)助忆码

将编码对象的名称,规格等作为代码的一部分,例如:

黑白电视机:

HBDS

彩色电视机:

CSDS

4)缩略码

是助忆码的特例,从编码对象名称中撮几个关键字母作为代码,例如:

Amt总额(amount)

Cont合同(contract)

Inv.No发票号(invoicenumber)

5)校验码(主要针对数字组成的码)

校验码又称编码结构中的校验位。

为了保证正确的输入,有意识地在编码设计结构中原代码的基础上,通过事先规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校验码(一位或两位),附加在原代码的后面,使它变成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

使用时与原代码一起输入,此时计算机会用同样的数学运算方法按输入的代码数字计算出校验位,并将它与输入校验位进行比较,以检验输入是否有错。

校验码的产生方法:

自然数法、质数法、几何级数法等,以自然树法举例:

代码为:

12345

65432(为代码每一位选取对应自然数,一般不选1)

6+10+12+12+10=60(求对应位的乘积和)

取模:

(一般取11)

求余:

60/11——6则为检验码,加在原代码之后。

当余数是10时,一般用X来代替

6.4 输入∕输出及界面设计

系统输入输出(I/O)设计是一个在系统设计中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今后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好的输入系统设计可以为用户和系统双方带来良好的工作环境,一个好的输出设计可以为管理者提供简捷、明了、有效、实用的管理和控制信息。

下面分别来讨论这两方面的问题。

6.4.1输入设计

输入设计主要输入方式设计,在实现系统开发过程上输入设计所占的比重较大。

以某厂开发的系统为例,在涉及全厂生产、经营、财务、销售、物资供应等12个子系统中,与输入/输出界面相关的程序占总程序量的65%左右。

从这一比率足以看出在一个处理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中输入/输出界面的重要。

一个好的输入设计能为今后系统运行带来很多方便。

1)输入方式设计

输入方式的设计主要是根据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的要求,来确定数据输入的具体形式。

常用的输入方式有:

键盘输入、模/数、数/模输入、网络数据传送、磁/光盘读入等几种形式。

通常在设计新系统的输入方式时,应尽量利用已有的设备和资源,避免大批量的数据重复键盘输入。

因为键盘输入不但工作量大,速度慢,而且出错率较高。

①键盘输入

②数模/模数转换方式。

这种输入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基础数据方式。

这是一种直接通过光电设备对实际数据进行采集,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息的方法,是一种即省事,又安全可靠的数据输入方式。

这种方法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a.条码(棒码)输入。

即利用标准的商品分类和统一规范化的条码贴(或印)于商品的包装上,然后通过光学符号阅读器(OpticalCharacterReader,简称OCR,亦称扫描仪)来采集和统计商品的流通信息。

这种数据采集和输入方式现已普遍地被用于商业、企业、工商、质检、海关、图书馆等信息系统中。

b.用扫描仪输入。

这种方式实际上与条码输入是同一类型的。

它大量地被使用在图形/图像的输入、文件/报纸的输入、标准考试试卷的自动阅卷、投票的统计等应用中。

c.传感器输入。

即利用各类传感器和电子衡器接收和采集物理信息,然后再通过A/D板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

这也是一种用于采集和输入生产过程数据的方法。

③网络传送数据。

这既是一种输出信息的方式,又是一种输入信息的方式。

对下级子系统它是输出,对上级主系统它是输入。

使用网络传送数据可安全、可靠、快捷地传输数据。

④磁盘传送数据。

即数据输出和接收双方事先约定好待传送数据文件的标准格式(这一点在上节代码设计中已明确规定),然后再通过软盘/光盘传送数据文件。

这种方式不需要增加任何设备和投入,是一种非常方便的输入数据方式,目前还常被用在主∕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接上。

2)输入格式

在设计数据输入格式时,应严格按照数据库设计时产生的数据字典,遵循代码设计的实际标准,统一格式。

但在一些旧系统改造过程中,实际数据输入时(特别是大批量的数据统计报表输入时)有时会遇到统计报表(或文件)结构与数据库文件结构不完全一致的情况。

这时应尽量严格参照有关标准,统一格式,不能随意更改数据库结构。

特殊情况下,专门编制一个转换模块,以适应其特殊要求。

现在还可以采用智能输入方式,由计算机自动将输入数据送至不同表格中。

3)校对方式

输入校对方式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针对数字等字段,没有适当的校对措施作保证是很危险的。

对一些重要的报表,输入设计一定要考虑适当的校对措施,以减少出错,但绝对保证不出错的校对方式是没有的。

常用校对方式有:

①人工校对。

即输入数据后再显示或打印出来,人工进行校对。

这种方法对于少量的数据或控制字符输入还可以,但对大批量的数据输入就显得太麻烦,效率太低。

这种方式在实际系统中很少有人使用。

②二次键入校对。

二次键入是指一种同一批数据两次键入系统的方法。

输入后系统内部再比较这两批数据,如果完全一致则可认为输入正确;

反之,则将不同部分显示出来有针对性地由人来进行校对。

它是目前数据录入中心录入数据时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最大的好处是方便、快捷,而且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数据符号。

尽管该方法中二次键入在同一地方出错,并且错误一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可能性出现的概率极小。

6.4.2输出设计

最终输出方式常用的只有两种:

一种是报表输出,另一种是图形输出。

究竟采用哪种输出形式为宜,应根据系统分析和管理业务的要求而定。

一般来说对于基层或具体事物的管理者,应用报表方式给出详细的记录数据为宜,而对于高层领导或宏观、综合管理部门,则应该使用图形方式给出比例或综合发展趋势的信息。

例如,对于一个城市负责工业的市长来说,他需要的是全市工业、利税、产值、上升幅度、投资规模变化等综合比较信息以及极个别典型的信息。

而对于市政府内某个工业局的管理人员来说,他就需要了解所管辖范围内企业的详细情况。

对于市长最好是以图表方式向他提供综合类的输出信息,若提供详细报告则用处不大,反之对工业局具体管理人员则不同,应提供详细的数据记录报表。

6.6 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系统能自动抵御来自外部和内部威胁的能力。

对系统的威胁,通常分为偶然的、被动的和主动的三种。

偶然的系统威胁是指那些不涉及第三者介入的威胁,包括:

软件错误或故障;

硬件故障。

这种威胁可能造成数据丢失。

采取的手段主要是数据冗余技术,便于系统修复后能够使用冗余的副本,得以恢复数据。

一般数据库系统的系统软件都有关于数据恢复的工具。

被动的威胁是指当系统正常地处理信息时,被动地暴露信息而产生的威胁。

比如,输入、打印结果丢失、输出介质丢失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主要靠完善管理制度。

主动的威胁是指一个成员未经允许占用系统来处理信息,使系统为其自己的目的服务。

该成员可能是内部人员,也可能是外部人员,通过某种方式侵入系统。

侵入可能有如下几种形式和目的:

侵入文件—获取机密文件并窃取所需要的数据;

修改文件—非经许可修改和删除机密文件;

修改程序—非经许可改变特定的应用程序。

对这类威胁系统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系统中常用的保护措施有:

授权控制:

对于系统资源应根据用户的需要授予不同的特权。

并以用户名及口令来核对和确认用户;

存取控制:

数据库管理员可以利用存取控制表限定用户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取;

通过数据库的用户,通过局部视图控制其存取数据的范围;

数据加密,保证机密数据的安全性;

使用映象文件保持过失更新的数据能免及时恢复;

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